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郭鬆齡率7萬精銳打到奉天城下,究竟為何以失敗告終?

張同天


在一個人的一生當中,很有可能會經歷人生最高峰,但也有可能會因為做錯一件事,而跌到低谷,郭松齡就是這樣一個人。雖然郭松齡早期,在張作霖的隊伍之下,一路飆升到了旅長的職位,甚至還讓他帶領著最為先進的部隊,進行精細化作戰。

而最終郭松齡卻倒戈相向,通過造反的方式,來反對張學良父子,他一個人扛起了反奉的大旗,而此刻的他,通過這種方式,更是給自己,埋下了罪惡的苦果。當時的他率領7萬大軍,直接打到了奉天城下,但最終依舊是以失敗告終,那麼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要想革命,必須要準備充足,但郭松齡恰好就是,準備不充足就開始造反的一位,當時他準備造反之時,必然要找到一個適合的名頭。但此時的他所使用的電文當中,所用的詞彙大多較為生澀難懂,這群跟隨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士兵,都是一些半文盲狀態,他們對於“國民革命”以及“軍閥誤國”這幾個字理解的並不夠深刻,所以這些詞語讓他們無法內心產生共鳴,最終也就成為了先天性不足的原因。

雖然當時郭松齡,率領了7萬大軍進行造反運動,但是最終這些造反運動,不過是高層人士的決定。底下的士兵僅僅只是跟隨大部隊一起行動,他們並不知道這些仗是為誰而打,而最終的目的又是什麼?正是因為沒有較為明確的方向,士兵往往只是聽從指揮,卻並沒有主動參與到戰爭當中。再加上當時的他沒有準備好後勤工作,使得兵馬未動,糧草也不充足。最終使得自己走了下坡路,甚至被對方圍困。

人心不齊是最大的問題,當然如果在人心不齊的情況之下,甚至連人心都失去了,那麼就失去了自己能夠成功的必要條件。他失去人心只因他做了這件事,就是將自己的對手姜登選秘密殺害。其實對於一個軍隊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所服務的領導,到底值不值得,而這一點正是郭松齡從來沒有考慮到的。在他的眼中,這些士兵不過是一些衝鋒陷陣的螻蟻,他們有什麼權利能夠決定自己的選擇呢?但恰恰是他這種狂妄自大的想法,使得手底下的人對他充滿了意見。

他所殺害的姜登選在大家的心目當中,是一個為人正直,並且帶人較為隨和的好長官。而這樣的人,卻因為郭松齡的自私自利,而將其秘密殺害,所以這一點來看,郭松齡本人就是一個心狠手辣的頑固分子。在行軍打仗之中,如果手底下的士兵,最終因為他的這一舉動而喪命,那麼這個人也不會因此而感激。正是因為這樣,他的這個殺人舉動,更是使得自己人心大失。大家紛紛率兵而逃,甚至主動叛變,使得最終在作戰的關鍵時刻,變成了最不堪一擊的軍隊。

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這一點在他的軍隊當中也有所體現。但由於他所拉出來的隊伍,只是一些淺層次的合作,所以最終他們成立的反戰聯盟,是較為鬆散的。看似當時是有馮玉祥和韓復渠以及李景林三人的合作。但是這三個人,卻各自懷著自己的小99,但有這種想法的他們,又怎麼能夠打得過張作霖手底下的兵呢?再加上在關鍵時刻,這些人並不十分認真地與郭松齡一起去送死,所以最終只有郭松齡一個人,在認真的做著這件事情。

最終其實他之所以會失敗,與日本人也脫離不了關係,由於反奉戰爭開始之後,日本關東軍也想加入其中,畢竟這是一個讓軍閥窩裡反的最好機會,所以他們也想通過政治干預的方式,使得這對軍閥能夠分崩離析。日本人原本處於觀望狀態,但由於郭松齡的隊伍不成氣候,所以日本方面選擇幫助張作霖,而這種選擇就使得他的失敗更加迅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