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自有文明以来鞋子就如同衣服一样重要,御寒保暖,遮体,还能为自己的身份做注释。

论起鞋子的发展,恐怕在早期的时候,北方应该更胜一筹。当人类的日常生活因脚而受到阻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经常冻伤,为猎取食物流血感染导致死亡,那么不由得不考虑穿鞋的问题了。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毋庸置疑刚学会使用工具的人类,鞋子自然是动物皮毛制成的,这种鞋叫“裹足鞋”。在几片兽皮上穿孔,用骨针缝合在一起,再拿动物韧带再以捆绑在腿脚上,样子与今天的靴子极为相似。这可是距今200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如此精巧的发明制作,确实足以印证北京山顶洞人的超群智力。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皮革、草料、木头这三样,基本就是早期最常见的制鞋原材料。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直到中国人掌握了养蚕缫丝,种植棉花织布,才有了丝鞋、布鞋,但这三样原始材料并没有丢弃,配合上丝布,变得更方便舒适起来,以此延续使用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出现了塑料和橡胶材质,结实耐用的塑料鞋、防滑防水的橡胶鞋底,鞋的花样、种类、工艺才有了更多新鲜的变化。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在商周时期,鞋还是个珍贵的东西,可以用来区分贵贱,代表个人身份的象征,贵族脚蹬丝履皮鞋,平民穿麻葛制品,奴隶更差或者不穿。“看人先看鞋”这个思路,一直保留到人人有鞋穿的时候,还是会用鞋来区别身份,王宫大臣与平民百姓穿的自然不同的。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但不变的是靴子这种鞋,几千年来备受青睐,至今不衰。这恐怕是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至今为止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从少数民族那里学来的穿短衣、长靴,不仅上马能打仗,下马也行走自如,又能耐寒,成为了中华鞋史上最成功的变革。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从隋代开始靴子被皇帝钦定为宫廷用鞋,是官就要穿靴,黑色的皮靴确实很精神,

严谨地用六块皮子缝制而成,东、西、南、北、天、地,并有天地六合的寓意,这就是有名“六合靴”。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鞋叫“鞋”,是在隋唐时期正式得名。明朝的确是参考了些唐代的公服制度,也喜欢官吏穿靴,只不过尺度放的更大了些,不论你是官吏还是百姓,都可以穿。不论什么材质,靴子必须是黑色的,鞋底边刷上白粉,名曰

“粉底皂靴”,京剧里人物穿的靴子也是受到这个影响。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但好景不长,很快朱元璋就后悔了,读书人怎能和平民商贾一样呢?于是除了官吏和读书人之类,其他人一律不许穿。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但靴子的特权从来都不包括女人。三寸金莲经过几百年的磨合,跌跌撞撞,在明代已经变成了主流,三寸审美得到固话,并上升到女德的严肃话题上来。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这哪能比得了大唐人的开明,唐朝女子只要喜欢就可以穿靴,唐代女靴与今天现代时下流行的靴子几乎无二致,尖圆头,短款小皮靴。只是在履头部分,分雀头履、芴头履等等,这是考虑到衣裙垂地易被踩踏,履头较高,可以很好的托起前面的衣衫,不至于绊倒。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清朝是马背上的民族,清朝的皇帝也从没忘记,尤善骑马射猎的祖先习俗,靴子是不二之选。他们对官鞋的定义是长筒靴,春夏秋三季穿丝织物,冬天加绒加厚,天寒地冻地方的人还可以随意穿靴。如此体贴周到,确实不简单。

胡服骑射的厉害之处,能让靴子一直横行到清朝

靴子来自少数民族。有时候万事俱备,而东风就那么一点就够了。赵武灵王就在这不起眼的穿着问题,上下了一番功夫,而赢了战局。赵王让众人知道了靴子的好处,从此靴子从汉唐横行至明清,骑马穿马靴;雨雪天气穿防滑的钉靴;走路穿单底快靴,上朝穿朝靴……

发现和合理利用新东西,总能有意外收获。就像当代人从石油中提炼了塑料,再制成了拖鞋、雨鞋、塑料橡胶鞋底。只是不知,塑料能行多少年?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认识民俗君请加微信:beijingmins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