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蓝田县老玉川

蓝田县老玉川

老玉川

图文 寇永斌

秦岭腹地,大山深处,有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她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紧紧地镶嵌在群山之中。这个和辋川并称“南山二川”的地方,有一个美丽温婉的名字——玉川。

蓝田县老玉川

历经沧桑

玉川名称的来历,史料没有记载,揣摩之,也许是此地盛产美玉,而地形地貌多为川道而得名。玉川民国时设乡,建国后,先后更名玉川区、玉川乡,1958年改名玉川公社,1984年又改为玉川乡。玉川乡辖玉川街、两河桥、两河街、核桃沟、印沟、冷水沟、南北沟、天井、董家岩、渗金庙、马池、三合等12个行政村。人口约6000余人,乡政府驻地为玉川街村。

解放前,玉川街是葛玉地区的繁华之地。据老人回忆,当年这里曾双面临街,店铺林立,每月的二五八逢集。每逢集日,这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四面八方的村民及商贩皆翻山越岭汇聚于此。那时玉川又是一个让周围几百里老百姓闻名色变的地方。据说这里的吴姓乡长和玉川、草坪等地的土匪乡绅互相勾结,他们有结拜三十六兄弟,他们烧杀抢掠,鱼肉乡里,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他们组建有民团,拥有步枪、土枪、手榴弹等武器,统治着葛玉及商洛和柞水的部分地区。解放前夕,在解放军的震慑下,民团解散,吴乡长仓皇逃亡外地。新政府成立后,那几个作恶多端的土匪终于在葛牌被公审枪决。

1953年的一场大水,玉川街沿河的那排房屋瞬间被洪水冲毁,风光一时的街道从此变得冷清孤寂。那时的玉川,虽是南山的世外桃源,但交通条件却十分落后,人们去县城和焦岱皆需爬山越岭,走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直至60年代,蓝葛公路修建后,才彻底改变了玉川封闭落后的局面。

蓝田县老玉川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政府先后在玉川街建起了初中、小学、供销社、医院和信用社等机关事业单位,大搞农田基建时,勤劳的玉川人民硬是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精神将临河荒草丛生的河滩地改造成了百亩良田,昔日苍凉萧条的玉川街终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由于气候温和,在八十年代初期,玉川街还曾出产稻米。那时走进玉川街村,你会被眼前的美景陶醉,只见山青水绿,白云悠悠,稻田片片,麦浪滚滚,蝶飞蜂舞,鸟语花香……

1988年8月13日,黄昏还在乡政府广场兴致勃勃看大戏的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场大的灾难会即将来临。晚上十点开始,由于葛牌、红门寺突降暴雨,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在半夜人们熟睡时分悄然而至。咆哮的洪水像一头逃出牢笼的雄狮,气势汹汹的扑向玉川。睡梦中被洪水怒吼声惊醒的人们,惊慌失措的逃往后山,怒斥声、惊叫声、哭喊声混成一片……天亮后,人们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玉川街临河的公路荡然无存,公路旁的庄稼地已变成淤满石沙的河滩,昔日清澈的河水,一改她的温顺,变得桀骜不驯,浑黄的河水上漂浮着家具、门窗、猪羊和树木,河岸边那棵柳树仍顽强的伫立在那里,狂风掠过,枝叶呜咽,仿佛在向人们哭诉她被洪水肆虐后的苦痛……

洪水退却后,政府迅速组织全乡人民进行灾后自救重建工作。那段日子,工地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人们挥动着手中的锄头和铁锨,脸上汗水和着灰尘,就连中小学生也加入了重建大军的行列。经过半年多的昼夜奋战,终于使饱受摧残的玉川又恢复了她昔日靓丽的容颜。

蓝田县老玉川

人杰地灵

玉川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虽然没有出什么顶天立地的大人物,文化底蕴却十分深厚。历年来,从玉川走出去的人们,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她)们有的留学国外,有的政府供职,有的教书育人,有的悬壶济世,有的玉器雕刻,有的商海淘沙。但最让玉川人骄傲的还是玉川是蓝田的“中医之乡”,是蓝田玉的主产地。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玉川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名医辈出,这其中以杨、夏、方、赵四位为典型代表。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杨世忠和夏明堂两位老先生。

杨世忠是玉川街人,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悟性极高。早年从商洛岳父家偶得几本医书后,回家苦心钻研数十载,经过不断的临证实践,终于在中医儿科方面闯出了一番天地。在那个西医匮乏的年代,他医术高超,声明远播,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抱着孩子慕名找他看病,他是一个谦和豁达之人,从不计较名利,对找上门来的患儿从不拒绝,倾力相救,也不知有多少孩子是在他的灵丹妙药下才获得了新生。老先生由于成分问题,在“文革”中饱受欺凌,但他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仍偷偷的为求上门来的患儿诊治疾病,其医德令人敬佩。“文革”后,老先生身体每况愈下,在几年后抑郁而终。

