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能不能談下你對攝影的體會,或者個人最為滿意的拍攝技巧是怎樣的?

無敵馬克兔


廣角重主題,長焦壓縮景

利用廣角鏡頭拍攝是風光攝影中最常見的選擇之一,特別是一些大場景,能顯得畫面大氣、寬廣,而不拘謹。有些場景單純用廣角鏡頭拍攝還不夠,往往利用接片的形式後期合成。長焦鏡頭的特性由於對場景起到了一定的壓縮作用,同廣角鏡頭正好相反,特別適合拍攝遠距離、局部特寫等。如某一特定的場景表現。

小光圈景深,全開糊背景:

小光圈景深大,焦點範圍就大,能起到大場景清晰度和細節表現的作用。大光圈景深淺,焦點範圍也就小,能起到突出主題,虛化背景的作用。但還要跟據鏡頭的焦距、攝距等來定奪景深的實際應用。焦距越長、光圈越大,景深越淺,焦距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同時攝距的長短對景深的控制也有很大關係。

拍花側逆光,慢門顯動感:

拍攝各種花卉利用側逆光是常用的手法,其優點是由於光線的原因,使畫面具有層次感、立體感,同時也能使花卉顯得透明、質感也能充分表現出來,也能形成明暗的鮮明對比,突出主題。有些特殊的花卉可以利用慢門操作,形成動靜結合的意想不到的意境和效果。

溪流宜長曝,綿綿又密密:

一般情況下,見到有瀑布、溪流等場景時,大部分可以利用慢門、長時間曝光,可以使畫面呈現出綿綿細雨的感覺,別有一番情調。但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創意,利用高速快門拍攝,來凝固住水珠等場景,將又會是一種景象。總之,要根據你的個人愛好來決定了。

見山尋側光,見水拍倒影:

見山尋測光的目的就是利用陽光的低照度,會使場景富有層次和立體感,而不至於使畫面平平,缺乏衝擊力。見水拍倒影也是攝影人常用的手法之一,特別是在風和日麗、無風五雨的情況下,水面就像一面鏡子,利用可以利用的場景拍出倒影的作品更具有詩情畫意。

對焦對主題,水平要抓平:

對焦對主題,這是攝影人最基本的操作規程之一,焦點在哪裡,主題就在哪裡,這是法則。拍攝風光攝影作品的首要問題就是地平線的平衡,不可東倒西歪,畫面失調,失去平衡等現象,尤其對風光攝影就更為重要了。

長曝避車燈,岩石要溼潤:

在夜景拍攝時,最忌諱的就是強光的照射,比如強光刺眼的汽車前大燈、探照燈以及路燈等,由於夜景拍攝一般都屬於長時間曝光,如果不避諱以上強光的照射而選在畫面裡,毫無疑問,最終的結果就是嚴重過曝。拍攝岩石時,最好選擇雨後或者是溼潤的岩石,因乾燥的岩石拍出的效果會顯得蒼白、乾渴、缺乏質感和層次。溼潤的岩石最能顯示出色彩、質感和紋理的表現。

有云天要多,無雲地為主:

有云天要多,無雲地為主是風光攝影中最為常用的順空溜之一了,大部分攝影人都能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藍藍的天空,漂著厚厚漂亮的白雲,是攝影人最為幸福、最為振奮的時刻,再具有震撼的魅力場景加以襯托,大片就出自你的手中了。無雲的天空往往是缺乏層次、灰暗一片,所以,還是少取些天空,以地面為主題為好。

人物增趣味,畫龍要點睛:

對於人文、人像、紀實等拍攝,大部分畫面中是以人物為重點,一個合格的攝影人首先要熟悉掌握理解對人類的認識和了解,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能代表每個人不同的舉動和想法。大家都知道,一個家庭乾淨不乾淨,首先要看窗戶玻璃和地面,要看人有沒有精神,首先要看的就是表情和眼神。拍攝攝影作品也是如此,人的眼神能代表人的一切舉動和意念,這就是“畫龍要點精”的真正含義。

前景位關鍵,三分九宮格:

