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怎麼開發孩子右腦的潛力?

玩遊戲談人生



沒錯,右腦發達孩子會很聰明,但是全腦發達孩子才是均衡發展。


一,家長的經驗教育


先來看看這是什麼? “0”


你會說是:”零“,”o“


孩子們會說:”西瓜“、”球”、”碗“、”盆“、”嘴“……總是一切可以聯想的東西。


那麼成人思維和兒童思維的不同在於成人往往用經驗推導結果,而兒童用感官(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感知世界,不斷試錯。


成人思維和兒童思維本質區別在於,兩個腦半球分工不同:孩子的創意來自右腦:語言,音樂,作文等感性思維;成人邏輯來自左腦:理工,空間感知等理性思維。


然而,實際上,小孩子最擅長使用的就是右腦。長大後我們越來越沒有創造力了,那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是將常識教給孩子。然而愛因斯坦卻說:“常識就是人在十八歲之前形成的各種偏見。”所有人都知道蘋果會掉落,但是為什麼只有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呢?



大家試想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很“耐心“的媽媽正在教孩子搭積木。


”寶寶,不是這樣的,應該那樣放。“
”寶寶,你看看你怎麼又把它弄倒了?“
”告訴過你了,積木不是用來敲地板的”;
“積木也不能放在水裡的“……


於是我們的寶寶就把積木一丟,幹別的去了。


其實積木怎麼搭,誰有一個標準答案嗎?更可笑的是家長買來積木一定要照著“樣圖”搭;誰說了積木只能“搭”,不能推倒呢?


誰又規定了積木不能敲地板(當然是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又有誰說積木放在水裡就不能玩兒了嗎?那為什麼孩子一定要照著我們的方法搭積木呢?


其實推倒積木這個過程中,寶寶會理解自己手推的動作和積木倒下之間的關係;用積木敲擊地板,寶寶可以感知軟硬、聲音、節奏等;把積木放到水中,你怎麼就知道你的孩子不是下個一“阿基米德”呢?


然而右腦,代表著豐富的想象力,無窮的創造力,高速的記憶力和快速的理解力。這一切,都是我們無限追求的東西。


科學和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在6歲之前,對事物的思考主要以右腦為中心。所以別說開發,我們做家長的不要扼殺孩子的右腦能力就很好了。


二,聰明是每個正常的孩子的天性


老人們總是說有的孩子左撇子,可笑的是,從小還要糾正,不讓用左手吃飯、寫字。


但是人的左右半腦是不平衡發展的,統計顯示,絕大多數人是左腦發達(其中大約一半的人比較均衡一些)。


全球只有10%的人是左撇子,即右腦比較發達。而左右腦的發育程度不同,


隱含了你的很多特質和天賦的秘密:理解數學和語言的腦細胞集中在左半球;發揮情感、欣賞藝術的腦細胞集中在右半球。


北大校長蔡元培曾說:“中國人缺乏美學教育。”


我們往往注重孩子的數理化、外語等科目。但是又有多少懂得欣賞音樂(不算流行音樂)?又有幾個參加畫展能說出畫好與不好的?現在卻將情商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實這些我們不懂的,不會的以及缺乏的正是我們的右腦能力。


很早以前德國人就研究一個人如何才能做科學家?是因為他們的兩個腦都發達。


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能得諾貝爾不是因為他只懂物理,他聽音樂,看美術展,品茶、欣賞古典文學,所以丁博士才能得諾貝爾獎。



三,家長應該如何開發孩子的全腦


其實右腦思維和左腦思維一樣重要,所以家長可千萬別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要重視孩子兩個腦均衡發展。下面我們來說說如何鍛鍊孩子的全腦:


  • 1,讓孩子自己找答案。


不要凡是都告訴孩子要怎麼做,而是要引導孩子自己思考,深挖現象背後的原因已經關聯關係。比如,全球氣候變暖。你可以在天氣很冷或者很熱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想想為什麼這麼冷/熱?以後還會延續嗎?還會加重嗎?為什麼呢?


  • 2,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有了以上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家長不要給予告訴孩子答案。除了思考可以引導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我們要做的是給孩子提供各類書籍和工具,小一點的孩子可以提供繪本。


  • 3,給孩子營造交流的環境。


閉門造車是會限制孩子的交際能力,更會限制孩子的語言能力和獲取知識的速度。現在網絡發達了,為什麼很多人溝通卻出現了障礙(這一點從現在市面上鋪天蓋地的溝通及情商課程就可以看出來了)。


  • 4,帶孩子參與觀摩。


我們總是感嘆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沒錯,1歲半到3歲是孩子模仿能力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家長會發現孩子不需要教,你的一舉一動他們都會複製,這個時期他們的觀察能力也是超強的.


所以帶他們去看世界,這裡所說的”世界“就是一切他們覺得新鮮的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