蓝田县老玉川

夏明堂老先生是两河桥村人,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据说他把张仲景的“小柴胡汤”运用的出神入化,许多疑难杂病经他精心调治后常常能化险为夷。老先生性情温和,诲人不倦,对前来求学的晚辈总是循循善诱、倾囊相授。他一生对玉川的中医传承事业贡献很大,先后传带出苏文武、杨志杰、夏中正、魏升汉等多名弟子。杨志杰和夏中正二人后来分别在玉川卫生院和草坪卫生院担任院长三十余年,他们在周围百里享有很高的声誉。苏文武和魏升汉也没有辜负老先生的的一片期望,成为葛玉地区人人皆知的乡村名医。

七十年代初,为了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各个乡镇开始着手培养村级卫生人才,玉川也不例外。玉川卫生院把从各村精心挑选来的十几名有志献身农村卫生事业的青年人召集在一起,办起了短训班。分别由杨志杰和从卫校刚毕业的夏中正讲授中、西医课程。正是由于他们的启蒙教育,才使后来成为村医的这帮人能中能西,在县卫生局的多次考试中成绩均名列前茅。玉川被领导们赞誉为“中医之乡”。直至今日,玉川的中医水平,还是明显高于其他乡镇的。

蓝田县老玉川

玉川是蓝田玉的主产地,其出产玉石的历史源远流长。传说秦始皇传国玉玺的原材料就出自玉川的印沟。玉川的玉石储量丰富,品质好。玉川所产之玉呈灰、黄、绿、黑,中有花纹,质地较细,光洁晶莹,是加工玉石枕头和雕刻玉器的好原料。生长在玉川的人们,对玉石早已见多不怪,房前屋后、大路两旁随处可见,甚至有的人还用玉石垒砌厕所。这让许多来玉川的外地人感到惊诧,觉得不可思议。核桃沟和冷水沟是玉川玉石的主要来源地,它们的出量约占整个玉川的85%以上。核桃沟是玉川最深的一条沟,虽是一个村,却跨越玉川、草坪、葛牌三乡。这个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的村落,沟口山上出产玉石,沟顶河道出产风景石。这是一种长年经河水冲击腐蚀,形态各异、酷似假山的青石。因为是天然形成,所以尤为珍贵。许多外地的游客在核桃沟游玩时,常常三五结群在河道寻觅,偶得奇石,便大呼大叫,兴奋异常,如获至宝。

蓝田县老玉川

昔日辉煌

玉川虽然有着丰富的玉石资源,但几百年来这里的乡民却过着耕地牧羊的田园生活。那些玉石就像一群耄耋之年的老人,躺在深山中呼呼大睡。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他们才被众多采石者嘈杂的呼喊声惊醒。

1994年的某天,一阵机器马达的轰鸣声响彻云霄,玉川第一家玉石加工厂开工了!人们好奇的围站在机器旁边,望着这一大堆陌生的东西议论纷纷。尤其对那个切石的大锯片很感兴趣,因为祖祖辈辈他们只见过用锯片锯过木头,看到那家伙削石如泥,心里很惊讶。主家很兴奋的告诉大家,他在河南考察学习后,准备加工玉石枕垫,加工后的产品县上玉石厂有人高价收购,这些设备是前几天才从河南高价购置回来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以前还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在看到人家加工出来的玉垫供不应求后,也毅然加入了办厂的行列。短短一年多时间,一百多家玉石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由于玉川本地有加工产品的原材料,本地又有剩余的劳动力,工厂的效益很可观,这对于原本贫穷的玉川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沉寂了一个多世纪的玉川终于变得喧闹起来,她像卧薪尝胆的勾践,终于在这一刻厚积薄发了,玉川终于迎来了她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轰隆隆的采石声便惊飞了林中的小鸟,刺耳的锯石声便打破了小街的寂静。狭窄的灶房里,油烟弥漫,灶夫在忙碌着准备早饭;简陋的厂房里,灯火通明,工人们穿起雨靴开始了一天新的工作……

一个产业往往可以带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到玉川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玉川原本清冷的街道变得热闹非凡。一些有商业头脑的村民,便在加工厂周围开起来饭馆、露天舞厅、卡拉OK厅和台球场。政府也拓宽了乡政府到供销社的街面,并在道路两旁安置了路灯。临河的空地在短短两年时间,又新建了一排房屋,玉川街变得更加靓丽迷人了。每当华灯初上,小街上便霓虹闪烁,乐声阵阵,忙碌了一天的青年人便成双成对或三五结群从宿舍里走出来,或叫几个小菜,或K歌一曲,或打打台球,或跳跳双人舞,夜晚的乡间小镇俨然一副都市模样。

