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在熱播劇《安家》中,有這樣一個女人,她一出場就瞬間制服霸氣店長房似錦。這個女人說:

“膽子越來越大了,是嗎?躲得了初一,躲得了十五嗎?說!100萬什麼時候到賬?我明天就去買票,咱倆下週上海見。”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房似錦掛斷電話後,眼神中透著無奈,流下了絕望的淚水。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這個女人果真追到上海,當著房似錦同事的面要錢,理直氣壯地說:

“我就要大聲點,你能把我怎麼樣吧?你借錢不還,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給我一百萬,我立馬走人。我來是不是影響你的生意?要是我拿不到錢,從明天開始,我就天天來,你信不信?”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一套“三連問”催債,令人窒息。

房似錦被逼無奈,把身上只有的20萬元給了這個女人。然而,這個女人變本加厲,讓房似錦打借條,並要求她年底前把剩下的八十萬元補齊,如果不給的話,還會鬧下去。

那麼,這個貪得無厭的女人是誰呢?

原來,這個女人是房似錦的媽媽,潘貴雨。

潘貴雨為了要錢,持續對女兒施壓,從打電話,直至坐車追到女兒面前,榨乾女兒兜裡的最後一分錢。

潘貴雨倚仗母親的身份,逼迫女兒反哺自己,肆無忌憚地持續傷害女兒。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說:“很多家長,他們的負面行為模式是持續存在的,始終支配著孩子的生活。這些就是傷害型父母了。當我試著尋找一個合適的詞來描述這些傷害型父母所具備的共性時,頭腦中不斷閃現一個詞——有毒。”

“有毒”的父母,自然養出“中毒”的孩子,這些孩子將帶著身上的“毒”過完一生,毒發而不自知。

01 最親的人,傷你最深

《安家》中,房似錦向徐姑姑說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令人心疼。

房似錦原名叫房四井,是房家第四個孩子,上面有三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弟弟,因為剛出生時,媽媽第一個想法,就是把她扔進井裡淹死,所以取名“井”字。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小時候的房似錦,經常遭受父母打罵,只要父母不高興了,就能揍她一頓,不需要理由。

房似錦升學考試考了全校第一,潘貴雨不僅不為她高興,反而卻不讓她唸書,執意逼她到城裡打工。可是,房似錦想繼續唸書,潘貴雨怒道:“反了你了,明天就給她送城裡去。”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幸虧爺爺及時阻攔,並資助她,她才能繼續上學,最後考上“985”大學。

在潘貴雨眼中,房似錦是一個要被扔進井裡淹死的孩子,所以她認為給女兒的一切安排都是合理的。

但是,這種所謂的合理安排恰恰是對女兒的一種情感傷害。

媽媽對女兒造成的情感傷害,就像化學毒素一樣蔓延至孩子的整個身心,因為是母女的親子關係,女兒想躲也躲不掉,只能逃。

房似錦認為她之所以能在健康跑比賽中得第一,是因為他小時候為了逃打練出來的,她一口氣能跑十幾裡地,她說:

你們跑的是健康,我跑的是命。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由此可見,這種情感傷害讓她認識到一個可怕的事實,本該愛護她的媽媽竟然不值得信賴,因為會被她傷害。

同事的童年經歷讓我們聽了非常心疼。

從他記事開始,他的爸爸就沒讓他過過一天好日子。

無論他做什麼事,只要不符合爸爸的意願,爸爸把他痛罵一頓,甚至拳打腳踢,直至按照爸爸的指示做好為止。

爸爸總是對他說:“你就不能做對哪怕一件事嗎?”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哪怕他只是做錯了一點點小事,也要挨爸爸一頓打,還不能帶有負面情緒,如果被爸爸看出來,他流露出抱怨情緒,打得更狠。

當他因為考試不理想,和同學鬧彆扭而難過時,爸爸也嚴厲地訓斥他。

同事現已年近40了,只要爸爸說話聲音大一點時,他就會全身緊張,低頭不語,手足無措。

孩子最無力反抗的就是父母,可是父母卻傷他最深。

同事對他爸爸的恐懼,已經深入骨髓,難以消除。

那麼,這些“有毒”的父母,會讓孩子中哪些“毒”呢?

