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最好的讀書方法是什麼?

聊一聊吧


讀書,分為認字和讀書。

80%的讀者是人體掃描機,看過就忘記了,讀書沒有形成積累。

真正的讀書,是把信息加工為知識,轉化為本事的過程。

吸收信息是讀書的第一步
繪製個人知識結構地圖
建立信息來源渠道

看過的書,見過的人,學過的東西,要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

用碎片時間刷Anki,每次3分鐘可以刷10-20張卡片,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碎片時間會鞏固過去的知識。

其他高質量的信息,也可以做成卡片。

週期調整和升級自己的知識體系,讓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加清晰。

我的辦法是一本書讀完開始著手畫思維導圖,合上書畫。

此刻能畫出來的,就是自己真正掌握的,然後還可以查漏補缺。

讓自己的知識始終處於鮮活狀態,讓它動態更新,小幅度升級迭代。


笨猴杜平


好的讀書方法在我看來,只有一條:急用先學,學用結合。

本人曾經在圖書館工作過,我的工作就是借書與讀書。我先把誤區告訴你吧,

每買回一本書,我喜歡從頭看到尾。讀得很慢,讀的過程遇到有趣的情節或句子會心一笑,感到很解悶和過癮,讀一遍後,然後隨手放在書架上,這就算我讀完了那本書。

有一次,我們單位精簡機關人員時,領導找我談我話後,我當時就暈掉了,只有點頭認命的份,於是我就被精簡下來。而同時被精簡的另一位好朋友,領導找他談話時,他卻沒有同意,反覆強調自己身體不好。當天下午他父親也專程來單位一次,面見我們領導重申他身體不好,要求留在機關,這樣我們的命運就區分開來,我去做了工人,他仍留機關。那麼他的身體真不好嗎?其實沒事。但是,在總結教訓時我深深感到,我雖然讀了2000多本書,但想想書中的道理,根本沒有記住,更不會運用,等於沒讀,在遇到重大事件時,所思所學,一點用都沒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我的讀書等於用漏斗打水,僅僅觀看一下漏水的過程,其趣味僅此而已。

過去我總認為,難道讀書非要雁過拔毛嗎?非要從書裡得到點什麼嗎?讀書最好不要帶著負擔和目的去讀,也不要帶著壓力去讀,更不要帶著功利去讀。要帶著興趣去讀,能在讀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就行。這就像看電影,看的過程能讓自己開心放鬆就足夠了。如果讀書非要想著從書裡得到點什麼,那樣是很累的。但是這種讀書方法,不如不讀,事到臨頭的時候,一本書裡的道理也幫不上你。從那以後,我開始不讀書,即使讀,也是一年精讀三本。

04年時,考碩士,學管理綜合,裡面提到了單位架構,其中有一段是事業部制和職能部門制。我因為是考試,也就是一帶而過記住了這個架構模式。次年單位領導推行事業部運行模式,我帶了一個事業部,實現了運營架構的最佳運轉模式。我就驚訝,為什麼我也學了組織架構,而我提不出這種模式呢?歸根結底是我沒有把書當成用的東西,而只是把他當成知識,知與行完全割裂。

聽說人的記憶分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兩種。有的記憶看著你在用功去記,但可能很快就會忘掉。而那些無意的記憶則有可能被永遠記下來,而漏斗式讀書法就會讓我產生無意的記憶。

2013年,開始嘗試知行合一,首先拿戒菸開刀,通過學習一本書的方法後,果斷地實行知行合一,一年內戒菸成功,至今已經五年沒有復吸。所以,書不是無用,而是要學會用。

我認為,讀書不在多,在於用,多讀書,不如無書,知行合一才是正道。

歡迎關注本人,分享一些人生經驗教訓。


採訪本上的人生


最近老是遇見這樣的問題啊!

讀書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覺的這是術與道的問題!

相信你一定聽過有人說自己一年讀了幾十本書,幾百本書!別人在說這些的時候你自己一定覺得羨慕敬佩或者不信!

讀書的方式方法是術,而道則是思維!術是短暫的,道是永恆的!

