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杜蕾斯蹭高考热点被媒体批该给自己“带个套”,杜蕾斯有错吗?

R_Sammi


一向紧跟热点的杜蕾斯,在高考日发布了新文案,创意依旧精彩。

但这波文案却遭到了某报的批评,认为杜蕾斯在蹭热点,而且没有底线,还认为“今天的杜蕾斯就是一个猥琐的黄牙大汉……你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落到大众视野里就是满满的恶心”,希望杜蕾斯给自己戴一个名为“社会责任”的套。

说实话,我很讨厌该报评论的文风,一来上纲上线,二来面目可憎,尤其是与杜蕾斯的创意文案相对,更显得难看。这些传统媒体的时评写手,创造力和想象力哪怕有杜蕾斯文案人员的十分之一,我们平时见到的时评都不会这么难看。

我对杜蕾斯文案的欣赏,不仅仅因为创意,还因为它把性变成了一个我们可以笑着公开讨论的事情。虽说在一个现代社会,性理应不是禁忌,但在我们身处的社会,许多人依旧谈性色变,或者谈性即猥琐,以至于常令人有活在前清时代的感觉。

杜蕾斯则相当清新,它用极具创意的表达方式,将性引入公共讨论空间。它丝毫不猥琐,只是有趣,这一点在中国的性讨论中尤其不容易,但它确实做到了。

至于蹭高考热点,老实说,我觉得杜蕾斯做的比各大媒体策划的“一起写高考作文”高明多了。而且,它面对的群体主要是成年人,不存在“毒害未成年人”一说。更何况,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不是一直属于短板吗?我觉得杜蕾斯可比学校靠谱多了。


叶克飞


两个月前,我曾经作为某高校辩论赛的评委,其中有一个决赛辩题让我一直思考:

我是为了你好是真命题/伪命题

这个命题,其实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多人的习惯之中,当然,这里并不限于国人,而是更广泛的普遍针对于世界各国的人而言。

这种命题,也同时可以理解为:好为人师。

我们通常习惯于将我们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总结为一种可以言传身教的理论,从而在面对年轻人的时候,可以成为我们并非虚度的几年的“经验之谈”。

这是我们作为过往一代在内心深处的自我需求和自我满足。

但我们在进行这种“言传身教”时,有没有考虑过:

  • 这些“理论”还是否天然适用于年轻一代?

  • 年轻一代是否愿意接受这些“理论”?

以及:

  • 这些“理论”是否真的能对年轻一代有所帮助?

如果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而盲目的将我们认为适合年轻人的理论和观点灌输给他们,然后再许之以“我是为了你们好”这样的道德大旗,这其实只是满足了我们自己的一种需求,对于年轻人而言,更多的却是自说自话。

就以这次杜蕾斯的文案而言,某某晨报批评杜蕾斯“就是一个猥琐的黄牙大汉”,“得意洋洋地对着一帮孩子大谈性技巧性姿势”。

对于中国媒体舆论而言,公开谈性就是政治不正确之一。对于性这种东西就应该藏着掖着,即便是面对一群儿女成群的男男女女,大谈性话题依然会被认定为“耍流氓”,更何况是面对着一群刚过18岁门槛的青年男女?(然而,更多的时候成年的男男女女在聚会中依然会满口荤段子)

但似乎这些带着“政治正确”的主流媒体们,始终拒绝面对一个问题:

刚刚步入成年人世界的男女,究竟该如何接触和理解性这个问题?

是我们敞开了和这些初为成人的男女讲解和教授这些所谓的“性技巧”、“性姿势”更好,还是视而不见,让这些男男女女自己在学校周边的小旅馆里偷偷尝试?

就比如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面对这些即将步入大学生活,可以光明正大地谈男女朋友的男女,详细而明确地告知性行为的注意事项、性行为必须注意的各种安全措施、面对意外的时候的应急措施,以及堕胎、人流对于自己身体的影响等问题,提前告知更好,还是等到他们偷尝禁果后,担心被家里人发现而过早当上爸爸、妈妈,或者更严重者继续出现厕所产子后抛弃等事件更好?

