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薄利多销是为了利还是销?

YANGHUA-2046


本质上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商业模式的选择。在商业模式的分析和设计上,在方法论层面大家可以去看一本书《商业模式新生代》。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回答如何赚钱的问题。基本逻辑是收入怎么来?成本有多少?收入减去成本是否有盈余。基于商业模式的方法论,我分享三个点:

1)客户是谁?

从收入端看,第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你的客户是谁?回答客户是谁的时候不是泛泛的感觉,而是要不断细分,定位你找到的“特别”的目标客户群体。当你想跟所有客户做生意的时候,你等于失去了目标,没有聚焦的发力点,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业务很难有突破。

2)给客户创造了什么价值?

雀巢咖啡提供的便捷易用随手可得的产品,而星巴克的价值是产品+服务的综合体验。小米手机提供的是高性价比的硬件,以及满足不同需求的软件应用。如何创造价值,能否创造独特的附加价值决定你的盈利水平。小米手机的崛起(包括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赚钱模式,即以低利润甚至负利润获取大量的客户基数,在增值服务上赚钱。

3)你的成本结构和内部竞争力是什么?

好的商业点子很多,能做成的少,本质回答凭什么是你的问题。你有内部资源,人财物上你和竞争对手上有没有优势?以竞争战略的理论来说,如果你技术上,成本上或者客户上都没有优势,再好的点子也不会成功,而这往往是最难的。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难短期见效。

总结一下,回到薄利多销的问题。企业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保持增长,停止增长,问题会越来越多,持续增长,问题有机会慢慢解决。为了做到增长,企业会阶段性的选择这个阶段的战略重点是市场占有率、收入亦或是利润。薄利多销是一种扩大客户基数,或者是攻击竞争对手的策略,而最终企业在财务上的目标一定是价值,也就是价值带来的剩余价值(利润)。不管是求收入还是利润,最终都要回归内部竞争力的积累和提升这一核心问题上。

企业的策略及要关注长远也要顾及眼前,既要关注市场和客户,更要回归内部能力,想想凭什么你能胜出。

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断的调整是常态,核心竞争力是的打造是持续的思考,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由先森解密咨询


商人逐利!他并不是为了销售,而是为了利润。

从数据的角度分析,1天卖100件商品,一件利润10块,利润就1000。而1天卖1000,利润10块,总体利润就是1w。

从商家角度分析,我有很多货,或者货品就是低价走量的类型。为了快速获得财富,只能薄利多销。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如果每天销售1000件,我的店铺流水就是1000的倍数,带动了gdp,带动了附近的人员就业和经济流动性。



粤创投


薄利多销就是降低销售单价,刺激消费者从而放大总体销售额,实现规模更大的销售利润总额。

薄利多销既为了利,也为了销,但最终还是为了更大的“利”。在这里,我们必须区分问题中前后两个“利”字。

前面薄利多销的“利“字,指的是单位销售额所获得的利润,也即利润率。

后面的”利“字,指的是总体销售额所产生的总利润。

这里的关键是,降价后形成的销售规模所带来的的利润总额必须高于降价前可以获得的利润总额,否则,薄利多销毫无意义,甚至还有可能带总体利润的降低和亏损。

王健林说:‘’企业不赚钱是不道德的,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所谓赚钱就是利润。

‘’薄利多销”的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该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4、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扩散影响,提高知名度与应用频率,建立市场信誉和威信。

5、市场消费基金受到宏观调整、资金紧缺时,采用薄利多销,能很快筹措资金,吸引及导致市场购买率的倾斜,形成对企业产品有利的经销势态。

6、原料来源充足、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性一般、产量高、市场及企业吞吐量大的产品,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使“原料——产品——商品——资金——原料”的良性循环加快,充分发挥企业设备效益、资金效益、技术效益,形成较稳固的生产、供应、销售三位一体基础与发展实力。

薄利多销的策略是企业保持其产品价低利薄,通过低价扩大销售,增加利润总额的策略。

因此薄利多销最终是为了利。

关注我哦[来看我]



梦田


既然说到了这个,那么我们就拿80后98后耳熟能详的“两元店”举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涌现出大批百元店(相当于RMB5块),欧美虽然经济发达但这一模式也有很多成功范例。

发展到今天,国内X元店更是遍地开花,就算在互联网+风气滚滚的今天,仍旧杀出个2年开1100家店创50亿营收的名创优品。

所谓X元店,指的是主打商品定价为X元的线下小商店零售店,定价1元就是1元店,2元就是2元店,9.9就是9元店,以此类堆。

主要品类为生活日用品,例如工艺品、时尚饰品、家居装饰、学生文具、家用小电器、办公用品、化妆用品、玩具礼品、厨房用品、日化用品、清洁用品、女性用品等。

选址常常位于人流量大的闹市。

一般人通常认为这类店盈利模式就是薄利多销,实际上,以上结论大错特错,时至今日,X元店早已架构出自己的一套暴利走量业务模式,玩薄利多销简直死路一条。

X元店凭什么暴利

“扣除租金人工成本,X元店目前毛利率普遍能做到25%以上,在一线以及省会城市不少店铺营业额往往破百万。”

