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农村老太太喝米汤喜欢喝上面那层皮,说能延长寿命,有道理吗?

悠然见东山


以前在农村地区,每年的夏季,我们基本上晚上都是喝粥,而且喝的都是白粥,是那种已经放了很凉,直接一口就能吃下一碗的那种粥。而如果是农村地区的人,我相信大家都有这种印象,每次煮完粥之后,粥的上面都会有一层厚厚的膜。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一层膜到底是什么东西,他的口感比较润滑。不过在我小时候,这一层膜基本上都会直接咬掉,然后放到放泔水的桶子里面给猪吃。

不过在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一层膜在中医上叫做叫米油,也叫粥油,不管是大米粥还是小米粥,表面上面都会有一层厚厚的膜。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玉米可以榨油,但是其实小米和大米当中也含有一定的油脂只是它的含量非常的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前的人大多数都不知道这一层其实是米里面的精华所在,营养价值非常的丰富。一般用大米或者小米熬粥之后,放凉之后上面都会浮起一层比较光泽,而且厚厚的一层白膜。他的口感非常的润滑粘稠,据说营养价值堪比生汤。


所以在以后我们喝粥的时候千万不要将粥上面的那一层米油去掉,因为那是粥里面最精华的部分,具有很大的营养价值。据说米油的营养价值比人参还要高,而且能经常使用的话,具有一定的滋阴补肾的作用,而且粥油也就是我们说的米油具有很好的养胃功效,一些有胃病或者胃溃疡的患者,经常喝粥里面的米油会起到很好的食疗效果。而且米油对于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够补中益气,强身健体。

所以现在想想小时候在农村地区,几乎夏季每天都要喝粥,等粥凉了之后,每次都要将那一层米油去掉,就觉得非常的可惜,因为那部分可是粥里面的最精华部分,我们却不知道他的作用原来那么大,而且营养价值那么丰富。而且以前大米煮的粥都是我们自己种的大米,所以米油的含量更加的丰富,营养价值也更加的全面。因此以后大家如果再喝粥的时候,千万不要浪费米粥上面一层厚厚的膜。不知道大家以前会不会将白粥上面的米油去掉呢,你们有吃过米油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少三番


我是容姐,河北石家庄村里人,在我们这里,很多人早饭晚饭都会吃小米饭的。尤其是一些年岁大的人,更是对小米饭情有独钟。我吃小米饭的时候,也喜欢吃上面的米皮的,黏黏的糯糯的,很好吃的。




在我们这里小米饭,是主要的饭食,因为大家都知道小米很饭养胃的。也曾有很多人吃大米稀饭,因为大米价格比小米便宜很多。可是我觉得即便是一年都吃小米,也吃不了多少的。而且小米性质好的。

我姨的婆婆,今年九十多了,她从八十的时候,就是一天三顿小米粥,外加炒白菜。一年四季都这样吃,现在身体壮壮的,还能下地活动的。有人问她长寿的秘诀,她说就是吃小米饭。


我老妈也是的,以前会吃大米小米饭,现在她也只吃小米饭了。因为我老妈听我姨婆婆说吃小米养人养胃的,尤其是米皮特养人。现在老妈身体也还不错,八十多的人了,能自己照顾自己。

吃小米饭的时候,熬得时间长一些,放凉之后,就会出现米皮。有人说米中的精华就是这米皮,在我们这里,还被叫做米油的。其实不管是米油,还是小米粥,对人的身体都有补养的作用的。

看到容姐的分析后,如果你也会心动,那就心动不如行动,熬一些小米粥,放稍微凉一些后,就会出现米油的,吃下去很不错的哦。这样美味有营养的小米粥你喜欢吃吗?


容姐花语


农村老太太喝的米汤上面那层皮,并不能延长寿命,说得没有一点道理。

先说,米汤上面那层皮是怎么形成的?不论小米或大米,其实都含有一定的油脂成分,只是含量非常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类同于玉米还能榨油是一个道理。为增加口味,有的人在水煎下米的,滴入几滴油,或一点糖;米类在水中经过熬沸,熬制成米汤。米汤中或加进去的油、糖及米汤本身密度极少的一部分,逐渐上升,最后漂浮在米汤的表面。由于米汤表面的汽化、蒸发、水份减少,形成气质较清并掺杂了“油”的成分。晾凉后,米汤表面会有糊状,或白色,或含有油黄的一层皮,也就是米汤皮。


再说,米汤皮的营养价值在哪里?米汤必须是在较大的锅里慢火熬制,要达到一定的粘稠程度才有效。米少或者太多,口感、口味都不会很好。米汤性味甘平,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效,有助于消化和对脂肪的吸收,尤其是小米汤有暖性,养肠胃。在我们当地的产妇必须喝小米汤,助于自身体能恢复,还对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有好处。米汤的营养价值如此,米汤皮堪称米汤的“清华”。中医上把米汤皮还叫“米油”呢。可见米汤皮的营养价值绝不次于米汤。


再说,农村老奶奶为什么喜欢喝米汤?

