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南宋能够偏安一隅,而不是如南明一般快速灭亡,原因在哪里?

张子曰


南明从清军入关到灭亡,一共不到20年(到永历帝死算18年);同样是半壁江山的南宋,从靖康之耻,到与元军的崖山海战,一共超过了150年。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明朝更昏暗,内斗更残酷。

具体的原因如下:

1,皇位的唯一合法性,南宋赵构更强,明朝的弘光帝却发生争执。

靖康之耻,金国掳走了宋神宗所有的宗室,只漏网了两人,一个是赵构,一个是哲宗的孟废后(这位废后命运曲折,两次被废,打到冷宫,结果冷宫两次起火,只好搬到别人家住,结果在靖康之耻幸运地成为漏网之鱼)。赵构在皇位继承权上没有受到任何现实的挑战,皇权时代,争皇权将导致大乱。

而明朝的崇祯帝,在北京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却不及时安排身后皇位继承人朱慈烺去南京。崇祯决定死给列祖列宗和文武大臣看。李自成找到朱慈烺,赦无罪,并把朱慈烺封其为宋王。清军入关后,朱慈烺失踪,后来又出现了南北两个太子,导致天下纷纷。在南京,马士英支持弘光帝,东林党却表示反对,防止弘光帝给福王翻案。

2,明朝末年滥杀大臣,宋朝很少滥杀大臣(例外是岳飞)

明朝末年滥杀的大臣可以数出一打来,而北宋末年南宋个初年滥杀的大将只有岳飞。因为

赵匡胤立训:不可滥杀大臣和言官。

看崇祯滥杀的大臣:

兵部尚书王洽

兵部尚书陈新甲

右佥都御史孙元化(火炮专家)

兵部右侍郎郑崇俭

孙传庭(差点在狱中被宰掉)

首辅薛国观

总之,崇祯朝十四个兵部尚书,其中有九个被治了重罪:斩首者一人,治死者一人,自杀三人,下狱两人,革职查办两人。处死或被逼自杀的督师、总督,包括袁崇焕在内合计有十一人,如蓟辽总督刘策,漕运总督杨一鹏,督师熊文灿,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蓟州总督范志完、赵光抃等。

看看人家赵构的心量:张浚在陕西富原一战,损兵折将20万,赵构一声都没吭。赵构对张浚说,不好意思,损失太大了,您先回家歇歇吧。后来,赵构很真地把张浚重新拜了宰相!

如果崇祯遇到了这种事,岂不狂吐血三十升,把张浚拿东厂办了。

所以崇祯变成了孤家寡人,大臣纷纷投降清军。

3,明朝末年的内斗极其严重

朝廷里有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这个斗得天昏地暗。

外面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血光淋淋。导致川陕一带无法成为南明抗击清朝的根据地,而川陕一直是南宋抗击金国的坚强基地。

弘光帝手上还有三十万大军,主要是江北四镇和楚地的左良玉。这五大藩镇占了总兵力的一半,但只有一个黄得功算是忠臣。其他江北两镇刘良佐、刘泽清投降了清朝。高洋飞扬跋扈,攻击黄得功,最后被部下杀死,大部分军队也投降了清朝。左良玉要清君侧,死在路上,他儿子左梦庚带兵投降了清朝。十五万大军就此瓦解!

南宋赵构的中兴四将,没有一个投降金国的,这就是领导艺术的差距啊!只有刘光世的部下丽琼投降了金国。

4,清兵的实力要大于金国。

清兵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总人数是18万。清朝接收了大量明朝得力的降将: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尚可喜、吴三桂。

金国的女真兵大约是12万,在靖康之战中损失也很大,金国没有接收到有力的宋朝降将。我只听到韩常、李成、刘豫。

因为明朝皇帝经常不把大臣和将领当人看啊!