前景位是關鍵,這句話講的非常好,有了合適的前景位配合,能使畫面顯得有層次、有深度、有感染力。失去了前景位,往往會使畫面顯得空虛、失衡之感覺。三分九宮格是攝影構圖最為基本、最為常用的手法之一,它在畫面中共分了四個黃金點,分別有:左上點、右上點、左下點、右下點,利用這四個點拍出的攝影作品具有靈性,而不至於呆板。另外還有其它的很多構圖法,比如對比法、對稱法、S構圖法、斜線構圖法、三角構圖法等等,總之,要根據實際場景的需要靈活運用。

偏光去反光,漸變平反差:

如何正確使用偏光鏡或漸變鏡是攝影人必須要弄清楚的問題,偏光鏡的特性也就是能更好的除去場景的一些雜亂、刺眼的反光現象,漸變鏡能夠平衡光線的反差。特別是漸變鏡在攝影當中最為常用,除了能夠平衡光線的反差外,在與陽光成45度左右拍攝的情況下,還能壓暗天空,使天空更藍、白雲更白的效果。

觀景去雜物,拍前揀垃圾:

“觀景去雜物,拍前揀垃圾”這句話對攝影人來說尤為重要,雖然說得誇張了一些,但說明了在拍攝攝影作品時,儘量能使畫面越簡潔、越乾淨越好。避免使畫面出現雜亂無章、主題不分,喧賓奪主的現象發生。

街頭攝影口訣

街拍宜低調,別帶大包包 輕裝相機小,逢人面帶笑

高感黑白片,旁軸大光圈 預先測好光,善用景深表

預想下一步,位置先佔好 環境多交代,善用大廣角

相機對張三,李四別想跑 腳架路邊架,慢門等人過

轉頭望旁邊,手握快門線 大衣蓋相機,抬頭裝悠閒

一見好瞬間,連拍莫等閒 腰平觀景器,妙用也不小

相機掛胸前,低頭向下望 行人匆匆過,從容慢慢拍

若要機會多,都會是塊寶 火車或捷運,題材真不少

平日多打聽,全年活動表 看到人擠人,趕快湊熱鬧

背心識別證,唬唬鄉巴佬 察言又觀色,確認心情好

預思彼立場,願不願曝光 異義隱私照,千萬別發表

若遇不開心,道歉不可少 鞠躬又哈腰,裝作日本佬

人像攝影口訣

調美姿、人分開,前後左右變化拍。

一人靜、一人動,旋轉一下就能用。

距離近、顯溫馨,幸福甜蜜感情深。

距離遠、顯自然,美姿變化不死板。

引視線、少看前,耐人尋味有內含。

你看我、我看你,臉轉一側不相理。

摟脖子、抱著腰,兩人親熱用這著。

前後走、奔跑跳,活潑動作把臀翹。

具體控制:

