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马皓文一年就让马飞从年级倒数十名变成年级第十名,你相信吗?

豆瓣小七说


肯定是不信

首先我给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简单介绍下剧情:

在《银河补习班》中,邓超塑造的人物形象叫马浩文,是个造桥工程师。因为被徒弟修改了数据,由他设计的大桥在通车时桥发生了倒塌事件。马浩文被陷害入狱。被判7年有期徒刑。就是这七年时间,让马浩文错过了自己儿子马飞的最重要的成长时光。马飞因为缺少父爱,母亲和继父对于他只是疼爱,但是疏于管理,造成马飞调皮捣乱,成绩低下。面临着被学校劝退的危机。


此时马浩文刑满释放,来见儿子。于是和学校的闫主任打赌,用一年的时间叫马飞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班级倒数考入年级前十,就不被劝退。于是马浩文用他的特殊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一年的时间里,成为了年级前十的优秀学生。让闫主任对马飞刮目相看,寄予厚望,希望他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给学校争光。闫主任连马飞上光荣榜的照片都准备好了。可是马飞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喜欢的航天事业。做了一名出色的航天员。

这就是一个影视作品,是供大家娱乐的,所以我感觉大家不要较真,也不要信以为真。不过马浩文在电影里的有几句台词还是很有道理的。

其一:把自己的桥修好,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大的事。

马浩文是个造桥工程师,他用造桥来比喻人生在世,就要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大人把大人“桥“修好,孩子有孩子的事情要做,孩子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马浩文教育孩子,你必须干好现在你需要干好的事情,那就是学习。你只要一直想,你就会干好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其二: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义?

这是告诉马飞,你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你想要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奔着这样的理想去努力。永不停息,也许自己的资质不是最好的,但是一定要做最努力的。

其三:爸爸是个永不服输的人。

马浩文从一个人人敬仰的造桥英雄沦落为阶下囚,妻子也在那时选择了离开他,一路坎坷。人生哪里都是坦途,遇到困难,面对失败,要敢于面对,永远不服输。这是鼓励马飞即使现在学习成绩低下。但是只要不认输,永不放弃,勇往直前,一定会取得胜利的。人最怕的不是输了,而是你认输,服输,自我放弃了。那么你就真的的输了,并且输得很彻底。

其实马爸爸这是从另一个侧面鼓励马飞,要努力进取,坚持就是胜利。

其四:教育不只是课桌和椅子那么简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

在马浩文的教育下,马飞两次面对死亡,都成功脱险。一次是洪水暴发的时候,马飞通过动脑筋成功自救,还有就是成为航天员执行任务的时候,是父亲的话激励他不放弃,遇到困难寻求解决的办法。又一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圆满地完成了航天任务。顺利返回地面。

教育不只是学会书本上知识那么简单,也不是以考取高分进名校为主要目的。教育其实就是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理论要联系实际。我们的学习不只是要为了应付考试,我们的学习是为了培养自己更好的生活能力。学习是人一生都要具备的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比教孩子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教孩子独立思考。只有拥有思考能力,才能面对人生中各种困难和问题。

这些都是影片里的突出人物形象,设计的几个片段。

但是生活就是生活,影视就是影视。电影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场景来表现伟大的父爱和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书房”。但是,请大家不要模仿,也不要急功近利。学习是个

漫长的过程,它根本就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见效。

影片用了夸张的手法,是为了突出马浩文不一样的教育方法。上学路上父子俩躺在草地上谈心,试想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呢。还请一个月的时间去看航展,马爸爸的目的是叫孩子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努力学习,可是现实中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呢。

本来学习成绩就差,还请假,不学习,最后还取得了年级前十,你要相信,那这世界是上就没有学渣了,学渣一经过努力就变成学霸了。其实影片夸大了教育的方法,觉得教育方法得当,就会

使孩子有质的飞跃。而忽略了学习的根本。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饭要一口口地吃,路要一步步地走。或许马爸爸的教育方法很正确,对于马飞的学习肯定有很大的帮助,马飞也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是根基。而马飞就是根基不牢的孩子。想在短期内发生质的飞跃是不可能的。

我教了很多的小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学习就很差。他们到了初中后,随着知识的难度增加,变得更差的孩子很多,逆袭成功的孩子很少。大家不要相信那些心灵鸡汤,静待属于自己孩子的花期。如果基础打不好,那么作为家长,你可能永远也等不来属于你孩子的花期,他可能就是一颗小草,绽放不出它的美丽,

在马爸爸的正确教育下,再加上马飞同学的个人努力,假以时日,马飞一定会取得成功。但是绝不会像影片中所表现的那样,一年就由倒数步入年级前十。而且那还是个重点学校。你当别的孩子都是吃干饭的吗?人家都停滞不前原地等待他进步吗?