5,宋朝的大部分制度比明朝要完善。这是废话了,但事实如此。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

南宋的第一个皇帝赵构,与南明的第一个皇帝朱由崧相比,具有天然的继承合法性。

古代皇位继承制度,正常情况下是父死子继,特别是嫡长子继位,最为合理,如果没有儿子继位,一般从宗室里选一个孩子入继大统,比如溥仪就是“入兆同治,兼兆光绪”,实在不行才会兄终弟及,比如明英宗与明景帝。

赵构是宋徽宗留在宋地的唯一一个儿子,他在江南继承皇位,没有任何人提出质疑。

反观弘光,他与崇祯皇帝是什么关系呢?他是崇祯的堂兄。

堂兄继承堂弟的皇位,在古代中国,可谓是非常少见。

特别是朱由崧还背负着一个“原罪”,那就是他是老福王的儿子。在万历朝,万历长子朱常洛不为万历所喜,三子朱常洵是宠妃郑贵妃所生,万历在很多年的时间里都想册立郑贵妃为皇后,朱常洵为太子。因立太子问题引发的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党争,就是与老福王朱常洵有关,无数东林党人因此被放逐甚至杀头。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东林党为代表的士大夫其实大部分是坚决反对拥立小福王的。史可法甚至宣称小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就是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

在这种君臣不和的情况下,南明如何能像南宋那样长久?

包括后来的鲁王、唐王、桂王之争,特别是清军都打到广东了,绍武帝和永历帝还在内斗,说白了,都是继承者的合法性问题没有解决。

反观南宋立国之初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即使后来选择太祖系的子孙,也是平稳过渡。


历史有妖气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你誓死捍卫。在北方五胡乱华时,东晋偏安一隅隔岸观火坐壁上观,但是冉闵带领乞活军在北方奋战多年灭了白匈奴羌氐羯族,打残了慕容鲜卑,所以鲜卑族即便统一了北朝,也是元气大伤无力南下平西晋。南宋时,因为岳飞北伐把女真族几乎消灭了,所以金人再也无力南下。而明末,北方再无英雄出世真正阻挡满清入侵反而全都争着抢着当了汉奸,吴三桂洪承畴郑芝龙左良玉先后率领几百万大军投降十几万满清鞑虏,所以满清力量未受损失得以专心对付南明政权。


红星照耀神州


宋金之战和明清之战,两场改朝换代的战争,结局不同:分别是金宋对峙和有清代明。其中,从攻守两方的实力和形势,来看这两场战争的不同。

首先,看守方之南宋。

金攻破北宋都城汴梁,虏获徽钦二帝。赵构在应天府(商丘)集结人马,一路南逃:南京、杭州、宁波,一直逃到海上……直到金人北还,南宋定都临安(杭州)。表面上看,此时的宋朝是一盘散沙,其实不然。

首先看根基。大金追击赵构,这是擒贼先擒王的路数。大金对长江流域没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江南、江左、江汉、潇湘、巴蜀……这些地块只是零星受到大金的军事骚扰。这些地区的稳定,成为南宋稳定的根基。这也是后来宋金签订和平协议的基础。

其次看执政团队。南宋在临安组建的执政团队,是以皇帝赵构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从十万火急召回岳飞,可以看出皇帝在这个执政团队中拥有绝对权力。稳定的内部权力结构,让南宋政权能够稳定下来。

再次看军队。在根基部分已经讲到,巴蜀、江汉、江左等地都还在大宋强有力的地方政府手里,有生力量得到保存,这是南宋不亡的关键。

再来,看守方之南明。

首先看军事。清军打南明之前,大明大片国土都被农民军毁坏。十几年的“闯祸”和张献忠,从陕西到北京,从河南到四川,遍地尸骨,人烟稀少。明军和农民军两败俱伤,清军是坐收渔利。

其次看根基。农民军已经破坏了大片国土,在这里人口减少、地方行政系统破坏、军队四散、钱粮几无。人、财、钱、兵,一个没有,毫无执政根基。只要清军一来,如入无人之境,遍地倒戈。