02 有些傷害,決定孩子一生

在“有毒”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會繼續揹負著失去自尊的罪惡感,很難找回積極的自我形象。由此引發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的缺失反過來也將影響他們的一生。

那麼,“有毒”的父母會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1.轉移安全感

《安家》中,房似錦不惜違背徐姑姑下達不做闞先生單子的命令,在未與店中任何人商量的情況下,做成了闞先生小三的單子。

結果,闞太太找上門來理論,情急之下扇了房似錦一巴掌。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那麼,經驗老道的房似錦就不知道做這一單生意有風險嗎?

顯然不是,房似錦之所以不畏規則,敢於做這一單生意,正是她沒有安全感的心理投射。她沒有家人可以依靠,在一線城市打拼,只有自己賬戶上的數字是實實在在的,可以給自己帶來安全感。

因此,房似錦在初到店中工作時,就撬了“老油條”和王子健的單子,置同事關係於不顧,把他們的房源和客戶變成了自己的業績。

孩子的心理一旦失去安全感,等他們長大成人後,會自己尋找安全感,以金錢或者伴侶為目標,不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

我的一個研究生同學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而輕生了。

我們是在考研究生時認識的,他的爸爸常年酗酒,總是打他和媽媽,他十八歲之前身上總有傷疤,常被同學笑話,於是,他三伏天也穿長衣長褲。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可是,他上大學後發現,寒暑假時,他可以通過打工賺錢養活自己,不需要向家人伸手要錢,這樣就不需要回家捱揍了。

酗酒的爸爸奪走了他的家庭安全感,於是,金錢代替了家庭,重新給了他安全感,讓他有尊嚴,也毀了他。

他研究生畢業後,去了一家基金公司,他把自己所有財產都用來炒期貨,結果賠了個一乾二淨。

金錢的喪失,把他年幼時受到的創傷又扒開了一口子,他覺得自己的生命再也不安全了,就跳樓了。

一個鮮活的生命看似被金錢毀了,實則被自己“中毒”的爸爸害了。

2.掙脫親子關係

《安家》中潘貴雨向房似錦要錢,為什麼房似錦就不能拒絕到底呢?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因為,童年時的打罵和拋棄足以擊垮親子關係,房似錦在內心深處想要擺脫母女關係,她說自己的媽媽只是生她的女人,潘貴雨不配成為她媽媽。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於是,面對媽媽的一味索取,甚至到店裡去鬧的局面,房似錦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立,不再被媽媽騷擾,只能答應媽媽的無理要求,被媽媽榨乾所有財產。

媽媽在她的心中彷彿是一顆“毒瘤”,想割又割不掉,痛苦不已。

“中毒”的孩子,難以解脫“有毒”的原生家庭,一生受困其中。

03 請愛孩子比愛自己多一點

當下很多父母認為,孩子衣食住行的需求得到滿足,安全要受到保護就萬事大吉。

但是,除了這些物質方面的需求外,他們需要獲得情感上的撫慰,並且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如果父母能夠給予正確的支持,他們就會形成自我價值的認同。

如果像“有毒”的父母一樣,忽視孩子的內心需要,只會訓斥打壓,獲得自己內心的滿足。那麼,孩子就會“中毒”,甚至終其一生都難以走出童年的陰影。

阿德勒曾說: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那個幸運兒呢?

曾與鄧麗君齊名的歌星陳美齡,在歌唱事業巔峰時卻暫別亞洲娛樂圈,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並把她的3個兒子相繼送入斯坦福,讓人豔羨。

《安家》中原生家庭的痛:“有毒”的父母,養出“中毒”的孩子

陳美齡在《50個教育法我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中寫道:

“大人要儘量配合孩子調整生活節奏。如果下決心做到這一點,你會感到非常輕鬆,壓力自然就會減少,親子間的溝通交流也會變得非常深入。而且,孩子的情緒也穩定了,育兒會變得更加有趣。”

正是由於陳美齡秉持著“永遠以孩子優先”的生活理念,才讓她的兒子們成長得如此優秀。

父母在孩子心裡播下的情感種子,會同孩子一起成長。

在孩子心裡播下恐懼和無力感,孩子就會捲縮在陰影裡,惶惶不可終日。

在孩子心裡播下自信和安全感,孩子就會沐浴在陽光下,自由自在奔跑。

最好的教育,是給孩子和善而堅定的愛,讓孩子在愛的滋養中健康成長。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有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