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你的勞動所得屬於“工資”還是“勞務報酬”

現在很多職工對於上班的身份很模糊

好像只有正式工與非正式工之分

問起拿的是勞務費還是工資

反正統稱都是錢,不計較

你的勞動所得屬於“工資”還是“勞務報酬”

但是這裡面卻是有很大差異,

各項保障也天差地別!

搞不懂是要吃大虧的。

1、拿工資與拿勞務費的待遇差別

對於普通員工來說,最簡單地講,這是兩種不同的關係,勞動關係(工資)與勞務關係(勞務費)。

一圖帶你瞭解兩者區別

↓↓↓

你的勞動所得屬於“工資”還是“勞務報酬”

拿工資意味著員工和單位是僱傭關係,受到《勞動法》保護,公司會交社保,也會提供一系列企業內部的福利,如培訓、升職、帶薪休假。

而勞務報酬,受《合同法》的約束,合作結束之後,單位和個人沒有任何關係。

拿勞務費基本沒有什麼保障:沒有帶薪年假,沒有體檢和公費旅遊,更沒有單位培訓和職級晉升,並且社保需要自己交。

你的勞動所得屬於“工資”還是“勞務報酬”

2、勞務費和工資交稅不同

不管是拿“工資”還是“勞務費”都要繳個稅,這一點是肯定的。

但是它倆繳稅是不同的。

老個稅法中,勞務費超過800元就要徵收最低20%,最高40%的稅。

雖然,新個稅法中,勞務費和工資等合併在綜合所得中一起適用3%-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後,稅少了一點。

但是對於工資來說,還是要高,因為工資起徵點是5000元,而勞務費還是800元,另外工資交稅還能抵扣社保費用、公積金、教育子女等各種費用。

所以來說,還是勞務費的稅高。

於是就有網友提出:本來拿勞務費就各種得不到保障,為啥稅還這麼高,合理嗎?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獨立從事各種非僱傭的勞務所得,利潤都歸提供勞務個人所有,相當於一個小企業一樣。

而對於上班職工來說,一部分(大部分)利潤是歸僱主,另一部分是分配給勞動者。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勞動者還得繳納個稅。

簡單地說,都交稅了。只是勞務報酬是你一人得利,一人交稅。而工資就是,個人和企業一起交稅。

你的勞動所得屬於“工資”還是“勞務報酬”

3、拿勞務費沒有拿工資好?

從以上兩點看,相信很多人會有疑問:勞務費,又沒待遇,還得交稅,政策為什麼還要有這一項呢?

先從企業的角度看,支付勞務費不僅不需要像為拿工資的員工交社保發福利,還可以規避用工風險。

而對於個人來說,如果你是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士,並且已經和一家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已經有了社保),同時你還想去兼職,那這樣勞務費就是最優選擇。

單從以上兩點來看,單位和個人肯定會一拍即合!那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跟服務的公司籤勞務合同。

你的勞動所得屬於“工資”還是“勞務報酬”

所以拿工資還是拿勞務費,對單位還是個人都是各有利弊。

每個人應該審慎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才能做出對自己最合適的選擇。

同時,如果你屬於拿工資的而單位卻給你的是勞務費,你也要及時維護自己的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