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經緯10年,我們和幾位領跑CEO聊了聊,速度領跑者的狂歡與冷靜

經緯10年,我們和幾位領跑CEO聊了聊,速度領跑者的狂歡與冷靜

2008年創立的經緯中國,今年10歲了。

5月19日,在沙漠中,經緯中國將超過480家經緯系公司創始人和其他新經濟領域的領軍者聚集在一起,做了一場CHUANG大會。與眾不同的是,在議題設置方面,他們沒有按行業劃分,而是把所有的經緯系公司打散,希望讓它們碰撞出新的火花,並讓更多新銳公司,成為了這次大會的主角。

在這場CHUANG大會上,36氪總裁馮大剛和“高速增長代表企業”的創始人們聊了聊,他們增長背後的秘密——包括經驗與教訓、快與慢的哲學、其中的核心驅動力與隱藏的危機,以及作為行業乃至整個互聯網創業者群體中的領跑者,他們的驕傲與焦慮。

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徐傳陞也參與了這場對話,分享了他對於“領跑創業者”的觀察以及甄別方式。

以下為對話。

经纬10年,我们和几位领跑CEO聊了聊,速度领跑者的狂欢与冷静
36氪總裁 馮大剛

馮大剛(36氪總裁):感謝各位,各位都是明星公司的CEO,我們單刀直入。各位在過去幾年都實現了快速增長,其中最值得分享的經驗是什麼?以及從David(徐傳陞)的角度來看,這些能實現高速增長的創始人和一般創始人相比有什麼不同?

楊浩湧(車好多CEO):我們的“快”可能就是人漲得挺快的,從1000人到現在2萬多人。我也是創業10年,“快”背後是有邏輯的,有兩個原因:

第一、快是打造團隊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你去帶一個團隊的時候,希望它總是處在一定程度的非舒適的狀態,這樣對他們成長是最好的。如果他們很安逸,每個月不做一些有挑戰的事情,他的成長是慢的,如果你把他逼到一個非舒適的狀態,逼著他去想、去做很多事情,很努力,對團隊成長會有很大幫助。

第二、做得很快的過程中,會暴露很多問題,就是所謂的夜行軍或者急行軍。這些非常快速的節奏,你會發現文化的一些問題,組織機構的一些不合理,團隊人員會跟不上,很多問題會特別早地暴露出來。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是有意識地在壓縮時間,在追求一個比較快的速度。

做具體的事情,在戰術層面是一定要去壓縮、去倒逼他們很快地、非常深度地去思考、做決策,然後總結經驗再去改變、成長、搭團隊。但是在進入戰略上的新方向的時候,是慢的,是不是該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是需要非常慢的思考的。

我們最早犯的錯誤,也是在做一些戰略決策的時候,跑得很快,在做一些具體的事情的時候,反而因為團隊能力不夠或者是成長不足,做得會比較慢。

经纬10年,我们和几位领跑CEO聊了聊,速度领跑者的狂欢与冷静
車好多CEO 楊浩湧

馮大剛:這就是所謂“解決增長問題最好的方式是增長本身”。

米雯娟(VIPKID創始人):我們團隊人沒有浩湧他們多,所以他講的是“為什麼要快”,我可以簡單分享下我們是“怎麼去快”的,我覺得兩個點:

  1. 快是以“慢”字為前提的。

  2. 我們不但有“超級用戶”,也有“超級員工”和“超級老師”。

在“快以慢為前提”這個事上,我自己做了近20年少兒英語教育,我們團隊裡面也有非常多愛孩子、懂教育的行業專家。所以我們在打造產品的時候,先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去打磨產品。經緯投我們的時候,當時我們還是一個爭議非常大的項目,在經緯也被否了幾次,最後是David(張穎)還有(牛)立雄去推動了這個項目。

2014年是非常焦慮的一年,我們那個時候只有幾十個學生,但是我們選擇了慢慢打磨產品。這個過程給了我們很強大的力量,通過那一年半的時間,我們特別深刻地再一次去了解了用戶價值、孩子們的需求,以及時代變化之後,老師的需求是什麼、家長想要什麼。

