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最早用出租车实践摩托化的法国军队,为何二战反被德国闪击?

王执臣


你这个问题,我当年当兵的时候也思考过,把当年写的一篇个人看法发上来,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这个其实是与法国自的战略相关的,一战中法国确实将巴黎城内的出租车组织起来当做运兵车辆,但是那之后法国就沉浸在战胜国的美梦之中了。法军一战之后的作战思想就再未发生过变化,还是依靠战壕和固定碉堡形成的防御阵地迟滞敌方进攻,然后利用后方的重炮和空军对敌人展开进攻。

这种深受一战堑壕战影响的作战思路一直影响到1940年德国入侵。按照这个作战思想,法国沿着边境线修筑了一条看起来牢不可破的防线“马奇诺防线”,防御德国可能再次实施的“格里芬计划”。而且还在防线后方准备了大量的后备部队,特别是一战中被德军重点突破的色当地区,法军在部署了强大的21军,包括第3预备装甲师、第3轻机械化师、第5轻骑兵师,具备强大的反击能力。其中,第3预备装甲师下辖4个坦克营(其中两个是重坦克营)、1个牵引式炮兵团,还配有卡车机动的机械化步兵,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必要的时候,联军还可以从北方和西方抽调生力军增援。

实际上法国人同样认识到了摩托化步兵的优势,但是法国人的国防经费都投入到了修建马奇诺要塞之中,对于组建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步兵的紧迫性下降。法军认为有了马其诺防线,国防部队仅需保持较少部分在防线后方形成预备队就可以包围法军。希特勒就抓住了法军重视防御,无力进攻的缺点先入侵了波兰解决了东部威胁。随后通过马其诺防线的缺口阿登地区成功的利用机械化和摩托化步兵长驱直入,分割包围了法国的预备部队。

总的来说法国败在了战略思想上,认为防御比进攻更重要,花高价修建的马奇诺防线并没有挡住德军,反而成为了法国自己的围墙挡住了自己。这提醒了我们,不能老是依靠过去的经验而不接受世界最新的军事思想,这样的陆军迟早会在战争中被淘汰。


烽火观察


不请自来,我是【今古纵横】的槐叔,我来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

首先,一战时期法国确实用过出租车运送过法国士兵上前线,但是那是临时的应急之举,不是摩托化部队。一战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军逼近巴黎,法军前线缺兵。法军司令不得已之下才下令征调全城的600辆出租车运送士兵们上前线,这才缓解了前线的紧张局势。所以这并不是摩托化战术运作。

(一战法国士兵)

不过,二战德军摩托化闪击的战术的雏形倒是的确和法国人有关。那就是据说戴高乐在一战后发现了坦克和机械化的现实用途,写了一本叫《未来的陆军》这本书。但是这本书的理论没有被法国军方认可,所以在法国本土“闪电战”理论没有发芽。倒是后来被德国“闪击战之父”古德里安发现并加以改进,并最终在二战中付诸实现。

(法国戴高乐准将)

但是,槐叔一直没有找到过《未来的陆军》这本书,也有人说这本书的存在是编造的,不存在的。而又有说真正首次提出“闪电战”理论的是由英国人富勒,是他在一战后的一本战术小册子《1919计划》中首先提出的,而结果也是英国军方不重视,最终被古德里安发现并实施。

(闪电战创始人古德里安)

以上两种观点目前都有很多人支持,槐叔本人由于都没看到过原著,不能下结论。不过最终由古德里安在二战中最早确定和实施“闪电战”那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槐叔一家之言,如有不尽之处敬请批评指出。感谢您的阅读,也请关注我们【今古纵横】,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