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水浒传》:木桶的短板效应理论,为晁盖的失败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不少读者对《水浒传》中晁盖的遭遇感到难以理解。说起来,晁盖可以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家境优渥,凭着仗义疏财、豪气干云的为人,和“托塔天王”这个勇武彪悍的名号,在江湖上名声赫赫,被江湖好汉尊为大哥。但为什么晁盖会遭遇失败,甚至最终落得个死于非命的悲惨结局呢?其实,木桶的短板效应理论,就可以为晁盖的失败找到合理的解释。

所谓“木桶的短板效应理论”,是指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理论也被称为“木桶的短板效应理论”。从这个理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能走多远,能取得多大成就,甚至会遭遇怎样的命运,并不取决于他身上的优点,而是取决于他身上最致命的弱点。如果用这个理论来审视晁盖的人生,我们就可以发现,晁盖身上最致命的弱点就是遇事没有主见,而这个最致命的弱点也就决定了晁盖失败乃至死于非命的悲剧结局。

《水浒传》:木桶的短板效应理论,为晁盖的失败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晁盖

遇事没有主见,才让晁盖稀里糊涂地挑头劫了生辰纲

晁盖家境优渥,祖上就是本县本乡富户,家资颇丰,到他手里,家境似乎更为殷实。从哪里可以看出晁盖的家境殷实呢?

一是晁盖在山东郓城县东溪村有一座好大的庄园,家里养着许多庄客。晁盖并没有妻室,一个单身汉为什么要把家里置办得这么阔气呢?原来,晁盖生性喜欢刺枪使棒,喜欢结交江湖好汉。

二是晁盖在结交江湖好汉方面开支不菲。晁盖仗义疏财,最爱结交天下好汉,只要有人来投奔他,晁盖就留着好汉在庄上住,临走时,晁盖又要资助一番。

刘唐来投奔晁盖,被郓城县步兵都头雷横捉了,晁盖为解救刘唐,一出手就送给雷横十两银子。此外,雷横还时常带兵到晁盖庄上打秋风,晁盖就得设置酒食招待雷横一行。

晁盖除了是本县本乡富户,也是东溪村保正,也可以算是朝廷在最基层的小吏,凭着这层身份,晁盖和郓城县押司宋江,以及两名都头朱仝和雷横关系都比较密切,可以说,晁盖算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除此之外,晁盖凭借“托塔天王”这个勇武彪悍的名号和仗义疏财的为人,被江湖好汉尊为大哥,这才吸引了众多江湖好汉会前来投奔他。

晁盖有钱财,有地位,有名望,既是本县本乡富户和东溪村保正,还是江湖上人人敬重的大哥。按道理,晁盖是完全没有必要劫取生辰纲的。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晁盖不但参与了劫生辰纲,而且是劫生辰纲这一行人中的挑头者。

晁盖遇事没有主见,没有清醒分析这生辰纲能不能劫,自己是不是可以挑这个头。刘唐、吴用和公孙胜等人的日子都过得艰难,他们想通过劫生辰纲而改变命运,晁盖完全没有必要劫生辰纲,却偏偏听了他们的怂恿和唆使,稀里糊涂地挑头劫了生辰纲,让自己的人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水浒传》:木桶的短板效应理论,为晁盖的失败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刘唐

遇事没有主见,才让晁盖在宋江一上梁山就陷于被动

不久,因为白胜的缘故,晁盖挑头劫生辰纲之事东窗事发,济州府何观察奉命来到郓城县追捕晁盖一行。碰巧被宋江获知了这个内幕消息,宋江一面稳住何观察,一面骑着快马到东溪村给晁盖等人通风报信,这才让晁盖侥幸逃过官府追捕,上了梁山落草为寇。

后来,晁盖在林冲的鼎力扶持下做了第二任梁山之主,而宋江也因为杀了阎婆惜而刺配江州。宋江在江州酒后狂放,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写反诗,被无为军在闲通判黄文炳告发,经过一番较量后,宋江完败,被黄文炳联手江州知府蔡九,判处了择日斩首。

晁盖感念当初宋江的救命之恩,带人下山直奔江州劫了法场,救出宋江。宋江央求众人帮忙杀了黄文炳,报了大仇之后,才跟着晁盖上了梁山。一到梁山上之后,宋江就算计了晁盖一把,遇事没有主见的晁盖,稀里糊涂地被宋江算计,风头尽失。

宋江上了梁山,晁盖诚心诚意提出要让位给宋江,因为晁盖认为若不是当初宋江冒着生命危险为自己一行人通风报信,让他们得以及时逃脱官府的追捕,就不会有今天的梁山。但宋江婉拒了,因为宋江知道,自己一上梁山就取代晁盖做梁山之主,时机压根不成熟,因为他还不能服众。

晁盖见此情形,就让宋江坐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这个时候,除了晁盖、宋江、吴用和公孙胜这四个核心领导人物,其余好汉中,之前跟着晁盖的梁山头领有九人,宋江带上梁山的好汉有二十七人,如何排座次呢?

