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2018年,給你做農資的3大理由!

2018年,給你做農資的3大理由!

農資,農用物資的簡稱,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如果幹的好,那你可以發家致富;如果不幸遭遇天災,那一夜回到解放前也不是什麼天方夜譚。

但是,農資人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獲取一個牛氣的結果!

2018農資經銷策略

1.產品多而全不如抓住幾個盈利單品

現在農資市場並不缺少產品,同類產品一抓一大把,但大部分都是毫無競爭力的大路貨,想要農資生意做穩做大,除了質量要有保證之外,還要經營自己的特色產品,然後把它當做重點盈利產品。

2.經營好自己的名聲

名聲是一個經銷商的命脈,名聲好了,不用做宣傳,顧客也會盈門,名聲壞了,就是宣傳做的再好,也沒人敢買你的貨。好的名聲,需要做很多事才能有,但不講信譽一次,可能就毀了你的名聲。

3.規避賒賬及產品質量風險

賒銷,已經變成了農資常態,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有時都被逼著賒銷,但絕對不可以胡亂賒銷,或者由著客戶賒銷,最好賒一部分或者拒絕賒銷。還有,質量靠不住的產品,堅決不做,也不要抱僥倖心態。

4.到田間地頭去,做好服務

把顧客當做上帝,這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幾句客套話,而是需要你真正用心的去付出。做農資生意,只坐在店裡,遲早都要完蛋。還是要多下地,多做試驗,多用效果說服用戶,事實才是最好的證明。

5.說話一定要算數

我們幹農資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但不能為了錢忘記了原則。承諾給客戶的話,不管掙錢還是賠錢,不管損失有多大,就算咬著牙也不能失信。因為農資生意不是一次性的買賣,只有信譽才能換來長久的利潤。

6.做好未來的規劃

農資生意很簡單,就是進貨賣貨的循環,但切不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管今天不管明天。你要清楚自己每天要乾的事,你要明白自己走的路線,不能跟著廠家的步調走,也不能被農民牽著鼻子走。

7.其實你根本沒有退路

幹著農資的時候,總想著不幹農資了,可以去賣服裝,可以去開飯店,可以去打工,你確定那些真的掙錢嗎?你連農資都幹不好?你還能幹好什麼?你只有把農資幹好了,才能幹好其他。

8.你幹農資,還是農資幹你

你必須區分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你選擇了農資,不是農資選擇了你。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不要抱怨,就不要傳播負能量。既然選擇了幹農資,就要好好幹下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熬,否則,你就被農資幹倒了!

作為一個農資人所應具備的素質

2018年,給你做農資的3大理由!

1、演講的能力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農資零售商每天都在野蠻的增加,現在的零售不僅僅是隻在店裡坐享其成,已經發展在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尤其是到農忙時候你會發現哪兒都是農資零售商。還有就是現在的農資零售店已經從原來的單槍匹馬,發展到現在的團隊作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口才就顯得格外的重要了。無論是給內部同事開會還是給眾多的農戶開會,都需要一個很好的演說能力,這個演說能力不僅僅是會說,更要能把自己想要說的能夠很有邏輯的給想說的人說清楚,還要緊扣重點。

所以,有好的溝通能力在未來會效率更加的高,實際影響就更不用說了,絕對會出乎你的預料。

2、甄別和學習的能力

在農資行業變態發展的同時,社會的基礎設施也在飛速發展,信息流通更加的迅速,會有一批接著一批的新東西甩在我們面前,這時候我們就要學會甄別和學習。你只有比別人更快更高效的接受新事物,利用新工具、新方法,這樣才可能在與別人的競爭中更佔優勢。

3、問題的解決能力

現在有一部分的農資人幫農戶的莊稼看病完全都是靠瞎蒙,感覺是什麼病就是什麼病,如果不行就換藥,再不行就再換。

其實,這些活都不難,就是需要細心的去尋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不被資料左右,下手穩準狠。這是一種能力,不是瞎蒙,要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幫助農戶解決問題。

2018避免農資賒銷小技巧

2018年,給你做農資的3大理由!

1、首先給零售商開會,制定預交款優惠的政策,並制定完成年任務銷量有獎政策,完成年任務無欠款後才可享受獎勵。拉大零售商預交款、現款與賒賬發貨之間的價差,使二級商趨向於預交款和現款發貨。

2、引導零售商採取多種促銷手段收農民農資預交款。比如收預付款、開農民會定產品、有獎定產品、舉行砸金蛋抓獎現場定藥活動等等,做到迎合農民意願,不強推農資產品。

3、對現款交易農資的零售商配發促銷品,讓零售商給現款購貨的農民也配發額外的促銷品,使其從中嚐到甜頭,從而激勵他們改掉賒銷的習慣。

4、制定零售商賒銷信用級別。讓經銷商綜合考量客戶的信譽、銷售能力,並對其進行分級,減少賒銷風險。

5、代理商對零售商、零售商對農民要常溝通,勤瞭解,培養忠實客戶,對不誠信的客戶及時淘汰。

6、為了保證新客戶的質量,第一批農資交易必須要現款操作。可以在產品類種、銷售政策、售後服務等多方面給予新客戶更大的支持。杜絕賒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農資銷售體系的日益完善,農民財富和文化知識的不斷增加,農民品牌意識將會形成,賒銷現象終將消失。

一個人的價值是與他的貢獻值成正比的。無論對於公司還是行業,貢獻的多,價值就大。那些成功的農資人,同樣有著自己的一套經營秘訣,甚至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正是在該領域中的“專業性”,決定了的“財富能力”。

而根據長期跟蹤研究,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一萬小時的訓練,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週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時間——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做房地產的王健林、歌手周杰倫、相聲演員郭德綱,他們每個人在自己專業領域所投入的時間都遠遠超過了1萬小時。

一個人只要不是太笨,太不開竅,有這一萬個小時的苦練打底,即使成不了大師、巨匠,至少也會成為本行業的一個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做農資也同樣,沒有在這個行業深入的探索、練習,得過且過的結果就是 “顆粒無收”!

有人說今年是農資行業的洗牌年,但被洗掉的一定是實力不足、專業不夠的人,留下來的,才是行業的精英!


“農業有料兒”是由紫荊傳媒推出的自媒體平臺。紫荊傳媒作為中國農業自媒體第一傳播平臺,依託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聚合多方自媒體資源,為大家提供前瞻性的農業權威智庫、農業視頻欄目,以期推動中國農業事業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發展,傳播農業正能量。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