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80后奔四了,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后的员工,那以后做什么?

电脑民工


其实你的想法错的,现在工厂招工比较难,就怕你不想做,闲工资低,你要是没有技术底子,又想找个工资高,工作时间短,活又轻松,而且最好还双休,一天工作8小时等等的工作。那这样的机会概率应该是非常渺小,35岁左右的人应该很好找工作的,放低身段,在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广州,深圳,东莞,随便可以找到工作。

你也可以选择创业,早上随便买点早餐,或者有力气的,去货运部做搬运工,工资也挺高啊!或者在去餐饮业找服务员,随便都可以啊!

应该说,35岁左右年纪正是大好年纪,思想成熟,有一定社会经验,应该大部分有结婚生子了,而且会比较安稳工作。


迟早要回家


我也是一名80后,说说我的经历吧,希望对你有启发!

从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工作了十三年,我是2018年十月份辞职,自主创业,但是当时很多人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希望得到一份稳定,我显然是那个另类!

但确实真的很稳定吗?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报导,说高速公路收费取消,收费员痛哭流涕地说我除了会收费,我什么也不会干,我要去哪里?人们所认为的稳定往往是温水煮青蛙,你所认为的稳定正在毁掉你,慢慢的让你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中,变得无能为力。所谓的稳定,更多的是心理安慰,大多数人认为的稳定,其实只是因为这个岗位看上去稳定而已。殊不知岗位再稳定,也不代表个人的稳定

我担心的是过度的稳定,会让自己变成一个无能为力的人,因此学了很多的课程,努力的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升级,让自己不断尝试新的事物,让自己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也变得更加的具有独特性和竞争力。

通过学习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积累了很多的资源也开始尝试着去做一些项目去创业,我觉得创业虽然会面临种种的困难,但是会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极大的得到提升,也许当你对家人提出你要创业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去反对。不看好你,甚至给你制造很多的障碍。可能你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创业,但是只要你内心坚定努力,寻求改变和突破,不怕跌倒,不怕失败,一定会成功!

我的建议是从小事,小的项目和生意开始,资金成本越低越好。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是从坚信自己开始,不随波逐流,不怕困难,敢于尝试,最终你会发现,你可能不会再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的回答,您觉得有没有启发呢。



钮诗桐


我也是一个80后,现在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做了十多年的销售,17年开始自己创业,创业失败,现在想重新进入职场。

网上投了很多简历,但是甚少接到面试邀约 ,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内心有种拨凉感。也许在老板的角度,奔四的人竞争力不如九零后,工作高不成低不就,身体各方面也在走下坡路。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还是有优势和价值的,一是我经历过失败,我更懂得珍惜;二是我自己创业,更懂得换位思考;三是我做过一线销售,做过销售管理,我既能做业绩又能兼顾管理。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哪家企业认可我的优势,所以说我认为的优势,在他们眼里往往是劣势。

以我自身经历更深刻理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年轻一代在步入社会时就要制定规划,你是想走职场路线还是创业路线,脚踏实地。人到中年想要去改变,付出的代价非常大。


枫林家居


当我29岁的时候,我很焦虑我马上三十岁了。那时想换工作也是很焦虑的,九零后的工作状态跟我们是不同的,活跃有想法,敢说也敢干。可是也有冒进的时候,时间上的阅历无法超越,也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成熟稳重的前辈的。


职场Miss魏


不是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是基本上所有的单位都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包括考公务员事业编,都要求35岁以下,至于为什么,这个是招聘行业不成文的规定。除了一些对技术要求高的岗位、或者低端的重复劳动岗位,比如机械设计师、医生、烧饭清洁阿姨等,这些岗位反而偏向年纪大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绝大多数招聘的岗位都是一线销售客服等,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劳动时间,这只有年轻人吃的消身体,35岁以上基本有家庭,不太可能像年轻人那样拼命工作,其次35岁以上绝大多数已经结婚了,需要养一家老小,所以不太能接受低工资高提成的工作,因为没有保障,所以很难接受这种销售类的工作,但是公司一般对外招聘的基本上都是这种销售工作,你可以去招聘网站上看,一大半都是招销售有关的岗位,因为这类岗位流动性大需求量大。

