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鹤壁市太行山区的林果扶贫“心”探索

精准扶贫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鹤壁市鹤山区西部山区位于太行山脚下,民风质朴、交通设施便利,但受限于无产业带动,山后村落处于带贫状态。区政府考虑到现实情况,确立山后发展思路,以旅游为带动,以农林为基础,2013年招商引资,建立佛头山、缇香谷、新天成等农业企业。

确立“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建设美丽乡村带,打响生态绿色经济招牌

鹤山区将王家辿、施家沟、狐尾沟、张家沟、黄庙沟、西顶、东齐等七个村落,纳入统一规划,因地理分布形似“北斗七星”而得名。谋划美丽乡村建设,从乡风文明、产业兴旺角度入手,为每个村落招商引资带动企业,设立产业扶贫基地。从房屋修缮、道路整修、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对村落进行保护性改造,营造清洁、古朴的村落文化。

鹤壁市太行山区的林果扶贫“心”探索

以五岩山4A级景区为龙头,引致山后绿色经济新发展。村落以传统文化、民宿为主题,企业以无公害林果、农业为主营业务,景区以食养康健为内涵。以现代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满足其吃得安全、玩的别致、买的特色,山后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常年提供林果、畜禽等优质农产品,园区主题餐饮与星级农家乐差异化供应;参观传统古村落,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孙思邈食养康健文化,让消费者感受到一脉相承文化氛围;农业企业设计产品包装,安全、便携,让消费者将山后无公害桑葚酒、桑叶茶、林果等产品带入都市生活。

鹤壁市太行山区的林果扶贫“心”探索

鹤壁市太行山区的林果扶贫“心”探索

建立村企互助机制,引导农业企业差异化发展,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旅转型

政府引导企业与帮扶村落签订协议,从文化事业、温暖民生与增收保障等方面确保精准扶贫不只是“数字扶贫”。缇香谷、西顶等企业用工全部来自附近村落,支付工资四十余万元,流转村内土地累计兑现租赁费百万元,村民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鹤壁市太行山区的林果扶贫“心”探索

政府引导农业企业向农旅综合性企业转型,延伸产业链、改善企业经营现状,直接带动村民增收。鼓励企业发展文化内涵,树立品牌意识,各个园区企业设计专属商标,缇香谷园区已向国家商标局提交注册申请。提倡绿色生产方式,消费者来到山后想要体验的是本真味道,积极组织园区参与无公害等技术培训,桃、香椿等被授予无公害产品。引导企业跨界发展,试行三产融合,助力山后旅游业、农业实现转型提升,园区从餐饮、产品等角度切入旅游行业,弥补村民发展的局限性。

贫困户多渠道增收,以项目为抓手,提高脱贫质量

鹤山区西部山区自然资源良好,得天独厚的环境成为亮点。继续深化农旅项目开发,提高贫困户、村域集体经济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感,最终使村民有较高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现阶段,农业企业发展以种养为主,在产品贮存、附加值提升有一定短板。以项目为抓手,建立严格、灵活的考评机制,侧面引导企业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将手工制作、个性定制与产品加工相结合,实现体验式的项目发展,西顶醋、缇香谷桑葚酒等产品受到社会一致好评,但游客参与度较低,若能从观赏、制作等角度入手,使消费者感受到产品制作过程零添加、材料无公害,才能进一步提升产品影响力。

鹤壁市太行山区的林果扶贫“心”探索

村企共建的集体经济模式。村庄在前期论证报告、优势挖掘等方面需要企业支持,企业可为村落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与大规模的产品发展,村庄做好农耕体验文化,可以让消费者在村内制作并带走,具有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

鹤壁市太行山区的林果扶贫“心”探索

鹤山区的产业扶贫,是新的探索,将各方优势整合,在农业、旅游业兼容包容的特点下,广泛发展新业态;也是“心”的探索,从生活、就业、上学等方面对村民进行关注。鹤山区深化实践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促进绿色经济创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