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一個人優不優秀,就看他心裡住著誰

一個人優不優秀,就看他心裡住著誰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程志


去年,我寫了一篇文章《一個人優不優秀,就看這3件小事》,文中提到:

普通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

文中我還舉了5個例子,解釋了面對同一種情況,三種人的不同處理方式。

給人感覺,普通人和頂級優秀的人眼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樣。

為什麼會這樣?

今天,我就斗膽用虛擬的比喻來嘗試回答,希望能給你啟發。


— —


我們假設每個人有三個心房,每個心房就像房間一樣,有兩個人要搶著住進去。

對每個人來說,有的人是A住進去了,有的人是B住進去了。

這時,每個人心中住進了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也就不盡相同。




1

“自我”的心房


第一個心房,我們可以叫它,“自我”的心房。

這個心房,有兩個人想住進來。一個人叫做“未來的自我”,一個人叫“當下的自我”。

什麼區別呢?

如果“當下的自我”住進這個心房,你會明顯感覺到他是一個享受當下的人。

這當然沒什麼不好。

生活中,家人提醒他,為了升職、加薪,再努力一把;

工作中,同事提醒他,該多掌握專業知識,為了進步再拼一下。

他會說,

著什麼急,多累啊,享受現在就好了;

所有的未來不都是每一個當下?

生活的意義不就是為了此刻的寧靜嗎,讓我在待一會。


當他面對別人的指責或者批評時,他會首先維護,當下他光明正確形象,拒絕別人批評。

拒絕不了,就找藉口。用找到的藉口證明,即使我真的錯了,也是客觀原因造成的。

總之,三個字:我沒錯。


— —


為什麼要拒絕承認錯誤?或者給錯誤找合理性解釋?

就是因為他的第一個心房裡住著當下的“自我”。

他認為當下這個“自我”是不容置疑的,是一個很好的、完美的人。

一旦你說他不夠好,那他一定要告訴你,這次他看上去不好,其實是有原因的,他本質是一個很好的人。


— —


比如,開會遲到了,會責怪組織者沒有通知到位;

目標未達成,會說市場環境不好;(誰上都不行)

任務沒完成,會說支持不到位;(你上也不行)

等等。

總之,三個字:我沒錯。

我的小夥伴們在幫我整理公眾號文章時,我也有這樣的感受。

文章發出來,很可能別人會提出一些修改建議。

這時,有的小夥伴立刻就不幹了,情緒很大。

有的小夥伴會冷靜的闡述,他為什麼會這樣寫,但還是不願意改。

這些“不願改”背後,當然有自己的道理,但其實很多僅僅是因為:改我的文字,觸犯到我心中那個當下的自我了。

“我的文字是完美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 —


可是,如果你的心房裡住的不是“當下的自我”,而是一個“未來的自我”。

狀態就完全不一樣了。

面對別人的建議、批評甚至指責。

你會覺得特別歡喜。

因為你也鄙視這個“當下的自我”。

你想,我終於有機會幹掉這個“當下的自我”了,別人不說,我都沒注意,謝謝,我要變成那個更好的未來自我。


這是這個心房住著“未來的自我”狀態。

中國古人講,聞過則喜。

什麼樣的人會聞過則喜?

就是那些這個心房裡住著“未來的自我”的人,他會聞過則喜。

這個心房裡住著“當下的自我”的人,只會惱羞成怒。


— —


我們經常聽別人說,要“做自己”,有時候會聽別人說,要做“更好的自己”。

那什麼時候要“做自己”?什麼時候要做“更好的自己”?

當心中住著“當下的自己”的時候,面對別人的批評和指責,你回懟或者解釋過後,會安慰自己說,你是在“做自己”,所以你不用接受這些批評,行為上也不用改變。

當心中住著“未來的自我”的時候,面對別人的批評和指責,你聞過而喜,虛心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會告訴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因為你認為那個“更好的自己”才是你,現在這個當下的“做自己”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

所以,你的這第一個心房住著誰?

我斗膽建議你,讓“未來的自我”住進去。




2

“他人”的心房


第二個心房,我們可以叫它,“他人”的心房。

這個心房,想住進來的兩個人,分別是誰?

一個是“求助的他人”,一個是“有用的他人”。

如果“有用的他人”住進這個心房,你會發現他一直在周圍尋找:

到底哪些人可能幫到我?

