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金瓶梅》飲食描寫提供的食品製作史料

本文作者黃強

飲食雖然在中國稱為飲食文化,並得文人的推波助瀾,蔚蔚大觀。但是這其中,文學描寫的文字甚多,真正記錄食品製作的文字卻很少。上流社會重食輕技是主要因素,文人善食懂品嚐的被稱為美食家,而操作烹飪的不過是廚匠,難登大雅之堂。

《金瓶梅》飲食描寫提供的食品製作史料

【圖83,《金瓶梅》線裝本】

《金瓶梅》的不朽,不僅在於它思想的偉大,藝術的精湛,在表現主題,揭示人物個性等方面,飲食描寫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抹殺的,同時,書中也客觀地記錄了明代社會的民風民俗,記錄了民間賴以生存的技藝,包括食品製作與烹調方法。

《金瓶梅》飲食描寫提供的食品製作史料

【圖84,蜜餞梅】

第69回記載了衣梅製作方法。衣梅外型“黑黑的團兒,用橘葉裹著,……聞著噴鼻香,吃到口,猶如飴蜜。細甜美味。”從杭州船上捎來的,“都是各樣的藥料,用蜜煉製過,滾在楊梅上,外用薄荷、橘葉包著,才有這般美味。每日清晨呷一枚在口內,生津補肺去惡味,煞痰火,解酒克食,比梅蘇丸甚妙。”文字雖短,可是衣梅的製法、功效、用法都交代的很清楚,甚至原產地,以及與其它食品口感、功效優劣比較都一目瞭然,有較高的食品史料價值。

至於烹飪技法,書中的記錄頗為詳盡。

《金瓶梅》飲食描寫提供的食品製作史料

【圖85,鰣魚佳餚】

鰣魚吃法有煎,有糟制,這裡且說一種吃法:“把鰣魚打成窄窄的塊兒,拿它原舊紅糟培養,再攪些香油,安放在一個磁罐內,……或遇有個人來,蒸恁一碟上去。”(第34回)

吃螃蟹方法有多種,釀螃蟹的做法是這樣的,“四十個大螃蟹,都是剔剝淨了,裡邊釀著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兒、糰粉裹就,香油炸、醬油醋造過,香噴噴酥脆好食。”(第61回)

《金瓶梅》飲食描寫提供的食品製作史料

【圖86,紅燒豬頭】

書中最出名的烹飪技藝,是宋惠蓮一根柴禾燒豬頭的作法,算得上烹飪中的絕活。書中這樣寫到:“於是(惠蓮)起身走到大廚灶裡,舀了一鍋水,把那豬首、蹄子剃刷乾淨。只用一根長柴禾安在灶內,用一大碗油醬,並茴香大料,拌的停當,上下錫古子扣定,那消一個時辰,把個豬頭燒的皮脫肉化,香噴噴五味俱全。”(第23回)飲食行家認為宋惠蓮製作豬頭肉的方法獨具一格,其秘訣是惠蓮掌握了“原汽”方法,即用錫古子扣定的功夫,使其不漏氣,以高溫蒸氣加速豬頭糜爛,類似今日高壓鍋的原理;再就是惠蓮掌握了燒煮的火候,“大火見開,小火燜。”有了這樣的技巧,方能在一個時辰(2小時)內將偌大豬頭燒的香味撲鼻,入口而化。

《金瓶梅》飲食描寫提供的食品製作史料

【圖87,宋惠蓮扒豬頭】

類似的記錄,書中還有許多。一方面說明作者善於觀察生活,熟諳飲食之事,另一方面也說明作者思想中具有的平民意識,重視民間技藝術,意識到這才是真正的百姓生計。從而為後世研究明代民風民俗,以及烹飪史提供了寶貴的史料。

《金瓶梅》飲食描寫提供的食品製作史料

【圖88,黃強著《金瓶梅風物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多年來致力於金瓶梅文化、中國服飾史等研究,已出版《趣民國》《文人置業那些事》《服飾禮儀》《消失的南京舊景》等著作15本。

《金瓶梅風物誌》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噹噹網等有售。另製作了收藏版簽名鈐印毛邊書200冊,孔夫子網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