所以在怎么样努力想从一个倒数成为年级前10是不可能的


金金视频


首先我来说下本人自身的经历,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的名次一直都是倒数第一的,考个十分八分是很正常的事,五年级下半年,眼看要中考了,在一次放学途中,同桌问我准备考哪个中学,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其它同学已经帮我回答了,他说我这样的还考什么学,不可能考上了。当时这计划确实伤到了我的自尊心。

当天回到家里,饭也没吃,把三年级数学拿出来自学。应用题,小明买了十个苹果吃了三个还剩几个?不会。用心看有例题,突然就把一个例题看懂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用了三个星期,从三年级复习到五年级,全部搞懂,会了一个就可以举一反三。

每天放学回来家里,放下书包要去田里给家中老头毛驴割草,一天刚割完草回来,发现班主任在我家,这么多年老师第一次登门。我记得老师当时问我母亲,你家孩子放学后自己辅导了没。我妈回答文化课我们也不会辅导,也没人辅导,孩子自己学的。

从读到五年级连三年级题不会的我,仅用了三个星期,成功逆袭。我妈妈告诉老师:这孩子跟我说过,他脑袋开窍了。我那时学习提高以后,心理很高兴,当时确实跟我母亲这么说的。注意开窍。我不知道你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过这种开窍的体验。

开窍以后,学习情趣一下爆发了。那时就开始借课外书,找各种难解的题来做,每当解题成功后,心理是有种非常喜悦的感觉。宁可不吃饭也要把题做完。从此我真正理解了一句成语“如饥似渴”。

在你没找到学习方法的时候,偶尔有人会脑洞大开,这类的我称它为“开窍”,人生一生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开窍阶段。人的大脑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也可以是一个很懒惰的东西,开发它并没有具体的方法,不经意间或者机缘巧合它就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是本人的体会。

期末考试,我总成绩从全班最后一名跃居全班第二,历史考了第一。我从不相信世上有笨的人,我只相信有些人的大脑没有过开窍的经历。这就是我第一次体验到了开窍的体验。不知大家是怎么看待我这样的经历?


感悟影视


为什么不信?我读高中的时候,就有同学逆袭,只不过这样的人很少,有些同学往往读书很用功,大家都知道他努力,但成绩就是不好。

《银河补习班》出来的时候我去电影院看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又重温了一遍。不否认有些地方很尬,可还是有闪光点的,比如

马皓文一直相信马飞

尤其是在妈妈不停贬低马飞的情况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连父母都不认同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的伤害可想而知。

“我是为你好”,这句话估计很多人从小听到大,马皓文却说,再没有比,我是为他好,更恐怖的借口了。一句话说到人心坎里,不少人深有感触。

后爸对马飞很好

都说有了后爸就有了后妈,这部电影除了教导主任,妈妈反而最吸引人火力,后爸的话,对马飞其实还挺好。

以前我会根据豆瓣评分判断一部剧的好坏,但随着越来越多人知道豆瓣,故意打高分或打低分,我开始相信自己的判断,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己觉得有收获就好。

说出来你们可能会笑,当时在电影院看的时候,我还哭了。想起自己读书那会儿,成绩不好不坏,受武侠片动作片影响,一直琢磨初中毕业去少林寺学功夫,是我爸劝我读书,还说什么砸锅卖铁也要供我读大学,一点都不重男轻女。


江右乔


【相信】

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怀疑的,谈谈我个人经历,本人是个留守孩,小时候只有爷爷奶奶照顾,跟着一群人瞎混,三两天的通宵上网跟本没有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垫底到五,在年级里没有夸张到倒数,因为我小学成绩一直都很好一直待的是成绩好的班级里。因为一直也没有什么精力去学习,不知不觉到初三上学期的结尾了。

这时候班主任找到我跟我说:“你去读中专吧,学校有名额读中专,你回去跟家长商量下,填下这张表家长签好字就可以去了。“当时我拿着这张表不知所措,因为学校为了升学率必须要踢一部份人去读中专,而我就是被选中的这个人。

