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自有文明以來鞋子就如同衣服一樣重要,禦寒保暖,遮體,還能為自己的身份做註釋。

論起鞋子的發展,恐怕在早期的時候,北方應該更勝一籌。當人類的日常生活因腳而受到阻礙,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經常凍傷,為獵取食物流血感染導致死亡,那麼不由得不考慮穿鞋的問題了。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毋庸置疑剛學會使用工具的人類,鞋子自然是動物皮毛製成的,這種鞋叫“裹足鞋”。在幾片獸皮上穿孔,用骨針縫合在一起,再拿動物韌帶再以捆綁在腿腳上,樣子與今天的靴子極為相似。這可是距今20000多年前的石器時代,如此精巧的發明製作,確實足以印證北京山頂洞人的超群智力。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皮革、草料、木頭這三樣,基本就是早期最常見的製鞋原材料。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直到中國人掌握了養蠶繅絲,種植棉花織布,才有了絲鞋、布鞋,但這三樣原始材料並沒有丟棄,配合上絲布,變得更方便舒適起來,以此延續使用了幾千年。直到上世紀出現了塑料和橡膠材質,結實耐用的塑料鞋、防滑防水的橡膠鞋底,鞋的花樣、種類、工藝才有了更多新鮮的變化。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在商周時期,鞋還是個珍貴的東西,可以用來區分貴賤,代表個人身份的象徵,貴族腳蹬絲履皮鞋,平民穿麻葛製品,奴隸更差或者不穿。“看人先看鞋”這個思路,一直保留到人人有鞋穿的時候,還是會用鞋來區別身份,王宮大臣與平民百姓穿的自然不同的。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但不變的是靴子這種鞋,幾千年來備受青睞,至今不衰。這恐怕是推行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至今為止影響最深遠的一件事。從少數民族那裡學來的穿短衣、長靴,不僅上馬能打仗,下馬也行走自如,又能耐寒,成為了中華鞋史上最成功的變革。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從隋代開始靴子被皇帝欽定為宮廷用鞋,是官就要穿靴,黑色的皮靴確實很精神,

嚴謹地用六塊皮子縫製而成,東、西、南、北、天、地,並有天地六合的寓意,這就是有名“六合靴”。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鞋叫“鞋”,是在隋唐時期正式得名。明朝的確是參考了些唐代的公服制度,也喜歡官吏穿靴,只不過尺度放的更大了些,不論你是官吏還是百姓,都可以穿。不論什麼材質,靴子必須是黑色的,鞋底邊刷上白粉,名曰

“粉底皂靴”,京劇里人物穿的靴子也是受到這個影響。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但好景不長,很快朱元璋就後悔了,讀書人怎能和平民商賈一樣呢?於是除了官吏和讀書人之類,其他人一律不許穿。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但靴子的特權從來都不包括女人。三寸金蓮經過幾百年的磨合,跌跌撞撞,在明代已經變成了主流,三寸審美得到固話,並上升到女德的嚴肅話題上來。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這哪能比得了大唐人的開明,唐朝女子只要喜歡就可以穿靴,唐代女靴與今天現代時下流行的靴子幾乎無二致,尖圓頭,短款小皮靴。只是在履頭部分,分雀頭履、芴頭履等等,這是考慮到衣裙垂地易被踩踏,履頭較高,可以很好的托起前面的衣衫,不至於絆倒。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清朝是馬背上的民族,清朝的皇帝也從沒忘記,尤善騎馬射獵的祖先習俗,靴子是不二之選。他們對官鞋的定義是長筒靴,春夏秋三季穿絲織物,冬天加絨加厚,天寒地凍地方的人還可以隨意穿靴。如此體貼周到,確實不簡單。

胡服騎射的厲害之處,能讓靴子一直橫行到清朝

靴子來自少數民族。有時候萬事俱備,而東風就那麼一點就夠了。趙武靈王就在這不起眼的穿著問題,上下了一番功夫,而贏了戰局。趙王讓眾人知道了靴子的好處,從此靴子從漢唐橫行至明清,騎馬穿馬靴;雨雪天氣穿防滑的釘靴;走路穿單底快靴,上朝穿朝靴……

發現和合理利用新東西,總能有意外收穫。就像當代人從石油中提煉了塑料,再製成了拖鞋、雨鞋、塑料橡膠鞋底。只是不知,塑料能行多少年?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認識民俗君請加微信:beijingmins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