我想,如果真的是为了这些刚满18周岁的成年人的未来考虑,应该将一切的行为后果和预防措施都如实告知:

你有选择如何进行生活的权利,但如果你选择了此项权利,那你就必须同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但每当你作出选择的时候,都要对此承担相应的责任,你必须充分考虑清楚行为的结果;如果你作出了某项不违法且不违反道德的行为,我们无权反对,但产生的相应责任你必须独自承受。

我认为正确的性教育,是:

身体是你的,如何使用这个身体我们无权阻止也无力阻止,我能做的,就是将你可能遇到的岔路和各种不良的可能性全面讲解给你听,之后如何选择,由你决定!

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将年轻的一代始终看做是“孩子”,然而法律早已经将18岁界定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分界线,迈过高考这道坎,这些曾经的“孩子们”,就已经是同我们一同站在社会之中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这个社会的各种不同的面貌,都会不断的向其展现,其中就包括了对于性的好奇、体验和追求。

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这些人能够在18周岁生日那天,像爆米花一样,“砰——!”的一声从懵懂无知,变成了能力的掌握者。

那么成年世界该如何向这些“新人”们展现,就是我们这些“老人”们所要考虑的问题。


高萌Goal


如果拿性教育来说事而不是性暗示,那或许我们还能为你点个赞呢!

杜蕾斯说白了是家公司,因为商业利益,这个热点它蹭的无可厚非,现代商业都与互联网挂钩,所以追热点也不可耻。

但是,这次的杜蕾斯的确是有些过分了。

一直以来杜蕾斯的文案创意都是脑洞大开,相比于很多生硬,死板,套路的广告来说,简直可以说是清新脱俗的,除却商品本身,文案也是很吸引人的。

但成功容易迷失,创新不代表可以完全的放飞自我,这次算是撞到了天花板。

我们国民的性教育普及范围一直不够大,但淘宝持续上升的计生用品的消费数据表明,我国人民的性意识是越来越开放,但只是开放,性教育的普及依旧没有跟上,更不够深度,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对性的理解依旧算是萌芽阶段。

虽然高考的学子们大多都已成人,有了性生活的能力和权利,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对性的认知,都不足以让他们正确地使用“性”,而错误的使用“性”,会对他们的身心和家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所以,杜蕾斯蹭热点没错,错的是它的内容具有隐性的煽动性。

海报上倒计时的“69”与“同学们,该干嘛干嘛吧”的肯定,表示出了暗示的意味,但这本应该是他们“想做”,“能做”,但不一定“该做”的事情,所以杜蕾斯这擦边球打的并不好。

当然,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怎么理解总能解释出另一番滋味,只是作为企业,我们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即便有人拿鲁迅的话来怼我,修正学生们的思想偏差和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吧。

性,从来都不应该是难以启齿的事情,杜蕾斯的确是把“让它拿到台面上说”做出了贡献,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是?

如果拿性教育来说事而不是性暗示,那或许我们还能为你点个赞呢!


席越


我看杜蕾斯在蹭高考的热点,这个听都没听说过的什么晨报却在蹭杜蕾斯的热点,你才是最猥琐最可耻的。看了杜蕾斯的文案,感觉还是很不错,有什么不适的呢?只有内心肮脏龌蹉却又表面光鲜的卫道士才会看到什么都扣屎盆子,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 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爱和性都是人类最美好的体验,在这些卫道士眼里却成了肮脏的代名,还试图把自己猥琐的想法强加给新一代的年轻人,其内心就是一种掌控一切的欲望在作祟。参加高考的孩子已经18岁,完全是一个成年人了,性方面的知识本来就是他们应该知道,应该了解,应该掌握,甚至是应该体验的。但我们的卫道士们在掌控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业余爱好甚至志愿表后,还要掌控他们的性本能。当父母掌控一切,孩子还怎么成长?怎么成熟?怎么成人?几乎所有的国家,十八岁都已是法定的结婚年龄,我们却还在谈性色变,遮遮掩掩,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人类文明之所以发展,是因为能独立思考,有思想的人在时间前沿犁开荆棘,犁铧之前是未来,犁铧之后是历史。这些卫道士充其量只是犁铧后散落在阴翳里的泥土,却试图掌控犁铧的方向,岂不可怜又可笑。我只知道年轻人可以代表国家的未来,却从没听说过陈腐世故的卫道士能创造历史。一个杜蕾斯含蓄有趣的暗示就让你们惊慌失措,继而大放厥词,你们顽冥不化的脑神经元是不是已经浸泡在一种氨味液体里面太久了?