也就是说我是被老师放弃的那一个,当天下课后我假装身体不舒服,没有跟这群兄弟去上网,回家躺倒床上想想这两年的所做所为,突然发现很没有意思,失落的感觉涌上心头,难道这辈子就读个汽修,去修车,没错那时候班主任叫我去学汽修。当时其他的感觉也没有就是不甘心,所以我跟我爸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不想去上中专,他也并没有反对。后来我找班主任说这个情况,不出意外的被骂的狗血淋头,但是我没有答应。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从那天开始,我就开始用心的去学习。还好我的同桌学习还不错,一个个子比较高的女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问她。一个月后的月考年级排名,不夸张的提高了200名左右。班主任坚持了几个星期的思想工作终于没有再继续,后来我坚持了一个学期,没有夸张到年级前十,但是也在年级前130名以前了,上个重点高中完全没有问题。

通过这个事我只是想说 有些人成绩差不是这个人水平的问题,只是他的精力没有放在学习上。如果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之后,成绩提高的非常快。所以小学一年成绩提到年级前十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娱感情记


的确存在这种情况,当年高中同班同学,高一入学的时候全校排名1000+,也就基本上是全校倒数的排名了的,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在高一期末考试,升高二分班的时候已经进入全年级颁奖的前几名了,这里面具体发生了什么?那时候听说那同学好像很沉迷电脑,然后成绩就刷刷刷掉下去的,后来估计他认识这个问题严重性,就开始重新努力,所以名次又真的反弹上来了,学习能力之强的确让人瞠目乍舌。


然后大学里,我们班级有不少同学也都是完美从年级最低考入,毕业最终完成完美逆袭的情况,关键一点在于学习的坚持。身边也都不少这种逆袭的例子,都是通过坚持学习,最终取得突破的。学习中也都存在很多平时都不怎么学习,背后下狠功夫学习的朋友,也还有一些真的就这么吊儿郎当的,但是成绩就是顶呱呱到你怀疑人生的例子。

其实,一切皆有可能,并不是说《银河补习班》故事有什么问题,更何况,这就是一个故事,故事可以天马行空飞舞,也可以贴合生活进行采编,《银河补习班》还算是后者的了。《银河补习班》我也看了,故事说真的还是很中肯的故事,也都很有教育反思的意义,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评价两极分化的情况呢?我个人认为这还主要是平台利益争夺的一个结果。


实际上也就豆瓣掌握着几乎所有电影评价参考的比较优质这么一个平台,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需要从垄断话权来与各种新起的影评平台(例如猫眼、淘票票)进行一次控制力的争夺战。说真的,《银河补习班》评分6.3的确偏低了,按照豆瓣历史电影的横向对比,评分应该在7-8分之间比较中肯的了,国产片达到7.0还算是蛮不错的一个片子了的,有一定的反思意义。猫眼作为宣发窗口9.5分的评价就知道,这个影片如果不是他们发行,这部电影会有这个评价吗?这也不过就是猫眼想以超高评价对影片后续进行影响票房,奈何豆瓣不买账。在这次影评分数争议的一个第三方——淘票票的评价还算是比较中肯的,淘票票评分9.1。平时淘票票的评分基本都是偏高,但是也都基本没有达到8.8以上的影片基本可以不看,当然除了自己平台参与宣发的影片除外,因为所有的平台都逃不过利益这个问题,所有的人都是需要工作,需要发工资的。

所以,这次《星河补习班》影评争议就且当个笑话看吧,喜欢电影的前去观看,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才是最真实的感受,因为目前没有一个完全不在意利益而分享感受的平台可以参考了,这也是我们社会的悲哀…也仅以此片纪念豆瓣之殇。

最后,故事本身就是故事,没有什么不可能,付出的努力,总会有所收获的,当然也切记不要随意去浮浮沉沉,我还记得我高二一个同学的一句话:“沉船陈到底,有力没地方使”。这句话我始终认为很有哲理的。


晟信之路


我相信,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也可以这样说,我就是这样生活过来的一个人。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家里没有长辈可以照顾我,父母就让我保留学籍,跟着他们一起去打工,当时我真的连一整套字幕拼音都不会,对数学一窍不通,就是当时所有人眼中的傻孩子。当时,在父母打工的那边有一个退休的老爷爷,老爷爷觉得我一个人在出租屋里面不上学,很孤独,老爷爷就和我父母说,以后你的孩子你们上班,把他送过来我这里,我来教他一些基本的知识。

