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張家界,走在復工復產復業的“春天裡”

紅網時刻張家界3月1日訊(記者 全江玲)一年之計在於春。初春的張家界大地上,到處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企業工廠裡,工人們戴著口罩在生產線上熟練作業;項目工地上,嚴格的消殺措施下,工程建設穩步推進;田埂地頭間,農戶們彎腰勞作已播撒下春天的希望;景區景點中,有序開放後迎來了“久違”的遊客。

戰“疫”正酣,復工有序。眼下,張家界防疫情、穩發展的節奏忙而有序,鏗鏘有力。

堅持“兩手抓”,吹響復工復產“衝鋒號”

张家界,走在复工复产复业的“春天里”

市委書記虢正貴調研市重點招商落地項目復工復產工作。

疫情必須嚴防,發展亦是根本。

自2月7日以來,張家界市連續23天無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報告,在治確診患者已於2月17日全部出院,成為湖南首個在治確診患者清零的市州。

市委書記虢正貴強調,立足新階段新形勢新特點,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變疫情防控遭遇戰為主動戰,在第一階段“六個零”目標的基礎上,實現第二階段復工復產零感染。

越是艱難時期,越是抓發展的關鍵時期。連日來,張家界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堅持分類指導,強化政企聯動,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全力以赴幫助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為戰“疫”增添戰鬥力,一時間,庸城大地戰鼓聲聲,春潮急湧。

2月29日上午,位於張家界高新區的暢想農業科技生產車間裡,只見數名工人戴著口罩,相互之間相隔1米以上,正在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流水線上,緊張有序地作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湖南暢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繁忙景象,只是張家界市諸多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一個縮影。自2月初以來,張家界市各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工廠企業等紛紛迎來複工復產熱潮。截至2月29日,全市復產企業共1248家,復產率76.2%;復工項目共203個,復工率94.9%,其中75個市重點項目復工75個,復工率100%。

堅持“兩手抓”、就要做到“兩手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首要前提。

张家界,走在复工复产复业的“春天里”

張家界佔生塑膠製品有限公司於2月10日開始復工,公司為做好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下了不少功夫,企業嚴格按照復工的要求將疫情防控工作落實、落細、落小,全方位、無死角的做了充足的準備。

2月10日是張家界佔生塑膠製品有限公司復工的首日,走進廠區、生產車間、辦公區域,所有職工均佩戴口罩,工作人員正進行消殺作業。

保持安全距離有序排隊——檢測體溫——消毒——登記,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張家界佔生塑膠製品有限公司做了全方位的防疫舉措,所有進廠人員只能在完成四個步驟後符合要求才能入廠。“我們公司各項防物資測溫槍、手套、口罩等一應俱全。”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確保廠區的環境安全,就員工用餐問題,我們通過分時、分批、分餐方式進行開餐。同時,要求員工自帶餐具用餐,就餐時保持安全距離,不聊天、不滯留,避免交叉感染風險。

戰“疫”不鬆懈,發展不停步。而促發展,關鍵是要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张家界,走在复工复产复业的“春天里”

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革安調研市重大招商落地項目復工復產工作。

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革安強調,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堅持主動服務,積極協調解決用工、用錢、用地、用料、用電、審批、防護物資等各種困難和問題,為項目企業復工復產提供要素保障。

針對受疫情影響,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及問題的企業,張家界市先後推出多項既“硬核”又“暖心”的舉措。

张家界,走在复工复产复业的“春天里”

張家界高新區內,園區企業正在逐步復工復產。

2月4日,張家界高新區出臺“8條措施”,決定拿出1000萬元抗疫惠企專項資金,從降低融資成本、支持企業用工、減免房租、減免物業費等8個方面,支持園區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2月5日起,張家界市工信局嚴格落實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第14號令《關於積極組織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精神,成立4個復工復產工作推進組,分別深入各區縣和市高新區對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特別是重點工業企業進行工作指導和督促。

從2月12日開始,張家界市領導多次率隊到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實地調研、現場辦公,全力幫助企業及時解決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

目前,位於張家界市永定區後坪新華山隧道內張吉懷項目機器轟鳴,40多名工人面帶口罩手持風槍正在進行隧道鑽孔作業;市中心城區紅壁巖大橋和崇文路地下人行通道項目正在施工……隨著一個個企業陸續復產,一批批項目陸續復工,那個車水馬龍、機聲隆隆、滿目蔥蘢的“國際張”又“強勢迴歸”了。

搶抓“好春光” ,奏響春耕備耕“進行曲”

张家界,走在复工复产复业的“春天里”

茶農正在大米界雪茶基地種植張家界莓茶。

節氣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2月28日,永定區傘家灣村,“莓茶種植基地”正在翻整土地,300餘畝田地裡,30餘名村民“全副武裝”,緊鑼密鼓備戰春耕。

春耕生產等不起、慢不得,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恢復春耕?該村黨支部書記歐惠蓉說,戴口罩、測體溫、消毒,我們按照上級關於復工復產的相關要求,組織村民開展生產。

歐惠蓉介紹,在“兩手抓”工作落實過程中,傘家灣村還組織多名黨員幹部帶頭髮力,以劃片分組的形式,每天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幫助脫貧群眾恢復正常春耕生產,確保脫貧不返貧、致富產業興。

與此同時,距離傘家灣村75公里之外的慈利縣南坪村,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也開啟了春耕模式。防疫、生產同步而行。

