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向毛主席學讀書㊱」“什麼叫建成社會主義,很有文章可做”

「向毛主席學讀書㊱」“什麼叫建成社會主義,很有文章可做”

“什麼叫建成社會主義,很有文章可做”

毛澤東“搬”《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和《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對一些同志作說服工作”,前提是自己作了深入研究。對這兩本書,他從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究竟讀了幾遍,無法確證。可以肯定的是,對《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除1952年中譯本剛出版就讀了一遍外,僅1958年又三次閱讀。他批註和圈畫過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保留下來的有四種本子。有關批註和談話,已分別收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和《毛澤東文集》。

關於《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毛澤東在1958年以前就已讀過。1958年第三版出來後,又讀。1959年12月10日到1960年2月9日,還專門組織一個讀書小組,先後在杭州、上海和廣州研讀此書。參加讀書小組的有陳伯達、胡繩、鄧力群、田家英等黨內“秀才”。他們邊讀邊議,逐段討論,毛澤東發表許多談話。其談話記錄,保存下來的有兩個本子。一個叫《毛澤東讀〈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下冊的筆記》,將談話按問題做了歸納,加了小標題;一個叫《毛澤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談話記錄稿》,按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原文順序,同時印上原文段落和談話內容。《毛澤東文集》第八卷節選了部分談話記錄,分為四個部分: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關於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關於社會主義建設,關於政治經濟學的一些問題。

對這兩本書,毛澤東始終以分析的態度來閱讀。在評論中,常常指出書裡哪些講得正確,值得注意;哪些不正確或不太正確,應該怎樣理解;哪些講得模糊,作者自己都還沒有搞清楚。

關於《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不足,毛澤東認為:第一章講掌握規律,但怎樣掌握規律沒有提出;斯大林說生產資料不是商品,值得研究;這本書從頭到尾沒有講到上層建築,沒有考慮到人;基本錯誤是不相信農民;計劃經濟有話沒有說完;工農業關係、輕工業和重工業的關係沒有講清楚;對於輕工業、農業不夠重視,等等。

關於《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不足,毛澤東認為:這本書的寫法很不好,總是從概念入手,先下定義,不講道理;只講物質前提,很少涉及上層建築;生產關係的問題不容易說清楚;書中關於中國的資本主義所有制轉變為全民所有制的問題,說得不對;書裡表達出想用經濟力量控制別的國家,對他們自己也不見得有利,等等。

毛澤東閱讀和評論這兩本書,從頭到尾都聯繫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分析中國在建設中哪些搞得對,哪些搞得不對,原因在哪裡,今後應該怎麼辦。例如,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他提出:“斯大林認為在蘇聯生產資料不是商品。在我們國家就不同,生產資料又是商品又不是商品,有一部分生產資料是商品,我們把農業機械賣給合作社。”在批語中,他甚至提出,把書中的“‘我國’(指蘇聯)兩字改為‘中國’來讀,就十分有味道”。一貫聯繫實際讀“本本”的理念,在這裡又一次得到生動體現。

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是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關鍵時期。說其關鍵,是指這段時間是從順利到曲折的一個拐點,正確的、基本正確的和不正確的思路常常交織在一起。毛澤東和中央領導層確實面臨甚至陷入一些理論思考的困境。但越是艱難,毛澤東越是執著地探索和思考。研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和《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打開了他的思想空間,在認識上前進不少。他的閱讀著眼點,事實上已經不侷限於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左”傾錯誤,還圍繞“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歷史課題進行思考探索。

毛澤東讀這兩本書的批語和談話,從宏觀到微觀提出了一系列非常難得的觀點,其中,既有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創造性發揮,也有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經驗的反思與總結,還有對未來進行經濟建設的一些設想。

從大的思路上講,他的閱讀收穫有:馬克思主義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但單靠老祖宗不行,任何國家的共產黨都要創造新的理論為現實服務;政治經濟學不能不接觸生產力;幹革命,是為生產力的發展掃清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許多新的經驗;社會主義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後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所有制問題基本解決以後,最重要的是管理問題,是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勞動中的人與人的關係;什麼叫建成社會主義,這個問題很有文章可做,建成社會主義不要講得太早;搞建設也要忍耐,不要希望早勝利;我們還沒有掌握經濟運行的客觀法則,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等等。

「向毛主席學讀書㊱」“什麼叫建成社會主義,很有文章可做”

從具體政策上講,他的閱讀收穫有:搞經濟計劃,我們沒有相當充分的研究,未必反映了經濟客觀規律;社會主義仍然需要發展商品生產,尊重價值規律;不摸到商品生產規律,會把農民引到敵人那裡去;商品生產可以是資本主義的,也可以是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不限於個人消費品,也應該包括生產資料;中國必須要有自己的經濟體系;將來的城市不要那麼大,需要建立許多小城市;要注意發揮企業的積極性;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經濟學家們最好算算土地的價值;我們歷來講公私兼顧,不能有公無私,也不能有私無公;技術一發展,勞動組織和勞動力的分配就要跟著變化,等等。

這些閱讀收穫,即使今天看來,也非常難得。當然,毛澤東當時的認識還帶有不穩定、不完備的特點,其思想發展也就存在多種可能性。但他聯繫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進行理論探索的精神,讓人感佩。

(待續,選自《新湘評論》2015年第9期,作者:陳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