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日本大和民族的祖先,真的源於中國嗎?

文紹J


這個話題,不是完全靠文獻學和考古學可以解決的。最根本的,大概要靠遺傳學和古人類DNA研究。

從這個角度來說,最新研究證明,現代日本人的主要基因,極有可能來自中國。

這要從大衛.賴克和他的中國同行的合作說起。

大衛,是哈弗醫學院遺傳學系教授,他以對古代人類的群體遺傳學研究聞名全球,被稱為這一領域的領跑者。

2015年,賴克41歲時,即因其在上述領域的貢獻,被《自然》雜誌評為“年度十大人物”之一。2017年,他獲得了科學界的“丹.大衛獎”。

他的成就包括——在證實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之間存在混血現象這一重要科學發現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從一根指骨的出土,賴克與他人從DNA數據研究中發現了丹尼索瓦人的存在,並在當代人DNA中找到了混血的證據;2013年,賴克建立起了世界頂級的古DNA實驗室,著名的德國馬普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所長約翰內斯.克勞澤說,大衛.賴克加入到古DNA研究,使這一領域至少少走30年的彎路。

(大衛.賴克)

大衛對古GNA的研究,很多是與中國同行共同進行的。在遺傳學的這一嶄新領域,中國有若干世界級的科學家。如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付巧妹研究員;廈門大學遺傳學王傳超教授等等。他倆都是大衛.賴克的學生。

古DNA研究,難度非常之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土壤、氣候等等因素,使古DNA很難保存。近些年,來自東亞的古DNA樣本和現代人樣本,都非常稀少。

2015年,王傳超,他當年只有28歲,蒐集了一份珍貴的數據——來自大約40箇中國人群的、大約400個現代個體的全基因組數據。

於是,大衛.賴克與王傳超的合作研究正式開始。

王傳超及同事們,在中國完成遺傳學實驗,然後與大衛實驗室合作分析電子化的數據。

這項研究進行了約一年半時間。雙方把這些上述數據與已經發表的其他東亞國家人群的數據,以及大衛實驗室已取得的來自俄羅斯遠東的古DNA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大衛.賴克在新近出版的《人類起源的故事》這部著作裡說:“這項研究幫助我們更深刻地認識東亞人群的歷史,以及找到當下不同東亞人群的起源。”

(王傳超)

大衛.賴克和王傳超共同研究證明——“當下的絕大多數東亞人的血統可以用3個群組來描述”。

第一個群組的核心人群來自黑龍江流域,即現在中國東北部與俄羅斯的國界線區域。這個群組包含了賴克實驗室和其他實驗室從黑龍江流域獲得的古DNA。這個區域的居民,在過去超過8000年的時間裡,都保持著遺傳上的相似性。

第二個群組的主要人群來自青藏高原,即喜馬拉雅山以北的大片區域。

第三個群組的主要人群來自中國的東南沿海島嶼,最具代表性的人群是海南島的原住民。

大衛.賴克的團隊和王傳超的團隊,所作的分析結果,支持這樣一個人群歷史模型——現在絕大多數東亞人的現代人血統基本上來自兩個很久之前便分離開的兩個支系的混血,只是不同人群的融合比例不同而已。這兩個支系的成員往各個方向擴張,它們相互之間,以及它們與其他遇見的人群間的混血,鑄造了當今東亞的人群結構。

所謂“兩個很久之前便分離開的兩個支系的混血”指什麼呢?

大衛.賴克和王傳超的團隊認為,就是“長江流域幽靈群體”和“黃河流域幽靈群體”。

千萬別對“幽靈群體”這個詞感到奇怪,這不過是賴克他們對古DNA的一種文字表述。

“長江流域幽靈群體”,大約是距今9000-10000年之前開創長江流域水稻種植文化的主要古代人群。這個“幽靈群體”,是為現在東南亞人貢獻了絕大多數血統的祖先群體。

而擁有超過12億人口漢族人,這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群體,儘管含有“長江流域幽靈群體”的傳承,但並不是這一群體的直接後代。

漢族人有很大一部分血統,來自另外一支很久遠以前就分化而成的東亞支系——“黃河流域幽靈群體”。

北方漢族人有更多的血統來自該支系。這與2009年以來的另一個發現相吻合,即漢族人內部有個微小的從北到南的梯度性差異。如果歷史上漢族人的祖先從北往南擴張,並沿途與當地人發生混血,這個模式就可以得到解釋。

王傳超在建立這個關於東亞久遠人群的歷史模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發現,漢族人和藏族人都有很大一部分血統來自同一個祖先群體。

大衛和王傳超,是基於考古學、語言學和遺傳學的綜合證據得出結論的。

他們發現,這個群體獨立的、純種的血統已經不復存在,而且這個群體對許多東南亞人群並沒有遺傳貢獻。

他們提出的假說認為,“黃河流域幽靈群體”,在黃河流域開始了農業文明並傳播了漢藏語系的語言。

來自黃河流域首批農民的古DNA將會檢驗這個假說的對錯。此項試驗還在進一步進行中。

他們說,東亞的人群歷史有著一層又一層的人群遷徙和混血事件,現代人群的遺傳多態性模式就是這些複雜歷史事件綜合的結果。所以,單獨研究現代人群的遺傳多態性模式無法幫助還原複雜的歷史,只有古DNA研究可以揭開歷史一層又一層的面紗。

他們解釋,在距今8000年前後,一旦中國平原上的核心農業群體——“長江流域幽靈群體”和“黃河流域幽靈群體”形成,便開始往各個方向擴張,跟此前幾千年裡先到達的當地群體發生混血。

擴張的例子之一,是青藏高原上的人群。他們大約2/3的血統來自“黃河流域幽靈群體”。很有可能就是他們首次把農業帶到了該地區。他們另外1/3的血統來自另外一支久遠的東亞支系,很有可能就對應著青藏高原上的原住民採獵者。

另外一個擴張混血的例子是日本人。曾在上萬年的時間裡,佔據著日本群島的是採獵者。但是在大約2300年前,日本群島開始出現了東亞大陸衍生出來的農業文化,這種文化跟同時代朝鮮半島上的文化有著非常明顯的相似性。

據遺傳學數據確認,農業文化到達日本群島是人群遷徒的結果。

日本科學家齋滕成也和他的同事,也建立了一個人群歷史模型,把當下的日本人群模擬成兩個古老的、分化程度很高的東亞群體的融合體。其中一個古老群體跟當下的朝鮮半島上的人緊密關聯,而另外一個古老群體跟今天的阿伊努人緊密關聯。阿伊努人現在僅僅分佈在日本最北邊的島嶼上,他們的DNA與農業文明到來以前的採獵者的DNA非常相似。

通過齋藤成也的人群歷史模型,可以推斷出當下日本人的血統中,大約有80%來自農民祖先群體,而剩下20%來自採獵者祖先群體。

賴克和王傳超與齋藤成也展開了合作,他們根據現在日本人基因組裡的來自農民祖先群體的DNA片段的大小推斷,那裡的農民祖先群體,與採獵者祖先群體發生混血的平均時間大約在1600年前。

這個時間,遠遠晚於農民群體首次到達日本的時間,意味著在農民群體到達後,兩個群體之間的隔離持續了幾百年。

然而這個時間,恰好對應著日本的古墳時代——這是許多日本島嶼第一次被統一於一箇中央政權之下。或許從那個時候開始,不同人群開始了普遍的混血,並最終形成了今天相對同質化的日本人群。


大衛.賴克說,這還不是最終的結論。科學研究尚處於正在進行時。不過,或許不久就能讓本題目這樣的討論,不用再繼續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