很久以前,在我學會所謂讀書方法的第一年,計劃利用學過的方法,一年讀書一百本,實際上年終我檢查的時候發現我看了60多本書但始終認為才讀了36本書!

另外為什麼我在某平臺聽了90多本書,我都沒有計算在內?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那些是我用所謂的讀書方法讀的!實際上吸收特別的少,記住的也特別的少,很多東西在我讀過後就忘記了!

跟別人吹牛逼的時候我實在是不敢說出來!

那麼什麼是道呢?

關於讀書我覺得『道』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明白知識在書籍裡什麼也不是,你接觸了才是信息,你讀懂了運用了才是知識!

  1. 讀書讀書!要想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讀完了並且還要追問得到什麼!
  2. 人的記憶是有限的,所以要經常運用和複習!
  3. 最後要記得用筆來讀,而非嘴!

以上就是我關於讀書方法的見解,另外需要說的是這個讀書法不怎麼適合太過去專業類讀者的需求,還有考試人的需求!

因為手機回答的原因,想要了解如何記筆記,如何選書,如何構建完整知識體系,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看我以前的文章,我是陳問禪,攜手讀書,一起尋找有趣靈魂!


花花大宇宙


以前我總給自己很多不讀書的理由,比如沒有時間,比如我一看到書就想睡覺等。突然有段時間我發現聽書(我聽的是喜馬拉雅app,)能解決這些問題,在我空閒的時候或者做家務的時候、走路、運動的時候我都可以聽書而且也不會看到書就想睡覺,後來我每個星期能聽一兩本書,慢慢的我就發現在書裡學會了很多東西,比如我是一個媽媽從育兒書裡我看到了很多我自己身上的問題,我學會怎麼去和孩子溝通等很多育兒的知識。為了更能理解書的內容有些聽過了的書我又買來紙質的書重新看一遍,慢慢的我發現因為看書我也有了點點的改變,慢慢的我也越來越喜歡看書。


簡單de幸福


我個人喜歡紙質的書,有感覺,有興趣。

遇到喜歡的書,把精彩片段抄下來,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

上小學的時候,我有一個塑皮本,前面幾頁抄的是風景描寫。中間是人物形象描寫。後面是心理活動描寫。那些都是我在一本本書上摘抄下來的,經常拿出來看一看,融會貫通,我的作文在班裡總是名列前茅。

我現在讀書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太快,慢不下來,一目十行,一帶而過,內容瞭解個大概,沒有多大印象。

遇到自己特別喜歡的書,我會讀上好幾遍,加深印象。

床頭放上一本書,睡前讀幾頁,睡得心滿意足。


五月槐樹花


學習能力決定你未來的路有多遠,閱讀能力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能力。

這兩年我讀了不少書,也系統地學習了一些讀書的方法和技巧,同時,也在不斷地練習輸出,總體來說我的閱讀方法主要是快速閱讀+做筆記,一方面提高自己快速捕捉知識的能力,一方面對知識進行加工。


1.快速閱讀

1. 首先瀏覽封面,尋找關鍵詞。比如書的封面、封腰都有關於主題的介紹,還有一些關於書的推薦內容。大致瀏覽這些內容能幫助我們快速鎖定幾個關鍵詞,瞭解這本書大概講了哪些東西。

2. 閱讀目錄和序言。目錄是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書的內容架構,通過目錄,我們會大概知道作者是怎麼寫的,哪些部分的內容是重點,如果是工具書,閱讀的時候可以直接跳到重點閱讀。閱讀序言可以幫助我們掌握書的主要內容,以及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序言有的是作者寫的序,有的是別人寫的序,但共同目的都是為了介紹書和推薦。

3. 通讀全書內容,重點部分做標記。第一遍閱讀的時候,建議先通讀全書,掌握全書寫作脈絡和主體思想,然後將重點部分標註出來。

4. 再次閱讀重點。第二遍閱讀的時候直接閱讀重點部分,比如說書中的核心概念、結論、比較好的案例,或者你覺得人和寫得有意思的地方,思考如何應用這些知識,或者把這些知識和以前的知識建立聯繫,做到認真理解並消化。

