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对照《女史图》,今天守妇德的少了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的兴汉服,回归传统文化与文明,它的意义是非凡的,我不主张过分的袒胸露背,而汉服是非常理想的服饰,可以根据历史图案中的风格进行改良,为今天的民众所用。今天守妇德的少多了,不显得是好的现象,需要的深刻检讨,内省。若有不同主张,可写在下面的评论中。今天最美的妹子是抗疫前线的护士妹妹们,她们穿着包缠很严的防护服,虽然在大多数情形下你不知道她们的庐山真面,但在今天这种突发疫情的的情形下挺身而出,无疑是最美丽的一群人。

对照《女史图》,今天守妇德的少了

《女史箴图》下同

《女史箴图》--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经典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以张华的《女史箴》一文为内容绘成,是教化妇德的图像作品,图中绘有冯媛、班捷予等人的故事。某种意义上说是古代的宣传画,教导妇女临危不惧,节制欢爱,行为有度,重视修养,宽容大方等等,此长图原为十二段,现存九段,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军队劫去,现收藏大英博物馆,为唐摹本,另有宋摹本收藏故宫博物馆,由于时代久远,加上战争的迁移,胡人的保管不善,画有点斑驳迷朦,读它如在梦中。二战时英国感谢中国远征军解救英军缅甸之围,以此宝图与一潜艇选一赠当时中国政府,当时中国政府也是因为胡未灭何以为家,人如此,画亦然,只收了一潜艇,道出长期以来贫弱的近代中国的一种无奈与悲怆。

绘画也许可以多元,为艺术而艺术也好,为人民为社会也好,不管是什么目的,艺术性是本质与核心的要素,顾虎头的艺术造诣本身就高,纵是此一作品是宣传画,却有让观者获得无上的艺术享受,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观画者,尤其是女子们。在《女史箴图》的处理上,山小人大的作派延续他的《洛神赋图》作法,只不过不再是穿插而是分隔画面,山水图成为人物图的一个片断,在山水片段中,图有一日一月,日月中有金乌玄兔的意象,并有装饰纹样的云象环绕,山上有各种禽兽等等,千里江山的世界下的人事便向左右展开,人物的片段背景不再有,以中间的山水简明代之,这样背景空虚,但人物因此更为简明而充实,并题上张华的句子,表达图中每一片段的主旨。

关于山小人大的中国绘画图式与其说是中国绘画的幼稚状态并不确切,因为在古代的中国人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主体,所以画得大是自然的,好比画大人与小人一般,不按照生活中的原样比例而是按照人伦等级的标准来进行,此图把山水与人事的图像分隔处理同样表明画者有意为之,便于绘出主要人物的状态与表现的主旨,达到宣传教化的目的。

我们看这种处理方法在战国的帛画中已经有之,只不过战国的帛画还是原始状态的空白处理,到了晋代经历山水与人物间杂后的一种回归,到了唐代的人物画和动物画比如张萱《捣练图》韩滉的《五牛图》中,背景空虚,省略的作风更好的把表达的精力对准人物与动物本身,达到精致的艺术表现目的。

绘画作品省略的目的是专注于重点,比如人物还是在眼睛上着力:传神阿堵,所以简省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便是顾长康对绘画艺术理论与实践的贡献。空虚中的充实,注意点在眼睛上,这便是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的高妙运用。

顾氏绘画作品时代已经久远,但它的神采仍然具备,其线条的力度感觉是从书法中来,从篆笔的中锋力量中来,坚韧便又是多么的流畅,有飞动之势。英国学者贡布里斯在其《艺术的故事》一书中谈到中国画的书法因素与东方神秘主义,正是中国艺术在现代社会,照相术的冲击下,印象主义的导引的现代主义的兴起,彰显东方艺术与自然主义相左的风尚正是艺术永恒而具有持久魅力的原因所在,这离不开早期的中国绘画者的探索与传授,先定下高妙的作画范式,让后人传承并修正。

回到《女史箴图》,中国绘画的总体风貌就是从先秦而汉晋的历史动作中定型而来,后来的中国绘画作风其实少有越过这种预成的民族绘画习惯与图式,并且影响到日本韩国等中原的边区。当然,在现代的中国绘画中,变化也许大,那也只是在色彩的浓郁中下功夫,它的内在结构,并无任何实质的变化。所有的中国画人都会注意传神的位置。绘画不仅娱乐于人,还有它的使命,对社会的影响力。

《女史箴图》的社会场景:汉服与木鞋,席地而坐,女子的贞静闲雅,女子不过分亲近而不同车,女子面对猛兽的沉着机智,女子悦已者容,但更当充实内在的精神素养--这种女性文明的标准与要求是绘画的政治意义,与儒家传统思想连绵的中国古代社会相和谐的。

顾恺之是个文人,他的理论影响不逊于其绘画作品,而且它的文与画,散发的就是魏晋风流,但那种风流并不是今天这般的过分,而是有适度的解放,他的画,会把我们时间穿越,带进那个风流倜傥的东山高卧时代,一个自由而有序的时代。

文章结束之前,顺便说一下中国的珍贵艺术品流失海外的话题,《女史箴图》的逸事说明了宋之后的中国社会相对于西方如同是文禽对鹰隼,同时中国民族往往是以德报怨,对于流失的作品,我们的态度不一定是要求全部地回归,实际上艺术品的远征,对于另一个社会,西方的社会的艺术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反而达到了收藏中国深宫而达不到的效果,人们从包装纸的浮世绘中影响印象主义,但不尽然,中国的艺术品,瓷器图纹,它的东方作派,已经影响西方现代艺术的革命,只不过少有理论的发扬罢了,西方的艺术工作者从他们不熟悉的世界如东方非洲艺术品获取艺术革新的元素,完成他们的变革与艺术的生命,也就是世界艺术的大同趋势,随着时代的深入而深入,互补与交融,成了不可阻挡的态势,当然民族的特色也许不会完全的同化,但你中有我的现实是无法逃避了的。

在欧洲国家中,英国的艺术与东方的艺术最为亲近,这也许有它的原因,打开中国的大门者,同样被中国传染最深,记得莫奈流亡英国后,画风转变为抒情,精力对准居家的那一片荷塘,那一片睡莲池,就象徐渭、八大画荷一般,我猜得不错的话,一定是收藏在英国的中国艺术品传染了他。

对照《女史图》,今天守妇德的少了

对照《女史图》,今天守妇德的少了

对照《女史图》,今天守妇德的少了

对照《女史图》,今天守妇德的少了

对照《女史图》,今天守妇德的少了

对照《女史图》,今天守妇德的少了

对照《女史图》,今天守妇德的少了

对照《女史图》,今天守妇德的少了

对照《女史图》,今天守妇德的少了

(原创文字作者系网络艺评家,诗人,书画家)

主要文章:《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说唐代书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