先尋光照後選景,臉部美化最為重

陽光陰影交匯處,邊界光中見佳境

反射區域要常用,光感漂亮影鮮明

光照不能只顧臉,頭髮背景輪廓清

雜亂光線不可用,臉部光照要乾淨

採光地點雖重要,用光機會需掌控

所處最佳光線中,原地轉圈選美景

錯誤出現你未覺,光線方向沒選正

用手機照相口訣

變焦基本靠走,對焦基本靠扭,

遮光基本靠手,虛化基本靠抖,

測光基本靠瞅,防抖基本靠肘,

除塵基本靠口,鏡頭基本僅有。

拍小孩全靠手急,拍女孩全靠磨皮。


hangmu612


九十年代初,我學習了兩年攝影,從學校畢業後,在一所“印刷廠”上班,因為有攝影的特長,老闆會時常帶我出去,無非就是簡單的外拍,倒也沒出啥問題。記得有一次給一個產品的外包裝盒拍照,小小的一點點(常見的消炎藥盒那麼大),出照片後要製版印刷,那時候腦子真是太簡單了,找了個房間,靠近窗戶,任何輔助光也沒有,手持相機拍了出來,結果照片出來後,被老闆罵慘了,第一主體畫面不夠飽滿,第二照片曝光不準確,第三焦點不清晰,真實衰透了。從此老闆就不青睞我了,時間不久我就辭職了,1996年通過同學的點撥,去影樓幹起來婚紗攝影,一直到2006年。影樓攝影幹起來比較簡單,燈光永遠都是那樣,按部就班,特別是到了(婚紗攝影)後期,“大平光”席捲了整個影樓,燈光你不用考慮,最大的問題就是照片上人物的形式感.喜悅感。時間久了,也讓人很煩。2007年到現在,在沒從事過影樓攝影。現在不知道是上了年齡的原因,這十多年來特別喜歡“風景”攝影,也許是智能手機的出現,讓拍照變得是如此簡單,快捷。年紀輕時,攝影養活了我,培養了我做事“盡善盡美”的脾性,同時也陶冶了情操,雖然沒有給我大福大貴,但是他給了我對生活的熱忱之心,給了我在閒暇之餘的一個愛好。攝影是一件辛苦的事,而這個辛苦,往往是沒有結果的。科技的高速發展,多元化的事物價值觀,真不是20年前所能看到的。不是說“攝影”不值錢了,只能說“曾經趨之若鶴的事物,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變了”。附上幾張我的“小米”手機拍的照片[害羞]





阿偉145882721


體會沒法說,咱也不賭博不殺生不釣魚也不聚會……也沒時間玩別的,平常拿著手機或相機一邊撿奇石爬爬山,一邊隨手拍拍,我就是純個人愛好,再怎麼忙,也不例外。總之,一天不拍手癢癢,怎麼滴也得手機咔嚓幾張,以前看過一個片子《尋找薇薇安》好像叫這名。看過之後我簡直也是一發不可收拾……人家出門看天,我出門看電量……今早一如即往的後山溜了溜,手機掏出來隨手就是一頓胡拍……











飛小草


最初喜歡攝影是因為有朋友學這個專業,經常斯混慢慢了解的,後來慢慢養成了走路留意周邊,喜歡看各種不同的東西,從最初的30萬像素手機拍各種場景,來留住回憶,到後來慢慢的要求自己,開始講究構圖,色彩,光感。但一直以來我對攝影的理解就是,用相機記錄我當時的心情,一組照片好不好,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組好的照片總能引起更多人的思考,調動更多人的情感


沉魚沫沫


我是一位攝影愛好者,雖然很早就涉足攝影這個領域,但這麼多年來,雖然隨手拍了很多東西,與其說是攝影,還不如說是瞎照一通。因為那時我對自己的單反相機的一些功能都沒搞明白,就別說攝影中的構圖、測光等一些拍攝技巧了。反正是拿起相機就拍。

後來有了一些空閒的時間,也看了一些攝影方面的書籍,我覺得攝影不管是消遣還是愛好,或是旅遊時的拍攝,都還是要有一點技巧的。

由於現在科技的發展,相機的普及,攝影也越來越容易。但攝影恰恰是難在太容易,所謂:易學難精。拍一張好照片你是要走出去的,和讀書一個道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相機不是冰冷的機器,使用它的人有多出色它就有多出色。它可以成為人的頭腦、展現自己的心靈。決定一張照片的好壞不是相機的高級與否,而是攝影師的頭腦、創作觀念、素質和修養。

說了這麼多體會,我到現在對攝影來說半瓢水都不到,唯一的就是要: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多走多拍,反覆練習。我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











水韻漢川


談下個人對攝影的體會。這個主線也可以根據購買設備而提現出來我對攝影的變化。

買相機--鏡頭--閃光燈--影視燈--三腳架--背景紙、小道具--穩定器--收音設備-------更多---

接觸攝影之前

和很多人一樣,站在攝影門外的時候,對門內的世界非常模糊。只是知道想拍的更好用專業相機-單反,僅此而已。

接觸攝影之後

當進入攝影世界之後,就開始購買專業相機。逐漸瞭解了更多品牌以及他們的特點。我自己選的是索尼a7r3,當時購買的理由,索尼產品精緻的外觀,體積,做工,以及無反相機發展的趨勢。相機之後就是選鏡頭,這個過程我學會了鏡頭的焦段,以及不同焦段的使用場景。第一枚鏡頭:索尼FE 24-70mm F2.8 GM 標準變焦G大師鏡頭,第二枚:FE 90mm F2.8 微距 G(因特別拍攝主題而選的微距鏡頭)。

