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2018年上半年,互聯網巨頭的發展可謂跌宕起伏,BAT稍有風吹草動,便能掀起千層浪潮。

阿里佈局了大文娛,淘寶引入了中國版旅行的青蛙,百度雖然All in Ai,同樣也有金融和搜索業務,甚至還造起了汽車。

但奇怪的是,吐槽騰訊的槽點,仍然停留在“遊戲撐起半邊天”,“社交是無人能越的巔峰”,“生態大到沒有業務不做”……

殊不知,這一切不過是固有偏見,在騰訊的藍圖裡,創新早已悄悄發生,甚至已經進行了數次迭代。

王者榮耀的非議,頭條和微信的紛亂,人們熟知的這些項目,在如今騰訊的事業中,只不過是一個個很小的部門。

從3Q開始,騰訊一直強調開放,而到了去年,馬化騰開始提出賦能,隨後騰訊從“水電煤”基礎設施,一直做到成了工具和數字化助手。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馬化騰當天致辭)

騰訊的姿態,越放越低,位置越來越靠後。

據資深分析師透露,開放策略或成為騰訊、阿里衝擊萬億美元市值的關鍵,社交、遊戲、電商、支付等單一業務的增量,無法在短時間內支撐兩家巨頭市值的進一步上漲。

而開放的生態和基礎中,雲服務基礎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據“互聯網女皇”之稱的瑪麗•米克爾發佈的報告,2018年一季度雲服務增速達58%。在2006年時,亞馬遜AWS還只提供1項服務,到2018年時,已經提升到了140多項服務。

雲服務是,一切生態的根基,也是開放的關鍵。

1

無處不在的“人、物、智”

與1月微信開放課程的輕鬆和歡樂不同,“雲+未來”的開場顯得更加莊重和正式。

張小龍身穿衛衣、牛仔褲,玩著跳一跳出場,而馬化騰則身穿兩件套西裝,手裡拿著白色A4演講稿,顯得一絲不苟。

“這裡我想提出三張網的建設。也就是圍繞人、物和服務的連接。”騰訊“雲+未來”的峰會上,馬化騰談到對連接這個角色的思考時,提出了三張網的觀點,希望在雲時代通過「連接」,圍繞人、物和服務的連接,促成「三張網」的構建,即:人聯網、物聯網、智聯網。

而這三張網,讓騰訊從人和人的連接,多了政府和企業的連接,從2C拓展到2B和2G。

以數字廣東為例, “粵省事”是全國首個集成民生服務的微信小程序,可以一站式辦理100多項民生服務,是第一階段的標誌性成果。

“‘粵省事’第一天上線刷爆了朋友圈,我們瞭解到更多的是市民自己體驗和轉發。”數字廣東副總裁張春湃當時說,首日‘粵省事’突破一千萬訪問量,目前總用戶91.5萬,實名登記的客戶34萬。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粵省事小程序界面)

而到了企業,這個影響就不僅僅是數字層面的。

“你一個做買賣的要什麼程序員。”永輝超市創始人兼CEO張軒寧開玩笑。

在和騰訊合作前,永輝很難招到技術人員,而合作開展後,公司招募了包括來自亞馬遜、阿里、谷歌等頂尖人才。

智能零售和買東賣西做生意,至少聽起來是天差地別。

永輝超市、步步高,包括最近的家樂福,都在藉助騰訊的生態和技術實現零售的智慧。

智慧零售相對容易理解,第三方支付、人臉識別、會員體系等,都是現成的武器,賦能傳統制造商,則是另一個戰場。

電池廠商億緯鋰能的合作,放在過去是不敢想的。

“把生產線上的重要工序的運行參數,實時接入到工業物聯網平臺,利用深度學習技術篩選出電池質量的關鍵參數。”馬化騰補充,目前騰訊可以對其某一批次的電池質量,進行實時計算,以及提供預警和建議,幫助企業提升良品率。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數字廣東)

時代更迭本質上是,技術和工具的更迭,技術和工具讓聰明的人,可以跑的更快、更遠。

“現在進口車和國產車基本上沒有質的區別,應用的工具、研發的工具,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完全可以實現數字化的設計、數字化的製造,接下來我們要數字化的產品,形成數字化的服務。”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提到,廣汽目前的生產效率達到總裝每臺車57秒,擁有13條生產線,也就是說一分鐘可以做12臺車,靠的就是智能製造。

而這些僅僅是“智能操作系統”的騰訊超級大腦(TI Matrix)中,很小的一部分。

騰訊將自己20年的技術積累徹底開放,並以此作為騰訊面向未來十年的技術輸出體系。不光光是騰訊雲,還有AI LAB、優圖實驗室、微信AI團隊、機器人實驗室、量子實驗室等。