再次看执政团队。南明的执政团队,是在南京朝廷系统上建构的。成熟的赋闲朝廷,加上年轻的被拥戴的皇帝,这个政权实际上是不稳固的。果然,清军还没有全力出击,朝廷内部就出现了内讧。

最后,看攻方

两支队伍都源于女真族,建国之后起名都叫“金”。历史渊源很深,而铁蹄狼烟的杀气也沿袭而来。

金联宋灭辽,转眼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盟友。虏获二帝之后,又穷追流亡皇帝,直到海上。

后金改名为清,本来是帮吴三桂进军北京恢复大明的,来了之后就不走了,一口气灭了大明。穷追流亡皇帝到缅甸。

这种狼性,一直传承。这应该就是其能打赢胜仗的优秀基因吧!

以上为拼在深圳的小楚的回答。

.

深圳2000万人,有2000万个深圳打拼故事,小楚为您找寻最有价值的故事,以此铭记拼在深圳的日子。拼在深圳的小楚,深圳原创自媒体人,同名账号已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搜狐公众平台、网易公众平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知乎开通。


地图小王子小楚


头条君哦不,现在要说悟空君,发来的邀请每次都忍不住想答,那这次也回答一下吧…

这个问题我认为从5个方面来回答会比较清楚:

1. 宋明王朝延续的历史不同。北宋是骤然灭亡的,很大一部分是当时的宋钦宗自己作死,从实力上看,金朝其实还不足以灭宋。第一次围攻开封时,金朝就没讨到什么便宜。第二次又来围攻时,钦宗及其以下官员不仅抱着侥幸心理,甚至还迷信神道,结果导致开封城破,帝室被俘。但北宋在宋徽宗之前的皇帝,大体上还都不赖,只是在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摇摆,国本没有动摇。而明朝呢,灭亡之前万历皇帝近四十年不上朝,天启皇帝醉心于木匠,权阉当道,国力早就被耗完了。清朝灭明,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明益弱而清益强,如果抛去天灾和李自成起义的因素,清朝灭明也算得上是一次实力上的压制。

2.南宋和南明的统治者正统性不同。北宋灭亡时,康王赵构被拥立,他是唯一正统的合法继承者。虽然金朝立了一个假的中原王朝“伪楚”,但那个破政权连被赶鸭子上架的张邦昌自己都不认同,赵构登基后,他立马主动要求去帝号“求归”,可见当时的宋朝子民,只认一个皇帝赵构,这就使得南宋有了唯一的向心力,可以一力抗金。而南明则不同,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四五个政权,这就使得南明的抗清力量变成了一盘散沙,一个大明尚且搞不过,四五个小明,自然也不可能搞得过了。

3.面对的力量和对应的策略不同。南宋面对的金朝,刚刚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宋金还一起合力灭了辽国,虽然唇亡齿寒,但合力灭辽也说明当时金朝力量还不特别强。事实上也是这样,赵构对形势也有清醒的认识,一面撒开腿跑,几次亡命海上,一面又屈膝求和,一面还收拾民心,组织起自己的抵抗力量。既赢得了时间,又麻痹了对手,还凝聚了实力,所以南宋得以不亡。南明就不同了,几个政权各自为政,没有什么有效策略不说,清朝的力量也太强大,八旗铁骑差不多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骑兵了。

4.军队和将领不同。南宋在亡国危机的重压下,崛起了著名的中兴四大将,其中岳飞更是战斗力超群,让金朝也很头疼。而南明呢,呵呵了,灭掉南明诸多小政权的,正是他们曾经倚重的大将吴三桂等。一面是八旗铁骑,一面是曾经抗击清军的吴三桂大军,联合起来弄死你,你不死谁死。

5.历史的时机也不同。南宋面对的金朝,当时也分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也就是说金朝对于灭宋也持有犹疑摇摆的态度。而清朝灭南明时,多尔衮一人掌握大权,南明根本没有求和的可能。