然而好景不长,就像娇艳的桃花一样,再妩媚动人,也会有凋零的时刻。由于管理不善,质量下降,价格的不良竞争等因素,这些最早曾走进西安民生百货大楼专柜的玉石枕垫,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慢慢的没有了销路,许多厂子收不回来货款,最终都难逃倒闭的厄运。

蓝田县老玉川

离愁别绪

2008年,为了解决西安东郊和阎良区及蓝田白鹿原五个乡镇约200万人的生活饮水问题,西安市政府决定在玉川乡的李家河修建大型水库。这是西安市第二大水源工程,它是着眼于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长久考虑,对促进西安城市可持续社发展,实现“八水润西安”具有重要的作用。

消息传出,一片哗然。这个据说从民国就开始酝酿修建的工程,终于现在要开工修建了。这意味着,祖祖辈辈生活在玉川的一千余人将要离开故土迁徙异乡。但这是国家的为了西安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从“舍小家顾大家”的角度考虑,他们是无法选择也不能选择的。

玉川虽名叫“玉川”,但川道并不多,她的地形酷似陕西,面临搬迁的玉川街、两河桥、两河街三个村子就像是陕西的八百里秦川,人口密集,土地肥沃。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过着衣食无忧、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随着大面积白皮松、丹参、板栗的种植,这里群众的日子还是比较富裕的。现在,要他们迁往他乡,许多人心里很纠结,心里想不通。加之财产登记、赔偿方面的争议,拆迁工作进行的十分艰难。

蓝田县老玉川

2009年11月,随着施工队的进驻,李家河水库正式拉开了修建的帷幕。刚刚沉寂了十余年的玉川,山谷又响起来隆隆的爆破声。大坝工程和葛牌、红门寺的改道工程同时进行,汽车、铲车、挖掘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和工人们的呐喊声混成一片,响彻天宇。玉川像一个命运坎坷的老人,在暮年又得接受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她是那么的无奈,是那么的伤悲,碎石机链盘吱吱呀呀的声音仿佛是她在痛苦的呻吟,静静流淌的辋河水仿佛是她在默默的垂泪……

经过五六年的艰苦奋战,李家河大坝终于器宇轩昂的伫立在人们面前。随着储水日子的一天天临近,库区的人们再也不能居住了,无奈的他们开始了迁居异乡的征程。随着一车车载满家具的汽车驶向白鹿原,这块曾经繁华喧闹过的村落慢慢变成了断壁残垣。那是一段让人揪心伤感的日子,多少人随着远去的汽车,流下了酸楚的泪水;多少人望着渐渐模糊的故乡,掩面在无声的哭泣。的确,就要永远离开生养他们的故乡了,他们心里感到无比的苦痛和伤感,因为他们放不下对故乡的那份眷恋和牵挂。

如今,一切都尘埃落定,古老的玉川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在完成她的使命后,黯然的退出了历史舞台。2015年,整个玉川镇被划归辋川镇管辖,而且随着玉川街的消失,“玉川”这个美丽的名字也将会被后人慢慢遗忘。

蓝田县老玉川

而今,漫步在老玉川的林间路旁,心中感到无比的失落,无比的惆怅,耳畔好像传来阵阵喧嚣声;透过碧波荡漾的湖面,我仿佛又看到了村舍,看到了母校,看到了那一缕缕炊烟。可这一切一切都是梦幻,投入眼帘的依然是蔚蓝的天空,依然是熟悉的山恋。河岸上那排挺拔的大白杨风采依旧,风儿吹过,树叶哗哗作响,仿佛是在向人们诉说老玉川的沧桑,一直到永远永远……

后记: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热爱玉川的父老乡亲和已经迁居他乡的玉川人。由于关于玉川的历史文献太少,有许多典故还是道听途说,所以文章难免有失实之处。希望大家多多谅解! 要用短短几千字来抒写玉川的历史,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只能用玉川街作为缩影拼凑成这篇纪念老玉川的文章。愿这篇文章能够唤起大家对已经淡出历史舞台的老玉川那些曾经美好的回忆!

蓝田县老玉川

寇永斌,网名南山丑石,蓝田县辋川镇核桃沟村人,现在辋川镇甘坪村卫生室工作。工作之余,喜读书撰写小文章,尤爱历史,希望结识喜欢历史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