初级玩法

1,国内有着全世界最健全成熟的工业体系,工业品价格简直低到可耻。大把看起来值个十块八块的东西进货价可能也就两三毛。

进货量大有渠道议价权价格还能压低个几成,扫尾货更是近乎白送!

主要货源渠道:阿里巴巴,慧聪网,义乌小商品市场,加盟品牌商以及其他线上专门的批发市场。

2,暴利价格策略,很多1元店未必只卖1元的东西。利用人们一分钱一分货的价值感错觉,部分看起来超值的产品会划分5元区,10元区,甚至卖到几十元,而成本是差不多了,此时的利润率可就是500%,1000%起了,同时价格实惠很容易产生多笔购买,用5元,10元15元区撑起暴利主盈利区间。

3,具有极高市场感知的选品策略。

不少X元店的商品成百上千,但做得好的一定坚守高频刚需的底线,以生活快销品为主,从数千个商品细分领域中挑选出卖得最好的用来铺货,做长尾小商品聚合。

有时候买个漱口杯,抱枕,发夹,化妆盒等小东西,电商除了时间上不允许,可能还得凑个单,不凑的话运费比东西本身还贵,同时海量的商品库里头你根本不知道买哪个好!此外去超市的话,东西同样难找卖相还未必让人满意。这就决定了X元店无可取代的竞争力,有效规避了电商和其他零售形态的惨烈竞争,是一个很独特的领域。

4,接地气的促销策略。上新快,逛店成为一种乐趣,回头客多;以上新,促销赠礼等噱头提炼话术,是“骚扰”路人,吸引客流很好的切入点;门口设彩妆区(容易让人停留的商品)提供免费化妆或者美甲服务,留住客户,烘托店内人气;提供舒适贴心的购物体验,看到顾客手头拿着商品的时候,店员递上购物篮,可买可不买变成会买,买一两件的都可能变成买下一篮子……更多销售策略,可访问徐戈博客或者握草论坛。

10元店促销话术(小城镇专属,一线慎用):

全场卖十块 买啥都十块 随便挑 随便选 全场卖十块 买啥都十块

十块钱 你买不了吃亏, 十块钱 你买不了上当

真正的物有所值拿啥啥便宜 买啥啥不贵 全场卖十块 随便挑 随便选 全场卖十块 买啥都十块

十块钱 不算多,去不了香港去不了新加坡 十块钱 不算贵,不用回去开个家庭会

虽然不是传家宝,家家户户离不了 三年五年都用不坏,还可以传给下一代

全场卖十块 买啥都十块 随便挑 随便选 全场卖十块 买啥都十块

十块钱,又不多,买不了房子买不了车,旅游也到不了莫斯科

十块钱,不白花,一年四季都用它

十块钱,不咋地,扒不了房子卖不了地

随便挑 随便选 全场卖十块 买啥都十块5,通过送购物袋,送会员的方式可以引导买家加关注微信公众号!有不少连锁店积累了千万级的用粉丝量,这是赚来的另外一座金山。

进阶玩法

6,IP塑造贯穿始终,从产品logo、名称、设计风格的统一,到店铺装潢的统一,店员着装、礼仪的统一等多个方面植入品牌要素,为后续直营或者招商加盟打造样板店。IP也是X元店这一商业模式脱颖而出的绝招。

这是X元店从盈利几十万跃升至百万,千万,亿级的关键。

7,引进招商加盟或者投资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迅速扩大规模,进一步获取规模效益。加盟费,保证金,连带租金,装修费,货款,可操作的地方很多,四两拨千斤。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传统线下商业仍旧有大片可开拓的蓝海,互联网+固然好,但是借助互联网开展业务也有暴露商业模式引来激烈竞争的风险。

有时候,主动去掉一些互联网属性,线上线下相结合,反而无形中可以构筑无人可逾越的护城河。


大佬演讲台


现金流的故事,现金要流动才有用

举个例子:假如我每天给你1万(注意是每天都给),要求你3个月之后还我1万(注意也是每天都还),你一年的现金流就是365万。你挣钱了吗?没有。但聪明点的已经看出来了,你的手上始终有三个月的钱,也就是90万。理论上说,这90万永远在你手上,对不对?那么你是不是可以存银行挣利息啊?90万元你存长期,每年的利息也有好几万吧?所以只要运作得当,现金流本身,可以产生利润。

道理很简单吧?

