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红楼梦中,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的判词,这“咏絮才”是指?

丿ZouJunWei丶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是指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看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黛钗合一”的判词。

“咏絮才”原本是指女子敏捷的才思,出自《世说新语》,讲的是晋朝的女子谢道韫的叔叔谢安一天问谢道韫兄妹大雪飘飘像什么,谢兄回答像空中撒盐似的,而谢道韫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得到了叔叔谢安的称赞。

在《红楼梦》中则是形容林黛玉的才华。林黛玉身上除了人性的光辉让古今众多读者喜爱之外,其才华也是非常出众。林黛玉博览群书,甚至连《四书》都读过,尤其在诗歌方面的造诣,不但擅长作诗,甚至能形成理论教人,并且多才多艺。


正说文化


哈喽!艾瑞巴蒂!北暮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讲红楼梦中的“咏絮才”林黛玉!

“咏絮才”,出自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兄子胡儿”)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的比喻更形象、贴切,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言语》)。



谢道韫是名门才女,可以被咏絮才比喻的女子自然不一般。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的后两句为,“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雪埋”。“玉带林”指的是林黛玉,“金簪雪”自然是薛宝钗的暗喻。在曹公笔下,薛宝钗是一个符合封建正统要求的女子。她生的端庄大方,体格丰盈,为人事故圆滑,四面八方都应付得来,很符合古人对一个女子为人妻的要求。



停机德典出后汉书·乐羊子妻。乐羊子出门求学,没有多久就回到家,他的妻子说:“你的求学,就像我的织布,不断积累织丝成一尺长的布,积累一尺成一丈布.今天你放弃学习,犹如我废掉织布.”于是剪断织机上的布,乐羊子因为妻子的激励,于是回去发奋学习,终于学业学成而归. 由是可知,乐羊子妻是位非常贤惠的妇女,劝谕夫君不取不义之财,以及专心向学。显然薛宝钗很符合“停机德”的标准。而林黛玉出身于姑苏读书世家,林如海,自幼把黛玉充儿教养,读书识字,加上黛玉自身聪慧,“咏絮才”这三个字完全担当的起。而“停机德”的宝钗,和“咏絮才”的黛玉也正好和后面的“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呼应。

我是北暮无泪,喜欢我的回答就点赞关注吧!

本回答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


北暮名著堂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有一个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是为九天之上的一株绛珠草,由于神瑛侍者的灌溉,得以幻出人形真身,然后下世到凡间来“还泪”。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在游太虚幻境的时候,偶然发现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谶语。而在十二钗正页中,开篇之词就是这首林黛玉、薛宝钗的判词。

作为金陵十二钗的顶尖人物,黛玉和宝钗都是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属于士宦大家子弟,从小儿饱读诗书耳濡目染,具备了世家望族的峥嵘气象,学问更是十分了得,完全可以匹敌史上任何一位以文采名世的大家闺秀。

可叹停机德。

这个说的是宝钗。乐羊子之妻以织布为生过活,乐羊子出门在外去渴求学问功名,可这乐羊子动辄就跑回来和老婆温存一番,乐羊子妻眼看其夫贪恋一时之欢而放弃长久利禄功德,断然以剪刀剪断了织出的布匹,以此来警示乐羊子不可半途而废,贪那一刻安然,而要求长久富贵。

堪怜咏絮才。

语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第五十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安让儿女们形容飘然而下的大雪,谢朗说像空中撒下来的细小盐粒儿,而谢道韫却说:像柳絮随风飞扬——这就是咏絮才的出处,也成就了一个千古才女谢道韫,还是另一个名门望族王羲之的儿媳妇儿。


龙吟148119260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红楼梦中关于薛宝钗的判词,一个叹字,一个怜字,定下了人物的悲剧基调。薛宝钗可谓是封建贵族少女中典型的大家闺秀,妇德方面那是没得说的,作者也是将其提升到了乐羊子妻的高度给予了肯定。那么这个柳絮才是指的谁呢?很多人认为理所当然是林妹妹呀,林妹妹才思敏捷,堪与‘柳絮因风起’的谢道韫相媲美。

