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將軍山地處武漢市新洲區徐古鎮,屬大別山脈,海拔675米,與大崎、接天諸峰構成了大別山在湖北境內的主峰,為武漢市最高山峰,素有“武漢第一山”之稱。是新洲區與團風縣、麻城市交界處,離新洲城區三十餘公里。人們對它的地理位置有:“一腳踏三縣”和“雞鳴三縣聞”的說法。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將軍山東連大崎、接天二山峰,相互呼應;與西南諸山相對高差二三百多米。臨空俯瞰,它像一隻巨大的金盆,故山頂有古寨名曰“金盆寨”。金盆寨亦是“蘄黃四十八寨”之一。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新修的盤山公路可直達半山腰,環山近看峭巖削壁,絕谷深幽,樹高林密,山峰峻秀,溪流淙淙,奇石古洞隱於峰巒;絕頂遠眺,三地景色盡收眼底,原野梯田層層,溝壩交錯,農舍星羅棋佈。山上有將軍洞、九龍洞、情侶洞、仙人洞、望仙台及自然形成的仙人石、鯿魚石、青蛙石、鷹嘴石、試劍石、風動石和傳說中的巨人足跡等。據清代光緒黃州府志載:“將軍山,峰甚峻,有巨人足跡。”明代詩人、黃岡知縣茅瑞徵曾作《登將軍山絕頂》詩云:

非關性癖耽邱壑,何事猿騰絕頂過。

千嶺遙翻紅日出,萬松深護白雲拖。

雄圖尚說爭蠻觸,猛氣驚看印薜蘿。

滿眼巉崖煙霧冷,好將談笑釋干戈。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如在新洲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的保安寨森林公園觀景臺上向東眺望,遠處起伏的群山猶如一位身穿薄紗、神態安詳的美女仰臥天邊,她就是民間傳說的“睡美人”。“睡美人”是由將軍山、接天山、大崎山自然山峰組成。將軍山即是“睡美人”的胸部。

由於山高林密,景色絢麗,將軍山已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以其特有的自然風光,吸引著四方遊客。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蜿蜒的盤山水泥公路,纏繞山間,險峻的山勢讓眼前的路面忽隱忽現。前幾天的一場大雨,使大別山主峰顯得格外雄渾亮麗,幾縷如紗如夢般的白雲漂浮在天地交合處的山頂,顯得靜謐而淡遠。

我們在山中老道姑指引下,登臨將軍山頂,去尋訪金盆古寨,從前壁壘森嚴的古寨已是斷壁殘亙,掩映林中……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傳奇將軍山

自古以來,將軍山之名歷來是眾說紛紜……

相傳,唐玄宗即位之前,喜觀民間“鬥雞”戲。他當了皇帝后,就在皇宮專設鬥雞坊,以鬥雞取樂。在每年的千秋節(玄宗生日)、春節和清明節,都要在皇宮或驪山舉行鬥雞比賽。

卻說有一年的中秋節鬥雞比賽時,一隻皇帝最喜歡的金雞突然跳出賽場,直飛宮外。頓時,滿座皆驚,文臣武將們亂作一團,紛紛向金雞追去。一位年輕的將軍身強體健,追得最快,那隻受驚的金雞也就被追得越飛越遠。時隔數日,金雞飛臨大別山脈,已無力飛越這高大的山峰,一頭墜落在大別山中的河溝旁,那位年輕的將軍總算把金雞抓到了。

由於金雞一路受到驚嚇,將軍只好把金雞帶著,尋找到了一個天然山洞,並在山頂鑿就石盆餵養金雞,準備休養幾天,再回宮廷覆命。不料一天,天下大雨,山洪暴發,把金雞衝到河溝裡淹死了。死了金雞,將軍自知性命難保。於是,一頭撞死在山洞之中。後來,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將軍,就稱此山為“將軍山”,洞曰“將軍洞”,並分別把金雞落腳和淹死的地方曰“金雞坳”、“水金坳”、“淹雞坳”等。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傳說畢竟是傳說,而史書可查的將軍山之名,應始於明代。

元末明初,由於戰亂,大批江西人移民湖北,民間有“江西移湖廣”之說。所以土著人極少。今新洲人十之八九,是那時江西移民的後代。因此,新洲的絕大多數山川河流、名勝古蹟、村落等都是沿用元末明初的命名,將軍山也不例外。