美苏,假设一年100亿营收,延迟三个月还款,手里就是25亿现金流!延迟六个月还款,手里就是50亿!假设疯狂开店扩大现金流,一年200亿营收了,延迟三个月还款,手里就是50亿,延迟六个月,就是100亿!

美苏拿这些钱会存银行吗?嘿嘿,在2007年之前中国经济大发展、大通胀的年代,在房地产疯狂涨价的年代,有这么多钱不搞地产、不进行资本运作,不是傻子吗?拿一块地盖个楼,几年之后房价涨几倍,你说赚多少钱?何况美苏们通过房地产和资本运作挣钱了,银行们反而会求着他们贷款,他们拿着银行的廉价资金,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所以,家电连锁,只是美苏获取现金流的手段!卖家电只能挣点小钱,就算赔点也没什么,而在别的地方可以挣到多得多的利润!但前提是:现金流一定要充足!

这,才是美苏们疯狂开分店的根本原因!

所以,分析苏宁(以及有巨大现金流的企业)的股价,绝对不能只看家电本身!一些机构和装B的白痴,仍然在分析苏宁的销售额、毛利什么的,并据此信心百倍,散户们也在憧憬苏宁的成长性,在懂行的看来简直可笑得要命!


leo哥


薄利多销既为了利,也为了销,但最终还是为了更大的“利”。在这里,我们必须区分问题中前后两个“利”字。

前面薄利多销的“利“字,指的是单位销售额所获得的利润,也即利润率。

后面的”利“字,指的是总体销售额所产生的总利润。

薄利多销就是降低销售单价,刺激消费者从而放大总体销售额,实现规模更大的销售利润总额。

这里的关键是,降价后形成的销售规模所带来的的利润总额必须高于降价前可以获得的利润总额,否则,薄利多销毫无意义,甚至还有可能带总体利润的降低和亏损。



听小强说情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有的销售最终目的当然都是为了利润,而你所提的薄利多销是为利还是销的问题中,薄利是手段,多销是过程。

第一:薄利能否多销?苹果手机在所有品牌中,利润率是最高的,但是销售也是最好的,三星的利润也很高,这两个品牌销量是行业前两名,所以薄利不一定多销,几乎所有行业的前几名利润都比较高,因为只有高利率才能支撑高投入的研发,才能推出满足市场预期的产品,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满足温饱的阶段了,消费者追求的是个性化和精细化。

第二:当然,有些大众化产品,日常消费场景下,特别是打击竞争对手的时候,薄利是可以起到作用,于是就牵涉到更深入的一个问题,就是销售目标,薄利有些是为了清库存,增加资金流动,有些是为了狙击竞争对手,保护市场份额,还有些是为了扩大知名度,为高利润产品铺路,最终目的都是长远的利益。



俗世杂谈


薄利多销是为了利还是销?可以肯定地说,薄利多销的商业战略,既是为了销,更是为了利,有量才有更多的利。

什么是薄利多销?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薄利多销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

简单地说,薄利多销就是用以量换利,以舍弃效益、换取效率。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某产品单品毛利1万元,如果只能买出去一件,也只是赚了1万元;而即便是产品毛利只有100元,只要卖出去1000件,也可以赚10万元,这就是规模效益。

采用薄利多销策略时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薄利的前提是具有成本优势,否则销量越大亏损的越多。

实行薄利多销策略多与低成本战略相关,产品在行业中的成本较低,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企业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方有可能,否则如果单品亏损,则销售的越多则亏损的越大。

如,某企业某一产品的毛利率为15%,企业为扩大该产品的市场占用率,将该产品的毛利率下降至5%。应该说,5%毛利率是很低的比率,如果成本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导致该产品的亏损。

假如,因原料供应商价格上涨,导致单品成本上升7%,其他没有降低单品成本的因素。那么该产品的毛利率为负2%,而这个时候产品销售的越多则单品亏损的越多,也就没有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

2、薄利舍弃的是效益,多销换取的是效率。

薄利多销换来的是资金的快速周转,进而实现更多的利益。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赚钱,是为股东的投资获取更多的回报,影响投资回报有两个方面,即效率和效益。

效率是总资产周转的效率,即股东投入的资金周转了几次,多长时间转一次;资金转的越快,资金周转的周期越短,资金效率越高。

如,某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策略之前,该企业年资金周转4次,每3个月周转一次。企业采用薄利多销政策后,该企业年资金周转了6次,每2个月周转一次;比薄利多销政策前多周转了2次/年。假如该企业每循环一次的资金增量为200万元(不考虑规模等其他因素),则资金多周转2次,增加效益400万元。则薄利多销的目的达到了。

