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金瓶梅》饮食描写提供的食品制作史料

本文作者黄强

饮食虽然在中国称为饮食文化,并得文人的推波助澜,蔚蔚大观。但是这其中,文学描写的文字甚多,真正记录食品制作的文字却很少。上流社会重食轻技是主要因素,文人善食懂品尝的被称为美食家,而操作烹饪的不过是厨匠,难登大雅之堂。

《金瓶梅》饮食描写提供的食品制作史料

【图83,《金瓶梅》线装本】

《金瓶梅》的不朽,不仅在于它思想的伟大,艺术的精湛,在表现主题,揭示人物个性等方面,饮食描写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同时,书中也客观地记录了明代社会的民风民俗,记录了民间赖以生存的技艺,包括食品制作与烹调方法。

《金瓶梅》饮食描写提供的食品制作史料

【图84,蜜饯梅】

第69回记载了衣梅制作方法。衣梅外型“黑黑的团儿,用橘叶裹着,……闻着喷鼻香,吃到口,犹如饴蜜。细甜美味。”从杭州船上捎来的,“都是各样的药料,用蜜炼制过,滚在杨梅上,外用薄荷、橘叶包着,才有这般美味。每日清晨呷一枚在口内,生津补肺去恶味,煞痰火,解酒克食,比梅苏丸甚妙。”文字虽短,可是衣梅的制法、功效、用法都交代的很清楚,甚至原产地,以及与其它食品口感、功效优劣比较都一目了然,有较高的食品史料价值。

至于烹饪技法,书中的记录颇为详尽。

《金瓶梅》饮食描写提供的食品制作史料

【图85,鲥鱼佳肴】

鲥鱼吃法有煎,有糟制,这里且说一种吃法:“把鲥鱼打成窄窄的块儿,拿它原旧红糟培养,再搅些香油,安放在一个磁罐内,……或遇有个人来,蒸恁一碟上去。”(第34回)

吃螃蟹方法有多种,酿螃蟹的做法是这样的,“四十个大螃蟹,都是剔剥净了,里边酿着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儿、团粉裹就,香油炸、酱油醋造过,香喷喷酥脆好食。”(第61回)

《金瓶梅》饮食描写提供的食品制作史料

【图86,红烧猪头】

书中最出名的烹饪技艺,是宋惠莲一根柴禾烧猪头的作法,算得上烹饪中的绝活。书中这样写到:“于是(惠莲)起身走到大厨灶里,舀了一锅水,把那猪首、蹄子剃刷干净。只用一根长柴禾安在灶内,用一大碗油酱,并茴香大料,拌的停当,上下锡古子扣定,那消一个时辰,把个猪头烧的皮脱肉化,香喷喷五味俱全。”(第23回)饮食行家认为宋惠莲制作猪头肉的方法独具一格,其秘诀是惠莲掌握了“原汽”方法,即用锡古子扣定的功夫,使其不漏气,以高温蒸气加速猪头糜烂,类似今日高压锅的原理;再就是惠莲掌握了烧煮的火候,“大火见开,小火焖。”有了这样的技巧,方能在一个时辰(2小时)内将偌大猪头烧的香味扑鼻,入口而化。

《金瓶梅》饮食描写提供的食品制作史料

【图87,宋惠莲扒猪头】

类似的记录,书中还有许多。一方面说明作者善于观察生活,熟谙饮食之事,另一方面也说明作者思想中具有的平民意识,重视民间技艺术,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百姓生计。从而为后世研究明代民风民俗,以及烹饪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金瓶梅》饮食描写提供的食品制作史料

【图88,黄强著《金瓶梅风物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黄强,字不息。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金瓶梅文化、中国服饰史等研究,已出版《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服饰礼仪》《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15本。

《金瓶梅风物志》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当当网等有售。另制作了收藏版签名钤印毛边书200册,孔夫子网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