04.11 胖小孩,造嗎?想好了再決定!

胖小孩,造嗎?想好了再決定!

這是一個有點“拽”的題目,想要傳遞給家長兩層信息:

  1. 關於兒童肥胖,家長們還有很多“沒有意識到”或者“沒有重視到”的死角。

  2. 中國娃娃的胖,往往是偏愛、溺愛、知識匱乏、認知不足的產物,而這些胖小孩們未來的健康,是岌岌可危的。

讀完本篇,如果覺得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歡迎點擊右上角分享哦!

美國兒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發展趨勢(2011-2014)

美國CDC官網數據顯示:2011-2014年,美國全國2到19歲齡的幼兒、兒童、青少年中,約有17%為肥胖,這一數據與往年數據基本持平。這對美國家庭是一個重要預警。

https://www.cdc.gov/obesity/data/childhood.html

如果說,美國人民是快餐人民,所以人人皆胖子,那麼,吃著傳統中餐的中國孩子們,是不是就都是體型可人、健康無憂了呢?

事實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肥胖國家”,下表裡的數據足以說明問題。

中國兒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發展趨勢(1981-2010)

本篇綜述在篩選了1326篇文獻之後,選擇35篇(涵蓋41項研究)做了總結。結果發現:我國兒童的超重/肥胖發生率,從1981~1985年的 1.8% 和 0.4%,分別上升到了2006~2010年的 13.1% 和 7.5%。年增長率分別高達 8.3% 和 12.4%。並且:
  •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出現超重和肥胖

  • 城市兒童和青少年比農村的同齡人更容易超重和肥胖

  • 幼兒群體中超重和肥胖的發生率和增長速度,要遠遠高於其它年齡群體。

雖然這些調查研究的方法本身,對結果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總體而言,本綜述得出的結論是:幼兒及城市兒童是發生超重和肥胖最高危的群體。

胖小孩,造嗎?想好了再決定!

家長們需要搞清楚幾件事:

  • 肥胖症,是一個臨床診斷,指的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意味著身體處於炎性和疾病狀態。

  • 既然是個診斷,就不是件可以掉以輕心的事兒,儘管“胖乎乎”這三個字聽上去還挺可愛……肥胖之所以被醫學界如此高度關注,是因為很多慢性疾病的發生都與肥胖症脫不了干係,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癥、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折等等。

  • 肥胖不僅大量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醫療成本,同時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正確社會觀、價值觀的建立。大多數肥胖的孩子,是缺乏自信甚至嚴重自卑的,在他們的成長曆程中,因為肥胖而遭受的排擠和歧視,會嚴重影響他們當前及日後的學習能力、社交能力、工作表現、擇偶範圍等。

  • 今天給孩子花錢買多餘的熱量、高糖、高脂,明天給他們花錢卻是用來支付之前過度的“愛”而產生的高額的慢病及心理治療費用。這,真的,一點兒都不划算——我們要的是一個健康快樂的寶貝,不是體態臃腫、行動緩慢、內心卑悲的孤獨小孩。

誰製造了肥胖?

研究證明,相比於基因和人種的影響,生活環境是更為重要的影響因素。這包括了:

  • 母親孕期的飲食習慣和營養狀況

  • 輔食添加階段對健康飲食結構的建立和培養

  • 家庭成員食物的選擇和自身飲食習慣的示範

  • 家庭成員對食物的評判和接納程度

  • 各種快餐、便捷食物及飲料的購買等

舉例具體說明

  • 媽媽從孕期就愛吃薯條或漢堡等高熱量油炸食物、不愛吃新鮮果蔬

  • 寶寶出生後,家長總是不在意地當著寶寶的面說不愛吃菜、只愛吃肉

  • 老人總是因為擔心孩子吃不飽而各種威逼利誘、追著哄飯

  • 飯後用糕點糖果或寶寶“愛吃”的但不夠健康的食物來彌補正餐攝入的不足

  • 只要孩子滿意和高興,什麼食物都可以無限制地買給他們吃,比如冰淇淋、薯條、含糖飲料等

  • 總是擔心寶寶吃不好,天天大魚大肉、水果無節制

  • 不讓寶寶眼饞別的小朋友,別人吃什麼就給寶寶買什麼

  • 其它各種“溺愛”

肥胖

瞧見沒,上述場景,一點兒都不陌生吧?尤其是老人幫著帶孩子的家庭,隔輩人的愛簡直是勢不可擋!來自Brimingham大學和中國學者的研究顯示: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可能是導致中國兒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美國政府為了降低2-18歲未成年人中肥胖的發生率,正在採取各種教育、醫療、社會廣告等多方面干預措施,致力增加家庭成員對於健康飲食的重視和實施。因為,研究發現,家長受教育的程度、對食物的認知和態度,是製造“胖小孩”的根本和重中之重。

如果你準備為人父母、或者您已經家有愛寶,看完本文以後,有何感想呢? 你準備如何全面“孵育”您的下一代呢?請勿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培養未來的溫床。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專業營養科普內容(成人及母嬰),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搜索微信公眾號“遂謙的營養小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