3、以低价、低利换取客户的流量,进而增加与客户的粘性。

单纯地看,薄利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因降低了企业产品的毛利率,导致单位产品的创利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总资产报酬率的降低。

企业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即产品降价,多数是利用客户占便宜的心理,来吸引更多的客户来关注产品和企业,这也是企业引流的一种方式,进而了解了客情。并通过线下门店的营销活动,使其关注企业的线上平台,便于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与客户的粘性,实现以低价、低利换取流量,增加销量的目的,

4、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多采用此销售策略,企业最终还需要以产品差异化和高品质赢得客户和市场。

凡是采用薄利多销策略的企业,大多数处于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的状态,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用低价、低利来占领市场,来化解企业经营的危机。

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还需要在新产品和新技术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多开发市场上短缺的稀缺产品;另一方面在产品质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与同业形成差异,避免同质化,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创利空间。

总之,薄利多销无论是从短期的目标,还是长期的战略,均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有量才有利,才会有规模效益。


智融聊管理


薄利多销是为了利还是为了销?

个人认为薄利多销最终还是为了利,多销只是达到利润的途径而已。众所周知薄利多销只是销售的一种方式,而销售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货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这个货币就是现金流,就是扣除成本后的利润,所以我认为薄利多销是为了利。

事实上薄利和多销是相辅相承互相作用的。薄利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销售量,就是多销,而多销的结果就是为了薄利的叠加,以此来获得最终利润的增加。

首先说薄利。薄利就是降低利润,以低于同行业正常利润率的价格来销售货品。比如某个行业正常利润率在30%,那薄利就是将利润控制在20%,10%,甚至更低。造成这种主动压低利润来销售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1、企业库存过多,现金流入不敷出。这个时候主动降低利润来销售就是处理过多库存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2、同行恶意竞争不得不促使企业自动将利润降低,否则难立于不败之地。在当前的经济管理环境下,恶意竞争并不是很多,但是也在个别行业存在,所以薄利无疑也是被动应对的一种方式。3、提升销售业绩的手段。薄利最直接就是降低销售价格,货品单价降低肯定会带来销售量的增加,所以薄利也是提升业绩的最简单的一种方式。

再来说一下多销。多销就是为了去库存增加销售量,以此将更多的货品转化为货币。多销其实是一个间接的结果,多销的最终结果是获得利润。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薄利多销最终还是为了利,销是一个间接结果,一个间接目的,但是薄利的最终结果还是利,而且多销会促使这个利一点点叠加起来,所以薄利多销的结果是利,而且这个利其实也许并不薄。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属于个人,欢迎补充,欢迎批评指正~


安妮小姐


薄利多销是为了利还是为了销?

我的回答是:肯定是为了利,销是行为过程,利才是最终目的。因为企业经营的宗旨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我个人理解,每个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首先考虑的是销售利润,其次才是市场占有率。常有人调侃小老板开的小店“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等,就是比喻暴利行业,等很久等不来一个客户,但是,只要有一个客户来了有了生意,挣得这一笔业务利润,就可以满足小老板的很长一段时间的费用支出。而与此做法相反的营销策略,恰恰就是“薄利多销”。

薄利,就是与同行的产品或者服务,要么是指一开始推向市场时定价就不能高于同行,要么是原来与同行同价、突然采取降价的方式刺激市场。 既然薄利多销突出的是个“利”字,那么在经营过程中,也不能不问时间、场合一味地靠薄利、靠市场占有率来是利润最大化,至于何时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策略?

我认为可以分三个时期考虑:

——初创期,新上市的产品或者服务,不适宜采取薄利多销策略。消费者都爱占便宜,这话不假,但是,“便宜没好货”也是一般人消费时的思维方式之一。所以有笑话讲,一个卖衣服的在原来售价后面加了一个零,提高到原来的十倍价格,反而有人会选购、认为是好东西。新品上市,采取低价薄利战略,对品牌绝对是一个伤害,不利于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会缩短产品的生命力,增加企业的新品开发频次和成本。

——成熟期,产品易采取中等利润率销售模式,产品稳定、成熟期时间跨度较长,这是企业获得销售利润最多的阶段,既不能高价、也不能薄利销售来赢得市场和长时间的盈利能力。

——衰落期,每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都有被更新换代的时期,这个时期,必须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战略,极力再延长市场占有时间、榨取该产品被消费者淘汰前的“剩余价值”利润。

总之,既然是以盈利为宗旨、目的,我认为靠薄利多销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就不如分阶段制定售价策略来提高产品盈利率。

这是我经商多年的经验,可能与大家观点不一致,但是,这种定价机制,我们确是受益多年。请大家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