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江西高考实行3+3高考模式后,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应该如何培养?

东霖木雨


新高考实行3+3科目组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大学(专业)的选科要求和长远的学业、职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因此,实行新高考改革后,各地的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期间都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准备:

一、\t培养自己的学科兴趣。从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选科看,不少学生没有自己的兴趣,选科主要的出发点是获得高等级(高分)。这和之前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也主要是为了获得中考高分,并不重视培养兴趣有关。

二、\t培养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能力。相对于小学、初中学习,高中学习本就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实行新高考之后,高中教学将推进选课走班,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在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中,高中的选课走班从全员走班(类似于学分制教学、管理),逐渐变为局部走班(部分科目走班),甚至“套餐制”(即只给学生有限几种组合选择),除了学校的师资、场地缺乏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自主性,选课走班后学习成绩下降。因此,从小就要培养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不能习惯于被老师、家长管理、规划。 家长陪读,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

三、\t在初中阶段,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进行初步的升学与职业规划,中考面临着普高和中职的分流,而新高考也实行分类高考——分学术型高考(针对普通高校招生)和技能型高考(知识+技能考试,针对高职院校招生),这需要学生做出初步选择。目前,由于职业教育低人一等,一些学生选择职业教育还出于无奈,但从高等教育结构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进行通识教育的高校最多占10%,绝大多数高校(包括所有地方本科院校)应进行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这要求同学们对自己未来成为学术性人才还是应用技术人才,要有初步定位。


熊丙奇看教育


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不仅是江西,包括河南在内的十几个省份都将实行“3+3”高考模式,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高考制度。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应如何培养呢?


首先:注重孩子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新高考 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招生模式, 从招分转向招人 。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将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内容作为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从“招分”转向“招人”,打破了过去以分数录取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高考更加注重孩子的整体素质的考查。改革后,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都将作为自主招生或者高考录取的参考。这就要求家长不止关注孩子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要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品是,最好的学历,注重孩子品行的教育和培养,是孩子一生的大事,应该从小做起。

其次,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日前,“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甩下了一句“耸人听闻”的话: “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今后的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了!由此可见,现在你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所以适应新高考,提高成绩主要方法,就是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小抓起,势在必行。



第三: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新高考后,学生面临选科,学校开始实行“走班”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乱。学生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老是依靠老师的管教去学校,没有好的习惯和方法,恐怕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肯定要影响到学习。

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未雨绸缪,先行一步,会走得更远。


静静助学


有些人把新高考改革当成了是一种“减负”的改革

在我看来,并不是,非凡不是反而意味着“高考提前”!

关于新高考改革的具体举措我就不多说什么叫,网上各种解读文章已经非常多了。

今天我只谈谈面对新高考改革,我认为的中小学生家长应该做哪些“改革”,至于中、小学校面对新高考问题的各种“改革”就留给学校系统自己去琢磨吧。不过我相信,用不了两年的时间,大多数中小学校就应该能完成相应的调整了。

别整天惦记着“减负”

别整天抱怨学习辛苦,学习从来就是辛苦的,只要你还想参加高考,还想让孩子考入一群好的大学……那就别把减负太当回事儿!

学习的本身不需要减负,最需要的是心理减负!有那个抱怨的功夫,不如花点时间,花点精力,多陪陪孩子、多引导一下孩子。

各科学习提前准备:

语文

第一难!广度的增加,能力的要求提高,大量阅读、记忆和理解的要求等等无不提醒着我们——学校学的那点东西最多只能算是“方法”。

是的,在我看来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其实就是在学习一种方法罢了,如果仅仅是考那点教授的内容和习题是根本没有几个人能够突出重围的。而这些方法确实行之有效的!毕竟是一些专业的人士在漫长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没能够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尤其是自学)中去,那么才能真正的做到事半功倍!

面对国学(传统文化)的占比增加,家长应该趁着孩子们记忆能力最强、时间最为充裕的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多给孩子们积累积累!你可以不需要让孩子们都去理解,但是“语感”这东西真的很有意思,哪怕是你坚持诵读,你都会发现孩子在这方面会变得越来越好,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背诵速度、理解力越来越强!

什么必备古诗词、小古文还有那些启蒙国学,从小学就开始给孩子们积累吧,哪怕仅仅是混个眼熟呢!每天读点、背点,不辛苦的!

至于作文……这个也应该会让很多人从小学就一直头疼再头疼吧😂😂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们写的不好,而是有一部分孩子写的太好了……

数学

不分文理科自然意味着题目的难度降低,但是我想说:如果这就让你轻视的话,你会吃亏的!

英语

可以多次考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高分甚至满分是你唯一的目标!

至于听力、口语(目测后面可能还真说不准会有)——一个不能少,中小学家长们提前准备吧。

其他6(7)选的3

在孩子还没有高考之前,或者说孩子还没有上高中之前,你会选择让他早早就选定“3”还是会让他尽可能把“6(7)”都学好呢???

我想多数人会选择尽可能都学的好一吧……

那么问题来了——会轻松吗?

起码我认为不会!

另外,除了这些“常规”的,还有一条自主招生的路子……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尝试走这条路,我们只看到了成功的,却忽略了失败的大多数——而这些人的付出恐怕不一定少多少……最要命的是,这些东西仍然是超出常规的学习,只要你学就意味着你一定会或多或少的牺牲其他的学习,如果你还想着“齐头并进”那么从小学、初中就应该开始做好计划了……而这一切都不太可能轻松了不是吗?

我们常说:如何准备?

——

就让我们从中小学开始吧!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高考虽然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但是也增加了负担,学习科目变的多了,学业相比较会重一些,所有科目都要学习。高考时候选择科目时 ,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特长和爱好,综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有利于发挥的组合科目,使自己的成绩在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到最大化,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同学们全面发展,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


宝和小螺丝


学业水平考试,象高考一样规范,不是现在的抄袭,几乎是全省的高中都不能执行教育部规定开课,计算机课被绝大多学校认为有毒有害的课,文科生几乎不上理化生,理科生几乎不上历政政,培养了几十年不合格的高中生。而新高考把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包括进去了。也就是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完整的语数英,理化生,历地政,技,外音体美。江西各中学需补充大量,小三门课的老师,高考不再是高三了,高一新生入校就要吹学考风,让学生,家长紧张起来了。所以什么小学,初中,怎么应对?扯蛋罢了。


qzuser205906372


高考改革对学生来说,挺有好处的。考试的科目和以前一样,但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随意选择组合,给他们减少了压力,也增加了学习动力。所以家长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余就以孩子兴趣为主,为他们鼓励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