刚开始去的时候,肯定会有一点不适应,因为自己的基础不是很好,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是真的很差,老爷爷循循善诱,很有耐心的先和我交朋友,了解了我当时的基本信息,老爷爷因材施教,和我从身边熟悉的东西开始讲了起来。我们在一起看了86版的西游记,在当时电视机不多的时代,能够看上电视,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更别说,看我们小时候都喜欢看的西游记了,当时老爷爷问我,里面出现的妖怪的名字,然后我跟着电视一遍遍的说出来,“黄眉大王”,“牛魔王”,“蜘蛛精”,“虎力大仙”···,然后老爷爷就一遍遍的教我,这个字该怎么读,该怎么写,于是在一遍遍的教学中,我从拼音学到了书写汉字,到后来的造句,到后来对词语的理解,正在一步步的加深。学习数学也是这样来的,从生活入手,从孩子的兴趣入手。

在我回到学校之后,我的成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也来找我解答题目,真的很庆幸,自己能够遇见以为这么好的老师。现在放假,我去找他,不幸的是,他现在已经离世了,那句谢谢,那份录取通知书还没来得及给他看,时光无情,感恩有您。

所以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借助兴趣,提高孩子的成绩是完全可行的。


影途使者


我是相信的。因为我身边就存在这样的人。高中的时候,隔壁班有个男生家境并不好,但是他喜欢上网 ,经常出去上网,所以成绩特别差。有一天,他老爸来给他送生活费,他老爸为了省钱,就到学校围墙外蹲了一晚,他当晚想翻墙出去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他老爸,在墙角睡着了,在那之后,他再也没有上过网(高中期间)。开始努力学习,最后考上了重本大学。他也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传奇人物。

影为有你


相信

其实马飞当时在上小学,我们都知道小学的知识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通过补习和努力从年纪倒数十名变成年级第十名不奇怪。

除了小学知识比较简单之外,马飞也很刻苦,马飞不是在吊儿郎当的玩,在现实中,如果有人能够给与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哪怕是在初中也可以施先这个飞跃。

生活中不是没见过这些事情,我自身曾经经历过,身边一个朋友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硬是从班里的倒数变成班里的前10名,进而变成了年纪的前十。

当然最最关键的是电影里面的马飞也很聪明,不是笨人。这个是完全可以看出来的,调皮捣蛋,但是不代表就不聪明了。

事实的情况是,聪明加上努力,再加上一年的时间,我觉得马飞变成年纪前十,没有问题。

我是硬核vlog,更多影视可以关注我哦~

硬核影视眼


这种学渣的逆袭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不是太夸张了。其次我自己也算是这一类人吧,所以深有感触。下面就说说我的经历。

学渣的逆袭

从全班倒数几名到前几名,没有高智商,靠的自己无限的努力。一年时间是完全有可能逆袭的。做为暑期档电影,这部剧我觉得完全符合时代性。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这部剧完全就是给普通人树立信心。人嘛其实我们的差距并不是这么大,靠的都是后天的不懈努力才拉开的差距。有的人醒悟得早,所以拉开差距就早一点。时间长了就出现了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厚积薄发是完全能够追赶得上的。


自身的经历

本人现是一名本科大三在校生,学校不是很好,但也算是个大学。说说我高中的经历吧,中考勉强上了高中。根本就没意识到考大学的重要性,就不学了看小说成为高中时代最爱的活动。天天看小说白天上课看,晚上熬夜看。分别考试打牌没赶上考试,就这样高一就结束了总分1050分考了249分全年级倒数十名。高二还是这样混日子,到了快结束的时候想着要去靠个大学就去练体育去了,练了两个月吧,想着我这么累练体育为了什么不学不就是白累了吗?想通了就没练体育了。高二结束300分上高三,意识到不学习就没出路。奋起直追高三一年一步一步踏实走,没日没夜的学,最后也算对得起自己勉强考上了一个二本。学校不是好学校,我也没有炫耀,只是想告诉大家,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开始就失败了 。


所以剧情里面主人公从倒数花一年到前几这是可信的。至于学习方法,都是自己在学习中摸索出来的,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影视扒皮君