2.探照燈式讀書法


探照燈式讀書法也可以理解為“關鍵詞讀書法”。

閱讀前,自己在腦子裡定下五六個關鍵詞。先看一下封面上寫的內容提要,一般封面上的內容提要是對全書核心內容的總結,通過閱讀內容提要,尋找關鍵詞,有助於迅速抓住書中要點。

接下來,邊閱讀邊用圓珠筆為發現的關鍵詞做記號,標註與關鍵詞相關的內容。完成第一遍閱讀之後,再重點將標註部分進行第二次閱讀,加深理解和印象。


3. 蔥鮪火鍋式筆記法

古人說,不下筆墨不讀書。學會讀書,就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就是將“摘抄”和“評價”作為同樣重要的“食材”進行融合的一種讀書筆記法。此讀書法是由日本作家齋藤孝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提出來的。

用這種方法記讀書筆記需要注意以下三項信息:

一是寫讀書筆記的日期;二是書名;三是作者名。

看到這三個要素,我們一般很容易回憶起當時讀書的情景。

接下來,還需要做兩個工作:

1. 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用○表示,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感想和補充說明。

2.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進行評論。評論部分用★標註,以此作為區分交替標在每個段落前。

齋藤孝認為,寫讀書筆記應該儘量從簡從速,但也要全面的反映文章的精髓。比如,我們可以用一句話,簡單記錄自己的感想。


這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或者啟發!喜歡可以點個贊或者點個關注,就是我原創最大的動力^_^


笑薇讀書


之前因為要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我找了幾本閱讀方面的書來學習,正好用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我常用的是SQ3R閱讀法。這個閱讀方法包括五個步驟,每個步驟的英文前綴就組成SQ3R這個名稱。

步驟一:縱覽(Survey)

步驟二:問題(Question)

步驟三:閱讀(Read)

步驟四:回憶(Recall)

步驟五:檢查(Review)

先說說縱覽吧。拿到一本書,首先要做的不是如飢似渴、餓虎撲食般地立馬開始閱讀,而是先瀏覽書的封面、封底、目錄、前言和後記,尤其是目錄和封面的簡介,包含著寶貴的線索,絕對不要放過。一本書的內容、結構、邏輯主線是什麼,精髓有哪些,有沒有我需要的知識,這些信息都可以從目錄、前言和簡介中獲取到。找到了你最感興趣或者最迫切想要知道的部分,也就找到了閱讀重點和突破口。

第二步,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閱讀,效果會更好。這裡把我個人的小竅門分享給大家。瀏覽完全書的目錄後,我會找到我最關心的內容,然後按照是什麼what、為什麼why、怎麼樣how的邏輯順序提出問題。

例如我在讀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的時候,對於書中講到的“蔥鮪火鍋法”好好奇,就會在便籤上寫下“什麼是蔥鮪火鍋法?”“它的優勢在哪裡,為什麼作者選擇它作為重點推薦給讀者?”“怎樣運用這種方法提高閱讀效率,激發靈感?”這樣一來,就給我之後的閱讀確定了方向和重點。

第三步,閱讀。在這一步,主要用到的閱讀方法是瀏覽和略讀。在閱讀我們上一步確定的重點內容時,以略讀為主,簡單說就是打開一個章節,先瀏覽一下,瞭解整個章節的結構和大致內容,讀摘要,然後閱讀每段的主題句(一般是段首第一或第二句,有些時候也會是在段尾最後一句話),用最快的速度瀏覽全段的大致內容,只要能掌握內容概要就可以了。

用這種方法讀完整個章節,在讀的過程中,用小書籤或者摺頁的方式標記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但是切記,不要停下來仔細閱讀這些內容!要知道我們現在做的是瞭解主要內容,細節的東西留在下一步再去品味。

略讀完你感興趣的章節後,可以用瀏覽的方式,大致讀一下書中的其他內容,如果遇到感興趣的部分,還是摺頁標記或者貼個便利貼就可以了。記住,不要浪費時間做筆記!

