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科學VS人性。這位科學家如此殘忍,居然設計出如此令人髮指的實驗

20世紀50年代,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動物心理學家哈里·哈洛曾經做過這麼一個實驗,他將剛剛出生的恆河猴和母親分離。並給設計了一個有奶但是冰冷由鐵絲做成的“猴媽媽”,還有一個是溫暖的布偶“猴媽媽”。

結果發現,嬰孩並不是有奶就是娘。除了餓極了的時候,猴子寶寶回去鐵絲猴媽媽那裡去覓食之外,多數時間猴子寶寶還是伏在布偶媽媽身邊。

這個就是著名的恆河猴實驗。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這樣被養育大的恆河猴都出現不同的問題,主要是不能就行正常的群居社交,並且沒有性慾。實驗後續還設計了被強迫生下小猴的母猴,不會餵奶,並會毆打小猴。

可以說這是一個著名,很有用,但很沒有人性的實驗。

科學VS人性。這位科學家如此殘忍,居然設計出如此令人髮指的實驗


一、恆河猴實驗說明了什麼?

雖然恆河猴不是人類,但同為靈長類動物。它的很多行為表現是可以謹慎的類推到人類身上的。比如說,其實在撫養嬰孩的過程中,其實食物只是重要的一方面,溫柔的撫摸也同樣重要。在童年沒有被撫養者愛著養大的孩子,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最為重要的是,這個實驗加深我們對母愛及母愛重要性的理解。

那麼母愛到底是什麼呢?

科學VS人性。這位科學家如此殘忍,居然設計出如此令人髮指的實驗


二、母愛的本質

母愛的本質是什麼?或許在文學作品裡是無法找到一個唯一答案的。但在心理學研究裡面,有一個大致的分解,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母愛。那就是觸摸,運動和玩耍。

者三個部分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缺一不可的,尤其是玩耍,常常是被忽視的。有研究已經表明,每天玩耍時間少於2個小時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出現社會行為上的迴避和各種問題。


科學VS人性。這位科學家如此殘忍,居然設計出如此令人髮指的實驗


三、科學VS人性,心理學曾經巨大的倫理危機

不僅僅是科學的研究是有痛苦在裡面的。

就在本世紀初的時候,美國心理學協會,就曾經因為協助美國政府,使用非人道的方法拷問恐怖分子戰俘,並由此牟利。而受到了群體性的抵制。

科學和人性之間的矛盾地方,始終都會有戰鬥發生,但始終不能忘記的是,追求真理的最後,也是需要回歸到客觀世界的。


科學VS人性。這位科學家如此殘忍,居然設計出如此令人髮指的實驗

關注守望,更多心理學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