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现代军舰和轮船上的水密隔舱是哪国发明的,原理是什么?

手机用户79344829963


首先肥鹅要很骄傲的说水密隔舱技术是咱们华夏民族发明的。水密隔舱是一种用隔舱板将船只分隔成几个独立得舱室的技术。据考证,该技术最迟在中国唐朝时已经出现了。这一技术是用铆钉将厚实的隔舱板与船壳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增加了船体的横向强度。实际上隔舱板也起到了船骨的作用。它的出现不仅使造船工艺得到了简化,而且还进一步得加强了船体的牢固度。这就使船舶的抗沉能力得到了加强,因为行驶中的船只一旦发生触礁事件导致船体进水时,海水只会倒灌进入损坏的隔舱,而不会影响到其他舱室,最坏的情况也会使船舶不至于马上沉没,能够留给船员一定的时间进行施救或逃生。由于分舱的设计,使船舶可以根据不同的货主进行货物的分装,这样不但提高了装卸效率,而且还有利于货物的管理。

以泰坦尼克号为例,其隔水舱结构清晰可见

时至18世纪末时,这种水密隔舱技术引起了欧美人的重视。1787年,本杰明·富兰克林担任美国邮政局局长期间,他在与法国往来的涉及邮船计划的书信中,建议采用中国的水密隔舱技术,他还写道“对于乘客将是一种莫大的鼓励。”1795年,英国海军将领本瑟姆在改造英国军舰时就采用了这种技术。当时英国人误以为是他发明的,而他不敢将此据为己有,便公开声明:

“这是今天的中国,也是古代的中国实行的。”

造船过程中拍摄的隔舱结构

至此,中国人发明的水密隔舱技术开始在欧美传播开来,并随后普及到全世界。直至今日,尽管造船材料从传统的木材更新为了金属,但无论是载重量达到65000吨巴拉马型船还是载重量高达17.5万吨的海上巨无霸——好望角型船,亦或是能够潜入海下数百米深的潜艇,其内部结构仍然采用了咱们中国人发明的水密隔舱技术。

现代潜艇的隔舱结构刨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