2B和2G的企業服務這樣的巨大市場,並不是那麼好攻克的,他們要考慮ROI,考慮成效,考慮可複製性,考慮一切,但最重要的還是成本。

騰訊拿出了足夠的誠意。

2

降低雲資費和AI全免費,是最大的誠意

“要讓賣紅薯的大爺,能用上了‘真AI’。”騰訊優圖科學家賈佳亞說。

AI,有多大的影響力和想象空間,從百度崩潰的股價就能看出一二。與Baidu華而不實的口號All in AI不同,騰訊並沒有坐無人車上三環。

去年11月8日,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之後,“AI in All”出現了, 當時馬化騰說,“對於騰訊來說,我們更加關注,我們在AI方面能做什麼。”

業界當時的猜測,騰訊會不會僅開放成熟技術,先把收費這件事做起來。

但出乎意料的是,騰訊不僅對雲服務的准入門檻和資費做了調整,包括CVM計算、COS存儲、數據庫、CDN等產品及服務價格均有所下調,降幅在20%-50%在之間,並且同時發佈了《用雲量與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8)》。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並且,還宣佈了AI應用服務的全面免費接入。

“如果是騰訊AI lab的能力給我用,那我還招什麼技術和研發啊。”四川成都某地產開發商的戰略負責人在當天和鋅財經記者交流,最開始,他一度以為自己是聽錯了。3年多的時間,他花了大價錢挖人,買設備,最後建成的系統,離設想的目標相去甚遠。

數年過去了,傳統企業才發現,“數字化”這三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而這只是企業升級的第一步,更別提智能製造和人工智能了。

以雲計算為例,它是數據這項“新能源”存儲、輸送、加工、應用的基礎設施;而“用雲量”是衡量這一“新能源”投入和消耗的指標,是數字經濟發展熱度的“晴雨表”。

騰訊發佈的首份《用雲量與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8)》顯示,“用雲量”則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廣州等一線城市,且正向規模較小的城市快速滲透。

“未來在雲、邊、端將藉助超級大腦形成靈活調配資源和智能的智聯網。”馬化騰說,數據和計算力到底是在雲端還是在邊緣,其實並不矛盾,而且更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對於傳統企業來說,能花錢解決的事情,最好都花錢解決,無論是在邊緣,在本地,還是在雲端。

但同時進軍如此多的領域,騰訊是否做好了準備。

3

剋制成就了騰訊

活動當天的圓桌討論,之前曾被媒體過分解讀。

當時馬化騰與中國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坐在臺上相互交流,整個對話過程,如高手過招,直指要害但都點到為止。

“為什麼騰訊遲遲不推出車載版本的微信?”曾慶洪問馬化騰,他看到很多做車企業在拿網頁版的微信進行改版,但產品體驗很不好。

馬化騰反問,“回到問題的本質,用戶在開車的時候該不該用微信?”他補充,如果司機玩微信玩的太爽了,是不是就不好好開車了。這也是目前沒有在車聯網體系,上線微信方案的原因。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汽車展臺)

“這更像是張小龍會講的話。”當馬化騰說道,開車時該不該用微信時,場邊的同行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句回應。

據瞭解,騰訊正在研發一套純語音的交互接口,但在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方面,打磨好產品體驗,還不想推給用戶。

到2035年,無人車市場規模或達6000億元,而到2050年,市場規模更將超過40萬億元,而無人車,是離不開AI和智能製造的。

騰訊也許不擅長造車,但是語音交互和數據處理能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強。

“你以為雙十一交易數據很多?你想想近10億人每天都在用微信,信息高併發的處理能力,騰訊不會弱。”網絡尖刀的一位成員告訴鋅財經。

然後,我們看潛力巨大但互聯網化相對較弱的醫療行業。

截至 2018 年 5 月,IT 桔子數據庫顯示,騰訊在醫療領域共完成了 37 起投資。而阿里系基金僅投資了 9 起,百度在醫療領域也只有 8 起投資。

騰訊在醫療領域總投資金額也幾近 150 億人民幣。

5月9日,微醫完成32億元融資,投後估值351億元,而騰訊已經在微信身上投資超過30億,而微醫只是騰訊醫療生態中的一部分,此外還有丁香園、卓健、醫聯、好大夫。

在BAT三家的醫療領域投資中,騰訊無疑最深入產業核心,既有2B又有2C。

而在最新的微信智慧醫院3.0版本中,騰訊不僅實現連接、支付、安全保障、生態合作的四大升級,還加入了AI和區塊鏈等新技術。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以騰訊睿知為例,通過構建醫療知識圖譜,結合 AI 算法模型,可以實現對疾病及病程的預判,據悉,其疾病判斷準確率已經達到 94%。

現場我們也瞭解到更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騰訊和晶泰科技的合作,其下的藥物開發引擎,就是基於騰訊雲的AI+雲計算能力開發而來,據悉可以將數十億的藥物晶體篩選縮短至數天。

再看銀行和金融,中國銀行副行長張青松表示,雖然銀行們也清楚互聯網企業的分佈式架構,彈性和觸發性更好,但作為關係社會民生的大企業,沒法放棄自己的根本,還必須保證自己的安全性、監管合規性。

