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那些年的哈爾濱之最

那些年的哈爾濱之最

那些年的哈爾濱之最

中國最早的電影院

那些年的哈爾濱之最

曾經的敖連特電影院

據電影史學專家孟烈考證,1905年,俄國人科勃採夫在道里中央大街與石頭道街交叉處建起了哈爾濱第一家電影院,這也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比《中國電影史》記載的1908年西班牙人雷瑪斯在上海開辦虹口大戲院要早3年。事實上,當上海虹口大戲院開辦時,哈爾濱已經有5家電影院在營業了,而美國在1905年才僅有10家影院,可見當時哈爾濱國際化的開放程度。

隨著歲月的流轉,一些老電影院從哈爾濱的版圖中永久地消失了,有一些老電影院則留存了下來,佇立著,默默地注視著我們的城市。據瞭解,在哈爾濱市保護建築的名單中,第一批即被列入其中的有五家電影院:兆麟電影院(二類保護建築)、和平藝術電影院(二類保護建築)、兒童電影院(三類保護建築)、亞細亞電影院(三類保護建築)、新聞電影院(三類保護建築)。

而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奮鬥路337號的和平電影院,原名敖連特電影院,始建於1908年。它是晚清時期俄國人在哈爾濱建立的5座影院之一,也是迄今中國現存時間最長、歷史最久的電影院。

最初劇場內為上下兩層。1912年被焚後重建。它與曾被稱為中國第一家電影院的上海虹口大戲院同齡,不同的是上海虹口大戲院僅為鐵皮木屋,而“敖連特”已是相當豪華的建築。和平藝術電影院時跨清末、中華民國、偽滿和新中國四個不同歷史時期,無論規模還是店內裝修均名列當年哈市各影院之首,功能齊全,其中影院的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

最早的電影是“默片”,即無聲電影,“敖連特”的一項創舉是組織專業樂隊為無聲電影伴奏,這一做法很快被其他影院效仿。哈爾濱的電影院早期上映的都是“西洋片”,當時,這裡和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一樣能欣賞到好萊塢的最新影片,如卓別林的作品。據說新片放映比上海還早上幾個月。這裡還不時放映著色片,即在黑白膠片塗上顏色後放映。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國產影片陸續上映。1955年改名為和平電影院。上世紀五十年代,電影院允許帶一米以下小孩進入,為照顧帶幼兒的婦女觀眾,還建立了臨時托兒站。1989年更新改造後,改名為和平藝術電影院。當年,改造後的和平藝術電影院成為國內可上映藝術內宣片的13家影院之一。

中國最早的啤酒廠

那些年的哈爾濱之最

百年前中央大街上送啤酒的馬車

那些年的哈爾濱之最

現在哈爾濱啤酒節上的馬車啤酒巡演

1900年的哈爾濱,教堂的鐘聲與火車的嘶鳴迴盪在城市上空。而這裡的空氣中很快又增加了一種散發著麥芽濃香的柔軟味道。這一年,俄籍波蘭商人烏盧布列夫斯基在位於今天南崗區的花園街上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啤酒廠。

從此,拉著木桶的馬車開始輕快地奔走在日新月異的城市之中。越來越多的啤酒廠帶給人們越來越多的選擇,這座城市也在啤酒的泡沫中整整浸泡了一百一十多年。

中國最早的啤酒1900年誕生在冰城。經過百餘年的歷史演變,啤酒文化在哈爾濱生根發芽,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承載著整個城市的光榮和夢想,並已經深入人心,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現在哈爾濱是全國最大的啤酒消費城市,啤酒已成為市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夥伴。

中國最早舉行國際選美比賽的城市

那些年的哈爾濱之最

選美比賽

1913年7月,英國倫敦舉行了一次國際選美比賽。當時居住在哈爾濱的白俄傾心於法蘭西情調,竭力地以巴黎為偶像,營造歐洲文化氛圍。1922年,哈爾濱的俄僑模仿法國,舉辦了中國首次國際選美大賽。而模特表演,則經常性地在馬迭爾賓館大廳裡頻頻舉辦。

哈爾濱——馬列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第一站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哈爾濱的俄國布什爾維克於11月12日發佈了《告滿洲全體公民書》,號召在東北地區的俄國僑民和中國工人支援俄國人民的革命鬥爭。1918年10月,哈爾濱中東鐵路總工廠建立了中國工人第一個工會組織“哈爾濱鐵路總工會工人維持會”。