清代《黃州府志》、《黃岡縣誌》和新修《新洲縣誌》均載:元末有沈權,亦名拳,原籍江西。隨左丞相吳汝鎮守邾城(今新洲),後調守黃州,管軍百戶。時徐壽輝破漢陽、武昌等郡縣。沈權率軍大破徐壽輝,盡收失地。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稱吳王。2月下武昌,6月25日沈權率兵歸於朱元璋帳下,授金吾左衛副千戶。後追隨大將軍徐達,東征西戰,戰功赫赫。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大軍南下中原,8月沈權隨朱元璋入大都,同年11月,朱元璋大封功臣,詔授沈權為宣武將軍、萬全左衛指揮僉事。

沈權鎮守邾城時,在大別山一帶追擊殘敵,剿滅山寇,維護地方,受百姓稱頌。告老還鄉,病故後誥授揚威將軍,賜祭葬於大別山中戚家畈南首山,並建將軍廟祭祀。故百姓改戚家畈南首山名為“將軍山”,年年祭拜“將軍廟”。今將軍山中留有沈權征戰時留下的“試劍石”、“足跡石”等。將軍廟中供奉沈權將軍塑像,沈氏後裔皆落籍於新洲。

紅色將軍山

將軍山一帶,地處大別山南,東鄰英(山)羅(田),入安徽;北上紅(安)麻(城)到河南,可直入大別山腹地。西望長江,是鄂豫皖水、陸兩路通向武漢的咽喉要地,戰略地位十分獨特,歷為兵家必爭之地。

上世紀初至新中國建立的歷次革命戰爭時期,這裡都是革命根據地,一直是新洲地區革命火種保存、積蓄之地。

土地革命戰爭後期,這裡是中共黃岡中心縣委常駐地之一。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後,武漢、黃州等較發達地區的中共黨組織遭到全面破壞,將軍山地區由於山高林密,易於活動,部分黨員奔赴江西南昌參加“八一起義”,為貫徹執行黨的“八七會議”精神,部分黨員和農會骨幹參加岡東回龍山暴動,中共黨組織在這裡反而贏得了較大的發展。

1934年到1935年,紅四方面軍和紅25軍長征後,將軍山一帶有紅軍留下的手槍隊堅持活動。1936年紅28軍營長林維先與漆先庭、劉天元聯繫,後來,紅28軍政委高敬亭、82師政委方永樂率部來將軍山。為加強將軍山這一帶革命活動,高敬亭親自從部隊中抽調10餘名骨幹組成黃岡便衣隊,並將周圍地域劃分為四個區,成立四個區委,共有10多個黨支部,黨員100多人。以將軍山、大崎山為中心,實行化整為零、鑽進深山、分散遊擊的戰略方針,活動範圍跨越麻城、羅田、浠水邊界,縱橫300餘公里。

在抗日戰爭期間,將軍山也是中共黃岡中心縣委和鄂東軍政領導常駐地之一。1938年,黃岡中心縣委書記劉西堯、軍事部長張體學以及文祥、丁宇宸等率部400多人進駐將軍山一帶與敵寇周旋。1939年,以方毅、劉西堯等先後為書記的鄂東軍政委員會;以張體學、丁宇宸等領導的抗日遊擊五大隊在琵琶腦、象棋山等地抗擊日軍對將軍山、大崎山的進攻,在當地群眾支援配合下,一次次地粉碎了敵人對將軍山抗日根據地的“掃蕩”。1940年和1942年將軍山抗日根據地先後建立岡北縣和岡麻縣,均成立了黨政軍群組織機構,是李先念、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長期戰鬥的地方。

在解放戰爭中,將軍山是新洲縣愛國民主政府的誕生地。1946年為全力支援中原解放軍勝利突圍,將軍山軍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奉中共中央軍委命令,留在大別山堅持遊擊鬥爭。他們面對10倍於己的強敵,以無比堅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撓的精神,英勇頑強地與敵周旋,牽制了敵人的大量兵力。為了以實際行動配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10月,中共新洲縣委、新洲縣愛國民主政府、新洲縣人民武裝部在將軍山漆家畈成立,領導新洲人民繼續戰鬥,直到迎接全國解放。

將軍山、將軍洞遍佈著高敬亭、劉天元、金震等先烈的足跡;真正走出了一批像李先念、陳少敏、張體學、趙辛初、林維先、汪少川、方毅、劉西堯、漆先庭等革命將軍,將軍山終不負將軍之名。

武漢第一峰——將軍山

將軍山美景天成,使人如痴似醉。春季嫩綠滿枝,滿山花朵迎春,一派萬物復甦的景象;夏季百鳥爭鳴,蟬唱蛙叫,令人心曠神怡;秋季,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如一幅碩果累累的畫卷;冬季松楓綠野、密林森森,孕育著又一個春天的來臨。無論您什麼時候來將軍山,都將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