有了相機鏡頭之後,天真的以為就可以隨便拍出好照片了。這明顯進入了一個誤區。因為往往很多拍攝環境並不理想,比如光線的侷限性。瞭解了燈光之後,發現燈光對攝影而言是非常重要。燈光的應用是攝影進階的必經之路。然後就買了閃光燈以及影視燈。這些齊了之後,又領悟了要創造拍攝畫面。比如對背景的主動控制,對拍攝道具的應用。

現在短視頻時代,對拍攝視頻同樣有很大的需求,於是我又研究視頻所需的必要設備。瞭解到 穩定器,收音設備,對拍攝視頻也是必備。

個人對攝影的體會:

從購買器材的變化中,能夠領悟到攝影圈內的幾句經典:如

  • 玩攝影窮三代-- 設備問題,不該省的絕對不能省。

  •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 一定要鍛鍊個人布光的能力,好的光線運用,更容易出好的作品。

  • 好的作品取決於相機後面的那個‘頭’-- 用心觀察,用有趣的靈魂去創作。


貓眼攝影


經過對攝影拍攝練習,我明白了很多,生活中很多優美、生動的形象,只要是通過豐富的光影、引人的情調,就可以從平凡的物體中揭示出一種隱含著靜中似動、栩栩如生、意味深長的情景,使人看後興奮、愉悅、聯想,享受到一種別樣的樂趣。

在正常的自然光下拍的照片非常好,當天氣環境發生變化,就會發現快門速度及照片的效果就不是很好,問題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當出現快門不夠快的時候,就要看一下現在的光線是否強?如果不夠強,就要調下ISO感光度,越高快門速度越快,當然也有他的弊端,那是什麼了,這也就意味著照片的噪點越多,所以並不是什麼都是最高的就好,根據你的需求來調節,天色有些暗用400左右,如果太黑就用800-1600,不過這樣的照片就要後期降噪處理一下。

第二,光圈,這個時候很多朋友肯定知道光圈這東西,但是如何來合理使用,這個並不難,這樣來理解,大光圈進光量多,快門速度快,虛化的背景漂亮,多用與人物特寫,小光圈進光量少,快門速度慢,拍攝時間長,適合夜間拍攝風景照片,一定要用三角架,如果你感覺你能拿著相機一分鐘站在那不會動的話,可以不用,這樣就意味著照片特別清楚,沒有虛化的背景效果,色彩飽滿,這樣你就知道在什麼時候使用什麼樣的光圈大小,根據你想要的效果來調節。

第三,我還深刻體會到,不論拍攝什麼題材,你首先要學會觀察,要喜歡和尊重你的拍攝對象,使你的整個身心能與拍攝題材進行感情交融,做到“用心”拍攝;其次,要大膽打破構圖法則,用更多的精力去把握作品的內涵和內在的生命力,除了追求唯美的感覺和真實的自然以及努力提高作品的視覺訴說力以外,還要學會用“情”拍攝。也就是通過鏡頭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更重要的是,要從人文的角度去思考和觀察,去提升文化內涵,而且更應該有一種責任感和歷史感,那就是對環境建設的覺醒、保護和經營。

對於我這一個拍攝者來說,在以後的攝影生活中,更需要培養耐心去觀察周圍的事物的,這樣才能更好的將拍攝出來的事物更加的形象生動,讓我在以後的拍攝生活中,給予我提供了許多的基礎知識,不像以前那麼的盲目拍攝,至少我知道了自己拍攝這個東西是出於什麼目的。這已經是讓我受益匪淺了!


王文影像


大家好,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我就從以下兩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攝影的體會

攝影是門神奇的藝術,它能把瞬間定格為永恆,一切你眼中看到的美,都可以通過攝影留存!

攝影,還能陶冶情操,提升藝術修養,豐富業餘生活,難怪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攝影。

攝影的魅力毋庸置疑,但是,只有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實踐對於攝影非常重要,很多拍攝經驗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下面我就談談自己最滿意的拍攝技巧。

我最滿意的拍攝技巧

作為一個身高不足160的嬌小女生,在如何拍照顯腿長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我就以自己為例,說一說如何拍出大長腿。

1.用廣角鏡頭拍。這種鏡頭不僅拍攝範圍廣,還有拉長效果,讓你秒變大長腿,還能顯瘦呢!