村裡紅心獼猴桃和黃花菜種植基地,村民們戴著口罩培土、翻溝、施肥、育苗,十分忙碌。

紅心獼猴桃和黃花菜種植是南坪村產業扶貧主要項目,去年,兩個產業項目給全村63戶243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加各項收益,人均約1500元。“這幾天下了雨,土地也鬆了,我們得抓緊時間松地。” 種植大戶張平說。

在勞作地不遠處,村民專門設置了消毒點,對進出車輛及勞作人員進行防疫消毒。金岩土家族鄉黨委書記萬正紅說:“今年春耕生產遇上疫情,鄉黨委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做到抗疫情與農業生產兩不誤。”

春有付出,秋有收穫。與傘家灣村、南坪村一樣,目前張家界各區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均已拉開春耕備耕的大幕。

——今年,永定區計劃種植農作物71.8萬畝,其糧食生產面積41.5萬畝。在嚴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該區派出多支春耕生產農技專家組深入春耕生產一線,指導各地群眾做好春耕備耕工作,落實激勵政策,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保障有效供給。

——武陵源區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團的先鋒作用和指導作用,並藉助省農科院的資源優勢,圍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統籌安排了脫貧攻堅、衛生防疫、春耕生產等各項工作。

——慈利縣2020年糧食種植面積計劃為90萬畝,目前該縣供銷聯社投入600 萬元,購進近3000噸春耕物資,按照“統一形象、統一價格、統一服務、統一管理、統一配送”原則,助力全縣農民群眾恢復春耕生產。

——桑植縣積極組織調運及銷售種子、化肥、農藥等春耕物資。為保證優質農業生產種苗供給,特成立以主管農業副縣長為組長的良種調配領導小組,明確由專業種苗單位營銷,專門車輛運送。據統計,該縣已調運雜交水稻種21.6萬公斤,玉米種22.4萬公斤,蔬菜種0.82萬公斤,茶葉種苗42.15萬株,化肥2.11萬噸,農藥14.2噸,農膜112噸。

……

戰“疫”不違農時,防控不誤春耕。站在天門山間眺望,張家界的田裡、地裡,大棚裡,三三兩兩戴著口罩的農戶們有的移栽、有的犁田、有的鋤草,一片忙碌景象中,新的希望正在孕育。

實行“分批次” 按下景區運營“重啟鍵”

张家界,走在复工复产复业的“春天里”

3月1日晨,湖南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黃石寨日出雲海,峰林間風起雲湧,白雲翻滾,美不勝收。(羅銳 攝)

初春午後,久違的明媚暖陽。穿行於武陵源區的街頭,偶爾才能見到一兩個戴著口罩的當地居民,路邊的餐館、商店、客棧等商戶還處在歇業狀態。往日人來人往的溪布街,此刻顯得有些清冷。在此經營客棧多年的老張有些唏噓的感慨,“沒有人的武陵源,真是幾十年都沒見過。”不過,他又肯定地表示,“熱鬧的人群馬上要恢復了。”

2月27日,因疫情防控需要暫停開放33天后,張家界核心景區武陵源率先向廣大遊客張開懷抱,恢復開放首日迎來了454位客人。

张家界,走在复工复产复业的“春天里”

2月27日,武陵源景區恢復開放首日接待454位客人。

與此同時,天門山景區及其他等級景區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計劃在近期陸續恢復開放。

或許,有人會問:戰“疫”未停,張家界憑什麼開放景區?

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實施方案明確:張家界屬於低風險地區。

化危為機,危中覓機。疫情發生以來,張家界抓住景區空閒、人員“休整”的時機,想辦法著手補齊短板,練好內功,提升素質,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旅遊復甦期的到來。

也就是說,為迎接“久違”的遊客,張家界用行動證明已做好萬全準備:

2月18日,張家界市制定《張家界市促進旅遊市場全面復甦“310”行動計劃》,出臺30條措施提振旅遊行業信心,促進旅遊市場全面復甦。內容涵蓋政策支持、產品改造、服務提升、市場營銷等方面,是一套恢復張家界旅遊市場的組合拳。

針對景區恢復開放,張家界提出5大方面共計40條要求,各開放景區均制定《景區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實施方案》《景區應急處置工作預案》《景區開放風險評估報告》,設立有醫務室和臨時隔離點,採取全方位的消毒防疫措施,對全體員工進行專業的防疫安全服務培訓。並明確規定疫情期間景區日接待量不超過去年同期接待量的50%,瞬間流量不超過最大瞬時流量的30%,團隊遊客不超過30人。

此外,張家界市還要求涉旅各單位按照“36字”口訣為遊客在張遊覽提供全過程、全方位服務和提示。即“實名制、測體溫、戴口罩、勤消毒、常洗手、多通風、分餐制、間隔坐、分開住、不聚集、全程管、零報告。”

“按照有序開放原則,景區開放初期實行“分時預約”制度、入園必檢、實名制購票和限流遊覽,並規定單日接待量不超過1萬人。”武陵源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武陵源區首批5家旅遊餐飲、住宿酒店在主管部門指導下同步恢復營業,文旅、衛健、市場監管、應急等部門正在對恢復開放首日景區督查中發現的薄弱環節進行完善,對入園遊客進一步做好周密、細緻、全行程的防控與服務工作。

關閉是擔當,開放也是擔當。一山一石、一花一草、一溪一潭,伴著和煦的春風,“活躍”起來,春天孕育的希望在庸城大地已然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