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山东的“山”,指的是不是泰山?

每日汉字


很多朋友提起山东,都会先想起东岳泰山,因此把“山东”的取名和“泰山”联系起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山东之所以名为山东,和泰山没有关系,是因其位于太行山以东为名。同样,山西是因为其地处太行山以西为名。而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内部的山,朋友们可不要再搞混啦!

山东地区历史悠久,名称也发生过很多变化。在夏朝时,山东属于青州,先秦时期划分为齐国、鲁国,这也是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由来。后来朝代更替,战乱频生,山东地区经济发展多次被扰断,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正式成为本省专名。

依据自然地理而起名的省份和地区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济水是古代四大河流之一,济水发源于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济阴、济宁、济阳都因其而得名。在古代,水的南面为“阴”,北面为“阳”,山东省省会济南就是因其位于济水之南在古代被称为济阴县,济阳县因其位于济水之北故名济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济南属于济北郡,到汉代,因济南位于济水之南,改名为济南郡。从此以后,“济南”的名字便正式确立。

泰山在古代的名字为“岱山”、“岱宗”,到春秋时改名为泰山。泰山是山东丘陵地区最高大的山脉,“泰”字意为极大、通畅、安宁。因此有了“国泰民安”、“泰山鸿毛”的说法。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到泰山封禅致祭的传统,希望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泰山所在的城市便起名为泰安。

山东是因其位于太行山以东得名,泰安因“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得名,朋友们不要记混哦。


济南时报


(秦岭地图)

“山东”这个词出现的很早,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但是,这个“山东”与现在的“山东”范围是不一样的。那时的山东泛指崤山以东的黄河流域,面积可比现在的“山东省”大多了。

崤山是哪呢?在河南省西部,洛宁县西北,今陕西省西安、洛阳之间的黄河流域,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属于秦岭的一部分。

“山东”被明确地划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开始于南宋,正式形成于金。宋朝时,其将全国划分为15路,“路”即相当于现在的省。今日的“山东”地区属京东路与河北路。女真族占领中原后,建立了金政权,行政区划仍沿用宋朝的“路”的旧制,只是将京东路改称为“山东”,并将其分为“山东”东路与“山东”西路。东路治所在益都府,今益都县(青州市);西路治所在东平府,今东平县。

同时,“山”发生了变化,不是崤山,而是指太行山。山东,也就成为了太行山以东的区域,同理,山西则是指太行山以西的区域。

(太行山)

太行山地处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

根据资料记载,在六亿年以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了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时进时退,当海退时,这里沼泽广布,气候温暖潮湿,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宋朝地盘相对来说比较小,到了南宋的时候,崤山已经不在宋朝国土内,所以习惯上把太行山以东的区域成为山东,此外太行山绵延数百里,规模也要比崤山大的多。到了金朝的时候,沿袭宋朝旧址,干脆就把太行山以东的区域叫做山东了。

(泰山)

为啥提到山东的名字,人们就以为该区域就是泰山的东侧区域呢?主要是泰山的名气太大了。根据资料记载,泰山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有天烛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首例自然文化双重遗产项目。

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登过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前219年)、秦二世、汉武帝(前110年、前109年、前106年、前104年、前103年、前98年、前93年、前89年)、汉光武帝(56年)、汉章帝(85年)、汉安帝(124年)、隋文帝(595年)、唐高宗(666年)、武则天、唐玄宗(725年)、宋真宗(1008年)、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

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所以,经过这些帝王的推崇,泰山的名气要比太行山的名气大的多,以至于人们想到山东,就以为是泰山的东侧区域。

(泰山地位图)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通过上图,我们也能看到,泰山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所以泰山东部区域,只能算是山东的一部分。【参考资料:《中国山东网---五岳之首泰山》、《人民网---太行山 》、《秦岭----中国人的国家中央森林公园》】(作者:每日汉字)


每日汉字


山东所称的“山”,显然不是泰山。

有图为证:

从图上可以看出,泰山山脉的东西两侧均为山东地盘,怎么能说泰山之东才是“山东”呢?

