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高血脂易患人群有这些!身体出现这4种状态也要注意哦!

高血脂:血脂异常,身体欠安康


高血脂常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由于脂肪和糖类摄食过多或代谢失常而导致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指蛋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減低,称为高脂蛋白血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血脂。

高血脂的发生与饮食有很大关系。因此,调整膳食结构和烹调方式是疗高血脂的重要一环。哪些人易患高血脂呢?你是高血脂的高危人群吗?以下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解決你的这些疑问。

高血脂易患人群有这些!身体出现这4种状态也要注意哦!


(1)从性别上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高血脂,而女性一般在绝经期容易患高血脂。

(2)从年龄上看:年龄在40岁以后,男人体内的血脂就会越来越高。旦再有其他的诱因,那么就很容易患高血脂。

(3)从职业上看: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容易患高血脂,其中尤其以男性中年知识分子最为明显。

(4)从营养学角度来看:那些长期食用动物性食物,特别是食用饱和脂疠酸过多者,容易患高血脂。

高血脂易患人群有这些!身体出现这4种状态也要注意哦!


(5)从体力活动来看:那些坚持锻炼,或是勤奋芎动的人,不易患高血脂。而那些久不锻炼,不常参加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人,很容易患高血脂。此外,那些长期处于紧张、苦闷忧伤、吸烟、饮酒过度的人群,以及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卒中、肥胖、口服某种药物及家族中有高血脂的人群,也要当心患高血脂。

上述这些人,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测血脂,发现异常,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服用一些药物和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降低血脂,以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血黏度增高有哪些早期信号血液黏稠度如果持续处于升高状态,很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医字专家认为,血黏度并非一成不变,与习惯及情志因素等密切相关。

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早保健及早治疗,就能有效地阻止血脂黏稠度升维持其正常水平。血黏度升高早期常有以下几种信号。

(1)晨起头晕,晚上清醒:这是因为清晨大脑的血液趋于“浓缩”,大脑血流绥慢。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会有大脑昏沉的感觉。早饭后因及时补充水分,血液得以“稀释",大脑就会逐渐变得清醒。一般来说,晚饭后,人的精神状态可达到最好。

高血脂易患人群有这些!身体出现这4种状态也要注意哦!


(2)午饭后发困现象明显:正常人在午饭后也会有困倦的感觉,但是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发困,如果不睡一会儿,虽然可以忍耐但是一直都会无精打采。如果能够及时睡上一会儿,全身不适状态可明显改善

(3)蹲着干活气喘:一般来说,血液黏稠度较高的人,血液循环有一定的障得,心脏“泵血"也较吃力。如果蹲下干活,血液循环会更加不畅,会出现明显的气短、胸闷的感觉。特别是那些血液黏度高的肥胖者,下蹲都常感到困难,蹲的时间稍长就会觉得非常难受。

(4)短暂性视力障得:通常,有部分中老年人经常发生暂时性的视物模糊现象,尤其是心情不好时,阴雨天或扭动脖颈后,可能还会感到视物不清。这主要是由于血液黏稠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到视网膜的神经,或是由于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从而导致阵发性视力障得。

如果生活中不小心发现有以上几种情况,就要怀疑是否血液黏稠度高了,需要赶快到医院抽血检查确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高血脂要早防早治,高血脂在老年人群中极为普遍,并且在中年人群中也有多发的趋势,已成为威胁现代社会人们生命的重要因素。医学专家们发出忠告,高血脂要早防早治。不论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脂,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而且还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因此,早期发现和积极防治高血脂十分重要。在高血脂的防治上,除了生活方式及环境是值得注意的因素性别、年龄等不易改变的因素外,饮食因素是首要的,尽量避免食用含糖较多的糕点及罐头等食物,減少动物脑、肝、賢、蟹黄、鱼子、蛋黄、松花蛋的摄入量。同时要适量增加豆类食品、大蒜、茄子、香菇、木耳、海带、洋葱、山楂、芹菜、冬瓜、粗燕麦、苹果及含纤维较多的食物。同时,对于那些疗效不佳或已有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调脂药物种类很多,可遵医嘱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选用不同的调脂药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