其实,米汤虽润滑但却是粘稠的,应该是“吃”,不能“喝”。喝起来很不方便。但是年轻人是不愿意去吃米汤皮的。米汤皮里除了本身微量油脂成分,又会来杂着因未淘净米的细微杂质,年轻人并不情愿去吃;年轻人饭量都不是很大,而米汤大多数是用在早餐上。年轻人只喝点稀的足够了。老太太就不同了,曾做过饭,或仍在做。绝对没有扔掉剩饭的习惯,别人嫌弃的米汤皮就一定是她们在吃。老汉的“威严”还在,也不会去吃米汤皮。并不是说,老太太就喜欢吃米汤皮。


最后,米汤皮“延年长寿”的真伪。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如果说米汤皮能延长寿命,那老汉也吃呀!吃了也能延长寿命啊!怎么唯有老太太呢?

值得肯定地说,米汤皮确实是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我们喝米汤时,既要喝“汤”,又要“喝”“皮”,才是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更对自己身体健康有利。但是米汤皮“延长寿命”的说法还是要完全否定的。大家觉得呢?


为生活而提神


喜欢喝粥的人一定会了解,如果在熬粥的时候,熬制的时间比较长的话,在粥的表面会凝结成一层厚厚的皮,这层皮就像膏油一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米油”。

可别小看了这层米油,在农村很多老人都比较长寿,一些调研机构在研究老人生活规律的时候,常常会发现,这些长寿的老人基本的特点都是喜欢喝粥,并且一定要熬制很长时间,直接熬煮出米油再喝。《快乐老人报》曾经报道过以为110岁的老人在总结她的饮食规律上就说,每天喝米汤、米油成为了自己的习惯。

在民间人们对于米油的认可非常久远,一直就有“米油晒参汤”的说法,可见人们对于米油的重视,一般熬粥熬出米油也是产后虚弱的妇女最好的营养食品。

大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都比较高,大米在煮粥的同时,大米外层的淀粉层会预热然后转化形成粘稠性物质,这个物质就是米油。所以米汤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特别适合消化能力比较弱的老人和体虚的人进行滋补营养。

如何熬制比较浓稠的“米油”

1、最好选择北方的粳米,北方的粳米淀粉含量高,油性较大,所以熬粥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米油,并且米汤喝起来更香甜。

2、锅具不同,米油熬制的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农村的大铁锅最容易出米油,城市家庭可以使用紫砂锅慢慢熬制,电饭锅熬制米油的效果稍微差一些。

3、在熬粥的过程中,有人习惯为了让粥更粘稠,会加入碱,但是碱在添加的过程中会破坏大米中所含有的维生素B1。

4、最好选用粗加工的大米,现在市场上很多精加工的大米,在精加工的过程中大量的营养元素流失,所以熬出的米粥也缺少了营养,米油的价值也就降低了。

大家喜欢喝米粥么?人们说米汤上面那层皮,能延长寿命,有道理吗?欢迎大家留言,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更多农村奇闻趣事,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三农知识。


对于在农村里家里的父母都说让我们多吃一些五谷杂粮,说多吃五谷杂粮不得病,而且还会对身体好,后来长大了才发现面对城市里的油腻的食物,还真不如家里的清粥小菜吃的健康,现在由于一些在城市里上班族或者做生意的,每天都有应酬而且面对的都是大鱼大肉之类的,这些吃多难免会对身体不利,有的人现在还就喜欢一些油炸食品,还一些洋快餐,其实油是没啥问题,主要是油炸的东西吃多了就会对身体不好,所以老人有时候也会打电话来嘱咐一下我们,在外面吃饭要注意,多吃一点清淡的蔬菜,在家里多做一些粥喝之类的话!


由于现在尤其是上班族,由于每天晚上玩玩手机,打打游戏,生活也不是很规律,尤其早上起床后,急急忙忙的去上班,有的早饭都来不及吃,其实早上起来喝一碗清粥那么对肠胃都是有很好的帮助的,在农村里一些老人都喜欢早上起来后,熬一点粥给家里人喝,可见农村人对养生也是很注重的,那么我们在做大米粥时上面漂的一层类似泡沫的东西是什么呢?其实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米油,米油的主要成分是大米的淀粉在遇到高温后,出现的一种物质,我们大家也都叫它米油,米油这种物质主要是大米的淀粉,那么对于老人来说,一些其实就是一种营养成分,在农村里有的孩子长到了六个月后,就要添加一些辅食喂养,所以这种米油也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宝宝食物!


由于宝宝的肠胃消化能力有效,而且这种米油有些比较好的消化能力,所以在宝宝的辅食上是个不错的食物,而一些经验也都是家里的老人告诉我们的,可以说老人对这些物质也有着很好的了解,平时我们做粥时,如果粥凉了之后,上面就会有这种米油,如果加热了之后就不会有了,做粥的时候煮的时间越长,这种米油就会更多,所以说这种米油在农村里老人常吃也是非常有好处了,可以改善老人的肠胃,对一些心脑血管都是有好处的,但是米油并不是所有人可以吃的,比如糖尿病患者是不能吃这些米油的,所以米油虽然营养丰富,但是要注意食用者的人群。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全面还望大家补充,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