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寧夏的鐵路樞紐城市在中衛,你怎麼看?

學習源動力


沒有可比性了,相對地理位置來說,中衛確實比較好走走蘭州,走拉薩走烏魯木齊。但都是鐵路上的小過路站,真正命名到中衛的鐵路有幾條?過銀川的鐵路也非常多,包蘭線,平汝、甘武、銀新及大古線。而現在所新建的高鐵,銀西高鐵,銀包高鐵。銀包高鐵是中國八縱八橫主幹線中京呼銀蘭的一段,高鐵連到了包頭,那麼北方的大多數城市就能直通。銀西高鐵,這一段高鐵沒有經過中衛,但是直接連到西安,那麼也就基本能直達南方的各個城市。還有一條高鐵是銀川到中衛的省內高鐵,另一條高鐵是中衛到蘭州的高鐵,這兩段高鐵聯通,那麼主幹線又變成了銀川到蘭州。雖說這四條高鐵線都是以銀川為中心所建成的。從經濟,政治,文化,教育醫療人口素質,銀川都要基本比,自治區內其他城市更加優秀,在西北的鐵路和高鐵線路中,都是絕對樞紐[機智][機智]




萊萬多夫斯基狗剩


《西北鎖鑰→→中衛》:

@中國大陸的幾何中心。中國地圖南北對摺,東西對摺,交匯點就是中衛!東經105度和北緯37度交匯點就是中衛!

@中國西部最大的鐵路編組站→→迎水橋特大編組站。二十年前,曾說是亞洲最大編組站。距離中衛老城鼓樓9公里,迎水橋站有33道軌,就是說可以同時停靠33列貨運列車,進行編組,向包蘭線,幹武線,寶中線,太中線,包蘭(銀川方向)線五個方向編組分流!

@上面說了,五個方向的鐵路在中衛交匯,其交匯點就是迎水橋站(貨流)和中衛站(客流)。因此,中衛是大西北僅次於蘭州和寶雞的第三大鐵路交通樞紐!(西安只是大客運中心)。請看《中國地圖冊》上地級城市附圖“中衛"的簡介,該書25元,簡裝本。

@五個方向的高鐵動車又在中衛籌劃並如火如茶地建設。中衛→蘭州高鐵在2017年就開了工。中衛→吳忠城際高鐵,高架鐵軌都已鋪好,開車的朋友你在京藏高速公路上向東邊瞅一眼就見端倪!中寶,中太線上也已籌劃提速動車!

@天然氣大動脈在中衛分流!西氣東輸1.2.3.4.5.線從土庫曼,哈薩克及新疆而來,五線並行,到中衛後開始管道分路,五個方向(上海,香港,南寧,長沙,貴陽,重慶,北京等地)。

@古今以來,《十龍交匯在中衛》!古代絲綢之路,今天的一帶一路,萬里長城,黃河,綠色長城(三北防護林),舊社會的鹽商駝道,幾條鐵路,幾條高速公路,以及國道,省道,縣道,中衛機場等等,超過“十龍交匯”!

@中衛發展不可小覷!!!


汪學智


中衛除了沙坡頭還有啥,有錢不如發展中寧


零購合夥人


打開地圖一看就知道如果放在中寧才是對的


庫克CK


普鐵時代中衛樞紐,高鐵時代還是看銀川,銀西高鐵,銀蘭高鐵,包銀高鐵,青銀高鐵


起名困難戶


我還能怎麼看? 拿著手機看唄!


林玉搞笑


符合事實,完全贊同!

事實上,早在2015年寧夏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研究院牛國元就指出:銀川最大的問題是,寧夏的鐵路樞紐型城市在中衛,距離銀川有很大的距離,但是中衛卻不是寧夏的經濟中心。

地理位置:中衛位於歐亞大陸橋節點,包蘭、寶中、甘武、太中銀四條條路在寧夏中衛交匯,中歐國際班列通道中的中通道北線和北通道西線均經過中衛,是東、中部地區進入河西走廊、新疆,通往中亞、西亞、歐洲的重要樞紐。


中衛鼓樓上的字也許有人知道:其東曰"鎖扼青銅";南曰"對峙香巖";西曰"爽挹沙山";北匾原為"控制邊夷"。可見古人對於中衛的地理位置是十分看重的。

1.包蘭線

包蘭線,沿著賀蘭山走勢,為了省錢選擇不過黃河,所以第一條鐵路從中寧黃河北邊而過,通過中衛。(中寧城在南邊,包蘭線路過中寧黃河北邊,這樣就把鐵路樞紐錯失了)

2.寶中線

寶中線其實可以通過中寧直接到達銀川,但是為了錢,也選擇繞路。寶中線沿著清水河修,如果向東修到中寧就意味著要更大的投入,搭橋燒錢。

3.太中線

4.幹武線

5.吳忠至中衛城際鐵路

個人看法:從全國看中衛是天然的西北交通樞紐,但是從未來看,銀川未來的勢頭也很猛,而且是自治區首府,能否做到鐵路樞紐中心的位置或許已經指日可待。

從未來看:銀川——寧夏客運樞紐

中衛——寧夏貨運樞紐

您有什麼看法,歡迎一起分享探討?

瞭解寧夏故事,關心寧夏事情,敬請關注頭條號。


寧夏知多少


寧夏彈丸之地,不及大省一個縣面積。中衛是寧夏鐵路的樞紐本身就更沒有實際意義的命題。我們還是認清現實,以走出寧夏的眼光看寧夏發展,才有希望脫貧。


情與德


中寧守在十字路口不發言!😂😂


華彩廣告中寧


中衛無非就是鐵路線交匯的多,車次數量多幾趟而已。貨運量、客運量在銀川站面前那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