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金庸笔下两位国师鸠摩智和金轮法王,为何一个成正果一个横死?

骑蜗牛走高速


小说不是记实文学。小说中的人物有的是作者根据生活原型再创作的,而有的不存在原型,是作者根据故事情节需要虚构的。尤其对于那些虚构的人物,作者要他“好活”或者“横死”,你就别问“为何”了。


lipurnc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金庸笔下两位国师鸠摩智和金轮法王,他们共同之处:一、都是一国国师;二、都是武林高手;三、都是佛家子弟;4、都是故事反派。因为这四点人设相同,题主为这两人一死一生的结局感到困惑。原因是题主只看到两人相似之处,未看到两人和两书不同之处。


金轮法王是敌国国师,鸠摩智不是

金轮法王是蒙古的国师,《神雕侠侣》中后期主要矛盾是南宋与蒙古国的战争。郭靖、杨过是南宋反抗军首领,金轮法王是蒙古侵略军先锋或首席特工。蒙古与南宋是敌对关系,政府、军队层面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就不必说江湖恩怨了。金轮法王和蒙古要的是征服大宋,你不杀我我便杀你的肉体消灭形式。鸠摩智是吐蕃护法国师,其国家和本人并不与北宋为敌,也就是欺压欺压大理这种小国,但也并没有灭国之野心。鸠摩智主要目的一是抢夺武功秘籍,增加自己的修为见识;二是搞点成绩,为其在吐蕃国内增加点影响。因此,他对中原、对主角一派为害较弱,属于江湖争斗,民间矛盾。

金轮法王佛法修为低,鸠摩智不是

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该系列小说中佛家文化占比重相对较少;而《天龙八部》从书名到文中主角虚竹,到故事主要背景之一大理国,到天龙寺高僧、少林寺扫地僧等等,佛家为其中主要文化背景之一。金轮法王在《神雕侠侣》中主要塑造的是武功高强,敌国特工,唯以武力逞强,名为法王,但实际并没有更高层次追求和信仰,强调的反派角色和武功高强形成的矛盾阻力。而鸠摩智在《天龙八部》中,本身就是一个高僧,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武学,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天竺西域大德高僧闻经之后无不赞叹欣喜而去,是牛逼克拉斯的人物;其本身极具慧根,也使得他能幡然悔悟,修成正果。所以,两人武学佛学有较大差异,两书文化背景有较大差异;这就导致鸠摩智在陷入绝境之后,因其更丰富的人设,使之更有合理退路,而悔悟之后成为一代高僧更符合全书佛家宗义及文化;而金轮法王本身矛盾就不可调和,而且就是一敌国武夫,更无退路可走。

金轮法王生性好杀,鸠摩智不是

《神雕侠侣》中,金轮法王与人联手杀死冯默峰,欺骗尼摩星中了冰魄银针毒,重伤小龙女,杀出家为僧法号慈恩的裘千仞,杀樊一翁等。无论是两国征战的背景或个人性格致使,总之金轮法王更加残忍,为祸一方;这样的人这样的背景,自然该死。而纵观《天龙八部》全书,鸠摩智无论斗智斗勇,从不杀人,甚至伤人都很少;在这一点上其行为符合高僧形象,所以,其人之行尚可原谅。

金轮法王败在战场,鸠摩智不是

我们讲的再细节化一些。金轮法王在襄阳大战之中,在高台之上以郭襄要挟郭靖军队投降。一则行为可恨,二则两军对敌,那场景间不容发,水火不容,绝对是见生见死之际;因此,金轮法王一旦落败,如无逃生之机,则基本必死无疑。鸠摩智最后意外掉入井中被段誉吸收功力,当时场面鸠摩智已无多大威胁,且场景也不算紧张,而且又碰到段誉,不至于将其击毙。如果碰到乔峰,估计也隔了屁了。


当然,金轮法王最后死,鸠摩智最后活,主要还是金庸对故事的设定。但他无论再怎么设定,都必须使之合理化。所以,以上分析的几个方面,都是金庸在整体构架之时,已经进行的人物设定,如此在笔下详细的一路写来,两人结局不同,也在情理之中。