所以最后南宋活了下来,而南明没有。


嗜史兽


宋朝时汉人的尊严和气节还在。

汉族的文臣和武将们对外族入侵有极强的同仇敌忾情结。在开封被攻破两个皇帝被抓走的情况下,迅速建立了新的中央机构,组建了新的朝廷,并组建军队,反抗外族入侵。

而明朝的大臣们在李自成进京的时候,跪倒两行,欢迎李自成。当多尔衮的大军进入北京的时候,他们如法炮制,再次跪倒两行欢迎清军入关,自愿剃头梳个大辫子,当了清朝的大臣。而武将也多在多尔衮的引诱投降清军。

宋朝对大臣们是比较宽容的。宋朝除了杀掉岳飞之外,没有杀掉其他大臣。

宋朝的官员工资在整个帝国时代都是很高的。官员们基本上可以在不行贿受贿的情况下享受比较好的物质精神生活。

而明朝的官员却工资很低,并且毫无尊严可言。从朱元璋开始,对大臣就比较刻薄,动不动就拖到午门外,脱掉裤子接受杖击。

南宋灭亡之后,汉族的文化暂时中断了。

相对应的汉人的尊严和气节也遭受沉重打击,所以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华。

明代皇帝和大臣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非常紧张,大臣们和皇帝离心离德。所以墙倒众人推,明亡之后,大臣将军们纷纷投降清朝,南明存在没有多少年就迅速瓦解。


新知传习阁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错把杭州当汴州 。南宋林升的这首诗,辛辣的讽刺了南宋小朝廷君臣上下歌舞升平、醉生梦死、 得过且过的颓废场景 。让人惊讶的是,百病缠身的南宋小朝廷自北宋灭亡后竟然又存活了漫长的150余年,这不得不被视作历史奇迹而让人大跌眼镜。

大宋王朝,文治、经济达于极盛,武功却不太拿得出手,好比强干弱枝,亦或泥足巨人。

早在北宋时,帝国的西北一线早已成了游牧民族纵马驰骋的牧场,东边的国境线虽然一度推进到长城一侧,但转瞬之间又告失守。曾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汉家儿郎如何成了辽人、金人、西夏人眼里“柔弱类妇人”、人见人欺的“软柿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宋朝军事羸弱却是肯定的。

公元1127年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多事之秋,这一年是北宋的靖康二年,也是南宋的建炎元年。中华历史之北宋篇在这个节点上被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这一年既是一个时代的完结,又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这龟缩至江南的汉家政权仍然叫“宋”,所不同的是须在前面加个“南”字 。那个龟缩于江南富庶之地的小朝廷被史籍称为南宋。 一个“宋”字不分家,可此宋非彼宋,面积大幅缩水不说,含义也大相径庭 。在剽悍的金国铁骑持续不断的凌厉打击下,昔日大宋那铁打的江山被一分为二 。 赵构建立的残宋苟活于长江之南 。而江北的大片领土全部改姓了金。至此,宋、金隔长江对峙,狼烟四起,纷争不断 。

对中原文化颇有研究的金主完颜亮也曾写出“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之豪言。可见,大宋数百万经制之师已被金军消灭殆尽 。而逃至江南的那伙残兵败将,在完颜亮眼里只是乌合之众, 根本不堪一击。

公元1130年,南宋小朝廷建立后的第三年春天,一路所向披靡,横扫大江南北全无敌的金军铁骑,因不耐江南日渐来临的潮湿闷热气候,加之军中瘟疫流行,遂主动撤兵北归。金军主动退兵,让宋高宗赵构有了喘息的机会 。风雨飘摇的南宋得以抱残守缺,偏安一隅 。赵构正式建都(行在)临安(杭州),是为宋高宗。

之后,软弱不堪的南宋出人意料奇迹般的延续了150余年,成为当时北方原大宋汉人的最后一丝安慰、尊严与希望,同时也成了南渡北宋遗民们聊以自慰的一点念想。

直到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覆灭, 这个抱残守缺长达150年的小朝廷才正式宣告灭亡。

