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雍正殺兒子弘時的原因是什麼?真相真是為了乾隆還是他自己?

經典劇中計


雍正並未殺死自己的兒子弘時。

愛新覺羅·弘時(1704年3月18日-1727年9月20日),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異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母齊妃李氏。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命為允禩之子。

據載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而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時卒,年二十四歲。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據《清皇室四譜》的記載:“弘時長大,且已有子,忽於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後人認為弘時為雍正帝賜死,多是因為對此句的誤解。

事實上,弘時並沒有被雍正帝處死,但確實受到極為嚴厲的懲治。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甫登皇位的乾隆帝頒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乾隆帝的上述話語,使人認為弘時被削除宗藉,是因行為放縱所致,但其具體緣故,卻又語焉不詳。值得注意的是,《清高宗實錄》有意不載其後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而它則是澄清弘時之死疑點的有力史證。

允祿等人的有關奏摺如下:

“總理事務和碩莊親王允祿等謹奏,為欽奉上諭事。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欽此。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臣等查三阿哥從前原因阿其那獲罪株連,與本身獲罪撤去黃帶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皇上篤念兄弟之誼,欲仍收入譜牒,於情理允宜。應欽遵諭旨,將三阿哥仍載入玉牒。俟命下之日,交與宗人府辦理可也。謹奏請旨。依議。”

允祿等人的奏摺表明:

第一,弘時是因允禩之事牽連獲罪。

第二,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以前,雍正帝已將弘時逐出紫禁城皇宮,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絕。

第三,弘時受到上述嚴懲後,並未按照雍正帝的希望改變立場,因而與皇父的關係愈加惡化。於是雍正帝對弘時的懲治進一步升級,四年(1726年)正月將允禩撤去黃帶,從玉牒除名,二月,對弘時做了同樣處理。

第四,弘時被撤去黃帶後,由其皇叔允祹約束養瞻。這比允禩親子弘旺在其父獲罪後“發往熱河充軍”,繼而又被長期拘禁的境況,尚強出許多。弘時為雍正帝所殺之說,不能成立。


歷史的波瀾壯闊


雍正帝看著子嗣不少,但長大成人的只有弘時、弘曆、弘晝和弘瞻四個兒子,尤其是弘時雖排行第三,實際上在哥兒四個裡算皇長子,在古代朝廷,這是爭嫡的最大資本。不過雍正卻始終沒有把他列入帝位的繼承人選當中,這也是後來弘時被殺的根本原因。

因為在康熙朝爭奪皇位,雍正與八阿哥允禩一派產生了激烈鬥爭,在這個期間,作為自己的親身兒子的弘時卻沒有立場鮮明的為自己父親出力,而是與八阿哥允禩等人走得很近,雍正帝失望透頂,讓父子之間開始產生間隙,這也是後來雍正把弘時逐出紫禁城皇宮,勒令他去做允禩之子,宣告父子之情已絕的來由。

但弘時並沒有因此而有所收斂,後來看到弘曆代替雍正至景陵致祭祭奠,這種象徵意義十分強烈的信號激發了弘時的逆反心理,索性破罐子破摔,對業已成為皇位候選人的弘曆展開一系列攻擊行為,全然打亂了雍正的佈置,雍正無法容忍其他人對自己最為看好的弘曆進行傷害,並危及到以後的順利交接,所以痛下辣手,削除宗籍,打入另冊,徹底讓弘時再無翻身之地。

目前史書還沒有確鑿證據表明雍正下令殺掉弘時,只是在《清皇室四譜》記載“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這中間離他被削宗籍已過去一年半時間。很大的可能是弘時自殺身亡。


歷史怪味豆


大背景

1.康熙朝,九子奪嫡造成朝局動盪

2.弘時死雍正登基前,還是登基後

3.大膽猜想:

a.弘時有大錯

b.為弘曆掃清一切障礙,為身後大清、社稷計

c.前朝九子奪嫡禁忌

1.在《清史稿》的皇子世表中,對弘時的記載只有九個字——世宗第三子,早薨,無嗣;

2.而在“諸王傳”中,關於弘時的記載是這樣: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3.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記載皇帝日常言行和皇家大事的《清世宗實錄》裡,居然沒有關於弘時的任何事情!




小橋流水人家33


據記載,愛新覺羅·弘時,雍正皇帝第三子,出生於康熙四十三年,是乾隆皇帝的異母哥哥,母齊妃李氏。並且,還記載他年少放縱,行事不慎,也因此在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在雍正五年卒,年二十四歲。清高宗乾隆皇帝即位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但是,按上面這一段記載,弘時的存在是一個充滿疑惑的角色。他是皇帝的兒子,並且就當時在世的皇子來說,他幾乎就是嫡長子,應該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但他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卻寥寥無幾。而在雍正五年,24歲的弘時就從史書中消失了。這是為何?

