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灞桥心理志愿者彭俊丽:一线生机 昼夜不舍


灞桥心理志愿者彭俊丽:一线生机 昼夜不舍

我是灞桥区疫情心理援助队伍中一名志愿者。在年前储备足了米面油粮水果蔬菜,准备过一个安稳祥和的年。结果画风突变,就在大年初一,我给父母买了很多吃的,安顿他们别出门就回家禁足了。可我内心是松弛的,我知道强大的祖国可以一声令下,海陆空三军集结奔赴湖北,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即将建成,全国各地八方伸手援助湖北武汉。84岁的钟院士出发了,73岁的李兰娟院士去武汉了,医护人员也火速出征了,口罩有了,八四消毒够了!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啊,我骄傲,我安心!国富民强,万众一心,召之即战,战之即胜。

当每天刷到的数据在倍增时,我还是安稳地陪着家人做美食,玩游戏,陪孩子看书学习,也在朋友圈里喊几句武汉加油,继续种菜看花做瑜伽,这个时候不出门就是爱国。可是我心里想知道,我能做什么?

周边的城乡也封城了,留观,检测!灞桥区心里志愿者线上团队于2.3日成立并迅速分小组,心理援助队伍行动起来了,安排值班,接线员24小时手机待机,我一下子紧张起来了。跟优秀的团队站在一起,自己一下子亮闪闪起来。我们至少可以做一点奉献,至少可以把心理咨询这个武器传递出去,至少可以让周围的人少一点焦虑,多一点关爱。接到咨询电话也就处理群众的抱怨情绪,抚慰焦虑,让他们安心。我们团队加强培训,如何接答热线,如何半小时处理个案,然后在群里分享个案、接受督导,努力吸收各种学习资源,以备所用。

当信息风卷而来时,当重症患者井喷式出现,当医护人员开始倒下时,当我脚下的土地也开始拉响警报时,武汉啊,加油!亲爱的祖国呀!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的刺痛。

高度关注央视最新消息,期盼拐点,拐点在哪里??沉默了,罢了,我平头百姓,只要坚守眼前这块阵地就已经很骄傲了。突然惊响的手机铃声一下子撕破黑夜的宁静,然后就是哭泣声,然后就是三个字:”我想死!”这一闷棍,把我吓机灵了。凌晨三点,深呼吸,自我介绍、安抚情绪、寻找支持、陪伴、倾听……这些反复练习的方法都用上了,可如何能让对方重拾信心,放弃轻生的念头???怎样救下对方的命!!我就是那根救命的稻草,我的心弦一下绷紧。调整自己的状态,耐心地陪着,时不时地问上一句你安全着吗?从凌晨三点到五点,对方终于酒醒,清楚的说自己没事了,我才欣慰的挂了电话。

此后,每天夜里11点、12点,或者三四点,一打来电话,就是一个多小时,虽然我知道这已经超越热线咨询了,对方已经非常依赖并需要我。人命关天,对方的求生希望就在我每一句话语里,没有万一。我很有使命感地听她诉说。由于轻生的念头还是未打消,只能耐心的寻找转机。虽是心理咨询师,我无回天之力,但我不想留半点遗憾。这样的疫情时刻,哪怕我已经疲惫,哪怕已经影响到自己的家人,可这千里之外那个孤独的人需要我,我只能坚守,坚守在手机旁等来电,坚守在客厅沙发上做记录,坚守在厨房听录音,坚守在午夜,为了爱,我是灞桥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的热线员,我会昼夜不舍!

2020年2月2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