有了這些,才有了後來這幾年的“快”。

第二個是超級用戶思維。我們的學生,比如說報名後對我們前11節課或者一個月內不滿意,可以免費退全款。面對小朋友的每一個問題,我們都是用我們的生命去捍衛他的體驗和效果。我們團隊的人效差不多是行業平均人效的幾乎10倍那麼多,每一個人拼到半夜12點都還沒有下班,很努力地去做。我們有針對每一個員工的訪談,包括每個人成長的路徑,我們就是把團隊放在了最重要的一個位置上。老師們也是一樣的,他們是我們的合作伙伴,老師們的成功,才是我們團隊的成功,因為好的供給能夠決定孩子們好的這樣一個課堂體系。

這樣兩個原因,可能是VIPKID在過去這幾年高速發展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馮大剛:雯娟其實提了一個非常哲學觀點,快是以慢為前提。實際上很多時候,快是容易的,慢的那部分才是更難的部分。

林照圍(KLOOK客路旅行CEO):客路旅行是從2014年到現在,對我們來說,其實高速增長一直有兩個核心的點:

第一是專注和不糾結。無論是在投融資還是在業務上面。客路在全球有18個辦公室,覆蓋了200多個國家和城市,月活近2000萬。從整個亞太來看,在東南亞、港澳臺、日韓,已經成為年輕人首選的旅遊活動預訂平臺。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待每一個市場都是獨立的,那麼用什麼樣的力量,能夠把所有市場全部融合在一起?那就是我們對供應鏈的專注性:關注上游。有了這點,我們就能在拓市場時候,不去糾結在當地發生的一些特別的事情,並且向下推進。

我們第二個高速增長的特點就是:如何在供給和需求上面,產生滾雪球的協同效應。比如說在韓國的供應鏈,它能夠服務大中華區的、日本的、東南亞的遊客,也能服務韓國本地的用戶。在這樣滾雪球的情況下,我們能夠進一步的快速拓展。

我們是在2015年的時候,在A輪就跟經緯走到一起,當年也是跟雯娟一樣。我覺得對資本來說,我們也是一個糾結的項目,所以也非常感謝經緯陪我們一路走到現在。

賴奕龍(荔枝CEO):講到快速增長可能是因為荔枝在過去一年的收入漲了10倍。在一年的過程中,我覺得所有高速增長的東西都是跟你的積累有關。我們是因為在之前做了很多積累,在碰到某一個點,合適的商業模式它就爆發了。包括浩湧兄的瓜子為什麼漲得那麼快,我覺得跟他在趕集那些年的積累也是有關係的。

所有快的東西我覺得都是跟你之前的積累有關係,如果沒有積累的快,我覺得很難維持。所以,我的理解是你以前的厚積薄發,就是你在某些方面堅持做了很多年的努力,做了很多積累,做了一些對的事情,做了一些難的事情。然後這些對的、難的事情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讓你更快。

徐傳陞:我跟這四位都打過交道,他們的企業發展應該是三個快,一個從慢變快,賴奕龍最早還是經歷了很多挑戰,後來改變了戰線,現在荔枝突飛猛進。從我們要“容忍”的一個創始人,現在變成了明星創始人。

其實判斷一個創始人,或者說我們怎麼看一個創業公司,是這樣的:創業者在很多時候,尤其在前面的一兩年,破局真的是要找到一個痛點,一個核心要解決的問題。米雯娟是對英語教育的普及化,怎麼從線下轉到線上;浩湧幾年前可能都沒有考慮自己會做二手車吧,直到看到這個痛點;包括賴奕龍今天做音頻的機會。找到一個自己真正相信,能在這個市場上提供解決方案的痛點,而且能用盡全力去把這個問題解決,就產生了一個大的機會跟變化。

找到了這個之後,一個優秀創始人的核心是要聚集人才,我認為這是最核心的。你除了自己有這個想法,遠大的願景以外,怎麼讓最強的一波人,幾百人、幾千人,比如說楊浩湧萬人以上的團隊,真的去相信同一個願景。我們做投資,再大也就100個人。但企業,做大了可能達到5萬、10萬人的規模。所以怎麼能夠像傳教士一樣,能說服那麼多人跟著自己的理想去推演?我兩件事我覺得是最核心的。

经纬10年,我们和几位领跑CEO聊了聊,速度领跑者的狂欢与冷静
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 徐傳陞

馮大剛:David說了優秀創業者的共性,能不能分別點評下我們這幾位創始人?