當所有人以為雲戰場已經結束,公有云就是一切時,2017年的金融領域中騰訊依然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騰訊金融雲已經服務了包括中國銀行、微眾銀行、中國人壽、富途證券等在內的6000多家金融機構。

2017年底僅消費金融市場規模近9萬億,而未來這個數字,只會升不會降。

醫療、金融、汽車、工業、能源,都能夠在騰訊雲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方案。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工業互聯網平臺)

馬化騰反覆強調,“賦能”顯得太過霸道,騰訊的定位,更加精準的表述,是幫手,是幫一把。

也許賦能並非破舊立新,重建基礎。

4

從社交軟件到企業工具

騰訊從來不缺流量,但是流量並不等於用戶。

以門戶網站和微信的粉絲數為例,十萬+的閱讀數和百萬的粉絲數,都不過是流量,他們離真正的用戶,至少還差100個點贊和50個分享,最後能轉換成付費用戶並能有復購的,實在是太少了。

賦能也好,工具也好,哪有那麼容易。

“大潤發引以為豪的供應鏈和選品優勢,因為阿里的加入,瞬間灰飛煙滅。”一位資深零售從業人員告訴鋅財經潘越飛。

他表示,大潤發成為阿里新零售的最大試驗場,其原有的商品供應鏈資源,正逐漸被阿里B2B分銷渠道零售通的商品所替代,並進行渠道下沉。

作為少數單店可以實現盈利的大賣場,大潤發正在走向名存實亡的尷尬境地,未來所能保留的,僅僅是品牌。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零售展臺)

“大潤發也無法堅持,證明這個行業確實需要變革。”他繼續說,零售行業確實需要改變,但大潤發是否需要變成阿里想要的樣子,以及變成之後是否一定能活的比從前更好,他不能下判斷。

而同樣是零售,永輝、綾致時裝、必勝客、蒙牛、百麗國際、美克國際家居等零售和餐飲企業,則與騰訊雲合作進行零售行業數字化升級。

百麗國際旗下深圳福田coco Park Nike店,在引入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後,門店銷量及坪效方面,尤其提高了女性SKU的轉化率,女子區銷售額月環比增長接近40%。

騰訊副總裁林璟表示,“騰訊將提供1箇中心,2個目標,3個要素以及7個數字化工具。”

這七個工具箱是,微信公眾平臺、微信支付、小程序、騰訊社交廣告、騰訊雲、企業微信、泛娛樂IP。

以永輝超市為例,目前在永輝的智慧零售業態中,用戶在家打開“永輝生活APP”、微信小程序,在線下單最快三十分鐘內即可配送到家;在融合“線上線下生鮮餐飲+零售混合式體驗”的“超級物種”業態中,除了可以享受線上的便利體驗外,還能在店內現場烹飪並食用永輝全球直採的生鮮食材,這些都為實體零售和線上融合開創了新的模式。

“與騰訊雲的深度合作,永輝已經逐步具備將用戶數據化、更加了解用戶的能力,目前永輝在線上交易日均300萬單,未來希望更快速的做到日均3000萬單。”永輝超市CEO張軒寧介紹。

並不是只有科技在發生變化,用戶的行為習慣,消費方式都與過去不同。過去用戶到店更多是為了消費,即買即走,而現在線下零售門店已經成為體驗生活方式的空間,單純強調數據化和信息化,單純強調供應鏈和無人,恐怕並不是人們想要的零售。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零售的新玩法)

革命不一定需要槍林彈雨,或是流血犧牲。

流量就像水,流過企業的手,卻很難真正抓住,用戶就像是裡面的各種生物,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海里的有河裡的,有深水區的有潛水區的。

工具和便利,才能吸引人來垂釣,來捕魚,來衝浪,來遊玩,來建養殖場,來造主題公園,來畫一個圈,造一片桃花源。

在最近火爆的電影《超時空同居》,佟麗婭和雷佳音上演了1999年和2018年之間穿越故事。

電影的開頭,1999年的生活,是大哥大手機,windos98操作系統和QQ最經典的頭像。

那個年代的雷佳音,無法理解為什麼Siri不要錢,火鍋可以叫一鍵上門,掃地機器人可以如此智能,就如同在他們的眼裡,騰訊只是聊天工具一樣。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騰訊旗下產品)

所以如今如果還只是盯著,社交帶來的巨大流量和遊戲產生的雄厚資本,也未免太小看騰訊和馬化騰了。

20年前,大家只知道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下一個十年,騰訊的目標,至少應該是萬億美元的首家中國互聯網公司。

飛議

20年前它叫QQ,20年後它是連接一切的騰訊

❶上市公司要承擔的壓力很多,有來自股東,有來自股民,有來自政府,有來自輿論,有統一有對立,要堅持不容易。

❷附能和工具的好處,是一旦走通能快速覆蓋和起量,但如何盈利,需要先計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