那么大多数35岁以上的人做什么呢?本人正好处于这个年龄段,我根据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的情况来回答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当然在上班了,一部分再机关事业单位国企,这类单位不会主动去开除任何人,所以他们不存在35以后去找工作的情况。一部分在民企工作了5.6年然后出来单干的,比如以前在代理记账公司工作,出来自己开代理记账公司,以前在外贸公司工作,自己出来开外贸公司。还有一部分自己做点小生意的,比如开网店、卖海鲜,开小店。一部分在公司走上领导岗位。当然更多在卖保险,卖车卖房送外卖送快递的。四五线小乡镇你去看送快递的多数都是四五十岁中年人。

35岁以后还在一线从事低端劳动工作,或者还在不停的尝试碰壁的,这个人的人生基本上不会有起色,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也会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人生巅峰,不过这个还是少数的。韵因为你要在某个行业赚到钱,显然你要有很长时间的积累,包括技术经验、管理经验、人脉,这些经验的积累最快的途径,就是去同行业的公司学习,但是35岁之后不太会有机会去其他公司学习,给你积累经验然后出来单干,因为人家不要那么大年纪的销售。

35岁以后你的人生境界应该要有个提高了,不能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在低层次的就业岗位徘徊,所以刚刚大学毕业不要去享受安逸的工作,年轻就应该出去闯一闯,不是说能做出多大的成就,不要在35岁以后才去吃亏才去碰壁,人生每个阶段都要有每个阶段的事,35岁以后就应该享受,你在35岁之前在人生路上碰过的壁给自己带来的人生经验,10年工作下来,技术、人脉、管理经验的积累带给你的能力的提升、职位的提升、赚钱能力的提高,不要到了35岁才发现自己除了游戏段位提高,其它什么都没有提高,这个毫无意义。等到35岁以后发现自己连个销售的工作,人家都不要你了,那时候再慌张想要去积累,就没那么多时间了,机会也不会有了。



军武科普


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奔40的职场人士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走不同的发展路线:

1、管理路线。35-45岁既是职场人的黄金阶段,也是一个尴尬的年龄,如果到40岁还做不到中层及以上的管理岗位,仍然从事基础岗位工作和刚毕业的孩子处于同级职位竞争,只能说明个人在过去的职场生涯中处于混日子状态,或个人能力有问题,这个需要自身去思考及作出改变:为什么这么多年我没能晋升?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学历,能力还是人际关系?

管理路线比较适合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国企,大型企业等比较稳定的组织,升迁路线都会比较明确,如果跳槽也是以高一级职位及平级跳动居多。

2、专业路线。有很多职场人快40岁,虽然职位不是很高,但专业能力过硬,例如学校任课老师,虽然未从事管理工作,但有相关专业技能,不管在学校任教,还是跳槽到辅导班教学,都可以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以及一些技术工种,反而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吃香,例如景德镇的陶艺工人等。专业技能是职场人的护身符,是吃饭的碗,能力越突出越有不可替代性。

3、创业路线。宗庆后42岁创业,任正非44岁创办华为,年龄并不是阻碍你成功的最大问题,而是你是否拥有战胜挫折的强大内心。创业的能力对个人而言是要求最高的,不仅需要了解市场,还需要人际沟通,管理能力等。这个比较适合从大中型公司历练过的人,有合适的项目及成熟的团队出来自主创业,成功几率才是最高的。

综上,职业规划一定是以客观及全面评估自己为前提,才能更好的进行定位,走适合自身的职业路线。


土澳那些事儿


这个问题应该从企业和员工个人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招聘,一些常规岗位都限定年龄35岁以下呢?

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来说,一切企业管理的出发点都是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价值。

那么企业在招聘中是如何考虑35岁现象呢?