徐傳陞:我說說我觀察到的特點。浩湧不是第一次創業,他現在在非常激烈的戰場,但他的決策特別麻利。我們在俄羅斯出行的時候,感覺性格挺有些相似的地方。在溝通的時候,他其實話也不多,但在很多判斷上非常到點,而且非常堅決。我覺得這在創始人裡面也是比較少見。

米雯娟極其會溝通,從2014年投她,她(當時做的)跟現在想做的事情是一樣的。我們投她的時候,大概只有十幾位在線的同學吧,一個很粗略的在線APP。但當時她就堅決地說這個事情能改變中國英語教學、數學教學。其實我們那時內部還是有爭議的,可是她信心太足了,感動了我們,讓我們雖然有爭議還是義無反顧地投了。

林照圍真的是我見過少數的做資本、做投行出身的人,對用戶的需要,真正達到身體力行,非常想解決這個痛點。

賴奕龍是我見過的“最老文青”,充滿了理想,實際上我覺得他本身真是非常非常努力的。創業的前兩三年,他也是經歷過很多痛苦,不過他從來沒有放棄。後來他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賽道,迎來了爆發,我們也非常開心。

馮大剛:接下來的問題會越來越尖銳,希望能看到更真實的東西。高速增長是我們所有人希望看到的狀態,但是它本身也是一種風險,因為速度不那麼快的時候,碰到問題我們可以隨時去解決,但速度非常快的時候,可能僅僅是一個路邊的石子,就能把車整個弄翻。

這就要求團隊非常冷靜,保持高速的同時要非常冷靜,其實很不容易做到。大家是怎麼做到的?以及David你覺得對這樣高速發展的公司,有什麼建議和需要警惕的?

楊浩湧:在趕集的時候我們經歷了高速增長,後來也遭遇了相應的風險,所以第二次(創業)會更小心。我自己總結了兩點,創業者比較容易會犯的錯誤:

首先,盲目擴張與高速增長是兩回事。很多人因為融資增長很快,賬面上的錢比上一輪的錢可能多了好幾倍,就總是能看到非常多的好機會,覺得全都可以進去,這個也可以做,那個也可以做。會做很多自己團隊不應該去做的事情,這是很危險的。

第二,花錢一定要特別小心,錢是永遠不夠花的。我第一次創業做趕集的時候一度相當失控,內部採購、招人、很多開銷開始變得比較放縱。仔細看財務報表,惡化得很厲害。雖然說銷售額在增長、人員在迅速擴張,但這是一個非常不健康的增長。

米雯娟:我們團隊裡,好多人早上起床鬧鐘是聽頭一天的用戶投訴的錄音。我自己是6點半聽,我覺得特別好。很多人可能8點鐘跑步機上聽,有的人9點鐘路上聽。我們一直在問自己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是在發展很快速的時候,讓我內心裡面非常焦慮的兩個問題。

問題一:對我們來講,每一個孩子,每一堂課,他的課上得好不好,不管是從老師、內容、技術上,是不是一個最完美的體驗?

我們自己都當過學生,可能這堂課就決定了你喜不喜歡這個學科,決定了你自己是不是有自信心,決定了很多事情。當我們每個月有幾百萬節課的時候,這個焦慮感還是非常非常強的,這是我們問自己的問題。

問題二:當拓展到越來越多邊界之外的時候,比如說我們的小學員,除了中國小朋友,還有外國小朋友在用,以及現在有幾萬個美國老師了,但是我們的組織、團隊,怎麼樣永遠處於第一天?

我會非常有敬畏地思考,我怎麼樣在業務上創新,怎麼樣在未來的產品上創新,包括我們怎麼樣滿足越來越大的市場當中越來越多樣的需求。

這兩個問題是我一直非常焦慮的,也是促使我們團隊每天很努力前行的動力。

经纬10年,我们和几位领跑CEO聊了聊,速度领跑者的狂欢与冷静
VIPKID創始人 米雯娟

林照圍:其實每一天都在焦慮的狀態中,米雯娟相對偏理想派,我偏實踐派,在速度快的時候進一步焦慮產品的時候,對公司而言,我們一直在兩個點層面做了比較多的調整。

第一點,招聘的速度,我們一直是趕不上業務成長的速度。這裡面一直要求公司做組織架構的調整,特別是在高速發展的時候,讓組織更有效率。我們的解決方式是把團隊打散到很多小隊,並且能夠在一個很好的中心化架構上,把每個市場的當地運營權利下放,讓他們更快的產生協同效應,並且通過中心化的整體性支持,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第二點,如何平衡中心化和區域拓展上面的架構的焦慮,你從來不知道突然一個地方佔比非常大的時候,它是否產生了一定的問題去覆蓋到其他的區域。我們也一直在不斷地思考,現在最新的狀態是把團隊分成兩條實線、虛線,如何很好地讓各個區域之間有一個有效溝通的渠道。

