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国画大家关山月:他的这幅作品,为何被誉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样本?

国画大家关山月:他的这幅作品,为何被誉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样本?

阅过人世百态,走过名山大川;他画笔下的山河,生动,且有情。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

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绘画。

1933年,关山月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在广州任小学教员。1935年受到高剑父赏识,进入“春睡画院”习画,成为高剑父入室弟子,由高剑父改名为关山月。同年与李小平(秋璜)结婚。

1939年,关山月在澳门举办“抗战画展”,得到画家叶浅予、张光宇等人的欣赏,并应邀至香港公展。其中《渔民之劫》、《三灶岛外所见》、《南瓜》、《渔娃》四幅作品入选前苏联主办的“中国美术展览”。

1940年到1942年,北上曲江、桂林、贵阳、成都、重庆,一面写生,一面展出画作,创作《漓江百里图》。

1943年,关山月婉辞国立艺专教授之聘,与赵望云、张振铎及夫人李小平同行,沿河西走廊到敦煌观摩研究古代佛教艺术。

国画大家关山月:他的这幅作品,为何被誉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样本?


三个时期

关山月的作品秉承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写实性,以山水画和画梅见长。关山月的艺术风格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42年的作品《嘉陵江码头》,采用焦点透视的手法。

第一时期: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末。

这个时期的作品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强调写实性,注重形体刻画,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的构图法和明暗技巧,虽仍以水墨为主,但在描绘场景时采用焦点透视的手法,而不是传统国画的散点透视,现实感强烈。

这个时期的作品有:《拾薪》《侵略者的下场》《嘉陵江码头》《岷江之秋》《黄河冰封》及《祁连放牧》等。

1956年的作品《萧邦故居》,风格写实,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第二时期: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这个时期关山月以饱满的革命热情,用画作描绘新中国的景象。这时的作品仍然有很强的写实性,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区色彩,同时加强了笔墨的表现力。这个时期的作品有:《江山如此多娇》《疾风知劲草》等。

国画大家关山月:他的这幅作品,为何被誉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样本?


《绿色长城》在1973年“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中,被誉为“新中国山水画范本”,它在关山月的艺术生涯,及新中国的美术史中,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被认为是关山月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

1997年的作品《岭南春色》,技法回归传统。

第三时期: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

文革结束后,关山月重新开始了创作。虽然已知古稀之年,关山月仍创作不断,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个时期的作品在保持写实性的同时,也加入了笔墨、意境等传统中国画的成分。笔触更为老辣奔放,构图更为简洁,画面更为丰富、含蓄。从对“形”的关注升华为对“神”的关注,注重笔墨意趣。

这个时期的作品有:《巨榕红棉赞》《乡土情》《榕荫曲》等。

国画大家关山月:他的这幅作品,为何被誉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样本?


文革风波

天不遂人愿,在作画的道路上,关老历经坎坷。

国画大家关山月:他的这幅作品,为何被誉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样本?

1965年,“文艺整风”和“四清”开展,岭南画派因其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曾为国民党元老,遭受批判,关山月已无创作。 翌年起,“文革”浩劫,关山月成了

“反动学术权威”

他画的《悬梅》有梅枝向下,被诬为攻击社会主义中国“倒霉”;

《东风》中三只燕子逆风而飞,为“反骨毕露”;

有人更是找出了竹画中的“介”,解读成“蒋介石”……

关山月被安排住进了广州美术学院的猪栏。

后又下放到三水等干校,改造5年。

与其一同下放的学生陈金章后再追忆:“到处都有人监视着,谈(画)都不敢谈……”

他记得,老师是“获政策照顾”,被安排到田间放牛。

不过,女儿关怡提起此事,却大鸣不平:“‘照顾’其实是将他和大众隔离开来,单独批斗,更为屈辱……”

据介绍,当时让关山月看管的是头缺鼻、好斗的公牛,根本无绳可牵。专案组又另下规定:

每夜都必须按时将公牛带回;若公牛与其他牛发生争斗,或是踩到河田,都将视为“政治错误”处理。

直至1971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负责人宫川寅雄来访中国,亲向周总理问起:“关山月,健在否?”

关山月才被紧急召回广州,与日本学者交流,重提画笔。

国画大家关山月:他的这幅作品,为何被誉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样本?


关怡称,父亲甚少在公众场合提及此段遭遇,并嘱咐女儿和学生也不要提起。但“文革”结束后的最初几年,关山月再画梅花,便都是“枝枝向上”

大千买画

1945年,他到成都举办画展,还未结束,却被逼收展场租金,气愤难当。

正巧画展的第一天,张大千第一个到展场看画,当面就问关山月,哪张画定价最高,他要买下。并立刻吩咐同来的人交了现款,买下了一张峨眉山写生画,价钱已足够关山月数月的开支。

张大千的红纸订条就挂在了画作之上。很快,许多不懂画的买主也纷纷进场,抢购关山月的作品。

1983年新春,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林文杰教授来广州,后前往台湾看望张大千。关山月托他转交了自己的梅花贺年卡给张大千,上面还写了祝艺术常青几个字。

不过,不到百日,张大千就与世长辞,关山月写诗哀悼:“夙结敦煌缘,新图两地牵。寿芝天妒美,隔岸哭张爰。

国画大家关山月:他的这幅作品,为何被誉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样本?


拆迁风波

广州美术学院内,两层半高的昌岗东路257号大院即是关山月故居。

女儿关怡介绍,这座小楼还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为关老专门建造,到2000年7月去世前,关山月在此地居住了20年。

国画大家关山月:他的这幅作品,为何被誉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样本?

最初的选址是风景宜人的流花湖边。不过,在广州美术学院教学、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关山月坚持留在了学校内。

20多年过去,楼房的外墙已经斑驳。推门而入,二楼的画室里2米多高的画板还竖立在墙上,关老当年留下的墨迹斑斑……关怡称,还经常有学生入门探访凭吊。

不过,2006年,广州地铁二号线与八号线交会站建设,故居却险遭拆迁;10余名人大代表和粤剧名伶红线女群起呼吁,时任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专门批示,才将房子保住。

国画大家关山月:他的这幅作品,为何被誉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样本?


关山月与画家汤立交流关山月先生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关山月先生禀承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并始终不渝地贯穿于他的创作实践,生活实践和教育实践之中。

他致力于传统技法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坚持深入生活进行写生创作,在永无止境的艺术道路上苦苦追求,奋斗不息,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他所创作的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是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个人艺术技巧完美结合的典范。

那个时期,每个艺术家走的路都十分曲折,关老这类人,一腔热情倾洒于艺术,不畏黑暗,他们本身便是发光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