探究山东名字的由来,需要翻历史。山东的这个“山”,可能是崤山、华山或太行山的一个或几个,要知道,古人的地理测绘能力有限,对于山川的概念不像现代人分的那么清楚,所以山东就是上面说的那3座山脉以东地区的泛指。而开始时,山东并非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划,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山东地区分鲁国和齐国,大家也都以鲁人和齐人自居,直到金代以后,山东这个名字从慢慢确定下来。随后到明代,山东布政司管辖5府104县,大致奠定了今天的山东行政区域范围,清代沿袭前面。

可见,山东这个这个称谓,是随着历史发展慢慢才形成的,一开始大家只是根据地理位置,约定俗成的叫着,后来设了行政区划,山东的概念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认可和强化,最终才有了现在的山东的概念。

其实中国类似这样的以地理概念区分地域的例子还有好多,除了以山(山东/山西)外,还有以湖(湖南/湖北),以河(河南/河北)等地理标志物来划分行政区划的,但是,很多区域的地理条件有所变化,比如黄河曾数次改道,导致原来的叫法不一定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不过,因为大家都叫习惯了,所以也就懒得改了。


齐鲁壹点


当然不是泰山。

“山东”的确是山的西边,问题就是随着山的不同,“山东”指代的地区也就不同,现在的山东省在太行山以东,很明显这个山指的就是太行山,而泰山大部分都在山东境内,如果以泰山为界,那“山东”地界得缩小大半。

我国历史悠久,很早就有了行政建制,现在的这些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大多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原因,很多都是直接继承历史。

现在的山东省作为行政区划溯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金朝,但“山东”之名却早在先秦时期就广为人知。

“山东”这个词出现在秦国,原因很简单,秦国最初的主要领土都在崤山以西(崤山属于秦岭的一部分),春秋时期秦国偷渡晋国去进攻郑国,回来还被晋国在崤山打了个埋伏,全军覆没,也就是崤之战。

到战国时期,秦国名列战国七雄,以崤山为界,秦国在崤山以西,六国在崤山以东,秦国以山东称呼崤山以东的广大领土,六国被称作山东六国,六国和之后的人都接受了秦国的这种说法,普遍认为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

不过这种普遍只是约定俗成,即没有固定标准,并没有出现以崤山为界的一整个“山东”行政区,其实也不可能出现,因为地域太宽广,又多富饶之地,不可能只设立一个行政区。

我国行政区划分奉行“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两大原则,一级行政区的边缘往往与山脉和河流有关,如果没有,则是为了“犬牙交错”的必要,二者都有其合理性。

而泰山虽然名气极大,但却不是一个大山脉,泰山在山东省腹地,以泰山划分基本上就是把今天的山东省一分为二,又有点太小了,统治者不得不寻找其他山川河流为界。

山东省又以丘陵平原地貌为主,这一找,就找到了山西省,在山西省和山东省的交界,太行山脉纵向行走,是一个天然的分界。


在宋朝时,崤山已经不在宋朝国土之内了,从前的山东概念可以丢弃,不然宋朝脸上挂不住,而宋朝划分一级行政区路的时候,将今天的山东省分属于京东路(取汴京以东之意)和河北路。

金灭北宋后,学习宋朝的行政建制,不过汴京当时并不是金朝的都城,所以京东路改名为山东路,并分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山东正式成为行政建制。

经元明清发展,到清朝,山东省辖区与今天的山东省已相去不远。


平沙趣说历史


试回答:山东由来显然指的不是泰山?只是泰山名杨天下?名声大作?所以很多人疑为泰山以东。中国古代文献中,单字“山”,专指太行,其他山脉,必须冠以“XX山”,例如泰山;单字“河”,专指黄河,其他河流,必须冠以“XX河”,例如淮河;单字“江”,专指长江,其他江,必须冠以“XX江”,例如珠江。谢谢!








用户3984733275


山东的"山",指的就是(太行山),不是泰山。

我囯有八个省以山、河、湖、地做为区分而命名: 河南和河北以黄河做分界,黄河以北为河北、以南为河南。湖南和湖北以洞庭湖做分界,洞庭湖以北为湖北、以南为湖南。广东和广西以广州做分界,因为广州在过去名气太大,所以用这座城市现为广东省省会,清、明时期最驰名,广州以东为广东、以西为广西。山东和山西以太行山做分界,太行山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


安康吉庆


太行山以东称为山东,后来世事变迁,就是现在的山东省。但山东省离太行山十分遥远,中间还隔个河北省。所以,包括山东省本地人,对于太行山以东才命名的山东省,早没一点认同感了,无非就一个地名而已。就象海南省,谁会认为是在海的南边?

但如果说山东省是以泰山以东才取名的山东省,更是胡说八道。实行上泰山处在山东省中部。


还是那个花


山东的山指的是300里以西的太行山,行了不多说了




山东最早的称呼的山指的是华山,一直到唐朝初期山东的山指的是太行山,沿用至今。


樸寧


山东和山西是以太行山为界,显然说的是太行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