宋江提出一个解决办法:旧头领坐一边,新头领坐一边,等到日后论功劳大小再作定夺。乍一看,宋江这个办法似乎挺合理,因为眼下暂时还不能以功劳排座次,新的坐一边,旧的坐一边,泾渭分明,绝不混淆。

但宋江这个办法的要害在于,听从他号令的头领是二十七人,而听从晁盖号令的只有九人,不久,吴用也倒向了宋江一边,只有公孙胜保持中立,这么一来,晁盖很快就陷于孤立,宋江在梁山上的声势远远盖过了晁盖。宋江略施小计,就让遇事没有主见的晁盖陷于被动之中。

《水浒传》:木桶的短板效应理论,为晁盖的失败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吴用

遇事没有主见,才让晁盖在攻打曾头市之时死于非命

宋江上了梁山以后,虽然是坐着第二把交椅,但实际上,每逢大事,宋江总是越俎代庖,代替晁盖作主,比如林冲活捉了扈三娘,宋江擅自作主把她许配给了王英。即便有些时候晁盖忍不住作了主,但很快还是被宋江和吴用等人否决。

比如杨雄、石秀来投奔梁山,晁盖因憎恶他们在祝家庄客店的举动有损梁山义气当先的威名,便想先斩了他们,再领兵下山攻打祝家庄。宋江和吴用很快就劝阻了晁盖,这事儿最终还是由宋江作了决定:一方面接纳杨雄和石秀入伙,另一方面派兵下山攻打祝家庄。

日子一长久,晁盖终于发觉梁山上形势悄悄发生了微妙变化,宋江的人脉、声势、威望日隆,而他自己则越来越陷于势单力孤,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终于让晁盖坐不住了。这时恰好段景住偷了名马想献给宋江,不料名马却被曾头市所劫。这事儿让晁盖更加感觉到了,连段景住这样的盗马贼都只知道梁山有“及时雨”,而不知有他“托塔天王”!

晁盖怒不可遏,一方面愤怒的是曾头市嚣张,蔑视梁山无人;另一方面,其实更多的愤怒是来自于对段景住只知道梁山有“及时雨”,而不知有他“托塔天王”!因而晁盖执意要亲自领兵下山征讨曾头市。晁盖此举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征讨曾头市,不如说是通过征讨曾头市来为自己重新立威。

但在这种关键时刻,晁盖遇事没有主见的致命弱点再次发作,让他作出了一系列严重错误的决定,这些决定直接葬送了他的成就乃至于性命。

第一个严重错误的决定是,对曾头市没有做任何调查摸底的情况下仓促领兵下山,晁盖对曾头市地形、实力等情况一无所知,就仓促点了二十名头领、五千人马下山直奔曾头市。这二十名头领中只有林冲、呼延灼、徐宁等四五人战斗力比较强悍,作战经验比较丰富。但更致命的是,晁盖居然没有带军师。

第二个严重错误的决定是,两军对战时,晁盖竟然一把当先冲到阵前和敌人厮拼。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晁盖完全没有统军作战的智慧和经验,哪见过自己玩命冲锋陷阵的主帅?这也是晁盖作战不带军师的恶果。曾头市抓住晁盖这个弱点,很快就布下陷阱,就等着晁盖掉进去。

第三个严重错误的决定是,晁盖居然轻易相信两个素不相识的和尚,结果被这两个和尚带进了曾头市的包围圈,慌乱之中,被曾头市一支浸过毒药的暗箭射中面颊,当夜被送回梁山后就毒发身亡。连曾头市的人都不敢相信,堂堂梁山之主晁盖竟然这么好欺骗,这还是晁盖遇事没有主见造成的恶果。

《水浒传》:木桶的短板效应理论,为晁盖的失败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宋江

结语:木桶的短板效应理论,为晁盖的失败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木桶的短板效应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命运不取决于他的任何优点,而是取决于他身上的致命弱点,晁盖的致命弱点就是遇事没有主见,这就导致晁盖轻信吴用等人怂恿,稀里糊涂地挑头劫了生辰纲,让自己的人生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也导致了晁盖在宋江一上梁山之后,局面就被宋江所操控,自己完全陷于被动之中,毫无梁山之主的气场和样子;更导致了晁盖意气用事,仓促带兵下山攻打曾头市,又轻易掉进曾头市安排的陷阱之中,被毒箭射中身亡。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木桶的短板效应理论,为晁盖的失败以及死于非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