工會建立初期,與俄國職工聯合會一起,領導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的工人,在反對沙俄殘餘勢力的鬥爭中發揮了作用。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數以萬計華工通過中東鐵路陸續回國。旅俄華工不僅帶回了大量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報刊和書籍,而且還將親眼目睹、親身經歷俄國革命的事情傳播給周圍的人。1903年全線通車的中東鐵路由於和俄國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因而成為傳播俄國革命思想的重要渠道。儘管哈爾濱當局實行嚴格查禁,仍有大量的紅色報刊和書籍流入哈爾濱。

另外哈爾濱外國人辦的報紙之多,是國內其他城市少見的。其中俄文報刊最多時達30餘種。俄報刊觀點各異,分為紅黨、白黨和中立三種類型。在哈爾濱俄人開設的書店裡也能買到俄文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著作。而《華工醒時報》、《勞動之聲》、《革命思想》、《新青年》和《晨光報》等宣傳社會主義革命和反帝愛國思想的刊物也很受市民喜愛。這些紅色的俄文報刊和書籍成為傳播馬列主義的重要媒介。還有一些俄文教員,積極向學生宣傳十月革命,宣傳社會主義思想,使哈爾濱成為中國傳播社會主義思想的中心。

在列寧領導下,共產國際十分關心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經常派人到中國宣傳馬列主義,幫助建黨。中國一些初具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為學俄國革命經驗,也都來到哈爾濱,經中東鐵路赴蘇聯學習經驗。著名的共產黨人瞿秋白、張太雷、陳獨秀、李大釗、劉仁靜、周恩來、瞿秋白、張國燾、王盡美、鄧恩銘等都先後在哈爾濱活動,由於中東鐵路的總樞紐在哈爾濱,這樣就形成了一條通往蘇聯和共產國際的“紅色之路”(亦稱紅色絲綢之路)。這條“紅色之路”不僅拓寬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渠道,也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

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1945年8月15日,蘇聯紅軍和東北抗日聯軍解放了哈爾濱,結束了日本帝國主義在哈爾濱14年的統治。8月19日以後,蘇軍對哈爾濱實行軍管。10月1日,濱江省政府在哈爾濱成立,謝雨琴出任省長,張廷閣出任哈爾濱市代理市長。 11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陳雲抵哈,組成由他任書記的中共中央北滿分局,同時組建了中共哈爾濱市委,鍾子云(王友)任書記。為維護和平,避免內戰,同年底,中共中央北滿分局機關和民主聯軍主動撤出了哈爾濱。國民黨政府接收了哈爾濱。

1946年4月,國民黨軍隊趁蘇聯紅軍陸續撤退回國之際,撕毀停戰協定,向東北解放區大舉進犯。東北民主聯軍進行了自衛反擊。1946年4月28日,東北民主聯軍進行了自衛反擊。1946年4月28日,東北聯軍進駐哈爾濱。哈爾濱成為中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5月3日成立新的哈爾濱市政府,劉成棟(劉達)出任市長。6月間,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及屬下各大機關全部進駐哈爾濱。8月東北行政委員會在哈爾濱市成立。11月18日,設哈爾濱特別市,歸東北行政委員會直轄。在這以後三年多的時間裡,哈爾濱一直是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行政委員會所在地,成為東北解放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哈爾濱培養出中國冰上運動項目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那些年的哈爾濱之最

世界冠軍羅致煥

1963年2月24日,日本輕井澤高山冰場,一年一度的世界速滑錦標賽男子1500米比賽正在緊張進行。觀眾席上人聲鼎沸,歡聲震耳。此刻,一向被稱為是蘇聯、北歐選手“世襲領地”的冰上項目,正受到亞洲人的有力挑戰,而承擔此次衝擊的是來自中國的一位小夥子—羅致煥。

比賽在激烈進行中,雙方距離難以拉開。同羅致煥一起競爭的是在前兩項比賽中名列總分第一位的挪威選手伊瓦爾·默,這位世界名將已經感覺到他旁邊中國人的壓力了,他在傾力咬住對方。但在滑到最後200米的時候,羅致煥突然脫穎而出,如離弦之箭衝向終點,獲得了冠軍,並打破了男子全能世界紀錄。羅志煥成為獲得第一個冬季項目世界冠軍的中國選手。

多麼珍貴的冠軍!這不僅是我國冰上運動項目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同時也標誌著一個時代——歐洲選手稱霸冰壇一統天下的結束,中國躋身世界冰上強國終露端倪。日本友人盛讚說:“羅致煥為亞洲人爭得了榮譽”。

羅致煥是1960年由綏化調入省速滑隊的,在冰上運動的哈爾濱市一步步成長起來。多年來,他轉戰世界賽場,多次為國爭得榮譽。

(本文參考了哈爾濱檔案信息網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