一是年龄大了,身体机能开始下降,经不起加班。35岁的员工熬个通宵,连睡三天都缓不过来,身体已经告别996式的工作了。

二是背负的家庭责任更大,35岁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背负一身责任。老人生病孩子感冒都需要请假上医院,经常请假会耽误工作的几率更大,同时还会影响团队士气。

三是经济效用不高。35岁的老鸟职场经验十几年,要价自然不低,但工作能力或效率缺不能再面试中得到直观的反应,企业用同样的工资,可以聘用2位毕业生,还能干更多活。

四是为了提高招聘效率。面对海量的应聘简历,直接限定年龄之后可以直接刷掉一批求职者啊,这得节省多少招聘工作时间。更何况,如果公司里面领导都是30出头不到40岁,面对年龄大的下属,管理起来会有一定的挑战。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对立面,作为个体的我们改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我一般情况下,35岁面临两种情况:一是职位已经升到一定级别,在公司有一定地位能调动一定的资源,薪资可以按年薪算;二是工作多年后依然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位置,无论是职位还是物质回报没有得到较高认同。

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方向,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当然,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 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目前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结果就是从现在开始规划,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谋生之路,未雨绸缪会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

年龄最大的一批90后,已经开始面临“三十而立”的年龄。如果说年轻是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30岁,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从大学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

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从30岁到35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职场咨询笔记


到2020年,1980年出生的都已经40周岁,曾经被称作“垮掉的一代”目前也在各个行业作为中流砥柱,为社会做贡献。然而,年龄到了35岁以上通常会被打上标签“性价比低”“精力体力不行”“家庭事多,无法加班”“思维固化”等等。招聘时会有“年纪不高于35周岁”,那35岁以上的员工做什么呢?

1 调整心态,在当前岗位上升职

35岁限制仅是基层岗位,对中高层职位不会把年纪限制在35岁,毕竟这样的岗位需要更有经验的人去处理事情。35岁仍然在基层岗位,往往容易理解为能力差没有培养潜力。所以,需要尽快动起来,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去看待每一件事情,要努力增强学习力和执行力,把多年的经历变成实力,努力升职。

2 把经历变成可收入的一部分,比如小微创业、自由职业者

结合多年的社会经历,结合当前的家庭积累,深入想一下当前市场的需求,做一份副业,给自己一条退路;

当前各类自媒体平台火热,通过拍摄、写字输出优秀作品,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也可以带来收入,一举两得;

实在没有资源和一技之长,那就挤出时间来做一些辛苦活,比如夜市摆摊,网约司机,餐饮服务等等。

3 最后

当然有些岗位还是越老越吃香的,比如医生、律师、老师等。35岁以后只要努力还是有很多路可以选择。骆驼可以在沙漠里长时间不喝水,是因为身体内已经存储大量的水。要居安思危,面对困难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本来就有方案”。所以未到35岁的您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多积累,来应对以后的风雨;超过35岁的您,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调整心态,以积极态度,稳步向前。


曹哥聊职场


许多人在为自己找不到工作而发愁、徘徊、仿徨在应聘的路上,时间长了还总在抱怨社会,埋怨社会不给他留有一条出路。

其实,作为一个老板的心态坐在你的对立面,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

这个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任何人都有权利在这个社会生存,题主你在这里抱怨许多单位都不招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人。那么请你先从下面两点来看清自己所处的境况再说!

1.自己的条件

你说你是80后快奔四的人了,那么你先把自己与35岁以上的人比较一下。你和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许多企业不招35岁以上的人。首先快奔四的人你至少应该结婚了吧!也该有孩子了吧!这就是你的一大短处,家庭给你带来的羁绊使你工作不能全力以赴。打个比方公司要求你去出差外地,你刚好老婆要生孩子,或者孩子需要你每天来接送,那么问题来了公司养你为什么?所有的公司聘用员工,都是选择没有顾虑可以一心一意工作的人员,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单位要找这些人来上班的缘故,

2.顽固的思想

35岁以上的人,大都成熟老成了,对待事情看问题也比较全面,这就会造就了年龄大了顽固的思想,做任何事情都容易抵触,说白了就是奸诈懒惰都有了,即使你是一位非常老实的人,也会有这种思想,容易成为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有一套执行标准,所要的员工是指哪儿能迅速打到哪儿。而35岁以上的人呢?就会存在对于公司的流程和制度嗤之以鼻满不在乎的态度,总会我行我素的按照自己的主观去做事,让你改掉吧!你报以无所谓的态度,总认为横竖都是做工作反正做了就是,因为你的态度让其他人也去效仿,这恰恰犯了职场的大忌啊!而且35岁以上的老人还最有可能怂恿别人起哄和老板对杠的人群,稍微出点力就想让老板给予加薪要求,他不敢和老板当面说,就会在下面说风凉话搞得公司里其他人也思想不稳了。试想哪个公司愿意要这一类满脑子负能量的人呢?