但是我非常有信心要说,这个柳絮才指的就是宝姐姐,如假保换。理由如下:

书中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林黛玉一首《桃花行》 艳压群芳无人能敌。在柳絮词的较量中却是宝姑娘明显占了上风,林妹妹完败。

且看林妹妹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裘。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耳去,忍淹留。

好虽好,太作悲 。这是众人的评价。

接下来,宝姑娘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宝钗道: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yi我的主意,偏要把她说好了才不落俗套。《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香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力气,自然是以这首为尊。

蘅芜君的实力还是可以和潇湘妃子分庭抗礼的。在稍靠前些的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两人的表现也都是可圈可点的。

红楼梦第四回中曾提及宝钗读书识字天份极高,见哥哥不能体贴母怀,便不以书字为事云云。

我们再来看那判词,通篇都是对宝钗的溢美之词,只是作者却是用了明扬暗抑的手法,在纯情宝哥哥眼中,这千般好万般好的山中高士晶莹雪怎么着也抵不过那世外仙姝林啊。几近完美的宝姑娘不是二爷的菜。

只是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旷古轮回又曾绕过了谁?


云上羽裳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林黛玉,薛宝钗两人的判词。其中的“咏絮才”,指的是林黛玉。

一般注解这个判词,都要从谢道韫咏雪的故事说起,认为在称赞林黛玉有咏絮之才,其实,作者的本意并非如此。

《红楼梦》明末清初这段时期历史的寓言小说,反应了从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明朝灭亡,满清借机进入中原,开始了长达二百多年统治的历史,作者迫于当时的文字狱,对原稿进行了反复修改,把其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都隐藏在字里行间,以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示人,三百年来,让读者莫名所指。比如“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一句,如果以为上一句说的是薛宝钗有贞良贤淑的德行,下一句说的是林黛玉有咏絮之才,那么,你就被作者蒙蔽了。

作者在《红楼梦》时,从诗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中,取雪代满清,林代朱明。薛宝钗,林黛玉非指个人,而指的是明清两个对立的利益集团。在薛宝钗林黛玉两人的判词中,可叹停机德,指的是满清借李自成灭明之际,打着助明剿贼的旗号,进入中原,逐步取得中原的统治权。薛宝钗的丫鬟叫黄金莺,出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薛宝钗诗《忆菊》中“空篱旧圃秋无际,瘦月清霜梦有知”,篱是竹篱,空篱,就是篱笆无竹,旧圃,旧的花圃,因为中国是花的国度,而这时的朱明已亡,所以就叫旧圃。月,指明朝,由于李自成之乱,朱明政府迁到南京,岌岌可危,所以叫瘦月。“清霜梦有知”清霜,指的是是满清,这一句说的是知道明朝已亡,满清在梦中也想进入中原。再如薛宝钗的《咏风筝》诗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好风,化自“清风明月”的俗语,用来指满清。这句的意思为“满清借着李自成灭明的东风,登上了皇位。”

由于我们主要说的是咏絮才的林黛玉,所以,关于薛宝钗的就不再赘述。

林黛玉判词中的“咏絮才”是出自文天祥的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指的是由于李自成之乱,满清侵入,明朝南迁,祖国山河被瓜分的四分五裂,作者感于此,所以慨叹“堪怜咏絮才”。

在第七十一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林黛玉填的词为: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瓢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倦,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忍淹留。

第一句中的“粉”“香”都是指的中原人民,燕子楼,指的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在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杏帘在望》诗中,其中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句,也是指的同一意思。因为强盗被称作梁上君子,只有燕子居住在梁间,所以作者用燕子代指农民军,林黛玉的《葬花词》中“梁间燕子太无情”所指都是一样的。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倦,说风流”慨叹祖国的命运就像柳絮一样,任意留恋,随风流转。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韶华指的是中华。白头,不是平常所说的“人老发白”之意,而是指的被满清统治了,因为书中以雪代满清,满清成了中原的统治者,所以就叫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感叹这一辈子是被谁舍弃,又会被谁接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怎淹留”这句中的东风,也是指满清,嫁与东风指的是中原被满清所占领,春不管,意即天不管之意。“凭尔去,怎淹留。”就这样任凭白白流转出去了,我却无法挽留。