:::关注科普作者【徐德文】,您将获得最新最有趣的科学知识解读:::


徐德文科学频道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 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这就是中国的某些“卫道士”,对性讳莫如深,幻想着还可以告诉孩子,你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在网络时代,这种对于青少年性教育的忌讳态度,才真是该给自己带个套?清醒的套!

每年高考后一个月,几乎所有的妇科门诊都会出现一个人流小高峰。还没有迈进大学校园的少女们,还不懂的怎么可以好好保护自己的少女们,来做人流,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很痛心!

当我问她们,为什么不知道戴套,为什么不吃紧急避孕药的时候,她们要么是一脸迷茫,要么是一脸不好意思,甚至有的人说:戴套不爽,吃药伤身,广告里面不是说人流很安全吗?

曾经有一位学者说,如果可以,希望你做一个好孩子,如果你不想做好孩子,那么希望你学会使用安全套。我不赞同未成年人性生活,但是如果真的无法避免,我希望更多孩子可以学会保护自己。

在中国的青少年性教育如此短板的今天,这种还认为“公开场合不宜谈性”的主流媒体,只能说:我的辫子在头上,你的辫子在心里!这波抨击杜蕾斯蹭热度的行为,才是为了蹭热度,博眼球。杜蕾斯尚且可以让大家多一分安全,少一分不必要的风险,你们呢?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一贯喜欢蹭热点展示自己产品和品牌的杜蕾斯自然不会放过高考这一热点,虽然官微随后进行了删除,但仍引起较大的热议。

实际上,并非杜蕾斯,高考这段期间,包括华为、阿里巴巴以及小米等品牌及公司,都在利用高考这个关注度很高的概念,进行品牌输出,有些传递的是一种价值观,有些则是一种鼓励,自然,获取的都是未来年轻人的心,但是相比之下,杜蕾斯以这种一贵式的打擦边球形式的广告语引起关注,有人评议方案做得好,高考学子也需要了解更多的性知识,而有些观点则以为这太出格,不合伦理。

这终究反映出的是边界的问题,向左还是向右?不同的选择会引起不同的舆情反应,但是,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要避免不伤害或者不潜在伤害第三人的前提下,无论如何出格,传递的是健康的知识,也不必大惊小怪,反之,则是需要注意的。


财经观察徐叔


“不在公开场合谈性”大概算是中国的政治正确吧。成年人私底下讲荤段子乐不可支,可一旦在公共平台上提出来,不少人就习惯鼓动唇舌大肆挞伐杜蕾斯的存在。翻来覆去,无非是“无耻”,“毒害年轻人”云云,显得道德高尚又敢于发声,在“正确”的大旗下颇有力挽狂澜的卫道士的凛然姿态。

然而这毫无用处,甚至还有副作用。 首先,这种“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主张,隐含的逻辑是所有的未成年人都心智不全,需要全方位的保护关心,不让“污浊的”社会去毒害他们。那么,这些人眼中的年轻人,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选择接受信息的权利呢?按照中国的法律规定,18岁后属于成年人,他们会在18岁的第一个夜晚的午夜时刻,像微波炉中的爆米花一般,在“砰”的一声中变大变成熟吗?显然,这是荒诞不经的。