而且,更不可思議的是:

一、在《清史稿》的皇子世表中,對弘時的記載只有九個字——世宗第三子,早薨,無嗣;

二、而在“諸王傳”中,關於弘時的記載是這樣: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三、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記載皇帝日常言行和皇家大事的《清世宗實錄》裡,居然沒有關於弘時的任何事情!

那麼,在雍正五年時,一個二十四歲死了再“試宗記錄”裡卻隻字未提,這說明了什麼?

那鑑於以上種種可疑之處,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凡事於弘時的事蹟,都被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兩個人,有意的抹去了!

實際上,在雍正登基的時候,已經十九歲的弘時,是最年長的皇子,也就是事實上的大阿哥,安理說這時的他應該成家分府了。為何歷史上一點事蹟都沒有?

其實,在乾隆登基一個月時,頒佈的一道諭旨,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其聖旨是這樣說的:“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收入譜牒之內。”

從其中讓我們可以得知:弘時的死是與皇考特加嚴懲造成的。

那麼,雍正為什麼要嚴懲弘時?而且下手之狠令弘時身亡呢?雍正五年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時再查看當時的歷史記錄,就一目瞭然:從雍正三年到雍正六年,在這三四年底時間裡,雍正皇帝興起了連番大獄,像年羹堯、隆科多、阿爾阿松、鄂倫岱、蘇努、吳爾佔、允祀、允禟等等,很多王公大臣,都身陷囹圄或因此殞命,那麼弘時的死,與這些案子肯定有有莫大的關聯,並且“弘時之案”,其中最大的,以至於連史書都無法記載。

到了後來,乾隆準備把三哥弘時收回譜牒之後,大臣們才開始向乾隆彙報有關弘時的情況了。在彙報中,引用了雍正皇帝的一道實錄所不載的上諭:“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祀之子。”意思就是,雍正將弘時強行出嗣為“允祀”之子。然後,他就對允祀進行了殘酷的打擊,於是在這次無情的“政治清算”箇中,弘時深受其害,被撤去了皇子的身份。最後,弘時抑鬱困苦而死。

其實,在雍正元年時,雍正就秘密確立了弘曆為接班人,讓他去祭景陵。而弘時,身為長子,生母地位遠高於弘曆生母,卻與繼承人無緣,這使得他肯定隊雍正懷有怨憤之情。於是後來,弘時劉非議過父親雍正之得位不正之事。

到了雍正三年的時候,雍正便下令:讓弘時做允禩之子,並表示兩人斷絕父子之情。

在雍正四年的時候,雍正又將允禩從玉牒除名;接著,就下旨撤去弘時的黃帶,而後就將弘時長期圈禁起來。不久後,弘時年紀輕輕,就鬱鬱而終。在雍正五年去世,時年二十四歲。

由此可見,弘時雖不是雍正親手賜死,但弘時年紀輕輕就斃命,卻與他有最主要的有關係。

那麼,從雍正與弘時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出清朝帝王家庭皇權傳承嗯的問題,是多麼的激烈衝突。弘時的早死,肯定與皇位的繼承有著必然的聯繫,也就是皇儲之爭造成了弘時不幸的命運。


御前帶刀侍衛


其實兩種原因都有。雍正一心刷新吏治,增加國庫收入,增強國家綜合實力。但康熙時代後期造成的既得利益官僚集團的強力反對,致使新政推行舉步維艱。在雍正眾多兄弟和兒子以及其他皇族當中,因為涉及自身們益,要麼公開抵制,要麼暗中掣肘,只有十三王爺和弘曆能從大局考慮而全力支持。弘時雖然是親兒子,但為了篡位竟然串通八王爺搞政變。試想一但政變成功,雍正皇帝老命難保。同時弘曆不但不能當上皇帝,而且必然被弘時除掉,雍正的復興大業乃至大清江山都必然毀掉。因此,於公於私,再加上雍正之殘酷無情的鐵腕手段,必然要永絕後患。至於父子之情,在謀逆篡位時就讓雍正徹底寒心了!


天使在身旁1218


雍正殺子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被刻畫的惟妙惟肖,但實際上,雍正並沒有殺子。

但是,弘時的確被削除宗籍,抑鬱而終。

他與雍正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康熙晚年選繼承人時,弘時與允禩等人過從甚密。其二,雍正通過一系列方式透露出繼承人不是弘時而是弘曆時,弘時深感絕望,不惜鋌而走險,可能做出了一些威脅雍正統治的事。


時光駐足處


第一,雍正三年到雍正六年,在這三四年底時間裡,興起了連番大獄,像年羹堯、隆科多、允祀、允禟等等,很多王公大臣,都身陷囹圄或因此殞命,那麼弘時的死,與這些案子肯定有有莫大的關聯,並且“弘時之案”。

第二,可能更多的是為了老四弘曆能順利繼位,做鋪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