柴鹏程的航海日记


这段判词写的是林黛玉,具有不弄心机的德,具有咏絮的才华。咏絮才指的东晋时期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谢道韫八岁时,一天下雪。谢安领她与侄儿去到外面,谢安为试二人才华,说这空中下雪像什么,她哥说像空中撒盐,她说像柳絮天上舞。谢安欢喜,认为侄女比侄儿有才华。长大谢道蕴也是个才女。她嫁与了名家王羲之的一个儿子王凝之。只是才不及谢道韫。引起她回娘家曾抱怨。

判词用谢道韫的咏絮才做比,说明林黛玉的才华出众。谢道韫未找到配与其才能的丈夫,制度不许女人抛头露面,才华未得重用。

而与之相隔几个朝代的林黛玉还具有未跨出朝代几番变化的个人命运变化,婚姻不能自主,思想上独立人格上受限不独立。有了爱人而不能嫁,比不能恋爱的晋朝进步了一点。但女子仍然未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从事个人具有才华的价值理想实现。空负才华。

说明人类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认识根深蒂固,人类生活传统,生活方式在思想上沿袭之深。从晋到清,时间过千年不变革。人类因循守旧之重。从心里上打不破旧鸡蛋,只一层壳包着臭了的鸡蛋汤,是个蛋以为有营养,对女性禁固之重。女人是玩物,繁衍后代的工具。


青木皮


红楼梦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这两句判词,说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

前半句是赞美薛宝钗的贤良淑德,是封建社会女子的标准样板。后半句的“咏絮才”说的是林黛玉。

咏絮才,出自《世说新语》 :说的是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 “白雪纷纷何所拟?”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叹。

这里用谢道韫的故事来比喻林黛玉的多才,可是,黛玉虽然拥有傲人的才华,却命运多舛,令人怜惜。


雪落梅心2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宝钗和黛玉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其中,前一句暗指宝钗,后一句指的则是黛玉。那么这“咏絮才”的来历是什么呢?


“咏絮才”指的是有卓越才华的女性。它起源于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年轻时候的一段往事。一次,天降大雪,谢安指着这漫天飞舞的雪花问道,这像什么,别人都答的不好,只有谢道韫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立刻连声叫好。从此就把才华横溢的女性叫做“咏絮才”。

那么林黛玉当不当得起这几个字呢?这个自然是当得起的。在诗词方面,宝钗着重的是知识的广播,而黛玉在优势在于构思的巧妙。在《红楼梦》的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黛玉的诗词水平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说明了黛玉的才华。所以“咏絮才”黛玉是当得起的。


凌澜若微


咏絮才指的是两晋第一才女谢道韫。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众承许之。”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

谢道韫,出身于“旧时王谢堂前燕”之谢氏家族,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名臣谢安之侄女,王羲之次子王凝之之妻;

当时谢氏家族人才辈出,谢道韫之才更胜于谢家男子,谢道韫的弟弟谢玄就极其崇拜其姐,《世说新语》记载:谢遏(谢玄)绝重其姊; 王凝之之才亦逊于其妻,谢道韫曾云:“天壤之中,竟有王郎”。 另:《妇人集》:“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 传于世。”;《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减肥肥减肥肥减肥肥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里的“咏絮才”说的是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的故事,据“晋书.烈女传”记载:有一次下雪,宰相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他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侄女谢道韫说“末若柳絮因风起。”后人便用“咏絮才”来夸赞女子的文采。

在红楼梦里,是指林黛玉的才华横溢,只可惜在封建礼教的社会里不被允许,最终痴情悲愤而死,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