誰是有價值的?

誰是有用的人?

他會刻意做很多事去靠近、接近、結識那些他認為有用的人。

為什麼他會做這些?

那是因為他相信,成功是有捷徑的,高人、牛人、有錢、有權、有勢的人只要搭把手,他就可以少奮鬥十年,一步登天。

所以他會想方設法討好他認為的那些“有用的人”,期望對方有一天能夠幫助到他,助他平步青雲。


— —


可是,這個社會上有另外一些人,他們這個心房住進的是“求助的他人”。

什麼意思?

就是這樣的人,總是在想,我能幫這個人做點什麼,我能幫那個人做點什麼?


— —


具體有什麼區別?

其實,是每個人做事起點的區別,或者說初心的區別。

什麼意思?

我們每個人都是通過跟社會協作來獲得價值。

可是,怎麼跟社會協作呢?

一定是你為別人提供價值,最後得到了別人給你提供的價值。

這時,所謂的交換價值,起點或者初心是什麼?

心中住著“有用的他人”在與社會協作,提供價值的時候,會問自己:

我想得到什麼?我現在需要什麼?


心中住著“求助的他人”會問自己:

對方需要什麼?我能提供嗎?


— —


如果,你問我,這第二個心房讓誰住?

我會毫不猶豫的建議你,讓“求助的他人”住進這個心房。

為什麼?

想方設法與牛人相識,拍張合影,留個微信,對方真的就能在關鍵時刻幫你一把嗎?

不一定。

既然整個社會是個大的價值交換網絡,那麼如果你沒為對方提供價值,對方為什麼要幫你一把?

所以,什麼是人脈?

你能夠幫助到的人,才會成為你的人脈。

若自己沒有本事,無法幫到別人,就算你認識的人再多,他們也不會是你的人脈。

所以,你時刻要問的,不是誰對你有用,而是你到底能幫到別人什麼。

讓“求助的他人”住進你這個心房,時刻想盡一切辦法,毫無目的地去幫助他人。




3

“成就”的心房


第三個心房,我們可以叫它“成就”的心房。

什麼意思?

就是你做一件事到底為了什麼,做成什麼樣,你特別有成就感。

想住進這個心房的兩個人,分別是“目標”和“結果”,英文是“objective”和“consequence”。

什麼是“目標”?什麼又是“結果”?

很多“結果”其實是我們為了“目標”去做事順帶帶來的。

就以創立公司為例。

創立公司的目的是什麼?

有人會說創業是為了賺錢,也有很多人會說,他創立公司是為了幫助社會解決什麼問題。

這時,如果心中住著“結果”的人,會對那些創立公司是為了幫助社會解決問題的人說什麼?

他會說:

你就別忽悠、別騙人了,你就是想賺錢。賺個錢,還被你說的冠冕堂皇。

他為什麼不相信別人創立公司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

那是因為他心中住的“結果”就是賺錢。


— —


所以,這第三個心房,我建議你讓“目標”住。

衝著錢去的,往往都賺不到錢。

為什麼?

因為錢,是你做完一件事後,衡量這件事價值的計數器。

是一個順帶的、自然而然發生的結果。

你心中住著“目標”,把為別人提供價值當做目標。別人收到你提供的價值,自然而然會付給你錢作為回報。

但當你心中住著“結果”,把賺錢當做目標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可能會誤入歧途。每件事都要談錢,你會被金錢左右,想出各種花招,去圈錢,去割韭菜。

所以,讓“目標”住進你這個心房,去思考如何幫助社會解決問題,如何為別人提供價值,錢會自然而然的來。




最後的話


這個世界奇怪的很。

衝著錢去的,往往賺不到錢。

心中住著“未來的自我”的那些人,你仔細去觀察,會發現:他們正好得到了更好的“當下的自我”。

而心中住著“求助的他人”的那些人,身邊往往圍繞著都是“對他有用”的人。

心中住著“當下的自我”和“有用的他人”的那些人,反而什麼也得不到。


— —


所以,為什麼普通人和頂級優秀的人眼中的世界會不一樣?

那是因為他們的心中,住著不同的人。

普通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

一個頂級優秀的人,他心中住著的,往往是:“未來的自我”、“求助的他人”以及為別人提供價值、為社會解決問題的“目標”。

祝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心目中那個,頂級優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