很多人之所以不相信,是因为他自己读书时成绩就有点欠佳(成绩很差的委婉说法),所以他先入为主地选择拒绝相信这样的可能性(更直白地说,就是不敢正视现实)。

但对于电影中马飞的经历,我——优质影视领域作者“秀哥淘电影”,却是选择无理由相信的——

因为我自己就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

2001年,我学前班时成绩倒数第一,班主任叫我老油条,经常在班上对我冷嘲热讽百般打击,并用我为反面教材来夸奖班上的优生。

虽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但上面这些记忆,我是直到现在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学前班和小学是在一所学校,因此后来我成绩好了,这位学前班主任在我小学班主任面前说我是她教出来的时候,我对她是嗤之以鼻的。

小学四年级前,我成绩依然倒数前十——但此后,我就小宇宙爆发了,连续两年年级前十。

就连教我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位老师,都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曾经的差生,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在年级上都顶呱呱的尖子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曾经对我凶巴巴的、静息时狠狠揪我眼皮的英语老师Miss Li,自我成绩变好以后,都和蔼可亲得让我有些不习惯了。

初中三年,永远保持年级前百的成绩排名,想不想挤进前30对我来说,完全是视心情而定。

那是一所公立省重初中,全年级才600多人,务实地说,在这样一所学校挤进年级前30,不过就相当于私立初中的前300而已,并不值得夸耀。

说出来你们可能都不会信——初中三年,物理课我80%是睡过去的(我是物理课代表),化学课很少睡(因为我不是化学课代表,并且化学老师要打人),英语课几乎完全是睡过去的。(英语老师是班主任,看我成绩好也懒得管我)

很多人说我是上课睡觉,回家挑灯夜战,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我的成绩95%以上归功于靠看课本、做作业、归纳错题这样的自学——我花的精力和那些成绩差一点的同学其实差不多,千真万确。

高中时,我是考入了本市的国家级重点高中,这里就是高手林立了,三年间,大部分考试排名都是稳定在千名以内——在国重高中排到年级一千名,只能算是中庸,但放到普通高中,那也算是优生了。

……

虽然后来高三时思想上出了问题,高考失利只超了A线二十几分,但不管怎么说,在《银河补习班》的这个问题上,我自恃还是有发言权的。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

任何一个大脑发育状况正常的孩子,在高中之前的学段,哪怕之前成绩再差,也完全有可能在一年之内实现成绩的飞跃——

但是有个前提:

那就是思想负担一定要解除,认知高度一定得提上去。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人在看到秀哥这篇问答的时候,都会认为秀哥是在编故事,但问题是,我真的是实话实说啊……

如果你认真看了上面的内容,那么你一定会发现,我的改变与转折是发生在“四年级”。

于是这时候有人就会冷嘲热讽地说:“那你倒是说说,你四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什么,让你产生了这样大的改变?”

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讲的。

四年级的时候,我身上确实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并不是我报了什么补习班,也不是我疯狂努力地熬夜学习,更不是吃了什么特效药。

我所产生的改变,是一种源自思想层面进步,或者更准确地说:

“我开悟了。”

4年级以前,学习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非常困难,但4年级以后的某一天,当常年70分的我,突然考上一次90分以后,从那开始,我突然意识到——

原来学习根本就一点都不难?

很多孩子,当他们还在小学时,成绩很差,他们的家长就会觉得这是孩子智商不够高的问题。

但实际上那只是孩子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老师在黑板上教的,教材上写的,每个字他都看得懂,但他并不能真个理解自己学的究竟是什么。

孩子成绩差的真正原因,是理解能力差。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往往所有科目成绩都好,为什么?因为理解能力强。如果语文好,而其他科目差,那毫无疑问,就是孩子对其他科目不感兴趣,属于心理上的懒惰。

这不是孩子智商不够,也不是老师教得不好,问题的根源,出在家教。

只有良好的家教,才来引导孩子尽早形成系统化的价值观,从而具备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考虑到电影中马皓文出狱时,看马飞的面貌年龄,应该正是小学或初中,所以说:

我相信《银河补习班》中的设定是合理而有依据的。

(其实之前也有就此发布过一篇图文,但由于领域垂直度原因,后来又自行删掉了)

此篇问答至此完结!您的关注、点赞、评论,是我前进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