那么许多人又问了,人家三十五岁的人工作的也不少,也都有混的风生水起的,难道我就不能了么?答案是100%可以,但需要你努力!

通过上面两点我们看到自己处在哪个阶层,找出了自己的短板就好说了!我们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要降低自己的虚荣心,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你真是一位有能力的人,不必要去要求一次达到你的水准,35岁以下和你竞争的年轻人很多,老板有那么好的资源何必要你呢!所以面对我们只能降低自己的期望,去曲线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首先选中你的目标公司去应聘,轻松的工作我们应聘不了,我们可以先去应聘不轻松的工作,一个再高级的公司他也需要有些人去做一些体力活吧!比如打扫卫生、跑腿受累、司机、抗大个等等!有人说了做这个我还用在这里发问题啊?这恰恰是问题的所在,因为你没有拿的出手的资历才导致你找不到工作,你只有选择降低自己的标准拿到门票才可以有了入场券啊!

进入公司后你就有了接触公司其他工作的机会不是么?但前提是你要诚信勤劳,当然在这个基础上你要还能有点机灵那就更好了。在做好本质工作的时候多帮助公司里的每一个人做事,也许你有一天无意间帮人做的事,比那个人该做的好而且能胜任,机会不就来了么?每一个公司都会遇到缺人的时候,领导这个时候就会想到临时把你调过来顶替,替的时候多了不知不觉你是不是就升职了呢?其实任何人过得好都与自己勤劳诚实分不开的,两个人给师傅当徒弟,一个师傅多会嘱咐做什么,总是勤勤恳恳即使做不好也在努力做;另一个师傅嘱咐过后,总是找借口推脱脏累活专做轻松的,偷奸耍滑躲过一切不好的事!一年过后勤恳诚实的那个师傅贵给加工资继续用,而那个偷懒的呢也就只好白白浪费一年的青春一走了之了,且离开了师傅因为学艺不精也不能自立门户还的换工作!职场也是这样并不是大门没有对你打开,只是你没有认真对待,也没有努力去改变而已。

所以这里对所有35以上找不到工作的人说,生活很美好!怀着负责任的态度,阳光的心态,只要你努力勤恳,一不小心你都会能做总统!!!



就不洗锅06


35岁以后怎么办?职场上的“35岁现象”和焦虑很普遍,怎么认识和应对呢?

1.第一类人:不要着急,要有耐心,坚定方向,坚持努力。

不同职业的职业生涯曲线是不同的,有的销售员、程序员都是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多赚钱,有的技术专家则是越老越吃香。

一般来讲,一个人大概要工作30多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有的人在35岁左右的时候,刚刚步入正轨,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到了35岁以后,生存和发展的资本靠的就是经验、人际关系、人脉、口碑等积累,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大部分人会变成熟手,可能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稍有成绩的人可能会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牛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

这个时候,还是需要一点耐心,还是要拿出前两几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

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如果遇到逆境,那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2.第二类人:未来是我们选择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其实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3.所有的人:以后的路怎么办?职业生涯怎么规划?

陆奇曾经给过我们建议,20岁需要做让你可以走得很快的事情,快速学、快速失败。30岁你要让自己可以走得远,建立一个核心支撑体系能让你走得很远。这个体系包括你的身体、你厚实的家庭基础和几个志同道合你可以信任的朋友。

一个人到了35岁,到了打造产品的黄金时段,他/她已经犯过不少错,他/她最需要做一个好产品让他/她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本质提升。

40岁后,理想情况是找到一个可以让你淋漓尽致去发挥的舞台,一个人的才华和一个公司的才华只有在真正被释放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如果这个舞台是你自己的最好。

35岁到45岁左右,就应该在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管理理念,此时,具备了思考、解决问题乃至管理的体系,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万能公式”,任何问题,经过这个公式,都可以输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以及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决策。

40多岁以后,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创业,实践自己一系列想法,不枉在世上轰轰烈烈一回。

继续努力!静静等待,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非常准时。”

关注【管理实践课堂】 每天进步一点点,职场提升一大步。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点赞、评论、转发就是最好的支持。

我是高级工程师,我是中大MBA,我是企业管理者,我有一点实践和总结,交流分享,一切正好。

#职场最想说的事# #职场微头条# #职场达人说# #职场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