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揭祕新型詐騙手段!有人損失巨大……

二維碼付款讓電子支付變得便捷,但也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近日就有部分電商平臺的用戶反映稱,他們的訂單信息被騙子掌握。後者裝成平臺客服人員,稱用戶購買的商品或者訂單出現異常。

雙方在處理異常訂單時,騙子要求用戶掃描“二維碼”來操作“退款”,這個二維碼就是陷阱。

下面揭秘騙術,給大家提個醒:

快遞出問題 需掃碼退貨

5月2日,姚女士在天貓“雅竹思家旗艦店”花費59元購買了一個木製鞋架。下單後,她發現自己填錯了配送地址,“我本想送到自己家裡,卻選了我母親家的地址,我趕緊聯繫客服做了修改。”姚女士說。

次日下午,她接到“快遞公司客服人員”的電話。一位負責理賠的女子說:“您的快遞車在配送時出了車禍,把鞋架子弄壞了,我是代表公司來給您退款的。”聽完這番話,姚女士半信半疑,她覺得“貨出了問題,店家再發一件就行了,退款屬於多此一舉。”但對方告訴她,公司流程就是這麼規定的,希望用戶能配合。

雙方添加微信後,女客服主動發來了姚女士的訂單信息,這裡麵包括快遞單號,修改前和修改後的地址,還有姚女士的電話和姓名。由於信息真實無誤,姚女士放鬆了戒備。

當女客服傳來一張二維碼,稱這是“退款碼”時,她想都沒想就用微信掃了一下。幾分鐘後,她發現自己微信錢包裡綁定的農行儲蓄卡被轉走9800元。女子還讓她綁定更多銀行卡掃描新的二維碼,但由於及時收到了扣款短信,姚女士意識到這是騙局。

“我只是想花59元買個鞋架,沒想到損失了9800元。”目前,她已經向警方報案。記者昨晚撥打那名女客服電話,對方已經停機,而淘寶店和快遞公司則否認洩露了用戶信息。

揭秘新型詐騙手段!有人損失巨大……

商品是假貨 主動給退款

和姚女士一樣陷入“二維碼退款”騙局的,還有年輕白領梁女士。5月5日,她接到自稱“洋碼頭”電商平臺的客服電話,對方說:“您去年底通過平臺購買的化妝品,經過公司鑑定是假貨,我們可以給您退款、退貨。”

“化妝品是半年前買的,她怎麼現在才聯繫我?”正當梁女士有所疑慮時,對方又準確地說出了她的購物信息。還是老套路,對方要求添加梁女士微信,要通過微信給她轉賬退款。

梁女士掃了對方提供的二維碼,很快進入一個網頁,她按照對方要求,洗腦一般地輸入號碼“2940”。其實,她已經給對方轉走了2940元。後來,對方又以“系統操作超時”,導致之前退款不成功為由,讓她通過微信“轉賬到銀行卡”功能進行更大筆的轉賬交易。梁女士又付給對方5800元。

洋碼頭客服投訴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官方平臺,洋碼頭不會透露客戶信息,這對於平臺而言沒有任何好處。”目前,梁女士已經報案。

揭秘新型詐騙手段!有人損失巨大……

專家提醒:洩露責任很難認定和追究

為何假冒客服人員的騙子能屢屢得手?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坦言,個人信息洩露已成為普遍性問題,電商網站更是“重災區”。

趙佔領告訴記者,“消費者信息的洩露,可能發生在平臺購買的多個環節。如果消費者是通過網站自營業務買東西,那麼電商網站就掌握了消費者的信息;如果消費者在網站入駐的商家處買東西,那電商網站和商家都掌握了消費者的信息。還有可能是快遞公司及其員工盜取信息,以及消費者個人原因導致的信息洩露。”

由於個人信息洩露的原因和環節都比較複雜,消費者很難去追究購物平臺、第三方商家或快遞公司的主體責任,只能提高自身警惕性,不要去隨意打開來源不明的鏈接和附件。

提醒消費者,如果有人打來電話,說要“取消訂單”或“退款退貨”,消費者應主動聯繫網站和商家進行確認。

即便騙子打來的電話顯示為某某平臺的客服電話,這些信息也可能是偽造的,用戶一定要仔細辨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