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将改革进行到底丨乘东风 闯富路

将改革进行到底丨乘东风 闯富路

乘东风 闯富路

老吕,你的救心菜种得怎么样了?有没有需要我们‘两委’成员帮忙的……”

“我这都挺好的,救心菜成活率达90%以上,而且救心菜耐寒耐旱,今年的收成肯定差不了。” 5月24日,五师八十三团二连党支部书记王健忠来到职工吕太良的身份地里,与他聊起特色种植的事。

“老吕还是厉害,敢想敢干。”“老吕给我们打了头阵,要是他今年搞特色种植收益好,那我们明年也跟着他一起干。”“吕哥脑子活,团场改革,他可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在二连职工中说起吕太良,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启动后,八十三团按照师市党委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细化改革措施,改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得到了职工的拥护支持,吕太良就是真心支持改革、全力投入改革的代表。

改革前,吕太良承包种植了60多亩地的棉花,通过科学管理,每年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

“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是大势所趋,谁也阻挡不了。改革后光靠种棉花肯定不行,必须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效益。”吕太良说,今年他拿出18亩地种植救心菜,这只是他的试验田。

吕太良说,团场改革后,在种植、经营方面,职工有了更大自主权,但一定要克服盲目性,要深入了解市场,根据市场行情决定种植方向。

“我算了一下,种一亩救心菜的成本7000元,15年不用换苗,而且一年能摘两茬。”吕太良说,只要管理好,一亩地一茬能收获成品菜200公斤左右,一公斤救心菜的市场价格在100元左右。

目前,吕太良已经为自己的救心菜规划好了销路。

“咱们这边好多人对救心菜还不是很了解,我准备到7月第一茬成熟时,把它做成盆景上市,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救心菜的认知度,为明年扩大种植规模奠定基础。”吕太良说。

虽然现在才是开始阶段,但吕太良相信乘着改革的东风,自己一定能闯出一条致富路。(作者 李芳芳 胥强)

继续阅读

将改革进行到底丨乘东风 闯富路

改革路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十二师二二二团西部,一条笔直的公路从阜康方向直插该团八连,职工称之为“致富路”。

走在这条路上,八连职工满脸都是幸福,因为今年2月该连选举产生的“两委”正带领他们行走在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连队‘两委’成员有知识、有思想,我们职工群众都很信赖!”6月1日,八连职工顿金平说, “我很佩服他们,连队工作很辛苦,有时他们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

忙,来自于连队“两委”成员对职工的责任,也来自于他们对事业的追求。“职工信任我们,不带领大家致富,就对不起大家的信任!”八连党支部书记熊文斌说。

为了不辜负职工的信任和期望,八连“两委”成员加强学习,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推进改革工作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结合起来,做好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先锋指数考核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职工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职工群众积极投身团场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

思路决定出路。为带领职工增收致富,八连“两委”依托当地资源,以做强做大旅游业为基础,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八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丝绸之路(唐朝路)穿越连队所在地,2000多年前的阜北古城毗邻这里,是汉唐时期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八连现有可查明的包括阿克木那拉烽火台、古砂河遗址、唐朝井等历史文化遗迹达10处。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团场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丝绸之路(唐朝路)等古迹的文化内涵,打造辐射周边的旅游文化景区,发展旅游产业。”熊文斌说。

连队“两委”在做好职工身份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同时,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沙漠公园资源,鼓励职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职工在连队开设超市、商店6家,建设蔬菜采摘园1个、果树种植采摘园1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八连“两委”成员十分重视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作为连队党支部书记,我经过调整,已经从思想上接受自己角色的转变。我要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提高政治站位,谋划全连工作,敢于担当作为,做好班子的主心骨。”熊文斌说。

“我们连队‘两委’成员都很年轻,服务态度好,工作热情高,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八连职工祁文江说。

“改革路上,我们连队‘两委’成员要切实发挥作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切实服务职工,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熊文斌说。(作者 赵学品 雷仁军)

“改革让我有了更多选择权”

5月29日天刚亮,二师二二三团六连职工杨娟丽就来到自己的地里查看农作物长势。凌晨时分,六连党支部书记魏居峰在连队职工微信群里通知大家注意这两天的低温降水天气,这让她有些放心不下。站在农田里,杨娟丽看着今年试播的潍县水果萝卜长势喜人,心里乐滋滋的。农田另一边,早她一步来到地里的丈夫牛树秋正在和几个职工唠嗑。

“今年种地,种得很轻松。小额贷款贷到户,农用物资送上门,真是什么都不用发愁。”牛树秋说,“去年为了等连队派机车铺膜,耽误了两天移栽时间,等我移栽辣椒的时候,雇人的费用涨了近百元。今年完全没有这些顾虑,取消‘五统一’后,我早就备好农资、联系好农机,农机专业户不仅抢抓农时、进度,还对播种质量特别上心。连队‘两委’在配水和作业质量上也给我们盯着,这让我们生产特别放心。”

“就是,咱们团场改革的小册子上写得很清楚,现在该干些啥、该怎么干、有了困难该怎么解决,都写得一清二楚。特别是现在,职工种植有了自主选择权,想种啥种啥。”六连“两委”成员高宣含说道。

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二二三团职工在对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政策的学习、适应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惑,但这些疑惑又会在职工与各连队“两委”成员对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各项政策的探讨中打消。

牛树秋是二连最能“折腾”的职工之一,去年他在自己已经收过小麦的地里种了40亩大白菜。别的种植户为了稳妥,早早就把地以一亩2000元的价格租给其他种植户,他却利用冬闲时间自己种植、销售,一亩地比别人足足多赚了1000多元。今年,他又拿出一部分地试种潍县水果萝卜。

“大部分地还是要以团场的订单农产品为主,这样保险。有了‘稳赚’的前提,我就可以利用一小部分地试种水果萝卜,这种萝卜生长周期短,收益不错。如果水果萝卜试种成功,我准备秋收后租用别人空闲的地,除了再种植一茬大白菜,还可以种植水果萝卜,现在改革让我有了更多选择权。”

在田间小路上,二二三团六连职工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进行以来所发生的变化,交谈声虽然不大,但却传递着职工心中的喜悦。(作者 李新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