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受疫情影响 中国制造业PMI创有统计以来最低值

北京时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

中国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2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29.6%,比上月下降24.5个百分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认为2月份制造业PMI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保障基本民生的行业受影响相对较小。2月制造业21个行业PMI均落入收缩区间,但各行业受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化学纤维、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等行业PMI落至30.0%以下;在稳产保供政策支持下,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等行业PMI保持在42.0%以上,提供卫生健康与医疗保障的医药制造业PMI为39.7%,均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受影响相对较小。

二是新订单指数下降幅度小于生产指数。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27.8%和29.3%,较上月回落23.5和22.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高于生产指数1.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需求情况相对较好。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等15个行业新订单指数高于生产指数,尤其是农副食品加工业新订单指数仍处于扩张区间。

受疫情影响 中国制造业PMI创有统计以来最低值

制造业的复产复工是中国政府近期的工作重点。

三是制造业进出口压力加大。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28.7%和31.9%,较上月下降20.0个百分点和17.1个百分点。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疫情影响,订单取消、延迟交货等情况有所增加。

四是大、中、小型企业PMI普遍回落。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36.3%、35.5%和34.1%,较上月下降14.1个百分点、14.6个百分点和14.5个百分点。

综合媒体报道,2月中国经济活动受疫情的冲击较大。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2月中旬以来,六大发电集团日均发电耗煤量在40万吨左右,远低于往年春节之后的水平,和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超过40%。春节假期过后,全国企业钢材产量和铁精粉产量不升反降,而铁精粉库存却显著上升,反映出工业生产和下游需求都明显走弱。

中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刘学智对媒体表示,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甚至超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制造业PMI此前的最低值为38.8%,发生在2008年11月金融危机期间。但是,刘学智认为三方面因素将推动PMI在3月后反弹。首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预期将改善;其次,生产恢复后,需求将改善,从而带动制造业景气度恢复正常;最后,政策的积极支持将对后续制造业恢复有所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