2.穿上9釐米以上高跟鞋,最好是尖頭露腳面的,看下圖,露腳面的尖頭鞋視覺上多了一隻腳的長度,腿當然顯得修長了。

3.腳尖對著鏡頭方向,雙腿收攏並且儘量伸長,如果身體稍微後仰會更顯腿長,看下圖這拉長效果如何?

4.腿型好看的女生可以穿超短褲,超短裙或前短後長的裙子,拍出來那真是脖子以下全是腿!因為,只有儘量多露腿,才能顯腿長啊。

5.如果只能光腳或鞋跟很低,那就翹起腳跟,這樣也會顯腿長的,如下圖。

6.拍者要從下向上找角度拍,順著模特腿的方向取景,這樣更顯人高腿長。看下圖,攝影師就是採用這種仰拍的方式。


美日記


這個話題我已經談過幾次,不過我對這個話題還是很感興趣的,不妨再贅述幾句。

攝影是一個藝術門類,與繪畫、詩歌、音樂、文學等為姊妹藝術。與新聞、紀實也有想通之處。“一圖勝千言”就是它在新聞報道中具有獨特意義的描述。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對改塑提升一個人的藝術修養,陶冶情操有著積極的意義。

好的攝影作品對於豐富史料寶庫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解海龍的《大眼睛》不僅推動了希望工程的進展,也為歷史留下一筆寶貴的史料。

它還會讓家庭生活平添無限情趣。山東大漢焦波的《俺爹俺媽》,是攝影領域記錄家庭生活的代表作。

……

但是,對於一個老年攝影愛好者,我更關心的不是成名成家,更不是在這個領域能做出多大貢獻。而是通過攝影,來豐富我的人生,愉悅我的身心。使老年生活豐富多彩。這一切我的確實現了,我說過攝影使我的老年生活很滋潤。我獲得了在這個領域之外無法得到的價值與快樂。除了面授與通過網絡遠程授課之外,每逢外出採風,在行進途中乃至採風現場,都會有人圍著我問長問短,還有要我為他們設置相機,為他們排除相機故障等等。這時候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洛陽市老年攝影學會,我能夠與專業攝影家們一起被吸收為攝影創作研討室成員更是倍感榮幸。如此夫復何求。

至於個人滿意的攝影技巧有哪些?由於個人比較愛鑽研,各種體裁及拍攝方法我都喜歡涉獵,不熟悉的領域並不多。比如早在膠片時代,我用一臺海鷗DF300相機就曾經拍攝過多重曝光(該相機沒有此功能)。我還用它加上一支70—210mm鏡頭加上兩倍增距鏡,經過複雜的計算,在1998年成功拍攝了月全食,後來在2011年12月10日用尼康D90機70—300mm鏡頭、2018年1月31日用尼康D810—80—400mm又兩次成功拍攝了月全食。對於星空、星軌攝影這些難度較大的題材也可以比較熟練的駕馭。早在膠片時代使用慢門拍攝瀑布、社火也都很熟練。不斷進步的數碼相機使的間隔拍攝也頗有情趣,加之ps堆棧合成,使的風光攝影與視頻拍攝如虎添翼。多重曝光使的攝影不落俗套,增添觀賞價值。

圖片說明:

圖一夜間慢門拍攝如同水墨畫;圖二、三、四海濱慢門如夢如幻;圖五社火動感強烈;圖六、七月亮星空月全食;圖八多重曝光的荷花,如同蝴蝶翩翩起舞;圖九追焦拍攝農運會加重自行車比賽,上下兩張圖分別一虛一實對此強烈。

歡迎指導批評











洛陽艾農


能不能談下你對攝影的體會,或者個人最為滿意的拍攝技巧是怎樣的?

答:我用相機年代很久了,從膠片機到數碼相機,從在單位裡負責的項目裡有攝影這一項,到後來我拍些專題攝影,從靜物攝影到紀實攝影,再到人像攝影,確實積累了一些經驗,有的屬於發現範疇,有的屬於創新方面。下面簡單與大家分享一些:

(一)仿國畫風格攝影,其中有竹子,荷花,梅花,等

(二)發現的一些神奇景像

(三)紀實攝影

(四)超大場景的接片

(五)更漂亮,更年青,更苗條的唯美人像攝影

(六)攝影結合PS後期的一些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