再者,将性视作不好的东西,“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本身也是不可取的。人的来源这类老生常谈就不提了,单说青少年的成长,性教育是绝不可缺少和回避的,结果如今的现实是开设的生理教育课在教师和学生的默契中被略过,或者是在男生的起哄和女生的沉默中结束。特意编修出来的性教育读本在家长“教坏小孩”的质疑中仓皇下架,仿佛出版传播的是见不得人的下流东西。也许,在那些义愤填膺的家长,批评者眼中,确实是下流东西吧。 人对于性的求知欲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无法获取“良币”,那便怪不得“劣币”粉墨登场,为害四方了。学校,课本不能给出答案,那青少年们就会在不良电影甚至男科医院小册子上寻找他们想知道的。面对那些由于对自身的生理变化不了解而在慌乱中采取束胸,胡乱寻医问药甚至挥刀伤害自己的的未成年人们,封堵一切常规的获取知识的途径的行为,还能那么理直气壮吗?

诚然,与四十年前相比,我们的社会在思想宽容方面还是有很大进步的。1979年《大众电影》用法国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中一张男女主角的接吻照片做封底,引起轩然大波。西北一位读者来信愤怒质问:“他们在干什么?”一场全国性的大争论由此爆发。 当下看来令人惊诧的言论,过去确是主流的声音。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将潮水的方向引回旧日的方向,而是让它朝着更宽阔的河道奔驰。


姚广孝wayne


杜蕾斯是以蹭热点而出名的,在微博上,也曾有过一些优美隽永的创意,但也有简单粗暴的设计,在互联网的初期,尤其是野蛮发展时期,这种擦边球的方式,总能获得关注,可以说是成功的,在有的产品赤裸裸涉黄的时候,他们欲说还休,言有尽意无穷,可以吸引舆论注意,但是,当打击三俗,尤其打击涉黄的时候,他们还玩这个套,那就有点自掘坟墓的意思了。

杜蕾斯蹭高考,这个创意犯了几个错误,也暴露出这个团队已经落伍的,他们不适合这个时代了。

1、高考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不能亵渎,拿套套来亵渎,这是天怒人怨的。

2、高考关注的对象是孩子,还有很多未成年人,性这个话题不适合他们。

3、这次杜蕾斯还是带着以往的思维,却忽视了时度效,所以自黑了一把。

4、产品传播的最高境界是美誉度,而不是知名度,这次知名度有了,美誉度丢了,得不偿失。

5、企业宣传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审时度势,不能机械的尤其野蛮发展。

现在杜蕾斯已经认识到问题,删了微博,甚至做了工作,微博上涉高考套套图片已经看不到了,这个事件暴露出我们很多创意策划设计者,存在一个问题,我要是给他们开个药方,就是去学习四个意识,不是开玩笑,做企业的,做宣传的,如果不懂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是绝对做不好这个工作的,而这四个意识也应该是潜移默化影响的,是融化在血液里的,如果我是这个部门的负责人,是会坚决制止这个创意的。


韩东言


LazyBears:其实吧,杜蕾斯做文案确实很厉害,联想的词语也很到位,往往能突破我们一帮人的思维局限,但在某些关键时候营销还是得有底线,这个底线不仅是法律的,还有道德的。

不说这次站不站杜蕾斯,试卷翻面什么的一语双关我还能理解,但是69的海报,确实有点过分了!


高考完的学子不一定成年,赤裸裸的宣扬两性在如今不太好


如果说“解”“用力翻面”还能一笑而过,那么69这个词用的就不太好了。虽然这话可能带有我本人的主观认知在内,但“69”在市面上所代表的含义想必大部分成年人甚至未成年人都明白。