答案满意否?满意的话关注我并帮我转转,我正在费劲儿申请优质回答。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民间奇谭


我是心中充满阳光,中国文化爱好者,欢迎关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鸠摩智和金轮法王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鸠摩智出自《天龙八部》,金轮法王出自《神雕侠侣》,两人虽然都是武林高手,佛家子弟,但结局确是一个成正果一个横死,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我们看一下鸠摩智,书中写道”鸠摩智是吐蕃国的护国法王,但只听说他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云集大雪山大轮寺,执经问难,研讨内典,闻法既毕,无不欢喜赞叹而去。“从这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鸠摩智原本就是一位大德高僧,佛法精深,但同时武功也很高,能与”与姑苏慕容博先生相会,订交结友,谈论当世武功“。

再来看下金轮法王,书中写道“西藏圣僧,人人尊称金轮法王,当今大蒙古国皇后封为第一护国大师””金轮法王胸中渊博,浩若湖海,于中原名家的武功无一不知“我,们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金轮法王虽然也是佛门子弟,但人们更关注的是他的武功。

从两本书中对两人的描写我们不难看出,在佛法修为上鸠摩智是要高出金轮法王很多的,这也就为二人最后的结局做出了解释。鸠摩智最终因误入枯井走火入魔功力被段誉吸走而武功尽失,但因祸得福,由此大彻大悟终成一代高僧。金轮法王最终在襄阳城一役中被周伯通抱住,葬身火柱之下。

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心中充满阳光


我是海伦儿朱,读金庸武侠原著,和你一起品评新修版点滴。


鸠摩智和金轮法王,可说各自承包了《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的一批尿点。

提到两人,不禁就想问:整个“天龙”,鸠摩国师到底装过几回B;整个“神雕”,金轮国师到底丢过几次轮?

不跑题,这里回答,为啥俩人一个成正果,一个横死。

鸠摩智如何成正果?

鸠摩智作为吐蕃国师,为了助吐蕃王子夺得西夏驸马,和慕容复在西夏国枯井边曾有一战。

虽然将慕容复打落枯井,但国师强练武功,身有弱点,内息不调,摔下枯井。

枯井内,鸠摩智又被段誉吸去全部内力,导致武功全失。因为武功尽失,鸠摩智才有了自我检讨和反思。

鸠摩智半晌不语,又暗一运气,确知数十年的艰辛修为已废于一旦。他原是个大智大慧之人,得高明上师传授,佛学修为亦十分睿深,只因练了武功,好胜之心日盛,向佛之心日淡,至有今日之祸。他坐在污泥之中,猛地省起:“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是释尊点化,叫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他回顾数十年来的所作所为,额头汗水涔涔而下,又惭愧,又伤心。

因为检讨和反思,鸠摩智终于大彻大悟,成为一代高僧。

金轮法王如何横死?

金轮法王见郭襄学武资质上佳,自己又没有传人,因此擒住郭襄,想要收她为徒。

但为了忽必烈要打襄阳,逼迫郭靖投降,不得不听从王命,把郭襄在大庭广众下烧死。

国师顾及其密宗宁玛教在蒙古及西域之千百庙宇基业、千百信众弟子之安危,只得顺从,心下虽大为不忍,但大汗军令如山,却也无可奈何。

烧死郭襄,法王又不忍心。最后终于反水,救下郭襄,自己丧生。

金轮国师不住喷血,眼望郭襄,微微含笑,瞑目而死。郭襄伏在国师身上,又感又悲,哭叫:“师父,师父!”
杨过见金轮国师舍命相救郭襄,对他好生相敬,向他遗体躬身行礼。
黄蓉见爱女终于死里逃生,不禁喜极而泣,心里对杨过和金轮国师的感激当真难以言宣,忙将女儿拉起,紧紧搂住。郭靖、黄药师、一灯大师、耶律齐等也均对金轮国师的义举大为钦敬。


这样看来,鸠摩智固然成了万人敬仰的高僧,但金轮法王由于最后“搭救郭襄”的善举,还是好端端地活在以黄蓉、杨过为代表的主角儿心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问两人为什么会有“一成正果一横死”这样的不同结局,咱们就从两位国师的出场戏来分析一下。

第一,鸠摩国师出场办的什么事?什么派头?对方怎么看待他?

