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招大商,强服务 积极推动贵港市加工贸易产业新发展

近年来,贵港市紧紧围绕建设西江核心港口城市和新兴工业城市的总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大招商、招大商”战略,积极贯彻自治区“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力促贵港市加工贸易产业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一)外贸总体呈平稳增长。据海关统计,2017年1—6月贵港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6562万元,同比增长11.8%。总体完成年度任务的53.1%,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6月出口9212万元,同比增长45.8倍,一跃成为贵港市出口主力军,极大地优化了贵港市出口商品结构。

(二)加工贸易增长潜力较大。2017年1—6月贵港市加工贸易进出口15213万元,同比增长17.3 %。随着新落户的加贸项目在下半年逐步建成投产,贵港市加工贸易增长量将在下半年得到释放。

(三)全市招商引资成果初显。2016年以来,贵港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赛尔康电子、保利高塑胶、深华盛等加工贸易企业。其中较受关注的赛尔康电子项目,去年5月签署投资协议,12月底实现主体工程封顶,今年6月厂房交付装修,7—8月试产投产,9月后将实现进出口贸易;全球最大的圣诞用品制造商保利高项目落户贵港,新厂房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有部分生产线投产,预计8月可实现对外贸易。以上两家企业的增量将推动贵港实现加贸增长150%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转变观念。2016年,通过引进赛尔康电子项目,全市多个部门参与了谈判以及直接服务,在此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团队算总账,算长远账,算产业账,一改过去“加贸对地方税收贡献低”的浅显认识,这种新认识对重点加工贸易企业“引进来”、“发展好”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出台政策,降低成本。2016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口岸工作的实施方案》、《贵港市开放发展和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贵港市本级承接产业转移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加贸企业降成本;同时完善出台了1+6系列招商文件(1个招商意见加6个配套文件),理顺了项目落地的要素关系,为全市推进招商引资提供行动指南,也为珠三角、长三角加工贸易优质项目向贵港市转移奠定政策基础。

(三)狠抓招商,筑巢引凤。

目前贵港市已形成书记、市长带头外出招商,全市上下建成5大城市驻点招商、8个产业小分队招商、80个部门联动招商的“点、线、面”全面招商、以及“以商带商”新局面,加贸招商在此氛围下顺势而为。在此过程中,贵港市注重产业定位,着眼加贸精准招商,经分析,在贵港市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的产业发展“新四篇”中,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加工贸易比重相对较大,贵港们将此作为加贸招商的重点产业。同时,积极发挥商协会的第三方招商作用,贵港市与香港汽车零部件协会、深圳外商投资协会、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协会密切合作,并与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利用第三方平台资源优势,共促招商。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组织6家实力雄厚的电子信息企业在贵港市调研。相信在贵港市“紧锣密鼓促招商”的氛围下,将有更多加贸企业落户,为贵港加贸“翻身仗”补充后续力量。

(四)精心服务,柔韧坚持。贵港市组织开展“市长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完善和落实扶持企业发展政策。各部门、产业园区建立服务企业微信群,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架起了企业和政府的“连心桥”。在新落户项目前期建设和行政审批方面,建立“容缺机制”,实行“并联审批”,大大减少企业项目前期投入时间;支持存量加贸企业申请自治区外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入加贸企业开发EDI系统通过电子口岸与海关实现数据交互;与口岸查验部门联合行动,深入企业调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通关效率。

(五)依靠上级,争取支持。随着贵港市无中生有引进一批新兴产业大项目,全市各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对口支持。例如2016年国土部门争取到贵港市用地指标增长近90%,自治区商务、财政、工信、税务、投促等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也给予了大量帮助扶持。在此,特别感谢自治区商务厅在大项目、贵港-香港定期航线培育、加贸招商等方面给予贵港市的“大礼包”,助推贵港市上下形成共识,坚定信心,坚定不移促加贸。

2017年是贵港市外贸发展和加贸倍增的关键之年,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贵港是一个年轻的城市,由“县”升“市”仅21年,存在总量不大、财力薄弱、工业短板突出等现实问题。二是加工贸易基础薄。目前贵港市加贸企业数量少,出口规模总量小,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局面。三是加工贸易差距大。由于贵港是一个新兴城市,贵港市与兄弟地市相比差距还较大,成为“加贸强市”任重道远。

下一步,贵港市将继续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保姆式”服务为保障,确保加贸企业“来得了”、“留得下”、“发展得好”,把加工贸易产业打造成贵港市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