第四步,回憶。這也是快速閱讀的最重要一步。這時候你可以做筆記了。不要摘抄原文,試著回憶剛才讀到的內容,作者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列舉了哪些例證來支持,把它寫下來。相信我,你印象最深的部分,一定是最契合你需要的、最感興趣的內容。

到這裡,我一般喜歡結合奧野宣之的筆記讀書法,用“摘抄+感想”的方法做讀書筆記。我會翻開之前摺頁標記的內容,精讀它,摘抄下最有感觸的句子,在它下面寫下閱讀時的感想。假如時間不夠,我會標記頁碼,直接寫下感想,哪怕一句話也可以。任何的技巧都是為了讀有所獲,那麼記錄下我們讀書的感悟不正是最重要的事嗎?

最後一步,檢查。這一步是在讀完全書後進行的,主要是檢查有沒有漏掉的重要且我們需要的內容,要確定你想尋求的答案都找到了,所有重要的觀點方法和知識內容都已經做好筆記了(可以是索引式的),就可以了。

這裡要申明我個人的一個觀點:

不必讀完整本書!

不必讀完整本書!

不必讀完整本書!

我們讀書是為了獲取需要的信息,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我想大家都遇到過,有些書確實晦澀難懂,有些根本不適合自己,是不是都要按照上面的方法硬著頭皮讀下去?NO,完全不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正理。我們說了這麼多讀書方法,是不是必須一板一眼嚴格執行?NO。方法終歸只是術,還是要結合自己的情況,在實踐中不斷練習,改進,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才好。比如,我有時會略過檢查環節,因為篤定該找的都找到了,有時則會閱讀環節記下一閃而過的問題。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方法只是工具,不能成為教條,想要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還是要多讀多實踐摸索,推薦幾本書給大家,都是我讀過,覺得很有收穫的,讀完這幾本書,基本上就可以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了。

關於讀書筆記的——奧野宣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關於信息整理的——奧野宣之《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關高閱讀效率的——原尻淳一《高效能閱讀》

關於知識轉化、能力提升的——大巖俊之《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劉米粒兒1982


民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胡適先生在《怎麼讀書》中曾說過他的讀書方法,分享給大家共同學習。

讀書涉及到三個問題:一是為什麼讀書,二是用什麼方法來讀書,三是讀什麼書。


一、為什麼讀書?

古人讀書大多是為了“黃金屋”“顏如玉”“千鍾粟”,為了考取功名利祿。現在讀書則是為了學知識,為做人。讀書的作用如下:

1、學習前人的經驗知識


書是前人經歷數十年,乃至數千年積累下來的學問、知識、經驗和智慧,讀一本書,就相當於是吸取了前人所經歷的數千百年來的經驗智慧。在有限的生命時間裡,我們無法像古人一樣,每件事都去經歷、試探、求證,而後知道、明白。因此,要在極短的時間裡,要把古人經歷了數千年積累下來的學問、知識和經驗全部接受過來,那唯有讀書不可。

2、因為讀書而讀書

書讀得越多,疑問越多,就越想要去讀新的書來釋疑解惑,這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

3、解決困難,獲得思想。

讀書能替我們解決目前的困難,應付環境。另外,知識是思想的來源,而讀書是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朱熹在《觀書有感》中曾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二、讀書方法

兩個字:精和博,要像金字塔一樣,又高又大又尖。


精:

1、眼到,是個個字都要認得。土豆老師讓我們多看報多讀書,沒事看看詞典,多掌握一些詞彙,因為陌生不熟悉的詞彙會影響閱讀速度。

2、口到,是要把一篇好文精彩部分能爛熟於心,背出來。現在是做筆記,多讀反覆讀,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就能加深記憶。

3、心到。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一要藉助參考書,二要做文法上的分析,三要比較參考,融會貫通。

4、手到。一標點分段,二查閱參考書,三做筆記。手到的功用,可以幫助心到。根據《如果有效閱讀一本書》和《實用性閱讀指南》,做筆記時不僅可以幫助記憶,還能加深理解。


博:

一是為了參考,要博覽群書;二是為了做人,博學多才。

我們應該多讀書,無論什麼書都讀,往往一本極平常的書中,埋伏著一個很大的暗示。書既是讀得多,則參考資料多,看一本書就有許多暗示從書外來。用一句話包括起來,就是王安石所謂“致其知而後讀”。

無論哪本書都有用處,都能幫助你解決困難的,當在適用的時候。有個學生用以前看過的《伊索寓言》解決了正遇到的問題。

總結:“為學當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另外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做筆記。蔡元培就讚許過胡適先生做筆記的用功。讀書的時候做筆記不僅可以幫助記憶,還能加深理解,以及激發自己的思想靈感,是閱讀的好幫手。


三、讀什麼書?