鸠摩智出场,是到大理天龙寺索要“六脉神剑”剑谱。从一开始,就是鸠摩智发起整个活动,主导整个形势,天龙寺被动应战。

别说鸠摩智本身长得就是一副得道高僧的派头,就算没露面,只凭一封信,都宛若王熙凤出场,足够先声夺人。

本因方丈从怀中取出一封金光灿烂的信来,递在保定帝手中。保定帝接了过来,着手重甸甸地,见这信奇异之极,竟是用黄金打成极薄的封皮,上用白金嵌出文字,乃是梵文……从金套中抽出信笺,也是一张极薄的金笺,上用梵文书写……笺上梵文也以白金镶嵌而成,镶工极尽精细,显是高手匠人花费了无数心血方始制成。单是一个信封、一张信笺,便是两件弥足珍贵的宝物,这大轮明王的豪奢,可想而知。

何况这时,鸠摩国师已经名声远播。

保定帝素知大轮明王鸠摩智是吐蕃国的护国法王,但只听说他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云集大雪山大轮寺,执经问难,研讨内典,闻法既毕,无不欢喜赞叹而去。保定帝也曾动念欲前去听经。

被挑衅的天龙寺如何看待此事?

“强敌日内便至,天龙寺百年威名,摇摇欲堕……”

不仅声势到位,鸠摩国师连事前调查也做得非常清楚。

大理段氏俗家弟子自己都不知道还有“六脉神剑”这个存在,国师已经打算要来祭奠朋友了。

更别说真动起手来,鸠摩智使出“火焰刀”两次对战天龙寺诸僧的六脉神剑“剑阵”。

虽然最终没能达到取得六脉神剑的目的,但逼得枯荣大师烧掉了流传多年的剑谱祖谱。国师临走时先出其不意擒住保定帝,又逼得本相禅师吐血,更是抓走了段誉。天龙寺可以算全面溃败。

鸠摩国师出场办的这件事,搞好了得到剑谱,满足自己私利;搞砸了挑起吐蕃和大理争端,算开疆拓土,维护国家利益。

第二,金轮国师出场办的什么事?什么派头?对方怎么看待他?

金轮国师出场,是不请自来,到太湖陆家庄参加中原武林群豪组成“抗蒙保国盟”。

金轮国师什么形象?

身披红袍丶极高极瘦丶身形犹似竹杆一般的僧人,脑门微陷,便似一只碟子一般。

总之并不像高僧派头,“顶门凹下”、“顶心深陷”是武功高深之极的象征,恐怕也只有郭靖黄蓉这种少数听说过密教金刚宗奇异武功的才知道,旁人一概无感吧?

金轮国师什么身份?

霍都王子朗声说道:“这位是在下师尊,蒙古圣僧,人人尊称金轮国师,当今大蒙古国皇后封为第一护国大师。”

后文又细化了一下,还不是皇后,而是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封的国师。

和鸠摩智相比,一个是皇帝封的,一个是皇太后封的。起点就不一样。

而且,目测国师不是很善言谈。整个开场,都是霍都王子代师父发言。国师只是在提到郭靖曾经担任“蒙古西征右军元帅”之时,“双目一张,斗然间精光四射”。

更别说金轮国师此前根本寂寂无名。

这位蒙古国“第一护国大师”,在中原武林看来,却是“大家从未闻名、素不相识”,简直是强插进来的反派。

要说国师来陆家庄此举的意义?