到最後高速增長最大的問題,至少對客戶來說,還是在溝通上。所有問題的根本性原因,我們發現都是溝通的問題,就算你的原則、策略定好,但是它沒有有效的溝通,並且通過有效的架構把它分散出去的話,它還是無效的。我們在溝通上面做了非常的調整,我做夢都在想,如何進一步跟團隊和部門之間進一步進行更好的溝通。

賴奕龍:我一向很厭惡高速,也是經常被批評。中國的創業者大部分非常喜歡高速,大家恨不得今天創業,明天融10億美金,後天上市,當然投資人也很希望投一個項目增長很快。我一直覺得長得很快的東西其中會有問題,在我們家鄉有種荔枝、種香蕉的,為什麼公司起名荔枝,因為我們家鄉還有唐朝的荔枝樹,還在結很多果,但是我們家鄉也是種香蕉的,你把香蕉種下去,很快就長很大,很快就能夠收成,但是種完一波,你砍掉又重新再來,如果有颱風,就沒有什麼收入,所以種香蕉賺不到太多錢,種荔枝是可以很賺錢的,這是我對速度一直以來的價值觀或者說我的想法。

速度像開摩托車一樣,開摩托車怎麼樣最安全,我一開始覺得開得慢是安全的,其實不是,你開得慢的時候,你會被汽車別到路邊,或者在背後把你撞了,開得慢也挺危險。後來很多人跟我講,開摩托車要主動避險,比汽車開得快,我看到開得快也摔了,開得快也很危險。摩托車你可以開到200公里,比法拉利還快,我看到很多朋友很追求這種快感,進醫院的也很多。

開得快也很危險,怎麼是最安全的呢?後來我去學習,也反思,你跟著節奏總是最安全的,跟著車的節奏開是最安全的,做公司也是一樣的,有很多開得快翻車的,也有很多開得慢被幹掉。

關於速度的話,還是要有自己的節奏,有好的節奏是最好的,但是這一點也是最難的。

徐傳陞:我們這裡都是初創,或者說早期的創業公司,在巨大的海洋裡面還有無數大的鯊魚。創業公司作為一條小魚,必然是要追求速度的。你註定比大公司更有挑戰,在速度裡面怎麼尋求平衡。如果做極限運動,或者騎摩托車,或者說跑步、滑雪,各種極限運動的時候,最好的其實就是稍微在失控的感覺。你的能力在不停接受訓練,你的肌肉記憶能維持住,隨時能夠調整,我覺得這是最佳的狀態。但創業公司是很難穩定的,所謂的安全慢速的發展。因為大公司的資源和人都比你多,他們本來就很穩健,資金也比你充足。這種情況下,你需要比他們更激進一點,維持稍微失控的狀態,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選好方向之後,怎麼能夠在速度與自己資金、儲備上維持一個非常緊張,又能控制好的節奏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早中期的創始人碰到的最大的問題,多半就在這裡,怎麼發展得迅速又控制。

馮大剛:速度帶來了壓力和風險問題,接下來我想討論下速度帶來的焦慮問題。公司成長了100倍,很多時候會覺得壓力非常大。請問一下各位,你們最焦慮的事情是什麼?怎麼來克服?

楊浩湧:最焦慮的還是成長,不管是自己,還是團隊。如果公司的增長速度,高於創始人的成長速度,創始人早晚會把這個公司拉下來;如果公司增長相對慢,創始人會慢慢把公司拉上去。所以團隊的成長,包括自己的成長是最焦慮的。因為成長過程當中,招這麼多人,這些人跟現有團隊的融合,永遠有老團隊的人跟不上、怎麼去調整他們,怎麼去幫助他們成長。

我倒是覺得最多的時間應該是花在這上面,幫助新人融合進來,幫助老人不斷地去成長。創造一些正式的場合和非正式的場合,讓他們去更多的交流、成長,這是我最焦慮的一點。

米雯娟:剛才我把高速發展和焦慮兩個問題一起說了,我覺得解決這個焦慮的方法也很簡單。關注我們的用戶價值,或者說我們為誰創造了這樣一個產品和服務。只要把眼睛緊緊盯在這件事上,每天每時每刻都在想著,我怎麼樣把這些事情做好。我覺得這樣的事情,自己以身作則地去做,可能比跟團隊去宣傳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麼更重要。如果一天我們14個小時裡面,有10個小時在幹這件事情,那這個事情的重要性我覺得是不言而喻的。可能更多的是問我們自己,我們再怎麼做,給團隊所帶來的真正的價值觀?以及我們的使命願景到底是什麼?然後就不會焦慮了。