南宋之所以能存在这么长时间,和它并未彻底失掉民心有关。从“崖山之战”失败后十余万军民毅然蹈海殉国就可见一斑。还有就是涌现了一大批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文武精英。比如:宗泽、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浚、吴玠、虞允文、以及后来的辛弃疾、陆游、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李纲等等。南宋军队浴火重生,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强大的战力,一扫北宋军队战力疲软的颓势,一贯宋弱金强的战场形势几乎被掉了个个。可以说,没有他们的筚路蓝缕、血染战袍、力挽狂澜,就没有南宋150年的运祚。

南宋立足的东南半壁江山,以如今的江浙地区为核心,自古就是富庶繁华之地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使江南之地富甲天下,她或许是中古时期世界上经济、文化、工商业、海外贸易最发达的区域。史料记载“天下赋税,尽出其半” 。似乎印证了上述推论不是空穴来风。 史载,只剩半壁江山的南宋时期,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有1000万贯,换算成今天人民币应该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吧。

值得一提的是,征服者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灭国40余,不论是西征中亚诸国、还是灭西夏、灭金,都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偏偏是东征时面对柔弱不武的南宋,却用了40几年,在付出极大代价、经历过无数次血战后才大功告成。

综上所述,南宋小朝廷既没有彻底丧尽民心,又有一大批力撑危局的文臣武将应运而生,加上财政收入丰厚, 后来宋高宗又自愿给金国割地赔款、俯首称臣买平安,所以能够偏安一隅长达150年之久,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南明面对的局势则大不相同。一是明朝的有生力量几乎被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消耗殆尽; 二是吴三桂率关宁铁骑降清,导致精锐尽失;三是崇祯帝滥杀有能力、有忠心的大臣,自毁长城,致使人心丧尽;四是南明政权没有一块稳固的立足之地,缺乏稳定的财政收入,军队无法持久作战;五是没有联络、协调好与李自成、张献忠余部以及占据东南沿海的郑成功部的关系,团结他们共同对付咄咄逼人的八旗兵;六是南明小朝廷内斗激烈,缺乏一呼百应的权威人物;七是隆武、鲁王两个南明政权败亡后,永历帝拒听李定国稳固经营广西、贵州、云南、福建大本营,然后寻机实施反攻、收复失土的正确建议,而是东奔西逃、疲于奔命,一再错失良机;八是南明没有南宋那么多既忠且勇的文武之才,到最后只有一位安西王李定国在苦苦独撑危局。

1652年初春, 兵出云南的李定国血战严关、克复桂林。 他挥师北上,在湖广衡州设伏,一连击毙满清两位亲王,消灭了数十万清军,取得了自清军入关以来与敌杀伤最巨、战果最辉煌的一次大胜。

形势本一片大好,若能鼓起余勇,追击穷寇,他日恢复中原、从头重拾旧山河也未可知。只可惜南明内部不团结,面对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有人心里很不高兴。孙可望叛乱投清,引发了南明政权的严重内耗,严重削弱了永历这个本就羸弱小朝廷的军事实力。风雨飘摇的永历小朝廷,大势已去,覆亡只在朝夕。永历帝身边的一帮屑小之辈早已被吓破了胆,他们不思振兴,却撺掇挟持永历帝往南逃奔缅甸,妄想在异国他乡的荒莽大山间苟延残喘。

公元1661年,被清廷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率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缅甸,他用武力逼迫缅王交出永历帝。吴三桂押着永历帝朱由榔返回昆明后,马上用弓弦绞死了他。最后一个南明政权灰灭,匆匆退出了历史舞台。

由此可见,一个抱残守缺、风雨飘摇的政权能否存在的长久,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南宋能偏安一隅,南明却迅速败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插图为网图


铁马冰河wu


南宋与金、西夏对峙

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汉贼两立,王业偏安”的情况,比如东晋、南宋等等,包括在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分裂时期,每个政权都宣布自己才是华夏正统,但是在法理上来说,正统王朝只能有一个。即便南宋长期偏安一隅,但仍被视为正统王朝,那么同样是汉人流亡政权,南明为什么不是正统,而且只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呢?