胜了,中原武林必然不会奉他号令,只算削弱了汉人抗拒蒙古的声势;败了,更是额外制造不利于蒙古的话题,不啻自取其辱。

不仅出师无名,事前调查也做的不到位。

料想凭着自己亲传弟子霍都的武功,在中原定然少有敌手,最多是不敌北丐丶东邪丶西毒等寥寥几个前辈而已,却不知他曾折在郭靖手下。

到了实战阶段,整个比武流程完全被黄蓉用“李代桃僵”之计控制。国师最后更是直接被杨过抢去金轮,让小龙女夺得了盟主之位。


从结局可见,鸠摩智在吐蕃,是有发言权和选择权的;脱离政治,同样可以弘扬佛法。而金轮法王,却是依附于蒙古。想收郭襄为徒,却连徒弟的性命都保不住,要让主子拿来做要挟郭巨侠的筹码。

从开始到最终,鸠摩智做事,无论势强势弱,都是主动做出选择,控制局面;而金轮法王,则被局势牵引较多。

要命的是,金轮国师虽然顶着和鸠摩国师差不多的背景出场,最后却活成了南海鳄神的节奏。

南海鳄神为了救“师父”而死,段誉的亲人感动一挥间,自己的老大段延庆却连眼睛也不眨一下。

金轮国师虽然死后得了神雕主角们几滴眼泪,他的主子忽必烈,恐怕连尸首也不想来收。


海伦儿朱


首先要说明的是,无论鸠摩智、还是金轮法王,都是金庸先生小说中的一个虚拟人物,那么他们的最终命运安排以及归宿都是作者为了故事架构线索做出的调整,所以实际上来说无论怎么安排都是对的 。

金庸先生武侠一代大家,不敢妄论。以下的论述仅为个人角度上讨论分析这样的安排在故事中逻辑合理性,目的为一起重温经典人物。

从共同点来说,二人均是一国国师 ,武功高绝。鸠摩智为吐蕃国国师 ,而金轮法王为蒙古国国师。

武功先不必提,但看似二人职务均为国师,但实际上还是有高下的。

鸠摩智


虽说,唐时的吐蕃很是强大,让此时的李氏王朝头疼不已。但作为《天龙八部》吐蕃国师鸠摩智,其身后的这个吐蕃国根本就很弱小。

842年,吐蕃大赞普朗达玛被刺杀,由此引发了吐蕃连续了几百年的内战。大宋开国不久,吐蕃的一个部落首领的后裔唃厮啰在以邈川(今乐都),青唐(今西宁)为中心的青海省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权,这是当时以吐蕃、羌为主体的一个地方封建政权。而这个吐蕃国主则唃厮啰多次遣使向宋朝皇帝纳贡,并乞官职。到公元1116年,唃厮啰部地区全部改为宋朝的郡县。

而在《天龙八部》中,以辽国之强大,吐蕃不过一个属国而已。

辽国的属国共五十九国,计有吐谷浑、突厥、党项、沙陀、波斯、大食、回鹘、吐蕃、高昌、高丽、于阗、敦煌等等,声威及于万里之外。--- 第二十七回 金戈荡寇金戈荡寇鏖兵

所以说,以此时北宋实力,鸠摩智这个吐蕃国师对于大宋则本是多有倾慕之意,多以求学为主。也正如此,才有他便寻武功秘技好学思想,而其后更有以偷学的小无相功挑战少林寺,目的也是为了自己吐蕃国建立功绩。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时的吐蕃即便有图大宋之心,但实力太弱。这才造成鸠摩智妄图以一己之力破坏中原武林。然则,虚竹的出现、扫地僧的出现,到最后被困井底污泥,内力尽失,好胜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鸠摩智叹道:“老衲虽在佛门,争强好胜之心却比常人犹盛,今日之果,实已种因于三十年前。唉,贪、嗔、痴三毒,无一得免,却又自居为高僧,贡高自慢,无惭无愧,唉,命终之后身入无间地狱,万劫不得超生。