林照圍:我非常羨慕可以不焦慮的時間節點。創業這四年,實際上在不同時間節點的時候,焦慮的事情不太一樣,但是基本上每時每刻都在焦慮。沒錢的時候,在焦慮怎麼去找錢,我們在2016年的時候也被很多人放過鴿子,那時候也非常感謝經緯進一步的支持。但是,有錢以後,又被人逼在後面,進一步要增長。

任何時間節點都是不斷焦慮的狀態,這裡面對我自己而言,把這個焦慮變成一個常態的時候,他會變成一個動力。在不同的焦慮節點,有錢沒錢,有成長或者說成長放緩,你需要找到你的第二曲線。當第二個業務線快速增長的時候,如果把自己的心態放正後,焦慮就變成了一個動力。

经纬10年,我们和几位领跑CEO聊了聊,速度领跑者的狂欢与冷静
KLOOK客路旅行CEO 林照圍

賴奕龍:焦慮的事情非常多,對創業者來說,可能最焦慮的還是方向不斷地在變,有新的機會,不斷地有人來顛覆你,更多的時候在焦慮外面的變化,一會兒是區塊鏈、一會兒是AI(人工智能),我們老是跟不上,特別像我們這種反應慢的。

方向是一個長期在焦慮的事情,所以要不斷地去學習。另外就是團隊的成長,可能也是大家都比較焦慮的,團隊的成長永遠跟不上業務的成長。

徐傳陞:我覺得焦慮這方面,沒有辦法不焦慮。包括傅盛,之前他有一篇比較火的文章《認知的四個境界》。我覺得創業本身就是創始人的高度,今天我們怎麼突破自己,去學習?每天我都在努力地學習新知識,包括新的領域。有時候創業公司的格局就是創始人的格局,我們持續突破自己才能發展好。我不容易焦慮,也會去追求怎麼往下做得更好,從70分變成80分變成90分。如果你甘於平凡,很多時候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可以不焦慮。

你對自己要求高的話,必然會覺得自己的不足。這裡麵包括我、張穎,還有我們合夥人,團隊怎麼持續做得更好,自己更努力學習,我覺得這個應該是每個創始人最大的挑戰。

馮大剛:時間很緊,但還有幾個問題是所有人都感興趣的。你們幾位怎麼都融到那麼多錢?而且那麼高效,有什麼秘訣?

楊浩湧:我說一下我們跟經緯結緣的經歷,也是一個分享,也跟“快”相關。我們在2016年的1月份做了A輪融資,超2.5億美金,當時紅杉投了進來,我自己也放了一些錢。當時這個行業已經競爭非常激烈了,如果我們想把企業做好,在競爭裡面有一個說法:你要帶節奏,讓對手跟著你的節奏去跑,讓行業按照你的節奏跑。

到了大概7、8月份的時候,我們量跑得挺快,數字已經開始變好,變得還不錯了。打算在11月份的時候,啟動下一輪融資。正好我們同經緯聊,經緯表示有機會再投一輪。我們當時還是需要一些錢,當時我跟經緯說,5000萬美金,我給你上一輪估值,但是一個月之內Close。

徐傳陞:這30天我們內部有過非常多討論。

楊浩湧:最後做完了,我們很開心,經緯也很開心,因為我覺得那筆錢對我們在年底發力,把對手拉開,拿到下一輪融資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錢在那個時候是夠的,超2.5億美金能夠支撐我們到12月份,然後再去融資,甚至到第二年6月份,應該都是撐得住的。但是我覺得在那個時候,競爭那麼激烈的情況下,多買一個保險,多拿點錢是非常重要的。後來我們在第二年也做了同樣的事情,我們在去年10月份的時候,做過一個Plus,那時候拿過DST的錢,因為我們開始做新車業務了。當時,我對新車一點把握都沒有,但是感覺那個市場需要錢。一堆人追你的時候,對資金的敬畏還是非常重要的。

