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最好的时代

城市的周期跟人的寿命有很大的相关性。城市生命体有诞生、成长、成熟、衰退的过程。这个过程最核心的,是其中的人。

最好的时代

我们现在给出一个场景:

你是一个90年出生的年轻人。从今晚开始,你励志要成为中国最牛的房地产开发商,要在几年之内超越万达,超越万科恒大。

那么你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凌晨两点钟睡觉,勤劳努力。我们再假设你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

请问,你的梦想能实现吗?

毫无疑问,答案是,绝无可能

原因就是所处的时代不允许。

最好的时代

中国的几个房地产开发商巨头,他们的年龄集中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王健林1954年

王石1951年

许家印1958年

潘石屹1963年

任志强1951年

链家老板左晖1971年(二手房)

那时候,中国还是以农村为主,广大城市地区没有多少高楼,整个国家百废待兴。

但是今天,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还有各二三线城市里,高楼林立。

在最应该盖楼的年纪,你还没有出生,或者说你还没有成年。

别人在盖楼,你在过家家。

如果你现在努力,那么对不起,朋友。

已经没有土地让你开发了。

留给你的可能只有点旧房改造。

你拿什么去超越?

离开了时代,你什么都不是。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大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

中国的几个互联网巨头,他们的年龄集中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马云1964年

马化腾1971年

李彦宏1968年

刘强东1974年

最好的时代

90年代对于出生在70年代的人来说,就是黄金时代。

20几岁的年龄,荷尔蒙四溅,又恰好赶上了互联网的起步阶段。

虽然我们眼下只看见了台上的这几个大佬,但实际上,成功者是一批人。新的行业出现时,所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能分到红利。

现在的年轻人,八九十年代出生。你去建一个购物网站,几乎是没有任何机会去超越淘宝京东的。

庆幸的是,互联网的红利还在。

~~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1978年。1978年之后,是我们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现在我们以1978年为节点,看一下哪些人真正赶上了国家的建设阶段。

如果一个人在1978年,他23岁,那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就是让他来施展拳脚的。

如果一个人1978年出生,那么等他到了22岁,恰好是2000年。也是非常好的时期。

所以,我们现在给一个大概的范围:1955年-1985年。

30年时间

凡是在这30年之内出生的人,都赶上了国家最好的发展期。

八九十年代是赚钱的好机会,2000年以后是投资房地产的好机会。

1955年出生的人,今年62岁,刚好到了退休年龄。(王健林其实已经可以退休了,但你看他好像还没有退休的意思,垄断着社会资源。)

1985年出生的人,今年32岁,正是年轻好时候。不过85的这批人,仅仅赶上了一个尾巴,还能勉强靠自己买得起房。

再晚的年轻人,只能靠家庭支持。没有家庭支持的,未来会很困难。

这就是社会现实。

出生的时代很重要。

1955-1985年之间出生的这批人,应该说是目前占有资源最多的一群人。(单纯看房价就能看出来,即使是一个平民老百姓,90年代的一套房子,现在也要几百万上千万。)

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

那就是二三十年内,年轻人都没有办法把资源从他们手里拿走。

这个现实,有过国企工作经验的人会感同身受。

资源被一批人长时间垄断,社会活力下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阶层固化。

城市的繁华,会留给1955-1985年的这批人,他们奋斗、建设,然后享受。

而年轻人,虽身处繁华城市,但内心却是挣扎与焦虑。

城市人群逐步分化成富人+穷人。

到了成熟期的城市,对于年轻人来说,只能在新兴行业里寻找出路,传统行业整体没落而且不可逆。互联网、自媒体等,在风口未收紧之前,仍然是年轻人的突破口。

不过互联网行业最终的结局也是大公司占领市场。小公司逐渐丢掉机会。

这并不难理解,大公司所占有的资源更多,当你有了好想法想要大干一场时,大公司会用更低的成本把你挤掉。

阶层固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阶层固化所导致的后果是,由于占有资源的老年人的欲望偏低、更保守,所以社会的创新能力下降,进步的速度越来越慢。

这种状态持续十年二十年。

社会就处于非常差的状态。

那时我们完全可以宣布,城市已经走到了尽头。

综合来看,城市的生命周期跟人的生命周期有很大的相关性。

单个的人,从20-60岁,40年时间。

时代则是一批人来推动,所以周期会在个人基础上相应拉长。

0-20/60-70

大概60年时间。

从1978年到今天,是40年。

如果互联网的发展空间有限,那么毫无疑问。

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