鸠摩智,其本身佛法修为不浅,但却是好胜之心导致了他的命运。当他的好胜基础被一一打破后,大彻大悟后悟道也就是必然了。

金轮国师


看过早期《神雕侠侣》版本的都知道,金轮国师在最初的版本中,是作金轮「法王」,其身份为西藏喇嘛教法王,有读者指摘作者歧视西藏密宗,常将喇嘛派为反面角色。因此在新版中才改为金轮国师,并称蒙古国师。

显然,作为南宋末期蒙古国,与北宋时期鸠摩智身后的吐蕃相比之下的国力和情势,可不是同日之语。此时蒙古以灭宋为根本目的 ,作为蒙古国师,他不可能不在各种行为上为其就职的蒙古为主要指导思想。

与此对应的,蒙古国力大胜,他心中的争强好胜,傲视中原的心理显然要远远大于之前的吐蕃国师鸠摩智了。

这点与鸠摩智显然是大大不同的,虽然二人都是争强好胜。但实际上鸠摩智是喜武,而金轮是想成为武林第一。

实际上来说,金轮国师虽为蒙古国师,本性不坏,只是作为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敌国的战士。宋元战场上,有蒙古骑兵冲锋陷阵,而他的任务则是从江湖武林上征服大宋武林。

从故事安排上来说,战士因战事而死,那么也是很理所当然的归宿。而金轮国师的最终归属地也确实在蒙宋战场上。当然,这其中给他加上了人性的光环,即救回了他很是喜欢的小郭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算横死,其实也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也是一种另一种悟道的方式。

另外如此安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神雕侠侣》已经有了一个善恶难辨的慈恩和尚最终悟道也是成了正果,那么也不可能更多一个人物故事来描写了。

结语

《天龙八部》是一部佛法文化很浓的一部小说,从小说名称即可看出。 所以才有慕容博、萧远山两人的一笑泯恩仇,皈依佛门,鸠摩智也失去武功最终悟道,潜心佛法。

《神雕侠侣》则不然,显然更注重男女忠贞之情的描述。作为《天龙八部》之后的著作,显然,作为反方武力主角的金轮国师自然也就不会最终如鸠摩智一样,否则就落入俗套了。


流光手记


按照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特点,鸠摩智本应该和金轮法王一样难得善终,但最后因祸得福得以大彻大悟,终成一代高僧。

鸠摩智的结局符合《天龙八部》的主旋律,如果你细细读来,就会发现在本书中,即便如慕容博、慕容复、丁春秋之流,也没有让他们一死了之,或许是作者以佛门慈悲为怀与书名(“天龙八部”本为佛教术语)相契合。

鸠摩智和金轮法王是有所不同的,金先生对鸠摩智的人物设定是在武学之外于佛法博学精深,他能一眼看出枯荣大师所参枯禅的来历,可见其佛学造诣。对金轮法王在佛学方面则没有看见有笔墨描述。

在《天空八部》中,鸠摩智最终被段誉以北冥神功吸去毕生修为,万念俱灰之下终于大彻大悟。在金庸先生的所有作品中,鸠摩智对武学的欲望可居首位,极尽贪婪之能事,这也蒙蔽了他的心神,于是一个佛门弟子“贪嗔痴”占了个全。当最珍视的东西被夺去之后,他方才放下执着,此后精研佛法终至大成。这一人物结局有基础、有契机、也有逻辑。

至于金轮法王,在最初的《神雕侠侣》中,他所处的阵营也许才是最终横死收场的主要因素。金轮法王用郭襄要挟郭靖,妄图让郭靖束手就擒,以孱弱女子威逼其父母、助纣为虐行侵略之实,此为天理人伦之大忌,不死也难以面对读者。

据说修订版《神雕侠侣》将“金轮法王”改成了“金轮国师”,金庸解释了以往在小说中虽把西藏僧人设为反派角色,但绝没有歧视之意。修订版增加了郭襄与金轮国师之间的互动,在襄阳终战一篇,金轮国师本不忍将郭襄绑赴高台,并最终舍命救了郭襄。不仅大幅改变金轮国师对郭襄的态度,也改变了金轮国师的结局。

