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安徽皖北皖南的分界线是淮河吗?

倪见霖


家在安徽的我来说一说安徽皖南皖北的分界线。



皖北即安徽北部的简称,起源于清康熙九年庐凤道,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为皖北道,范围包括五州四府。现在指的是安徽淮河以北的地区,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bo)州、等6个省辖市。

皖北代表的文化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老庄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融合贯通,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皖南即安徽的南部,主要指安徽江南地区,起源于唐代江南道。狭义的皖南范围特指皖南山区一州四府,现指安徽省南部黄山、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池州六市,以及江北的安庆市。

皖南是安徽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皖南和皖北的分界线,在网上和老百姓口中争议很大,莫衷一是。有的说以淮河为界,有的说以中原官话区为界,有的以清历史区划为界,还有的以大别山-巢湖为界···

不管怎么划分,皖南和皖北都是安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片区域理当同心协力,共同进步,促进安徽经济的整体发展。

下面我们列举皖南皖北的多种划分法。


1·以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北·六市为皖北,其余市区主体在淮河以南、含有淮河以南地域的市为皖南。

2·以淮河为界,河北为皖北、河南为皖南。

3·以现皖北经济区(行政区)为界,即不仅包括皖北六市在淮河以北的部分,还包括凤台县、淮南市辖区、怀远县、蚌埠市辖区、五河县在淮河以南的部分。

4·以中原官话区为界,中原官话区为皖北,其余为皖南。

5·以清历史区划为界,淮河流域为皖北,长江水系为皖南。

6·以江淮水系为界,淮河流域为皖北,长江水系为皖南。

7·以大别山--巢湖为界,分别为皖南皖北。

8·以长江为界,江北为皖北,江南为皖南。

9·以皖山(天柱山)为界,纬度高于皖山的地区为皖北,纬度低于皖山的地区为皖南。

10·以官话区为界,官话区(南界为马芜铜池安市区以及桐城、枞阳)为皖北,余部分为皖南。



我认为皖南皖北应以长江为界,如果划分淮南与淮北应以淮河为界。一般讲,淮河以北为皖北、长江以南为皖南、中间为江淮之间,不算南也不算北。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地域划分的不确定性。


蓝天yanru


本人就是安徽人,相对来说对安徽的地理、气候比较了解。人们一提到皖北,自然会联想到淮河以北的广大安徽地区,就是现在所指的宿州、淮北、阜阳、淮南、蚌埠、亳州六市,他们的生活习惯、气候条件、人文、语言与安徽其他地方有较大区别,地理上属淮北平原,也就是我们经常称呼的“侉佬”,这种称呼不带有任何贬义与鄙视,仅仅是为了区分地域,是我们过去对狭义的皖北的一般认识。想要真正区分,还有安徽中部的广大地区,就是皖中,它包括六安、安庆、合肥、滁州四个地级市,六安、安庆在地理上称为大别山区,合肥、滁州称为江淮之间。为了更好的发展安徽经济,促进南北经济协助、共同繁荣,现在我们把长江以北的安徽部分,广义上统称皖北,恢复到自清康熙年间庐凤道与光绪年间皖北道的所辖范围,即安徽长江以北的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安庆府和亳州、泗州、六安州、滁州、和州的四府五州,这仅是称谓而已。皖北人文环境属于楚汉文化、江淮文化、老庄文化的大融合下的区域文化,成为中国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皖南地区,是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安徽地区,它包括芜湖、铜陵、池州、马鞍山、宣城、黄山六个地级市,历史上属于古吴越,徽州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区域源于唐代的江南道,成型于清代的皖南道,最终定格于民国期间的皖南行政公署,地理与气候上皖南可以细分为沿江江南和皖南山区,所以安徽气象台从地理气候条件上,把安徽区分为沿淮淮北、大别山区、江淮之间、沿江江南、皖南山区等几个区域。为了更近一步带动安徽南北区域的共同发展,安徽做了较大的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省辖巢湖市,将原巢湖市的无为、庐江划与芜湖市管理,和县、含山划与马鞍山是管理,其余划与省会合肥管理,原安庆市的枞阳划与铜陵市管理,最大程度的促进了皖南皖北的经济发展,虽然现在的皖南皖北大部分趋近于以长江为界划分,但行政区划与管理上已经很难定义。


心有灵犀73024986


皖北、皖南分界线不是淮河。官方的说法(参考《安徽地理》教科书、安徽地方年鉴等资料),安徽是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北)、江南(皖南)三个部分的。淮河是皖北与江淮之间的分界线,长江是皖南与江淮的分界线。这里,更多是基于地理划分,并引申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江淮有时也泛指安徽全境,比如,江淮大地掀起学习“两会”热潮,就是泛指安徽全省。皖北,有时也泛指安徽沿淮及其以北的地区,比如,皖北振兴战略中的“皖北”。皖南,有时也特指皖南文化或者徽州文化的地区,有时特指古徽州的一府六县。


菩提者语


安徽省拥江戴淮,地处南北气候带的交界处,气候较宜人。华北地区的农作物与两广地区的农作物绝大多数都可以在安徽种植。谚语云: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一般认为淮河以北为皖北,长江以南为皖南,江淮之间居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