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朱元璋为什么明明知道燕王能力强,却不立其为帝,结果导致内乱?

娃儿我热饭


自古以来,皇位都是传给嫡长子的,这是几千年的法统,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立朱标为太子,之后又力排众议策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他的目标就是要给后世子孙树立一个榜样,立嫡立长,免得以后因皇位之争而断送大明江山。当时朱棣不是长子,而且还是庶出,即使再能干,朱元璋也不能立他为太子,不合宗法,不利于以后大明王朝的皇位传承。

1368年2月,洪武帝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即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因为朱标是他的嫡妻马皇后所生之子,是嫡长子。虽然,朱标的性格不像朱元璋粗狂,而是有点书生气,但朱元璋还是决定立他为太子。一来他是嫡长子,二来以后天下太平主要是文治而不是武统。

但是可惜,朱标太子英年早逝。朱元璋痛苦万分,在继承人上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立嫡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为什么不立其他儿子而立他孙子呢?

古代宗法制度立太子,讲究的是立嫡立长。太子朱标是嫡长子,朱允文是嫡长孙,所以从宗法制度来说,朱标死立朱允炆是有道理的,而且这样更加符合朱元璋当初立太子朱标的目的,立嫡立长,避免以后太子之争。朱棣即是庶出,又不是长子,即使再强也不能立太子。

可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他的四儿子野心太大,根本没把小辈朱允炆以及祖宗家法放在眼里。朱允炆登基之后,马上发动“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成功篡取皇位。上位以后得朱棣大肆渲染自己也是马皇后所生,以便堵住众人之口,但天下人知道他是庶出。他的掩耳盗铃行为从反面也论证了皇位自古是立嫡立长。

上图便是“靖难之役”双方的进军路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