《神雕侠侣》成书于1959-1961年,《天龙八部》是1963-1966年,这数年间金庸先生人生态度的转变,或可从两位大和尚的不同结局中略窥一二。


小牛在云端


这两人除了护国法师的身份相同之外,其他方面没有相同的地方。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金轮法王只是挂了个佛门牌子,不学佛法只练武功。就好比小时候妈妈叫我们好好读书,我们却喜欢玩蛐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金轮法王如果用功参透佛法也不至于惨死,如若不是临死前灵光闪现救了郭襄一命,那他完全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在神雕人物武功设定中,金轮法王本来是五绝水平,与郭靖实力不相上下,双方对战千招没问题。可是却收拾不了初入江湖的杨过和小龙女,单挑也没打过学会了左右互搏的小龙女。在终南山一战中舍长用短又败给了杨过的玄铁重剑,就这样的脑子与实力还来争夺中原武林盟主,岂不笑话。

为报仇雪恨金轮法王回蒙古闭关苦修十六年,闭关这么多年,除了武功学成龙象般若功第十层,人品气度修养方面却没半点长进。襄阳之战中挟持郭襄与杨过决战,全无半点宗师高手风度,最后死于杨过掌下。假设这样的人不挂掉,观众是会摔电视的。不过临死前救了郭襄一命,算是唯一亮点。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金轮法王到死也没能参透四大皆空的佛门真谛,谁叫他不读书呢。

与金轮法王不同的是,大轮明王鸠摩智武学高绝佛法精通,开坛授经,名震边陲。其人宝相庄严,谈吐举止檀雅,身为佛门高僧,一见面就道出枯荣大师所参古禅的来历。鸠摩智又聪明绝顶,任何武学功法过目不忘,是一个狂热的武学追求者。同时集这么多优点于一身导致他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进军中原时屡屡受挫,这点与金轮法王相似。与乔峰一战中明明输了,却死要面子的说道:“能和贫僧战成平手的这世上没有几人,你乔峰算是一个”,说完转身一口老血喷出,让人不禁笑出声。有句话形容他非常贴切,头可断,头型誓不可乱

为了追求更高深的旷世绝学,鸠摩智用了一些不那么正大光明的手段,但他自始至终没有滥杀一个人,不忘初心。后来在西夏古井中被段誉吸走一身功力,从那一刻起就大彻大悟,彻底放下心中执念,成为一代高僧。纵观鸠摩智一生,聪明狂妄却又努力奋进,争强好胜却不滥杀无辜,弘佛颂法,功德圆满。

新手创作,欢迎交流指正。


楼中月武侠


金庸笔下鸠摩智是因祸得福武功全失反大彻大悟,成了一代高僧得以善终。金轮法王嗜武如命结局悲惨,一心想用自身绝学称霸武林,结果惨败杨过和小龙女双剑合璧之下。后自创绝技龙象般若功练至第十层想一雪前耻,结果不仅再败于杨过自创的黯然销魂掌之下,还命丧黄泉含恨而终。一心想收郭襄为徒、将自己绝学倾囊相授,可惜临死都未能成功,龙象般若功这项武林绝学也就此失传。


小龙女5505


这个问题要怎么回答才好呢?光棍点就说,是金庸要写死他,没有人能救。其实从人文角度讲,这所要证明的,正是无论或佛或道还是儒所讲的哲理的存在造成的结果。儒家的恕,道家的得舍,佛家的放下,很好的体现在了鸠摩智身上;金轮法王就没能看的开。就他们二人的身份来说,都是修行者。佛讲灵性,讲慧根。鸠摩智是吐蕃国师,金轮法王是蒙古国师,应该都是密宗藏传佛教。关于宗教这块我们方内人还是不好置喙什么的。我们只说人性,一个万念俱灰豁然开朗,一个万念俱灰孤注一掷,当然有得大自在的,也有坠万劫不复的。所以说赌徒心理害死人。


明月在天我在家


因为佛家有言,佛自在心中。金轮法王最后参透了其中意思,从心里得到了解脱。所以他虽然失去了武功但却没有横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