米雯娟:我分享兩個字,“真愛”。當時立雄投我們得時候,我還從來沒有見到過那麼多錢。但立雄說,我們請教了一個行業專家,他提了20多個問題,特別糟糕,咱們得好好聊聊。我當時特別緊張,本來買了電影票,好不容易跟老公看個電影,然後約出來挨個聊這些問題。結果聊完立雄說挺好的,有這麼多可以改進的空間,如果能夠改進的話,那未來你們的增長該有多少倍。

在找投資人的時候,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有時候他對你的真愛信心比你自己多一點。每次我們給出的財務模型預測其實挺保守的,後來好多人跟我說,你怎麼那麼保守,害得我沒法做好模型,通過不了。但是很多時候找到真愛的夥伴,他相信你的數字會比你做的模型要更加好。包括每一輪再跟大家交流的時候,不止經緯,還有我們的董事、投資人……投了的當然不用說,會經常批評、警醒,給我們指導和幫助,很盡力。一些沒有投到的小夥伴,當你能夠把內心打開,面對批評和挑戰,向他們提出一些問題,也有機會學習到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裡面好的經驗,這些對我們的幫助是莫大的。

所以,我覺得“真愛”這兩個字意味著當我們去挑或者去選我們的合作伙伴時,他能不能跟我們走很長遠,在很多關鍵的時刻給到我們支持和幫助。

林照圍:我平常還是一個有點小糾結的人,但是在投融資這個事情上面,作為經常被Diss的投行人士,不糾結真的很重要。其實你在每一輪的融資,如果對估值太追究真的沒有任何意義。看遠期公司未來的發展,你到最後多一個點、少一個點,對公司本身沒有任何實際影響的。

這時候企業在任何一輪估值上面,你去糾結,多拿20%、少拿20%,最後你反而會錯過很多的時間跟機會。作為一個在旅遊行業創業,一直沒有碰到風口的企業,我們能夠跑得這四年快速的厚積薄發的核心,也真的是在每一輪融資不糾結。

賴奕龍:在融資方面我應該是負面的,在這幾位裡面融得很差的。我想說的就是,自強則萬強,首先你的業績肯定要好嘛,但是,我總結一下我過去的一些教訓,可能對在座的各位有一些幫助。

首先,找專業的機構來幫忙,好的FA非常重要。

第二,你團隊裡面如果逐漸有規模之後,還是要有善於融資的財務總監或者是CFO的角色來幫助你做這個事情。像我們做產品、技術的話,在融資方面的確非常不擅長,這裡面有很多有技巧的東西,我們都不懂。所以說,一定要找專業的人來幫助你做這件事情。

经纬10年,我们和几位领跑CEO聊了聊,速度领跑者的狂欢与冷静
荔枝CEO 賴奕龍

馮大剛:今天是經緯的10週年,非常盛大、非常歡樂的慶典。各位有沒有想過,等你們公司到十週年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

楊浩湧:可能像經緯10年前沒有想到經緯是現在這個樣子,我也很難想象十年後什麼樣,應該還跟車相關,但是我覺得創業最大的樂趣就是你不知道十年之後是什麼樣子。

米雯娟:我們的目標一直沒有變,未來十年,讓全世界每個角落的千萬小朋友,他們能夠有云端的這樣一個學校,連接最好的老師和內容,獲得最好學習效果,實現個性化的學習,讓教育更加普惠共享,更多的人能夠負擔得起,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

林照圍:從業務層面來說,未來十年還是想把整個公司變成全球最大的休閒消費的平臺。但是根本性原因是我自己從小到大生活在各個地方,真的是吃百家飯,從港澳臺到福建、到北美,到各個地方,客路旅行一直想拉近各個地方的距離,拉近整個區域之間的互動,大家都是全球居民村的一員。

在未來全球一體化的大潮下,如何能夠促進各個地方的交流,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地方。

賴奕龍:我們希望把我們事業推向全世界,我們是中國的,也是全球的。

馮大剛:David覺得經緯10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徐傳陞:我想會繼續保持我們過去十年這樣。我跟張穎,還有其他幾位我們得合夥人,感覺最慶幸的就是每週跟非常優秀的創業者在交流、溝通,使我們自己思考邊界繼續擴大,你們的成就賦予了我們無數的動力。希望十年之後,我們繼續保持這個初心,把創業者服務好,持續對世界保持好奇心,願意去突破。我們在投很多公司的時候其實是有爭議的,你們做的事情就是有與眾不同的部分,而不是複製的事情,在這裡也經常挑戰我們的認知。

未來十年,我們期待持續被挑戰,持續有勇氣支持你們,跟你們一起成長。

本文轉自36氪,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