我在百度图片检索“69”这个词,看到的诸多图片都是“不适当展示出来的”,至于检索结果就不放了,大家可以自行查询。


如今这个词在大众认知里都可以等同于“敏感词”,在特殊的时间段去做联想,无疑就走入了低俗营销的道路。


  • 记得就在三月份,我还有评论过关于“绝味鸭脖”恶意营销妇女、某大冰泉黑妇女“水”多的广告

这样的低俗营销无疑是秀下限,当初还说“杜蕾斯”作为一个计生用品,还能很好的把握住营销的边界,这一点比他们强太多。


其实吧,最重要的还在针对人群上。以我们的传统理念都认为,不该过多的给孩子接受性方面的内容,而妇女也不该表现的比较“开放”,男人之间的玩笑可以开的随意但女人便不行。



不说这样的思想陈旧,但总有它的道理存在。在如今大众思维都如此的情况下,杜蕾斯的这一行为涉及到“可能尚未成年的孩子”无疑就有些犯众怒了。


杜蕾斯常产出好文案,作为计生用品能够把握住这样的尺度已经极为不易,不知道比多少单纯做低俗营销的公司好!在抨击杜蕾斯之前,麻烦你们先去找哪些公司、品牌的茬!


我相信杜蕾斯能够好好改正。毕竟……曾因为杜蕾斯的文案,才选了买了杜蕾斯的产品。


懒熊带你看热点,涨知识。保障自己的权益,看社会百态!


LazyBears


杜蕾斯的文案我看了,包括那张疑似该团队的“6.9”式海报,我只想说一句话:

人在做天在看,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杜蕾斯的这个创意很无耻

疑似出自杜蕾斯团队的文案

营销界没人不知杜蕾斯,这是基于他们抓主流、蹭热点、文案牛,从而引发业界高度关注,不得不说,在以前,他们的案子还是挺值得大家学习的。

毕竟,文宣是个很考脑子的事情,一家企业养一个好的创意团队,这对于企业品牌推升有着极高的促进作用,就如杜蕾斯一样,不信,大家都多少人会响起杰士邦?

思维一旦飘起来方向就容易出偏差

这次我就说杜蕾斯文案团队,终于遭遇马失前蹄事件了。

高考,对于任何一个学子来讲,是一个过程很痛苦、回忆很美好的事情,今天可能为了高考废寝忘食、头悬梁锥刺股,但只要考完,那种瞬间释放的轻松感,却也是分外悦人。

在这个时候,神一般存在的杜蕾斯团队又来了,先是来了一张硕大海报,上书“沉住气 熬过6.7和6.8 就是69 同学们,该干嘛干嘛吧”……

然后还模拟一张答题卡,上书“杜科答题卡”,还有什么“记得翻面 用力填满”,座位号还是69……

疑似出自杜蕾斯团队的另一个文案

在成人的世界里,大家都懂“69”意味着啥,而杜蕾斯抓住高考的热点,发布这种赤裸裸的性暗示海报,到底想宣扬个什么?

你是让孩子们高考完之后“彻底嗨皮”吗?

营销,不能这么无耻啊,你面对可是一群孩子啊,刚刚成年的孩子啊……

建议工商部门对杜蕾斯予以处罚

曾几何时,有一些创业企业,为了营销无底线围绕下半身促销。

去年底,绝味鸭脖的“鲜嫩多汁想要么”系列低俗广告被长沙市工商局责令停止发布并罚款60万;

绝味鸭脖曾因低俗营销被处罚

今年上半年,万科公司在郑州地铁投放的楼盘广告“春风十里醉不如树下学生妹”,引起郑州大学师生严重方案,郑州大学迅速向河南省工商局做出投诉,万科(郑州)公司马上就此做出公开道歉……

而杜蕾斯方面的这个文案,已经引起媒体批评,我们拭目以待,看工商部门如何做出处理。

易德律师平台的陈炜律师认为,杜蕾斯的这种文案,已经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当地工商部门可依法予以调查处理。

陈律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规定,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中,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同时,《广告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含有第九条禁止性规定内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对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

一个社会公序良俗的建立和维护,需要你我共同努力,杜蕾斯作为一家知名的、有影响力的企业,在社会秩序的维护上更应该身先士卒,做出榜样。

而不是跟风蹭热点,忘乎所以然,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