第一、政治合法性

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

明末名士王夫之曾说,华夏的统治权“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指出了王朝更迭的几个方式:禅代、继承、暴力革命。禅代是改朝换代时,新朝最喜欢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最体面,所以曹魏、西晋等等都说自己才是中华正统,因为自己的王朝是上个王朝的皇帝亲自承认的。暴力革命一般都比较危险,因为成王败寇,刘邦、朱元璋胜利了才能说自己是正统,否则就是叛贼了。而南宋、南明都属于继承的方式,即没人让给他们,他们也没有发动革命。

弘光帝是崇祯帝的堂哥

但是南宋与南明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南宋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赵宋宗室全都被俘北上,只有他一条漏网之鱼,所以他继承大统是所有大宋子民都承认的。但南明的那些皇帝都与崇祯关系疏远,只有弘光帝是明神宗的孙子,血缘关系还比较近,勉强有称帝的资格,但说出去也不够硬气。同时,清也高举为明复仇的大旗,将明灭亡的所有责任都推到起义军身上,夺了南明的很多光彩。


第二、金与清的汉化程度不同

女真人

这一点很重要,靖康之变金国虽然取得了长江以北的中原故地,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和宋朝是一路人,采用的也是政治高压政策,并没有得到士大夫阶级的支持,所以他们不得不扶植张邦昌伪政权来统治北宋遗民。

雍正经常穿汉服

而清军入关前后的几位皇帝都已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他们也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士大夫阶级,甚至连剃发易服也是孙之獬等汉人挑起来的。


第三、领导班子差得远

南宋中兴四将

如果说赵构是昏君,那么南宋只有一个赵构,但南明有很多赵构,比如弘光、隆武、绍武等人。南宋有李纲等四大名臣,岳飞等中兴四将,南明只有一个飞扬跋扈的左良玉。南宋就算腐败,但是人家有钱啊,南明则穷困潦倒还政治昏暗。总的来说,这俩政府一个得人心,一个失人心。


第四、北宋、明朝灭亡原因不同

明末农民起义

北宋的灭亡几乎可以将全部责任推给皇帝昏庸以及金国入侵,但是明朝的灭亡除了皇帝昏庸之外还有很多原因,并且最大的外因就是农民起义。外敌入侵了,大家可以同仇敌忾,但是王朝被农民军推翻则“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自古以来老百姓都是非常容易满足的,如果有吃有喝,能够安居乐业,那么皇帝昏庸也是可以接受的,但皇帝昏庸还御民无道,那肯定就跟着有肉吃的了。


国史通论


原因很简单,这个原因说起来也丢脸。说实话,我也真的不想说,算了还是说吧。南明之所以灭亡的那么快,除了他们内部不团结搞内讧之外。最主要的是,清朝的前锋全部都是汉人啊,唉😂😂😂😂明灭亡的原因是亡在汉奸。

而南宋团结一心节节抵抗,虽然宋高宗比较无能胆小。但是好在讲的是理学,重的是节气所以汉奸比较少。泱泱大地如果不是汉奸,怎么可能灭亡。



他们拥有的实力,在后来三藩之乱的时候全面的展示了,你们看过康熙皇朝反正都很清楚。把这些汉奸的名字一一拉出来,重新过目一下吧。清军入关时的汉军四王:孔有德、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记住这些汉奸的名字。


知常容


一是,南宋时期汉奸少,南明时期汉奸多。二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蒙古迅速崛起,金国腹背受敌。三是,宋朝损失的是首都和皇帝,南部没有损失,皇子赵构迅速组织了防御,南明倒是散沙一盘,根本无法抵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