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怎么开发孩子右脑的潜力?

玩游戏谈人生



没错,右脑发达孩子会很聪明,但是全脑发达孩子才是均衡发展。


一,家长的经验教育


先来看看这是什么? “0”


你会说是:”零“,”o“


孩子们会说:”西瓜“、”球”、”碗“、”盆“、”嘴“……总是一切可以联想的东西。


那么成人思维和儿童思维的不同在于成人往往用经验推导结果,而儿童用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感知世界,不断试错。


成人思维和儿童思维本质区别在于,两个脑半球分工不同:孩子的创意来自右脑:语言,音乐,作文等感性思维;成人逻辑来自左脑:理工,空间感知等理性思维。


然而,实际上,小孩子最擅长使用的就是右脑。长大后我们越来越没有创造力了,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是将常识教给孩子。然而爱因斯坦却说:“常识就是人在十八岁之前形成的各种偏见。”所有人都知道苹果会掉落,但是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呢?



大家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很“耐心“的妈妈正在教孩子搭积木。


”宝宝,不是这样的,应该那样放。“
”宝宝,你看看你怎么又把它弄倒了?“
”告诉过你了,积木不是用来敲地板的”;
“积木也不能放在水里的“……


于是我们的宝宝就把积木一丢,干别的去了。


其实积木怎么搭,谁有一个标准答案吗?更可笑的是家长买来积木一定要照着“样图”搭;谁说了积木只能“搭”,不能推倒呢?


谁又规定了积木不能敲地板(当然是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又有谁说积木放在水里就不能玩儿了吗?那为什么孩子一定要照着我们的方法搭积木呢?


其实推倒积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理解自己手推的动作和积木倒下之间的关系;用积木敲击地板,宝宝可以感知软硬、声音、节奏等;把积木放到水中,你怎么就知道你的孩子不是下个一“阿基米德”呢?


然而右脑,代表着丰富的想象力,无穷的创造力,高速的记忆力和快速的理解力。这一切,都是我们无限追求的东西。


科学和经验告诉我们,孩子在6岁之前,对事物的思考主要以右脑为中心。所以别说开发,我们做家长的不要扼杀孩子的右脑能力就很好了。


二,聪明是每个正常的孩子的天性


老人们总是说有的孩子左撇子,可笑的是,从小还要纠正,不让用左手吃饭、写字。


但是人的左右半脑是不平衡发展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人是左脑发达(其中大约一半的人比较均衡一些)。


全球只有10%的人是左撇子,即右脑比较发达。而左右脑的发育程度不同,


隐含了你的很多特质和天赋的秘密:理解数学和语言的脑细胞集中在左半球;发挥情感、欣赏艺术的脑细胞集中在右半球。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说:“中国人缺乏美学教育。”


我们往往注重孩子的数理化、外语等科目。但是又有多少懂得欣赏音乐(不算流行音乐)?又有几个参加画展能说出画好与不好的?现在却将情商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这些我们不懂的,不会的以及缺乏的正是我们的右脑能力。


很早以前德国人就研究一个人如何才能做科学家?是因为他们的两个脑都发达。


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能得诺贝尔不是因为他只懂物理,他听音乐,看美术展,品茶、欣赏古典文学,所以丁博士才能得诺贝尔奖。



三,家长应该如何开发孩子的全脑


其实右脑思维和左脑思维一样重要,所以家长可千万别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要重视孩子两个脑均衡发展。下面我们来说说如何锻炼孩子的全脑:


  • 1,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不要凡是都告诉孩子要怎么做,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深挖现象背后的原因已经关联关系。比如,全球气候变暖。你可以在天气很冷或者很热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想想为什么这么冷/热?以后还会延续吗?还会加重吗?为什么呢?


  • 2,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有了以上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家长不要给予告诉孩子答案。除了思考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各类书籍和工具,小一点的孩子可以提供绘本。


  • 3,给孩子营造交流的环境。


闭门造车是会限制孩子的交际能力,更会限制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获取知识的速度。现在网络发达了,为什么很多人沟通却出现了障碍(这一点从现在市面上铺天盖地的沟通及情商课程就可以看出来了)。


  • 4,带孩子参与观摩。


我们总是感叹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没错,1岁半到3岁是孩子模仿能力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家长会发现孩子不需要教,你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会复制,这个时期他们的观察能力也是超强的.


所以带他们去看世界,这里所说的”世界“就是一切他们觉得新鲜的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