胡適先生曾在《京報》上刊登過許多學者所選定的《青年必讀書》,雖然這些書單現在找不到了,但不要緊,因為先生建議我們還是按照個人的主觀見解,讀自己愛讀的書就好。


我是蝸牛與黃鸝鳥929,歡迎和我一起讀書觀影,讓思想更豐富,讓生活更美好!


蝸牛與黃鸝鳥929


不請自來

首先推薦兩本書。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二志成;鄭會一。

《如何閱讀一本書》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

相信當你看完這兩本書之後,你已經掌握了讀書方法。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乾貨在後面!!!

從選書到購書,到筆記的分類檢索與文具的巧妙利用,讀書的過程中處處皆學問。

認真選擇每一本適合自己當前層次的書,然後真摯地與這本書對話

做好讀書筆記,哪怕你只是簡單的寫寫畫畫

做好讀書筆記,哪怕你只是簡單的寫寫畫畫,讀書過程中把自己從書中獲得的感受隨手寫出來。當一本書讀完後,可以寫寫讀後感,或者書評。


非小魚


我是名諮詢顧問,從事管理諮詢10多年,顧問的特點就是萬精油,需要在最短的時間,通過閱讀相關資料和書籍,獲取大量的知識,結合客戶提供的素材,形成一份高大上的諮詢報告,今天分享一個我最喜歡的讀書方法,如覺得有用,請順手點贊、轉發。

核心觀點:

對於技能和工具類圖書,推薦你用思維導圖讀工具讀書,這個方法適用於快速整理、記錄書中的知識點、重點難點和一些個人感悟。

這個方法,我稱之為思維導圖讀書,或叫思維導圖拆書,方法如下;

1、選擇合適的思維導圖工具

個人比較喜歡MindManger,他的特點是不花哨、商務感強,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和Office無縫集成,可以和word、excel、ppt等文件相互導入導出,尤其是我經常做諮詢報告,都是先用MindManger做好框架,然後套用模板直接導出到PPT,效率非常高。

2、目錄導入

先導入一本書的目錄,目錄是最粗的書本框架,尤其是技術類書籍,一般都至少3層級,因此,導入目錄後,整本書的框架就有了,如下圖所示

圖1、 麥肯錫工作法的讀書筆記

3、每個章節下歸納3~5個觀點、重點

為什麼是3~5個觀點呢,這就是金字塔原則強調的3*3法,即一個結論由3個論點支撐,每個論點靠3個論據支撐,為什麼是3個呢,太多了條理不清楚、不容易記住,太少了,顯得論據不充分,也就是過猶不及,就好比形容美女,多一分則太肥,少一分則太瘦,方法如下圖示例:

圖2、麥肯錫工作法~金甲問題的方法

4、加入自己的讀書感悟、提示等

(1)插入備註(Notes)

效果:


(2)插入圖標(Icons)

(3)插入責任人、時間等

如果是多人分工,可以插入Resources(責任人、時間)等,軟件會自動同步到Outlook中,提醒跟進。

(4)圖形美化

如字體、顏色、背景、圖片等。


5、歸檔或導出到PPT

導出到PPT:

(1)另存為

(2)選擇PPT格式

(3)選擇PPT模板


OK,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如果需要思維導圖工具和模板,轉發後私信思維導圖大禮包就可以了, ^_^

-------------------------------

我是明哥,10年諮詢顧問經歷,職場技能(PPT彙報、邏輯思維、溝通表達)掰開揉碎,說給您聽,目前已分享了300多篇PPT、思維導圖方面的技能文章,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職場精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